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美蝦
摘要:閱讀能力在當代社會的學習和生活中是必不可少的,特別是對小學生來說,只有切實增強他們的閱讀興趣,才可以讓學生獲得更長久的發展。教師要充分利用課堂教學實踐,培養學生的閱讀和創新能力,鼓勵學生進行自主閱讀,讓學生自主體驗教師應引導學生,圍繞教材的重難點進行教學,鼓勵學生在這個過程中積極地討論,發表自己的看法。
關鍵詞:小學語文;高年級;閱讀
語文作為一門基礎性的課程,對其他學科的學習也很重要。因為小學生的理解水平有限,閱讀能力有很大的差距,一些學生理解起來就會比較吃力,時間一長就會失去對學習的自信,進而產生厭學情緒,不利于學生之后的發展。在這個背景下,就需要相關人員根據學生的特點不同,使用更加有效的策略,促進學生閱讀能力的提升。我就從這個角度出發,具體分析一下小學語文高年級閱讀教學的方法,從而為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一、當前語文閱讀教學中出現的問題
(一)教學方法方面
在當前的語文教學活動中,教師應該更加關注學生的需求,因為之前教育模式已經不能再滿足學生對知識的需求,教師的教學方式太過單一。例如在教學活動中教師往往會出示一些問題讓學生思考,像概括文章的內容、總結思想、縮寫段落等,然后教師再提供給學生具體的答案,太過于依賴教材。小學生的年齡比較小,他們的獨立能力還不夠,如果使用統一的答案,往往不能滿足學生的需求,也會在一定程度上限制學生的個性發展,教師要避免出現此類情況。
(二)教育理念方面
語文教師作為和學生接觸最多的人之一,他們的教育理念也會直接影響到小學生的發展。很多教師都把教學工作當成一個任務,沒有關注其中的教育意義,教育理念可以說是很落后的。同時還有一些教師太關注學生的考試成績,大量使用重復的教學方法,學生雖然看起來有了進步,其實從長遠的角度來看,學生存在很多學習隱患。
二、高年級語文閱讀教學的具體方法
(一)進行讀寫結合,有效率地進行教學
為了提高教學的有效性,教師首先要了解進行閱讀教學的目的。閱讀是為了讓學生擁有更加扎實的語言基礎,增強自己的素質,進而增加知識儲備量。為了實現這個目的,就需要教師在進行高年級的閱讀教學中,鼓勵學生多累積自己喜歡的句子,運用到具體的寫作活動里面來。在進行閱讀教學的時候也應該關注學生閱讀和寫作能力的提升,讓兩者互相促進,真正實現學生閱讀能力的提升。教師還要引導學生摘抄文本里面的好詞、好句,嘗試著總結一下,再寫一寫自己的感受,更好地對文章進行評價,深化閱讀的有效性,加強學生的體驗。例如在學習《詹天佑》這一部分的時候,教師就可以從課文的內容出發,引導學生搜集一些相關的例子,并閱讀歌頌祖國的詩詞文章,或者通過聽一些歌曲來感受社會的變化,還可以使用寫作的方式讓學生討論一下社會的新成就,談一下自己對祖國未來發展的希望。通過這樣的學習方式,學生就可以更好地理解文本,提升自己閱讀的技巧,進而提高學習的效率。
(二)組織個性化的閱讀活動
隨著新課程改革活動的深入,人們也更加關注對學生素質的提升,同時也更關注學生品質的培養。教師不僅要增強學生的學習能力,也要讓學生具備良好的素質,進而實現全面的發展。在閱讀教學活動中,教師應該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從他們的特點出發,有針對性地進行個性化的教學,滿足學生的發展需求。個性化的閱讀要求教師把學生放在一個重要的地位,組織學生進行自主閱讀,從而讓學生更好地表達自己的個性。教師要重視學生對閱讀內容的反思,引導學生根據自己的喜好和個性,選擇適合自己的閱讀方法,實現自我提升。例如在學習《再見了,親人》這一部分的時候,教師就可以先讓學生有感情地進行朗讀,然后再引導學生進行自主閱讀和分析,嘗試著說一說文本中想要表達什么事情,什么感情,感受文本的中心思想。還可以使用靜靜閱讀的方法,讓學生感受那時候的生活條件。然后再使用小組討論的方法,讓學生說一說當時的生活條件和現在的生活條件有什么不一樣,再根據自己之前對當時時代的了解,有感情地朗讀一下課文,最后上臺說一說自己的感悟。使用這樣個性化的閱讀教學模式,就可以加深學生的理解,讓他們的個性得到發揮,進而豐富學生的情感世界。
(三)進行小組學習,引導學生互相幫助
因為小學生的年齡還比較的小,所以很難獨立地完成一個學習任務。使用小組合作的方式。就可以讓學生快速地投入閱讀活動中來。新課標也要求教師培養學生的合作能力、實踐能力、溝通能力等。在進行小組合作閱讀的時候,教師要引導學生互相幫助,互相交流和欣賞對方。例如在學習《北大荒的秋天》這一部分的時候,教師就可以把學生分成不同的小組。小組里面的成員可以一起去搜集資料,找到能夠反映這個季節魅力的圖片,之后再對照著課文進行反復的感受,還要進行小組競賽,看看哪個小組表述得最完整。使用小組合作的方式,就可以讓學生更好地溝通交流,實現共同進步。
(四)鼓勵學生進行質疑,發揮學生的潛力
產生問題是學生進步的一個途徑,可以讓學生更好地去思考和實踐,從而通過交流和探索,發揮學生的潛力,促進他們綜合能力的提升。當前很多學生都失去了質疑的能力。小學階段是學生思維比較活躍的一個階段,教師一定要更加重視學生創新能力的提升。在閱讀教學活動中,教師要鼓勵學生進行質疑,多讓他們提問題,還要鼓勵他們解決問題,幫助他們分析和總結。在閱讀活動中,教師要把側重點放在培養學生的閱讀習慣上,鼓勵學生多思考,把文本中的內容變成自己的知識。例如在學習《剪枝的學問》這一部分的時候,就可以鼓勵學生質疑。教師可以問學生,文本里面說桃子又大又甜,那剪枝到底有什么學問呢?之后再引導學生發現其中的奧秘,讓學生解決里面更多的問題。當學生發現問題的時候,教師也要鼓勵學生多查資料,仔細分析,進而解決問題。
總之,小學語文閱讀學習活動的開展會對學生之后的學習和生活產生很大的影響,因為它不僅是基礎的部分,也是學生學習其他語文知識的一個前提。教師要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讀寫結合,引導學生提出問題,進而讓學生掌握更多的閱讀技巧,鼓勵學生進行自主探究,讓他們擁有一個扎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