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麗素
摘要:隨著對學前教育研究內容的深入,發現對幼兒記錄能力的培養越來越受到重視。幼兒記錄能力的發展與培養對于幼兒形成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和良好的學習品質具有重要的意義。種植活動為教師通過實踐活動提升幼兒的記錄能力提供支持,為促進幼兒身心和諧、健康發展提供環境,進而實現學前教育水平的提高。
關鍵詞:幼兒記錄能力;種植活動;指導策略
在《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科學領域中明確提出讓幼兒通過數字、圖畫、符號、圖表等進行簡單記錄。記錄對于學前教育階段的幼兒來說是可以掌握的一項技能。因此,教師了解幼兒記錄且有效地指導幼兒記錄對幼兒的科學學習至關重要。
一、幼兒園科學教育和幼兒記錄
(一)幼兒園科學教育
幼兒園科學教育具有一定的特點,集中體現在其活動內容具有科學性與啟蒙性,且在活動中以求真與揚善為價值取向,以培養幼兒的科學探究和思維方法為核心,進而使幼兒形成科學態度,以對其學習品質形成影響。
(二)幼兒記錄
幼兒記錄常會表現出盲目性、疏漏以及單一性特征。在科學教育活動中,教師培養幼兒的記錄能力能促進幼兒持續性發展和自主探究能力的形成。一方面,幼兒記錄能力是建立在對事物持續性觀察基礎之上的,如幼兒為了認識到植物的生長,就需要對其進行持續性的細致觀察,教師可以通過培養幼兒的記錄能力使幼兒所習得的堅持性和持續性能力得以強化;另一方面,教師有意識地培養幼兒的記錄能力能激發幼兒的求知欲,提高幼兒的探究能力,進而提升幼兒綜合素養。
二、幼兒記錄能力現狀
(一)教師層面
教師應認識到記錄是幼兒進行科學探究活動不可或缺的環節。教師對幼兒記錄能力指導的效果會受到一些因素的影響。一方面,記錄內容的選擇和所提出的記錄要求會影響到教師對幼兒記錄效果的指導;另一方面,記錄載體的設計,如觀察記錄表格,以及教師出示記錄載體的時機,會對教師指導幼兒記錄形成影響;同時,教師對幼兒記錄情況的有效指導,如協助幼兒選擇觀察記錄的方式,也會直接影響幼兒的記錄效果。
(二)幼兒層面
幼兒所形成的記錄意識需要教師有目的地培養,可以從興趣人手,可以依托師幼互動形式逐漸生成。在幼兒記錄時機方面,教師要以科學思維、態度與自主探究為主,引導幼兒把握記錄時機。如教師引導幼兒記錄下“可能的結果”,以通過預測培養幼兒思維方式的科學化。記錄的內容要具有針對性特征,以體現科學活動的核心,如觀察植物環節應是幼兒記錄看到的主要內容以體現記錄的價值所在。針對幼兒的實際情況,具體到幼兒的認知方式與發展水平,教師在記錄方式上可以采取多元化的形式,集中體現為繪畫、表述、表格和統計記錄方式等。
三、提升幼兒記錄能力指導策略
通過種植類的實踐活動,如種植玉米、向日葵等,不但要使幼兒了解植物的生長過程以及它的各部分特征,而且要對幼兒園小、中和大班不同年齡段幼兒的記錄能力進行有針對性的指導。
(一)針對小班幼兒
教師應從培養小班幼兒記錄興趣人手,以逐漸提升幼兒的記錄能力。其實種植活動所體現出的體驗式形式可以為教師激活幼兒的記錄興趣提供支持。例如,教師引導小班幼兒觀察未放入花盆中的玉米粒,然后隔幾天幼兒在花盆中觀察到“玉米粒發芽了!”后,鼓勵幼兒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記錄下玉米粒的變化情況,以激活幼兒觀察后記錄的興趣。同時,教師要為小班幼兒記錄活動的開展提供顯性支持,如備好各種適宜的記錄材料,以及隱性支持,如師幼間的互動以促進小班幼兒記錄活動的生成。
小班幼兒雖然年齡較小且認知與表達能力有限,但這種情況并不影響教師指導小班幼兒在種植活動中采取多元化的記錄活動。在小班幼兒記錄的過程中,教師可以指導幼兒通過實物來對植物的生長情況進行記錄,如將玉米粒放置在記錄表格所對應的位置。教師可以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引導幼兒利用粘貼信息內容的方式進行記錄。如小班幼兒可以利用教師提前準備好的種植工具的圖片,記下玉米粒埋入土壤的情況。教師也可以鼓勵小班幼兒用自己喜歡的顏色進行記錄,如幼兒可以用所喜歡的顏色標識植物的生長情況。當小班幼兒接觸基本圖形之后,教師可以指導幼兒用圖形,如正方形、長方形和圓形記下植物生長所需要的支持,如土壤、水、陽光等。
(二)針對中班幼兒
在種植活動中提升中班幼兒的記錄能力,教師應以培養幼兒的記錄習慣為主。幼兒很容易被新鮮事物所吸引,但其注意力呈現出易被轉移的明顯性特點,這就為教師培養幼兒隨時記錄的習慣提供需求。教師應通過培養中班幼兒記錄的能力提升幼兒的觀察力,并且推動幼兒對相關問題的深層次思考。
(三)針對大班幼兒
教師對大班幼兒進行記錄能力的培養應以引導幼兒養成良好學習方式為主。教師應指導幼兒通過對觀察情況的記錄習得良好的學習方式,掌握科學探究的能力。在種植活動記錄方式的指導中,教師要鼓勵大班幼兒利用所掌握的知識內容對相關植物的生長情況進行更加細致的記錄。例如,在對玉米粒生長情況的記錄中,教師可以鼓勵大班幼兒采取圖文相結合的方式進行,對玉米生長的觀察進行詳細記錄,如利用已有的經驗觀察記錄;并且教師可以引導幼兒進行歸納,如一周觀察玉米幾次,以通過記錄能力的培養使幼兒逐漸形成歸納意識。
教師應對大班幼兒在種植活動中的記錄情況進行有針對性的指導,以促進大班幼兒形成個性化的記錄。大班幼兒普遍具有較強的探究意識與能力,教師在培養大班幼兒記錄能力的過程中應充分強調和利用其內在動機。針對大班幼兒記錄能力的培養,教師應采取支持幼兒解決在種植活動中出現的問題為指導策略。
總之,在種植活動中提高幼兒記錄能力的發展,既需要教師及時調整幼兒教育理念,以適應在科學領域活動中促進幼兒記錄能力發展的客觀需要,又需要教師在活動中孜孜以求地探索適宜的指導策略,以實現在種植活動中提升幼兒記錄能力的目的,進而促進幼兒身心和諧、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顧青青.科學活動中幼兒“全記錄”能力培養的實踐與研究[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9(5).
[2]黃美蓉.有效運用體現價值——科學活動中幼兒有效記錄探析[J]教育教學論壇,20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