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芳印,王柳月,顧亞麗,王寧莉
(1.右江民族醫學院附屬醫院,廣西 百色;2.右江民族醫學院,廣西 百色)
近年來,全球災害日益增加,迫切需要世界衛生組織(The WorldHealth Organization,WHO)等國際組織制定有效的備災和管理計劃。為了控制災害造成的負面影響,必須實施災害管理戰略,包括減災和預防、備災、應對以及恢復和重建四個主要階段的災害管理[1]。護士是衛生部門最大的專業群體,在災害管理的各個階段都起著關鍵的作用[2]。護士要有能力做出反應,必須配備技能,為受災或有災害風險的人群提供全面的照顧。Daily 等[3]認為,在災難現場,護士可以擔任協調員、信息發送者、情緒和心理支持者以及急救服務提供者。為確保護士做好充分的準備,在災害管理各階段都有足夠的知識和技能,國際上努力開發災害護理的核心能力[4]。我國目前缺乏對災害護理能力概念及構成要素的準確界定,災害護理能力具體至今尚無統一定論[5]。筆者通過研究國外文獻中報道有關護士核心能力最常見的領域,為制定符合我國國情的災害護理核心能力項目以及開展災害護理培訓提供理論指導和參考。
1.1 筆者在美國弗吉尼亞聯邦大學留學期間,利用學校圖書館強大的數據庫查閱相關文獻。使用以下五個電子數據庫進行搜索:(1)MEDLINE/PubMed;(2)SAGE;(3)ScienceDirect;(4)PMC(PubMed central);(5)ERIC。搜索中使用的關鍵詞如下:災害;災害護理;競爭力;核心;能力;公眾健康。限定時間從2002 年開始到2017 年,先通過電子搜索查找已發表的英文文章再進行手動搜索。
1.2 納入和排除標準[6]
見表1。
1.3 搜索策略
使用關鍵詞搜索共有4136 篇文章,限定時間及文本類型后文章數量減少到325 篇,進行閱覽后再排除一些不是以研究或文獻綜述為依據、重復的、抽象無具體數據和專注于療養院和護理學生的文章。最終全文閱讀134 篇,86 篇被重讀和數據提取,其中72篇被確定與本研究的目標無關,因為他們沒有列出護理核心能力項目。因此,經審查共納入了14 篇文章進行研究。

表1 納入和排除標準
將14 篇文獻的作者、發表年份、國家和災害護理核心能力領域等數據進行研究分析。各團隊研究的領域和數量是不同的,從表2 中可以看出在所選研究中的最常見的領域包括:(1)溝通;(2)計劃;(3)去污和安全;(4)ICS;(5)倫理。這些能力是備災和應對階段的關鍵組成部分(見圖1)。

圖1 災害護理核心能力領域分布
2002 年,Gebbie 和Qureshi[7]團隊研發了護士應對災害護理的第一個核心能力,研究確定了11 個能力領域是護士必須接受教育和培訓的。2003 年,國際大眾傷亡教育護理聯合會(The International Nursing Coalition for Mass Casualty Education ,INCMCE)開展了注冊護士和學生的核心能力[8]。這些能力包括10 個領域,其中4 個是主要核心能力:批判性思維、評估、技能和溝通能力。其他六個與核心知識有關。2004 年,Wisniewski[9]等人開發了八個應急準備能力?;谝郧霸诜兜卤ご髮W和ICNMCE進行的研究。這些能力對于所有醫護人員,特別是護士來說都是重要的; 然而,他們的研究只集中在應對和備災階段,并沒有包括減災和預防以及恢復和重建等其他重要階段。
2005 年,Markenson 等[10]確定了核心能力的22 個領域:8 個為管理,5 個為恐怖主義,2 個為公共衛生,7 個為病人護理。2006年,Hsu 等人[11]研究提供了七個有關醫療服務提供者核心能力重要的領域。2008 年,在美國進行了三項研究,以探索災害護理的核心能力。每個研究都通過組織災害管理每個階段的能力,為災害護理知識體系做出了貢獻。Polivka 等人[12]共確定了25 個能力(10 個為備災,8 個為響應,7 個為恢復)。Beato 等[13]確定了核心競爭力的五個領域,而Subbarao 等[14]確定了七個領域,包括計劃、溝通和倫理。雖然這三項研究的領域數量有所不同,但他們發現了類似的領域,如計劃、溝通和事故指揮系統(ICS)。
2009 年ICN 和WHO 進行了一項研究,回顧了Stanley[8]和Yamamoto[15]的兩項研究,確定了災害護理的核心能力框架。其目的是為全球護理人員提供一套共同的災害護理能力。ICN 進一步解釋了護士災害管理的重要性,并確定了護士在災難的每個階段(即減災預防、備災、應對以及恢復和重建)中必須具備的知識,技術和能力。在四個階段包括10 個領域大約130 個核心能力。這項研究有助于開發災害護理核心能力,并對護士的能力水平進行了測試。因此,被認為是確定災害護理核心能力的唯一框架,適用于全球范圍,其內容可以針對具有不同文化特色的國家和地區進行修改。然而,這項研究的重點是普通護士,急診護士的核心能力并沒有被完全理解和確定。2010 年Jorgensen 等[16]針對圍產期和新生兒護士設置應急準備和災后響應核心能力,包括七個總體能力領域和19 個核心能力。
醫療保健提供者,特別是護士的核心能力逐漸發展。研究人員根據具體目標開發了許多二級核心能力。例如,2012 年Walsh等人[17]將核心能力概述為11 個一級領域以及37 個二級能力。盡管他們的研究取得了相當大的進展,但對分診、轉運和心理問題的核心能力仍未進行探討。同年Schultz[18]等人提出了一個解決方案,確定了19 個核心競爭力和90 多個目標。2015 年巴西使用了不同的方法進行研究,通過對急診護士進行災害管理核心能力領域的考核,確定了主要集中在準備和響應階段的五個領域,總共17 個能力[19]。2016 年Abdulellah 等[20]研究了一種具有很強的心理測量特性的新開發的量表,為評估護士的角色和核心能力提供了初步證據,強調了10 個核心能力為護士在災害管理的各個方面和階段必需掌握的知識和技能,并確定了缺乏教育、培訓、專業知識、支持和研究以及評估工具等為沙特阿拉伯王國中發展災難護理核心能力的障礙而導致護士在災害救護工作的作用受限。
努力探索不同醫療體系和文化背景下的災難護理核心能力,有助于對災害護理的認識。本研究的重點是確定國外護士災害管理核心能力最常見的領域。研究結果表明,這一領域可以由醫療保健提供者,特別是護士進行探索研究。最重要的是,所調查的核心能力中最常見的領域包括掌握如何通過ICS 開展災害管理計劃,明確的溝通,去污和倫理等領域。
3.1 救災計劃是護士最重要的核心能力之一,護士必須具備做災害計劃所需的基本知識和技能[21-22]。與計劃相關的能力包括了解災害計劃的位置并有能力啟動災難計劃。為了加強反應,護士應了解災害計劃的目的和內容。例如,為了在緊急事件或災難中提供有效的行動,如果情況突然變化,護士必須知道如何應對,溝通和制定新的計劃[18]。因此,護士必須參與制定和能夠啟動災害計劃。正確執行計劃需要持續的評估,教育,培訓和演習[23]。目前,許多國家的在職護士已經參加了與災害管理有關的災害演習和培訓活動。這些活動的范圍從演習和討論式方案,如研討會和桌面練習,到更復雜的基于行動的舉措,包括功能和全面演習[24]。
3.2 溝通和ICS 是護士災害護理核心能力的重要領域。因為他們在所選定的研究中反復報道。美國聯合醫療保健機構委員會(The JointCommission on Accreditation of Healthcare Organisations,JCAHO)進一步強調了醫療機構之間合作與交流的重要性,以及發展連鎖指揮[25]。所有護士必須表現出對溝通原則以及替代方法的理解能力。以前的研究表明,醫院往往表現出較差的溝通,缺乏計劃、動機、授權、共同語言、受過訓練的人員、合格和知識淵博的管理人員和緊急ICS[26]。此外,護士必須了解國家ICS 的結構,地方和機構層面[10],了解指揮人員的作用,了解系統中的通訊流程。護士了解災難發生時的決策過程也是至關重要的[9]。
3.3 災害護理核心能力的另一個重要領域是去污。其中涉及去除受污染物質,包括那些化學、生物、放射性或核物質。為了防止發生污染,護士必須能夠識別必要的設備,并正確使用保護性個人設備[2]。獲得保護性個人設備,疫苗接種和其他資源增加了護士應對災難的潛在意愿[27]。此外,護士必須熟悉去污程序,并能夠使用所需的設備來保護自己的安全和患者的安全。
3.4 災害倫理問題是所有醫療保健者包括護士的基本知識領域。Walsh 等人[17]表明,醫療保健提供者必須精通識別和討論在災害期間與護理和資源標準相關的一般倫理問題。掌握足夠的知識和充分了解災害情況下的主要倫理問題,可以使護士有信心地回應有關問題[28]。因此,在災害護理教育、演習、研究和計劃中應該考慮道德倫理[29]。
總而言之,本研究概述了國外護士災害護理核心能力最常見的領域。建議將這些領域納入護士訓練計劃,如災難演習,則會加強護士在災害情況下的做出快速、有效救護的能力。面對日益增多的災害,需要更多護士積極參與災害研究,以更好探索及完善災害各階段的護理核心能力。此外,通過在線學習或通過全面的備災模式提供災害訓練的方案對于提高護士在災害管理方面的知識和技能至關重要。本文因收集的文獻資料限定為英文發表,故大部分的研究都是在美國進行的,有一定的局限性,但也可為制定符合我國國情的災害護理核心能力項目以及開展災害護理培訓提供理論指導和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