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白玉,貊媛媛,薄曉莉,王登蘭
(新疆醫科大學第二附屬醫院 婦產科,新疆 烏魯木齊)
宮頸癌是世界女性中第四大最常見的癌癥,居婦科惡性腫瘤之首,2018 年全球估計有570 萬新發病例,而發展中國家發生病例占新發病例85% 以上,成為了發展中國家女性癌癥死亡的主要原因[1]。隨著時代的進步,宮頸癌的發病率呈逐年上升趨勢,且近幾年呈年輕化趨勢[2]。目前已知人乳頭瘤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 HPV)長期持續感染是導致宮頸癌發生的主要因素,是唯一一個可以早起發現,提前預防的疾病。故開展一項有效便行的篩查技術的就尤為重要[3],現在臨床上宮頸癌篩查方式主要有液基細胞學檢查(TCT)、和高危型HPV 檢測(HC2)。本研究主要是回顧性分析TCT、HC2 單一篩查及兩者聯合篩查陽性率的比較。目的在于為臨床提供篩查率更高的檢測手段,為偏遠地區,特別是醫療條件及經濟狀況落后的地區提供一個有效、節約的檢測方法。
1.1 臨床資料
研究對象均選自新疆醫科大學二附院2018 年12 月至2019年12 月婦科住院經宮頸活檢確診為宮頸上皮內瘤變及宮頸癌的患者作為研究組,同期我院婦科因非宮頸病變疾病,但需與宮頸疾病相鑒別的患者入院行全子宮切除術治療的患者為對照組。兩組患者均行HC2、TCT 及陰道鏡檢查,以宮頸活檢診斷結果為金標準,比較各組方法的篩查效果。兩組患者年齡、初次性生活年齡、懷孕次數、生產次數、初次分娩年齡、文化程度、居住地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見表1)。納入標準:患者均為非孕期婦女,均有1 年以上的性生活史,3 天內禁止陰道沖洗、性生活及陰道內放置藥物,無子宮相關手術史及治療史等影響結果的疾病,均在非月經期采集標本,所有患者均了解參加此研究的利弊, 并愿意配合各項檢查工作,簽署知情同意書,同意實施宮頸癌病理活檢。
1.2 方法
1.2.1 TCT 檢測
擴陰器擴張陰道充分暴露宮頸,宮頸外口分泌物先用無菌棉球拭去,采用專用的宮頸刷放入患者宮頸口內1~2cm,旋轉拭子10~15 圈后取出,將其放入專門的細胞保存液容器中進行保存。采用TBS 分級系統來實施檢測,檢測結果為非典型鱗狀細胞、鱗狀上皮內低度病變、鱗狀上皮內高度病變、鱗狀細胞癌及腺上皮異常增生判斷為TCT 陽性。

表1 觀察組與對照組的基本臨床資料對比

表2 三種宮頸病變篩查方法在兩組患者中檢出結果比較

表3 HC2、TCT 及兩者聯合檢查對宮頸病變診斷價值的比較
1.2.2 HC2 檢測
取TCT 標本后,用HC2 檢測專用宮頸放如患者宮頸口內1~2cm,旋轉拭子10~15 圈后取出,將其放入專門的細胞定型液容器中保存作為檢測的標本。檢測結果有陽性和陰性兩種結果。
1.2.3 陰道鏡檢查
患者取截石位進行檢查,用擴陰器擴張陰道充分暴露宮頸后,置入陰道鏡,將鏡頭放置距外陰10cm 的位置(鏡頭距宮頸15-20cm),鏡頭對準宮頸,調節焦距使光線柔和可加用綠色濾光鏡片,進行更精確的血管檢查,為區分正常與異常、鱗狀上皮和柱狀上皮,可進行醋酸白試驗及碘試驗,在醋酸著色的地方行宮頸活檢提高準確率。
1.2.4 宮頸活檢診斷
經陰道鏡下檢查,在醋酸著色區域行宮頸活組織檢測,病理組織學診斷結果主要分為正常或炎癥、宮頸上皮內瘤變I 級、Ⅱ級、Ⅲ級、鱗癌、腺癌。宮頸上皮內瘤變I 級及以上為宮頸活檢陽性。
1.3 數據處理
本研究采用SPSS 22.0 進行統計分析,定量資料符合正態分布采用均值±標準差格式表示,組間差異比較采用獨立樣本t 檢驗,定性資料組間差異比較采用卡方檢驗。用ROC 曲線評估HC2、 TCT 及二者聯合篩查方法。以P<0.05 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三種篩查方式在兩組患者中的檢出率
觀察組TCT、HC2 及TCT 聯合HC2 的陽性率分別為(68%、97%、100%)明顯高于對照組的陽性率(0%、5%、5%),計算出三種篩查方式在兩組患者中的分別為(χ2=62.28、100.86、108.57),P<0.05,詳見表2。
2.2 本研究金標準為宮頸活組織病理結果,TCT、HC2 聯合篩查時的靈敏度為100%、特異度為95%、約登指數為0.95、診斷指數+∞、陽性預測值95%、陰性預測值100%、Kappa 值1.0,均高于單一TCT 篩查結果(68%、97%、0.65、42.50、95%、75%、0.65)及HC2 篩查結果(97%、95%、0.92、646.6、95%、97%、0.92)。見表3。
宮頸癌HPV 長期持續感染有著密切的關系,最常見的傳播途徑為性傳播途徑[1],大多數性活躍期女性在人生中的某個時間段都有可能會被感染,大部分都會自然轉陰,但是為什么會有一少部分HPV 發展為宮頸病變或宮頸癌目前機制尚不完全明確[4]。目前已知感染HPV 后,病毒DNA 上的 E6、E7 癌基因影響正常細胞周期調控,其表達蛋白能引起自身調節和宿主調節基因表達失調,故宮頸上皮細胞發生病變[5]。HPV 亞型很多,不同地方亞型分布不同,不同亞型致病力不同,故在研究出真正適合我國婦女基因型的疫苗之前早期篩查仍是重中之重[6],我國現在有很多種宮頸癌篩查模式,但一直都未有統一的意見[7]。本研究主要觀察不同檢測方法單一或聯合檢測的效果,觀察組及對照組患者年齡、初次性生活年齡、懷孕次數、分娩次數、初次分娩年齡以及文化程度及居住地等方面無明顯統計學意義,兩組數據具有可比性。在兩組患者中均行TCT、HC2 及兩種檢查方式聯合篩查,結果發現在觀察組中的陽性率(68%、97%、100%)明顯高于對照組的陽性率(0%、5%、5%),χ2=62.28、100.86、108.57,P<0.05,表明兩組患者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提示TCT 聯合HC2 篩查宮頸癌的陽性率較TCT、HC2 單一篩查陽性率高,在英格蘭,與TCT 檢查相比,HC2 篩查分別將CINIII 級及宮頸癌的檢出率分別提高了約40%和30%[8]。
本研究以宮頸活組織病理結果為金標,本研究結果表示TCT、HC2 聯合篩查時的靈敏度為100%、特異度為95%、約登指數為0.95、診斷指數+∞、陽性預測值95%、陰性預測值100%、Kappa值1.0,均高于單一TCT 篩查結果(68%、97%、0.65、42.50、95%、75%、0.65)及HC2 篩查結果(97%、95%、0.92、646.6、95%、97%、0.92)。宮頸癌防癌篩查的目的就是為了發現宮頸癌前病變,并在其發展為浸潤癌之前對其進行臨床干預,TCT 聯合HC2 篩查宮頸癌的特異度與單一HC2、HPV 篩查手段無明顯區別,但是二者聯合篩查的敏感度為100%,可減少漏診率,約登指數為0.95,表明聯合篩查的真實性也越高,診斷指數提示該試驗效能較單一篩查更好,陽性預測值95%,三種篩查方法在診斷試驗陽性者確定患病可能性無明顯異常、陰性預測值100%,診斷試驗陰性者確定患者無病可能性高于單一篩查,可減少誤診率,Kappa 值1.0,表明我院行病理檢查時兩位病理醫師診斷結果一致,研究得到的結果可信度高。故HPV、HC2 聯合篩查可在臨床推廣,指導臨床普及宮頸防癌篩查具有重要意義。
宮頸癌發病隱匿,發現已為晚期,病錯過最佳治療時期[9],TCT 檢測對病理醫生水平要求高,在偏遠地區宮頸取材的標本質量欠佳,基層實驗室條件設施落后等因素[10],使得基層宮頸防癌工作開展困難,不能達到宮頸癌篩查的目的。有研究表明,單一HC2 篩查效果較TCT 好,HC2 檢出率較TCT 更為敏感,檢出HPV的時間越早,大大降低了因HPV 感染導致宮頸癌的發生率[9]。
本研究結果表示HC2 的靈敏度為97%、特異度為95%、約登指數為0.92、診斷指數646.6、陽性預測值95%、陰性預測值97%、Kappa 值9.2,除篩查特異度較TCT 稍低,其余指標均高于單一TCT 篩查結果(68%、97%、0.65、42.50、95%、75%、0.65),單一HC2篩查效果較TCT 更好,與其他研究結果相符。單一行HC2 檢測的檢出率較TCT 高,定期隨訪時間也從以往每3 年一次可延長至每5 年一次[11],檢出率高的同時經濟成本也較TCT 篩查降低了[12]。
綜上所述,宮頸防癌篩查時目前預防宮頸病變進一步發生發展的重要手段,HC2、TCT 聯合陰道鏡檢查對宮頸病變的的陽性率高,敏感度及特異度均較高,具有診斷價值,可以在臨床進行宮頸癌篩查。HC2 陽性率高于TCT 陽性率,在醫療資源匱乏及經濟情況差的地區,可單獨行HC2 單一篩查,節約經濟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