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思佳,劉運軍,吳勇,鄔進輝
(荊門市第二人民醫院,湖北 荊門)
反復呼吸道感染(recurrent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s,RRTIs)是 指一年內發生呼吸道感染次數過于頻繁,超過一定范圍[1]。中醫學對于本病的病機大致可歸之為脾胃虛弱、痰瘀互結、氣虛血瘀、肝氣郁結、食滯痰蘊等。其中肺脾氣虛證是臨床上最常見的類型。玉屏風散為“肺脾同治”的代表方,通過本臨床研究觀察玉屏風散治療RRTIs 肺脾氣虛證的療效及對腸道微生態的影響。
參照2007 年12 月中華醫學會兒科學分會呼吸學組制定的診斷標準。中醫診斷標準:肺脾氣虛的辨證參照《中醫兒科常見病診療指南》(2012) 擬定,見表1。

表1 反復呼吸道感染判斷條件
①過敏體質及對本藥過敏者。②合并有嚴重原發疾病,不適合加入研究對象者。③近3 個月內用過免疫抑制劑及免疫增強劑者。④不符合納入標準,未按規定用藥,無法判斷療效,或療效資料不全等影響療效安全性判斷者。
選自2018 年6 月至2019 年6 月期間荊門市第二人民醫院門診及住院病房的RRTIs 屬肺脾氣虛證患兒60 例,采用分層隨機化分組法,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各30 例。另選15 例同年齡段的正常健康兒童作為健康兒童對照組。各組在性別、年齡、病程上應具有可比性。
治療組和對照組均予對癥治療,觀察組在對癥治療基礎上于呼吸道感染恢復期加用玉屏風顆粒治療。
觀察組:口服玉屏風顆粒,服用方法(參考玉屏風顆粒說明書和文獻資料)1~3 歲,每次口服1/2 包,>3 歲,每次口服1 包,均2次/日,用開水沖服,于患兒RRTI 的緩解期開始服用,連用12 周為1 療程;同時按對照組方法服用培菲康膠囊。
對照組:采用培菲康膠囊( 雙歧三聯活菌)( 上海信誼醫藥有限公司生產,210mg/粒,含活菌數分別應不低于1.0×107CFU)口服,2~3 歲每日1 次,每次1 粒;3~5 歲每日2 次,每次1 粒,連用12 周為1 療程。
痊愈:隨訪期間,呼吸道感染次數及病情符合正常標準,主要癥狀積分減少率90%以上;
顯效:隨訪期間,呼吸道感染次數較治療前減少2/3 以上,主要癥狀積分減少率為 60%~90%;
有效:隨訪期間,呼吸道感染次數較治療前減少1/3~2/3,主要癥狀積分減少率為30%~60%;
表2 兩組治療前后腸道菌群比較(,log CFU/g 濕便)

表2 兩組治療前后腸道菌群比較(,log CFU/g 濕便)
組別 雙歧桿菌 腸桿菌 B/E觀察組(n=30)治療前 6.04±0.44 9.38±0.44 0.64±0.04治療后 9.58±0.30 7.56±0.36 1.26±0.07對照組(n=30)治療前 6.18±0.43 9.19±0.36 0.67±0.05治療后 7.94±0.44 8.90±0.26 0.89±0.06正常組(n=15) 9.26±0.57 7.77±0.40 1.19±0.10
無效:隨訪期間,呼吸道感染次數較治療前減少不足1/3,主要癥狀積分減少率不足30%。
總有效率=痊愈率+顯效率+有效率。
腸道微生態檢測,留取研究觀察對象新鮮糞便標本2-5g,采用細菌DNA 提取糞便標本中的雙歧桿菌和腸桿菌的數目。
采用SPSS 統計軟件對實驗數據進行檢驗。檢驗所得數據計量資料采用±s 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 檢驗;計數資料采用率表示,行卡方檢驗。P<0.05 認為存在統計學差異。
觀察組總有效率(90%)顯著高于對照組(63%)。(P<0.05)

表2 兩組治療前后臨床療效比較
觀察組與對照組比較:同治療前對比,治療后兩組雙歧桿菌均升高,且觀察組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治療后兩組腸桿菌均降低,且觀察組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治療后兩組B/E 值均升高,且觀察組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對照組與正常組比較:治療后觀察組雙歧桿菌、腸桿菌含量及B/E 值與正常組比較,差異均無顯著意義(P>0.05),治療后對照組雙歧桿菌含量及B/E 值仍低于正常組腸桿菌(P<0.05),腸桿菌含量高于正常組(P<0.05),見表2。
腸道微生態是人體共生的一個重要環境,其與人體的健康密不可分。當腸道菌群維持平衡狀態時,宿主的能量代謝和機體免疫均可正常活動。若菌群失調,致病菌或條件致病菌成為優勢菌,則會對機體造成不良影響。祖國醫學中,《黃帝內經》載有“肺與大腸相表里”,肺居胸中,經脈下絡大腸,生理上相互協調,病理上相互影響。肺氣不足的病人常易見腸道功能紊亂的臨床表現,一些現代研究從腸道微生態的角度也證實了這點。[2]其次,脾為倉稟之官,主運化水谷,脾氣虛證所見之腹瀉便溏、食少納呆、神疲乏力等,亦與腸道菌群失調表現相合。因而,復感兒肺脾氣虛證與腸道微生態失衡在病理表現上具有一致性。本實驗結果中,兩組復感兒與正常組相比,腸道菌群均存在顯著差異(P<0.05),也證實這一猜想。
玉屏風散為中醫益氣固表的代表方劑,由黃芪、白術、防風三味藥組成。黃芪大補肺脾之氣,白術益氣健脾,二者同用以益氣固表,伍防風以驅除在表之邪,以防閉門留寇之患。該方固中有疏,散中有補,補散并用,相反相成,有效補益肺脾之氣。同時有研究顯示,黃芪能逆轉腸道微生物群比例失衡,顯著增加雙歧桿菌、布氏桿菌、梭狀芽孢桿菌的豐度,優化腸道微環境,恢復腸道微生物的多樣性[3]。白術能促進雙歧桿菌、嗜酸乳桿菌等有益菌的增殖,改善腸內菌群[4]。本研究結果中,與治療前對比,觀察組雙歧桿菌顯著增加(P<0.01)、腸桿菌顯著降低,臨床癥狀明顯好轉,說明玉屏風顆粒治療復感兒肺脾氣虛證具有顯效。
RRITs 因反復感染、抗生素的頻繁使用及其它藥物的使用而發生,這些因素均可致腸道菌群失衡。經使用玉屏風顆粒治療后,腸道菌群中雙歧桿菌增多,同時抑制腸桿菌生長,恢復腸道正常生態,維持機體健康。因此,調節腸道微生態是玉屏風顆粒治療RRTIs 的可能機制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