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嘉怡 李波濤


摘要:為了傳承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十二生肖文化。發揮其文化作用進而創作便于人類生活的產品。利用仿生設計,模塊化設計的手法,對日常家庭生活廚房中的調味瓶進行整套設計。設計出了一套以中國十二生肖中的牛,狗,豬為典型代表的調味瓶。中華傳統文化歷史悠久,源遠流長,應利用目前已經掌握的技術,充分利用傳統意向來達到傳承的目的。
關鍵詞:十二生肖 仿生設計 產品設計 模塊化設計 調味瓶
中圖分類號:TB47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0069 (2020) 03-0123-03
引言
傳承并創新傳統中國文化是當代青年的重要職責。我國運用十二生肖紀年,至少在南北朝時就開始了。十二生肖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如何更好地傳承與發展這一文化需要我們更多元化、更實際地考究,更應充分結合生活中的使用產品使十二生肖文化潛移默化地融入現實場景。結合十二生肖和產品設計,不難想到,仿生設計是一個很好的設計方法。為了使人們的生活更具趣味性和便利性,運用仿生設計和模塊化設計的手法,并且考慮到使用者的習慣,材質,價格以及人機工程等方面的因素,文章結合十二生肖元素進行了廚房產品的相關設計研究。
一、十二生肖
(一)生肖的起源與傳播
十二生肖,又稱為十二屬相,由包括鼠、牛、虎、兔、蛇、馬、羊、猴、雞、狗、豬在內的十一種自然界中的動物和傳說中的龍,這十二種動物組成[1]。長期以來,東漢唯物主義思想王沖的名著《論衡》—直被視為最早記載十二生肖的文獻。十二生肖的起源目前尚沒有一個明確的說法,根據記載可知與古人的圖騰崇拜有關[2]。根據湖北云夢睡虎地和甘肅天水放馬灘出土的秦簡可以知道,先秦時期就已經有比較完整的生肖系統存在了。古人采用天干地支紀年,他們用十二種動物來給十二地支命名,用來表示這一年的順序和名稱。
而隨著時代紀念的進程,十二生肖文化的傳播越來越廣泛和深入,不僅僅是漢族,蒙古族、藏族、彝族、維吾爾族、黎族等少數民族也使用十二生肖紀年。由于受漢族文化影響較大,各少數民族的生肖動物和漢族基本一致,這充分展示了生肖文化的多樣性,彰顯出中國傳統生肖文化光輝燦爛的魅力。隨著世界上各個國家文化的交流與碰撞,中國的生肖文化逐漸向外傳播。在印度、越南、泰國、日本、韓國、朝鮮、緬甸、埃及、希臘、古巴比倫等國家,也都有生肖之說,只不過因為環境和文化的原因,有些國家的動物種類和數量發生了各種各樣的變化。
(二)寓意內涵
每個生肖不僅僅是一種動物,更是一種文化,代表著人類寶貴的歷史文化價值。隨著社會的發展,人類的進步,文明也在不斷延續,十二生肖這種古老的計時方法被賦予了更加豐富的內涵。生肖中蘊含著:天人合一、生態意識、傳統道德、社群意識、平等親民等傳統思想。中華民族的世代子孫從出生起,就擁有一個自己的屬相伴隨一生。
(三)文化現狀
隨著時間的推移,歷史的長河不斷推進,以十二生肖為代表的中國傳統文化在時代的選擇中不但沒有被剔除,反而以其深邃的文化內涵而活躍在人們的生活中。像剪紙、年畫、陶瓷、雕刻、竹編、刺繡等傳統手工藝上經常會出現以十二生肖動物為圖案的紋樣。文化的傳承與延續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若是故步自封,不會取其精華棄其糟粕進行創新那么中華上下五千的優秀文化就難以得到適應和發展。那么如何將以十二生肖為代表的傳統文化融入現代化生產中,設計并生產制造出兼具時代特點和文化內涵的產品,是當今許許多多中華子孫專注研究的課題。隨著時代的發展與變革,人們對于文化遺產的重視程度日益加劇[3]。以十二生肖為主題的APP創新設計,以十二生肖圖案為賣點的服飾、融入—卜二生肖的舞蹈、歌曲…十二生肖文化以各種形式和載體將會不斷傳承下去。
(四)仿生應用
產品設計中的仿生設計主要有三種類型:具象形態仿生,抽象形態仿生和功能性仿生。1.具象形態的仿生。提取自然形態的主要形態特點,在進行產品設計時加以借鑒和結合,設計生產出可辨別出自然生態的產品[3]。2.抽象形態的仿生。利用抽象的手法,對自然形態進行設計時產品形態更具美感和表現力。設計出的產品較難辨別出自然形態[4]。3.喻象形態的仿生。在設計中運用比喻、象征等手法,把自然形態的事物特征提取出來,用來表現產品。
二、廚房產品特點
形式是服務于功能的,一個產品能夠出現在人們的生活中,首先要滿足的就是人們對它們的基本功能要求。倘若一個水壺不能盛水,一個炒鍋不能炒菜,那么這些產品就喪失了他們作為產品的價值。
(一)廚房產品特點一
功能性較強,外觀較為普通。我國設計行業起步較晚,現如今市面上常見的廚房產品多專注于功能,而在形式和文化創新方面考慮的較為欠缺。國內涉及廚房用具領域的企業的研發重點主要在家電上,如美的,方太等。大多數家庭使用的廚房用具還是來自于小作坊生產,這些企業往往沒有特定的設計研發部門,沒有特定的設計風格,甚至于質量也無法保證。隨著社會生產的不斷發展,現代化不斷推進,人們對于生活產品的需求早已不止于功能方面,安全性,便捷性,趣味性,互動性,感情化等設計在人們選擇產品時的考慮比重也逐漸增大。
(二)廚房產品特點二
材料考究。出于衛生考慮,廚房內因環境較為潮濕,油煙較多,液、粉類物品較多,故對用品材質地防火性,防水性,抗污能力,裝飾性,強度,抗腐蝕能力有一定的要求。現如今家庭廚房用品多用不銹鋼、耐高溫塑料、耐腐蝕金屬等材質。我國科技發展迅猛,各種新材料層出不窮,在考慮材料方面,選擇也更多更好。
三、現有產品分析
(一)現有產品的材料分析
目前市場上主流調味瓶按材料劃分,主要有塑料,不銹鋼,玻璃,陶瓷和竹木等。
塑料調味瓶多用PP、PE和PVC材質,這些材料里都添加有塑化劑,用來盛放食用物品對人體有一定傷害,而且由于調味瓶放置位置多臨近高溫火源,塑料材質的調味瓶容易產生變形,發生老化;不銹鋼性能穩定,具有金屬質感,能防水防火且不怕磕碰,但是其傳熱性能強,在高溫狀態下會加速調味品的變質;玻璃材質便于清潔,能夠隨時觀察內容物余量,化學性能穩定,但是易碎,要輕拿輕放,要注意的一點是,鋼化玻璃長時間被水侵蝕后由于硅酸鈉與空氣中的二氧化碳發生反應后會產生白色結晶物,這些白色的結晶物為碳酸物,對人們的身體是有害的,需要經常進行徹底清潔;陶瓷材質具有和玻璃類似的功能,但其形狀和花紋選擇更多,不足之處是價格較高,內層使用彩釉時可能具有一定的化學影響;竹木材料因其結構具有表面疏松的特點,很容易吸入空氣中的潮氣,進而發霉而產生霉斑。
融入市場的設計,設計師不僅僅要考慮材質,還要考慮選材中的成本問題。沒有一個材質是近乎完美地貼合使用場景需求。每種材料各有利弊,加之成本上的限制、設計師對產品定位和用戶群體定位考慮以及針對市場范圍,材料的選擇只能最大限度地滿足需求、減低成本、迎合市場。
(二)現有產品的組合形式分析
目前市場上常見的調味瓶有整體套裝和單獨裝兩種。
整體套裝一般是三件套,四件套以及更多,單獨裝一般是以鹽罐、黑胡椒罐、油壺為主。整體套裝有形式相同:例如三個加蓋陶瓷罐和形式多樣:包括敞口瓶,油壺等多重在內的整套兩種。常見單個調味瓶的容積約為200ml-500ml。
廚房調味品種類很多,分別存放、易于區分是需要滿足的一個條件。在調查中發現,用戶對于多件套裝組合的購買欲是大于單件商品的。
(三)發展趨勢
目前市場上的調味瓶多專注于功能方面,往往滿足了調味瓶容納調味品的功能,而在外觀設計、情感設計、文創設計等方面思考較少。隨著人們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人們對產品除了功能之外的附加價值開始有了更多的關注。當今時代的產品設計已朝著高質量、重情感的方向發展,產品設計需要更多地體現使用者的審美情趣和感官體驗,而且調味品器皿產品的高端化趨勢越來越明顯。
目前以調味瓶為代表的廚房用具市場還未完全打開,滿足不了,人們需求的現狀愈發明顯。好的設計不僅僅要滿足功能使用,同時可以滿足使用者的“虛榮心”即能給用戶某種情感的滿足。
(四)特例分析
1.AJORI大蒜調味瓶。整套調味瓶被設計成了大蒜的模樣,如圖1所示。大小不一的蒜瓣可以分別裝油、鹽、醬、醋等調味品。為了對應不同功能,蒜瓣的造型也做了相應的細節調整,例如,裝油,醋和醬油等液體的“蒜瓣”在頂部增加了導管;裝醬的“蒜瓣”則加了蓋子和勺子;而裝粉末狀調味品的“蒜瓣”則相應地在頂部開了孔。大蒜的花莖則是盛裝蒜瓣調味瓶的底座和手提的位置,如圖2所示。
2.Lototo日式墨白調料罐。這是一款質樸大方的日式調味罐,顏色簡潔而淡雅。選用粗陶的材質,返璞歸真,別具一格,讓使用者在喧鬧的生活中找尋一絲真實。質樸雅致,清新而脫俗,頗具日式風格,如圖3所示。
3.Seletti ATOMIZER復古調味瓶。這款形似化學試劑瓶的玻璃調味瓶是來自著名意大利家居品牌Seletti中熱衷于手吹玻璃工藝的設計師Cristina Celestino設計的調味瓶組合。靈感來源于古代的香水瓶,配色十分大膽,五彩斑斕,不拘于傳統調味瓶單一的風格。將調味料裝入如此精致的瓶子,在承擔調味瓶的功能之外又增加了廚房的美感,起到一定的裝飾作用。瓶身材質為硼硅玻璃,利用手工吹玻璃的工藝制成,這比普通玻璃更加堅固,如圖4、5所示。
4.陶瓷民族風調味瓶套裝。這套調味瓶一套有三個,配帶有蓋子勺子和托盤。材質為陶瓷,瓶身上面有編織紋樣,頗具民族風情,高級灰以及中國紅的配色也十分考究。整套看起來風格統一而鮮明。每個調味瓶都帶有專用的勺子使得調味品不會混在一起,蓋子使得調味品可以保持干凈的狀態,孔的位置剛好可以將勺子放進去,十分方便。托盤使調味瓶規整在一起,保持廚房整齊,如圖6所示。
四、調味品和仿生設計
(一)設計背景
十二生肖在我國家喻戶曉,婦孺皆知。每個人皆有生辰,每個人也都有屬相,十二年一個輪回,十二生肖和每個人的一生都可謂密切相關。十二生肖,十二種動物,各有各的特點,各有各的寓意。老鼠個頭兒小,跑得快,會打洞,愛偷吃,有尖尖的嘴巴和小腦袋,有著生命力強,賊眉鼠眼,有靈性等文化寓意;牛體格強壯,牛角沖天,鼻子上戴鼻環,有牛氣沖天,任勞任怨,堅韌無私等文化寓意;老虎頭上有虎紋,牙齒鋒利,有著能驅除邪惡和災害,象征力量與威力等文化寓意;兔子蹦蹦跳跳,有長耳朵,身體柔軟毛茸茸,十分可愛,有著性情溫順,具有祥瑞色彩等文化寓意;龍頭似牛,角似鹿,眼似蝦….是九像九不像的虛構動物,有著中華民族的象征,神圣等文化寓意;蛇身有蛇紋,靠游動前行,會吐信子,會蛻皮,有著長壽等文化寓意;馬奔跑速度快,具有翩翩的馬鬃,有著忠誠,勤懇等文化寓意;羊吃草,有三陽開泰,吉祥等文化寓意;猴子攀爬技術高超,具有長長的尾巴,臉部特征獨特,有著加官進爵,人丁興旺等文化寓意;雞會略略叫,公雞會打鳴,母雞會下蛋,小雞具有黃黃的絨毛十分可愛,有著避禍就吉等文化寓意;狗對主人忠誠能看家,能夠與人交流通人氣,愛吃骨頭,會汪汪叫,有著忠誠,守門鎮宅,驅邪保平安等文化寓意;豬體態憨厚,短而粗的鼻子,大大的耳朵,憨吃憨睡,有著老實憨厚,傻人有傻福等文化寓意[5]。這里選用人們生活中常見的狗,牛和豬三種動物意向加以設計。
(二)設計思路
如今,人們對于仿生設計的研究日漸成熟,其受關注的水平也日漸提高[6]。仿生設計在設計中的應用的效果是顯而易見的,我們需要不斷學習,反思和改進[7]。設計師通過對自然形態進行提取,反復推敲,最終再設計成為新的產品,這種仿生的方法使用戶產生心理上的共鳴[8]。
狗忠誠為家庭看家護院;牛勤勞,默默耕耘,奮斗致富;豬憨厚樂觀有福氣。這三種動物身上的品質是每個家庭都不可缺少的。根據狗、牛、豬三者的造型特點以及對動物本身生存特點,生活習性的考慮,最終設計了一套家庭廚房用具:調味瓶。狗為醬料瓶,牛為油醋瓶,豬為粉料罐。三個瓶體三種功能,調味品涵蓋醬體、液體、粉末三種狀態,可適用于普通家庭大部分調味料。
(三)造型推敲
這套生肖調味瓶借鑒傳統手工藝中折紙的手法,抓住生肖形象中有棱角的部位特點,將瓶體側面都向內折疊,如圖7所示,使調味瓶的造型頗似一個個牛奶盒,給我們常見的廚房用具增加了趣味性,更加人性化。
牛有兩個堅硬威猛的牛角。牛角沖天,上尖下圓內含腔體的圓錐造型可作為調味品的出口,方便于傾倒液態狀的調味品。牛頭棱角分明,有體量,可作為調味瓶的瓶體部位,用來容納內容物。一個牛角開小口作為瓶體出口用來傾倒液體,另一個牛角開大口作為液體調味瓶的補充入口。為了保持調味品的衛生,減少細菌的感染,兩個角都加上牛角狀的蓋子,在實現功能的前提下盡量減少違和感與突兀感,如圖8所示。
豬的鼻子是它的顯著特征,短而粗的柱體鼻子可作為瓶體的補充入口,把握整個瓶身的比例使憨厚的小豬形象生動。豬鼻子并非完全是一個圓柱體,鼻孔前段向上突起一塊,在使用者打開鼻子進行補充調味品時,可以卡住手的位置,起到防滑的作用,如圖9所示。
小狗的耳朵,鼻子,嘴巴都是其比較明顯的特征,用折進去的耳朵,突出的梯形嘴巴和負形的鼻子來體現小狗的形態。小狗的腦袋做成腔體可以用來容納醬料。蓋上蓋子后,蓋子和瓶體之間空缺的一塊剛好是鼻子的位置,對形狀進行設計使狗鼻子更加形象,增加趣味性,如圖10所示。
(四)材料與色彩的選擇
模塊化設計方便了材料的選擇與使用,不同的模塊采用不同的材質,既簡潔美觀又統一整體。容納醬料部分要考慮衛生安全,不能和內部醬料發生反應,因調味瓶所處環境較為潮濕,離火源較進,故整體材料也要考慮防水防火的問題。且本產品定位較為高端,經考慮決定瓶體容納醬料的腔體采用不銹鋼材質,防止出現生銹等衛生安全問題。蓋子及外殼采用陶瓷材質,易于清洗且陶瓷在外不銹鋼在內的組合巧妙地解決了不銹鋼導熱性使調味品加速變質的問題。陶瓷與金屬的結合既清潔又高端。豬的鼻子與瓶體之間由于需要經常分開以便補充調味品,故在鼻子與主體之間增加一圈硅膠墊,如圖1 1所示,用來固定和密封。白色寓意純潔無瑕,不受污染,陶瓷部分選用白瓷,質樸無華而又高端雅致。白瓷搭配金屬不銹鋼,和諧統一。
(五)深入設計
以牛,狗,豬為造型的生肖調味瓶采用模塊化設計的手法,將造型主體拆為幾個模塊,便于制造,運輸以及替換,如圖1 2所示。為了使豬的鼻子和主體可以很好地契合,將豬鼻子設計成為一個鼻頭部位半徑大鼻根部位半徑小的圓臺狀外形,如圖13所示。鼻子插入時可以在一個固定的位置時(近圓臺狀鼻子半徑與瓶身開口半徑相等)將鼻子卡到瓶體上。牛的陶瓷外殼上鏤空有一個鼻環形狀的缺口,與金屬內部結合后顯現出一個鼻環的形狀,如圖14所示。利用折疊手法塑造成的牛奶盒形狀的瓶體使生肖調味瓶在原有功能之外更具趣味性。
結語
十二生肖文化是中華優秀的文化遺產。隨著時代的發展,很鄉傳統文化正在漸漸淡出人們的視線,傳承這些燦爛的遺產是我們責無旁貸的事情。本文結合當代設計中比較流行的兩種設計方式:仿生設計和模塊化設計,來促進十二生肖的傳承和推廣_0生肖調味瓶在滿足產品的使用功能的前提上,將文化和產品聯系起來。當代設計時應多從傳統文化中找尋靈感,憑借自己的知識繼承發展傳統文化。.
參考文獻
[1]馬一丹.十二生肖文物研究[J]藝術品鑒,2019 (2):15-16
[2]匡才遠,劉思凡,刁俊艷.十二生肖元素在產品設計中的創新與運用[J]輕工科技,2018 (11):100-101+104
[3]溫曉婷,楊帆.蒙古族民間吉祥紋樣在紀念品設計中的應用研究[J]設計,2019 (06):116-118
[4]李鏡茹.劉垚.設計在現代工業設計中的應用[J]建筑與文化,2019 (07):246
[5]薛曉霞.十二生肖文創產品設計研究[J]包裝工程,2019 (16):254-259
[6]許永生,李麗麗.仿生元素在APP交互界面設計中的應用研究[J]設計,2019 (06):137-139
[7]劉悅.工業設計中仿生設計的應用[J]山東工業技術,2019 (03):53
[8]許承生,吳永荻.產品形態仿生中的敘事設計研究[J]設計,2019 (13):8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