【摘要】通過學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塑造學生健康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從而使大學生形成科學的思維方式,培養大學生運用馬克思主義方法論去辯證的認識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網絡輿情引導是教育管理工作中的重要一環。新時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網絡輿情具有運用多種新媒體公眾平臺和社交軟件作為載體、信息傳播的速度快、輿情不安全、不穩定,傳播成本低、虛假信息混雜其中的新特點。針對教育輿情,我們要充分了解大學生的整體特點,與時俱進,深入了解大學生輿情動態和發展方向。采取大學生易接受、喜聞樂見的方式進行引導,從源頭上減少學生偏激、沖動的非理性行為。
【關鍵詞】思想政治教育? 網絡輿情引導
一、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網絡輿情引導的重要性
十九大報告指出:“高度重視傳播手段建設和創新,提高新聞輿論傳播力、引導力、影響力、公信力。加強互聯網內容建設,建立網絡綜合治理體系,營造晴朗的網絡空間。落實意識形態工作責任制,加強陣地建設和管理,注意區分政治原則問題、思想認識問題、學術觀點問題,旗幟鮮明反對和抵制各種錯誤觀點”。教育部《關于加強教育行業網絡與信息安全工作的指導意見》中提到,“提高教育行業網絡輿情的防護能力和應對水平,保障教育行業健康有序發展”。教育部《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高校宣傳思想工作的意見》中要求,“讓網絡空間成為激發青年大學生正能量的堅強陣地,不斷增強網絡宣傳思想工作能力,牢牢掌握高校網絡輿論戰場主動權”。
思想政治教育,廣義上是指社會群體在一定的范圍內對其成員的規范,比如一定的道德規范、思想觀念、政治觀點等,并產生一定的影響,使其成員的行為和規范符合一定的社會需要的思想品德的社會實踐活動。大學生作為一個特殊的群體,是進行祖國建設的新鮮血液,是即將注入社會的人才資源,肩負著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的初心和使命,所以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直接關系著黨的建設國家的前途。鄧小平同志十分重視學校的德育工作,他強調:“要加強各級學校的政治教育、形勢教育、思想教育,包括人生觀教育、道德教育。”通過學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可以使大學生的思想道德層次不斷得到提升,用積極樂觀的思想理念去應對學習、生活中遇到的挫折和挑戰,塑造學生健康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通過學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能幫助學生掌握辯證唯物主義觀和歷史唯物主義觀,從而使大學生形成科學的思維方式,培養大學生運用馬克思主義方法論去辯證的認識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可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網絡輿情引導是教育管理工作中的重要一環。
二、新時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網絡輿情的新特點
運用多種新媒體公眾平臺和社交軟件作為載體。大學生經常運用的新媒體輿情載體包括微信、微博以及學院的網站等等。其中,微信群、qq群、微信朋友圈成為最廣泛的傳播方式。
信息傳播的速度快。微信的朋友圈、qq的說說能讓所有的好友都看到,建立微信群、qq群、面對面建群、家庭成員之間加好友,并且還可以相互轉發看到過的微信公眾號的推送,也可以轉發其他合作平臺的內容。在這樣的輿情背景下,信息的傳播速度非常快。
輿情不安全、不穩定,傳播成本低、虛假信息混雜其中。互聯網信息龐雜、沖擊力很大,傳播速度快、流動性、復制性高。這些龐雜的信息對大學生來說是一個挑戰。大學生由于社會閱歷少、辨別能力欠缺很容易受到互聯網信息的干擾。不同目的、不同水準的信息混雜其中,大學生還未進入社會,思想較為單純,同時又有較高的社會責任感和行動力。如果煽動性的謠言在學生范圍內廣泛傳播很容易造成不理智的行為。
三、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網絡輿情引導原則與策略
深入了解大學生輿情動態和發展方向。從學生中來,到學生中去,要了解學生要深入到學生群體中去,充分了解大學生的整體特點,與時俱進的關心年輕人的關注點、充分了解和分析大學生的心理動態,及時捕捉到不良言論出現的來龍去脈及爆發點,早預防、早預判、早干預,及時疏導、及時解決,避免后期的局勢擴大,難以控制。
采取大學生易接受、喜聞樂見的方式進行引導。了解大學生的心理必須走進他們心中,才能夠理解他們的思維方式,抓住他們的喜好。所以平時要關注大學生的社交動態,qq說說、微信朋友圈、抖音視頻,了解他們的關注點和心聲,理解他們的內在需求。對于他們不合理的言行進行理性的引導,運用多種方式進行談心談話,從源頭上減少學生偏激、沖動的非理性行為。同時,也把輿情監督和控制都保持在合理的范圍之內,防止過多去干涉學生的言論自由引發反抗情緒。
參考文獻:
[1]鄧小平文選.1994.
[2]梁曼諾.提高高職學生思想政治素養策略研究[J].衛生職業教育.2019(18).
[3]李琳琳.淺析加強中職學生經常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對策[J]旅游縱覽.2014(04).
[4]邢艷芳.高職院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問題及對策探討[J].亞太教育.2016(36).
[5]趙小青.高職思想政治教育實踐方法研究[J].南昌教育學院學報.2013(09).
[6]楊金輝.創新輔導員思想政治工作的若干思考與實踐[J].呂梁教育學院學報.2019(03).
[7]吳邵中,李淑華.互聯網絡輿情預警機制研究[J].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8(3).
[8]徐建.網絡輿情危機預警的案例推理方法研究[D].黑龍江哈爾濱工業大學學報.2014.
[9]陳苗.高校網絡輿情監管控預警機制構建策略探究[J].延安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6(04).
[10]伊甜園.高校網絡輿情預警機制研究[D].武漢華中師范大學學報.2013(08).
[11]談國新,方一.突發公共事件網絡輿情檢測指標體系研究[J].華中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0(5):65-70.
[12]劉毅.高校教育輿情研究論略:熱點、問題與展望[J].理論與現代化,2014(3):87-91.
[13]王蓮華.新媒體時代大學生媒介素養問題思考[J].上海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2(3).
[14]郭毅.中國媒介素養教育內容建構探析[J].西藏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5,(5).
[15]許正林.新媒體環境下輿論引導的特點與運作模式[J].徐州工程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3).
作者簡介:朱菁(1991-),女,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