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網絡 主流意識形態 話語權
作者簡介:余春娟,西安石油大學。
中圖分類號:D920.4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20.03.301
新時代下,我國網絡空間主流意識形態話語總體上呈現積極的良好態勢,但面對網絡語言的多樣性、網絡輿論的碎片化、網絡環境的復雜性,我國網絡主流意識形態話語權的建構過程中不可避免會遇到一些困難和風險。
(一)網絡語言對主流意識形態話語的消解
第一,網絡語言的隨意性。在充滿競爭且快節奏生活中,網絡語言的隨意性和調侃性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緩解激烈競爭帶來的心理壓力,更容易被接受。為了適應網民的需要,理論性、規范性、嚴謹性的傳統的主流意識形態話語被打破,完整性、高大宏觀、邏輯性的敘事的話語被裁剪為只言片語。采取諧音或者與游戲相結合的方式將原本不相關的語言方式進行隨意組合,割裂了話語原有的語境和社會背景,甚至顛覆其本義,打破了原有的既定話語規則,弱化或異化了原有話語意思。在某種意義是來看是對主流意識形態話語權威性的挑戰。如與“爆頭”“雞腿姑娘”“買了佛冷”等來自游戲的、截取影視中的、源自英文歌詞的諧音等語言都割裂了原有的話語的意思,具有隨意性和戲虐性的語言;同時還有為追逐利益,節約時間成本,用一些比較簡單的數字符號“555”“886”“521”等來進行溝通網絡語言;還有本身含有多重含義的語言,被片面放大其中一種意思的語言;宣揚一種消極負面的情緒的語言等。當網絡話語表達方式的浮躁化、隨意化、片段化、戲劇化成為習慣性潮流后,很大程度上會誘使網民內化為主觀現實,逐漸喪失對主流意識形態的理性認知。
第二,網絡語言的多元化。隨著互聯網的進一步發展,代表著不同的價值觀和意識形態的網絡語言,在一定的程度上消解社會主流意識形態話語主導。一方面西方的發達國家利用其先進網絡技術,在網絡語言產生、傳播中通過一些比較大眾化、時尚化、娛樂化、影視化等更加隱蔽方式來發出噪音、放大雜音,使得網民在日常生活中漸漸的被其宣傳的價值觀和意識形態所影響,對我國主流意識形態產生懷疑。另一方面,國內網絡意識形態話語中存在“去中心化”現象,隨著網絡信息爆炸式增長,蘊含著不同價值觀的非主流意識形態思想活躍起來,侵占主流意識形態話語空間,給話語受眾者多元暗示,沖淡了主流意識形態的話語氛圍,消解了主流意識話的主導性。
(二)網絡輿論對主流意識形態話語的弱化
微信、微博、綠洲、抖音、快手等的發展為網絡輿論發展提供了一個更便捷、更有利的傳播平臺。一個偶然事件或者突發事件的發生會引起網民的討論、傳播很快就會形成強大的網絡輿論。網絡輿論在推動我國主流意識形態話語的傳播的同時也會帶來一些不利的影響。
第一,西方一些西方國家憑借其先進的網絡技術手段,搶占網絡信息資源,利用網絡的隱蔽性,向我國家輸送不良的思想,并制造輿論事件,煽風點火,引起一些不必要矛盾,試圖通過消解其意識形態,瓦解我國國家政權。例如疫情期間,就有一些西方媒體和個人猜測新冠狀病毒可能來自中國的“生物戰計劃”的不實言論,渲染荒謬的病毒陰謀論。一時間在網上以各種形式的文章和話語公開質疑武漢病毒研究,將其推上了輿論的風口,誤導公眾的輿論方向,影響公眾對政府主流媒體話語的認同。
第二,輿論碎片化使得其在產生、傳播過程中掐頭去尾,割裂原有的話語意思,掩蓋或者歪曲事實真相,虛假信息層出不窮。網民很容易被帶有情緒色彩的只言片語的信息所誤導,在未經過辨別和思考的情況下,將其轉發或者隨意發表自己的看法,造成主流意識形態話語權的乏力。同時網絡語言碎片化很容易使得網民出現非理性的行為,如網絡暴力事件、人肉搜索、語言攻擊、造謠傳謠等等。還有近年來流行的“網紅熱”,一些為了收獲關注故意制造一些輿論熱點,占用社會公共資源,影響主流意識的宣傳。
(三)網絡環境對主流意識形態話語的沖擊
網絡世界里,網民突破了身份、時間、空間的界限,實現了任何人可以在全球范圍內實現信息的共享,可以在各種信息平臺發表自己的看法,極大地激活了民眾的話語表達欲望。一方面,很容易導致網絡語言信息傳播的虛假性和不真實性。而這些虛假的、消極的信息所攜帶的負面影響會經由網絡的傳播放大,弱化主流意識形態宣傳的正能量的傳播。另一方面,相比于傳統的媒體而言,網絡空間中話語信息產生隨意且話語傳播范圍廣,使得網絡主流意識形態話語監管的難度增加,弱化了主流意識形態話語的吸引力。
(一)創新網絡意識形態話語,增強意識形態話語的吸引力
第一,規范網絡語言。網絡主流意識形態話語必須在堅持馬克思主義的基礎上,運用多學科交叉的知識來掌握網絡語言產生、傳播的規律并結合社會發展的現狀,利用技術干預、引導等方法積極推進網絡主流意識形態話語的轉變,使其靈活生動中又不失話語的權威性,來維護我國主流意識形態。近幾年來習近平在講話中用了“點贊”“擼起袖子加油干”“不忘初心”等話語,獲得了良好的傳播效果,引起了民眾的共鳴。還有《主播說聯播》結合當天的熱點新聞和重大事件,使用通俗,接地氣,調侃中帶著態度的語言傳遞主流聲音。這種官方話語與網絡話語的相融合在一定程上提升了主流意識形態話語的解釋力和吸引力。同時還有運用大數據技術對網絡中涉及意識形態的敏感話語、關鍵詞語進行監控和追蹤,并通過分析、研究、刪選等方式來加強網絡語言的甄別與引導,對一些非主流意識形態的網絡語言進行限制,強化主流意識形態話語。
第二,加強主流意識形態話語建設。在自媒體環境下,一些自媒體和政府的主流媒體之間的共生基礎得到了破環,民間話語力量的沖擊力越來越大,弱化了政府主導輿論權力。在多元文化的競爭網絡雜語中,加強網絡主流意識形態話語必須堅持官方話語與民間話語相通、理論話語和通俗話語相結合來增強主流意識形態的話語的吸引力。如央視制作了《上新了故宮》《主持大賽》《一堂好課》等優秀的綜藝節目,用一種喜聞樂見的綜藝形式,將中國優秀的傳統文化和馬克思主義理論相結合,將我國主流意識形態潛移默化的融入到人們的日常生活,建立開放、靈活的話語體系,采用相對幽默通俗,貼近民眾的話語表達出來,推進了馬克思主義話語在網絡空間的轉化,增強其吸引力。
(二)加強網絡輿論引導,增強主流意識形態話語的感染力
第一,提高輿論引導的水平和質量。一方面輿論引導必須采用網民愿意接受的話語體系和話語方式來表達。相對于系統性、理論性、抽象性的意識形態理論話語體系,蘊含著感性意識形態的話語更容易引起群眾網民的情感認同。因此主流意識形態話語傳播在必須在話語的內涵上融入更加積極的情感,使傳播話語既有思想的厚度、理論的高度、又要有話語的溫度,這樣輿論引導才能讓民眾充分了解和感受其意義,跟著輿論引導的方向走,真正占據輿論引導的制高點。另一方面,輿論引導要做到有理有節。面對涉及國家利益、政治原則問題、刻意抹黑或者質疑主流意識形態的話語時,我們絕不能含糊其辭、模棱兩可、退避三舍,要敢于發聲,用最權威的聲音回應質疑,用最強勁的真相粉碎謠言,用最有力的話語來表明立場,及時占據網絡輿論的主動權。
第二,建立比較完善的輿論監督機制。首先,建立網絡輿論預判機制。要求黨委和政府的各級領導干部要積極主動適應網絡信息化要求、善于把握網絡輿論的規律和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發展的規律,強化互聯網思維,及時敏銳洞察網絡輿論的發展和走向,以便提前做好輿論的引導的預案和準備。其次,要做好網絡輿論的引導。密切關注網絡輿論的發展走勢,適時的給與引導,使其堅持在正確的輿論導向基礎上,有效疏導和控制網絡輿論的負面情況。最后,還要關注網絡輿論帶來的后續影響,及時發現解決輿論所波及或者潛在的其他問題,防止次生輿情的產生。
(三)凈化網絡環境,增強主流意識形態話語的傳播力
第一,構建合理有序的網絡環境。近年來,我國不斷地完善網絡民主表達的形式與途徑,取得了一些不錯的成果。但還存在一些形式主義、官僚主義等問題,人民群眾的一些需求和利益表達并沒有得到有效地解決,因此在加強網絡話平臺建設過程中更應該該注重時效性,使群眾反映的問題能夠及時有效地回復,不斷增強其政府的公信力,只有群眾相信政府,才會接受其宣傳的意識形態,只有相信其意識形態,才會不會被各種社會思潮所影響。同時還要及時收集整合民眾對網絡主流意識形態的看法和意見,適當調整話語內容和宣傳的方向,增強主流意識形態網絡話語的傳播力。
第二, 健全完善法律體系。互聯網不是法外之地,需以法律為準則,加強對網絡意識形態的管理。雖然已經頒布了相關的法律法規,但隨著社會的發展網絡的進步,新的問題不斷產生,這就需要不斷豐富完善法律體系。首先,加強對加強對新興媒體的管理。從維護國家意識形態安全的高度,用法律條文形式明確規范各種思想傳播的最大限度,加強對網絡信息來源和信息內容的刪選,過濾,對一些出現意識形態或者輿論導向有偏差的網絡平臺進行依法改治。其次,加強對網民的管理。對網絡注冊進行實名認證,對散布謠言、傳播虛假信息等依法處置,同時加入黑名單,對其進行限號登陸或者封號,用比較強勁的方法來凈化網絡主流意識形態話語傳播空間。
參考文獻:
[1] 郭亮,王永貴.網絡流行語對主流意識形態話語的四維消解論析[J].南京社會科學,2019(12):117-122.
[2]王天楠.碎片化網絡輿情下主流意識形態話語權探析[J].中共天津市委黨校學報,2020,22(1):36-42.
[3]路婭容.網絡空間主流意識形態話語權建設研究[D].西南大學,2019.
[4]楊洋,胡近.近年來國內網絡意識形態話語權研究述評[J].馬克思主義研究,2019(2):139-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