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新林
【摘要】隨著社會的進步發展,人們的生活越來越美好。但是,在人民生活向好發展的過程中,有些問題也是不容忽視的。比如說,城市河道的水體污染與河道決堤問題,它既影響著人們的生命財產安全,還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人們的生活質量。為此,相關部門一定要提高警惕,并且要果斷采取措施,進行河道的整治。而生態護岸的理念十分符合河道整治的原則,因此,如何將生態護岸運用到河道整治當中去,成為了我們要思考的問題。
【關鍵詞】生態護岸;河道整治;創新應用
河道,在我們現如今的城市內部,發揮著不可小覷的作用。河道不僅僅擁有泄洪排澇、蓄水以及航運的基本功能,而且還發揮著景觀、生態、旅游和對周邊環境進行呼應的功能。河道的諸多功能,與城市居民的生活息息相關。而就目前來看,河道依然存在著決堤和水體污染的風險。為了讓居民生活的更加舒適,在城市內部對河道進行綜合治理顯得尤為重要。而在治理河道的過程中,生態護岸技術顯得頗具優勢。
1、生態護岸
所謂的生態護岸,其實就是能在保持原有河岸穩定不塌方的情況下,還能夠通過一些手段,讓河水與土壤、周邊生態互相滲透,相互聯結,讓河道在具備一定自我凈化能力的同時還有良好的景觀效果。
由此可見,生態護岸大致有三個功能,首先是保護功能,這也是生態護岸的最基本功能。它的作用顯而易見,就是利用周邊土壤的固著力與周邊植物的抓地力來保持河岸的穩定性與安全性,讓河水不至于輕易地沖垮堤岸,對人們的生命財產安全造成威脅。
其次是自凈功能,生態護岸中,不僅有“護岸”兩字,還有“生態”一詞。這也就意味著,生態護岸,要以保護河岸生態環境為前提。而在這一要求下,生態護岸就免不了要種植草木,引進河床微生物等等。而這一舉動,能夠很好地幫助河道水源實現自我的凈化,更好地保護我們的水資源。
最后,生態護岸的過程,其實也是發展河道景觀經濟效應的過程。生態護岸,會利用植物或者動物來達到河道的維持與自凈化,而這樣的方法,則會進一步改善河道周邊的生態環境,讓河道地區變得風景秀麗,景色宜人,同時也會拉動河道地區人文經濟的發展[1]。
2、河道整治中要遵循的原則
2.1要遵循可持續發展的原則
所謂的可持續發展原則,就是希望在經濟發展的同時,做到資源利用與保護環境協調一致,以保證子孫后代能夠享受充分的資源和良好的環境。而河道整治最本質的目的就是清理與保護城市的水資源環境,因此,在河道整治過程中一直遵循“以人文本,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可持續發展原則是十分有必要的。只有一直遵循這個原則,河道整治的相關工作人員才會逐步提高自己保護環境的思想覺悟,才不會盲目從眾,出現還沒有整治好河道反而又出現新一輪環境污染問題的情況。
2.2要因地制宜,保護本地區的生態系統
哲學有言,“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在河道整治中也要遵循這個哲學道理。河道環境,其實也是一個比較穩定的生態系統。而河道整治的過程中,難免會出現要清除一部分對河道不利的水生植物或者水生動物等等。這樣的工程,勢必會對河道原有的生態系統造成破壞。因此,因地制宜地分析每一個河道的生態環境,并針對不同的生態環境做出相應的河道整治方案調整,是每一個相關工作人員都要意識到的問題[2]。
綜上所述,河道整治既要因地制宜,又要實現人與自然的可持續發展。而生態護岸功能中的保護、自凈、景觀效應等等都在很大程度上契合了河道整治的原則要求,在這樣的情況下,在河道整治中應用生態護岸手段可以說是獨一無二的選擇了。
3、生態護岸在河道整治中的應用
3.1軟質護岸為主,硬性護岸為輔
生態護岸工程中,最先要確保的就是堤岸的穩定性與堅固性。因此,加固河堤就成為了生態護岸的首要任務。就以往來說,相關部門為了保證河道堤岸的穩固,都會把混凝土作為首要選擇。但是,值得重視的一點是,混凝土的原材料是水泥等混合物,它們會對河道兩岸的生態環境造成不良影響,從而引起生態退化。因此,混凝土等硬性護岸措施并不是上上之策。應當采用軟質護岸,將硬質護岸作為輔助手段。其具體操作就是,運用合理的手段,降低礫石、水泥等材料的使用頻率,替換成景觀石等這些相對天然無污染的原材料,并配合綠化植被來進行覆蓋,從而使河道的整體清水性與生態性得到增加。
3.2設置排污渠道,幫助河道實現自我凈化
要知道,河道整治的最終目的始終是保護城市的水資源。城市的水源污染問題現在已經不能單單依靠水體的自我凈化來解決了,還需要人力參與其中。而生態護岸中的設置排污渠道,幫助河道自我凈化的途徑不失為一個好辦法。一般來說,城市廢水大多會經由地下道流入河道,這在無形之中造成了水體的污染。針對這種情況,我們可以在河道護岸兩側埋設截污管,將民居、企業、工業等的污水進行搜集合并,然后統一流入到污水主干管線當中。除此之外,我們還可以在截污措施執行的過程對河道底部的淤泥進行疏浚,既能對河道水質進行改善,還能從根本上讓城市水環境質量得到改善。[3]。
3.3景觀改造,實現人與自然的可持續發展
在河道整治過程中,我們始終要遵循可持續發展的戰略。而人文景觀改造,可以作為生態護岸的一部分,保證河道地區的可持續發展。人文景觀改造,就是將河道的整治與人文景觀的改造有機結合起來,我們可以在河道兩岸相應地種植一些花草樹木,還可以在河道附近設置動物的棲息地,甚至還可以在河道中引入與本地區水源環境相匹配的水生動物,將河道地區打造成風景秀麗的景區。同時還可以把將城市文化導入到其中,讓城市內部的河流既發揮著自然景觀的作用,還能夠反映出城市的豐富文化內涵。
結語:
新時期,隨著經濟的迅速發展,人們對生活環境與生活質量的要求越來越高。而在城市化發展的過程中,河道整治不僅能夠保護城市的水資源環境,還可以塑造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人文景觀,這在本質上符合了城市居民對于生活環境與生活質量提升的要求。為此,相關部門一定要重點關注河道整治,并且將生態護岸的理念運用到河道整治當中去,從而使城市河道能夠得到充分的改善以及優化,改善人們的日常生活環境與居住環境。
參考文獻:
[1]周利金,巢萬里,楊敬林.生態護岸在南茅運河河道整治中的應用研究[J].湖南交通科技,2019,45(3):235-237.
[2]陳劍.淺淡生態護岸在河道整治工程中的應用[J].水利科技,2019,(1):29-30.
[3]姜侃文,管蔡波.生態護岸及其在城市河道整治中的應用[J].建筑工程技術與設計,2019,(4):24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