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雪娟,李心娜,李光玲,林云★
(1.軍委后勤保障部原第二門診部,北京;2.中央軍委政治工作部原機關門診部 ,北京)
乳腺癌是乳腺上皮細胞在致癌因子作用下發生的增值失控現象。現報告如下,發病率位居女性惡性腫瘤首位,嚴重威脅女性身心健康與生命安全。臨床以手術治療為主,要想提高臨床療效,采取有效檢查方式盡早確診是重要前提。超聲綜合檢查方式能夠彌補單種檢查方式的不足之處,進而提高診斷準確率,實現盡早治療;現報告如下。
將我院接診的56 例女性乳腺癌患者當作觀察對象,患者均自愿接受臨床檢查,簽署了知情同意書;患者均經過手術病理檢查確診。排除臨床資料不全、腫瘤轉移、有乳腺癌病變手術史、精神意識障礙者。患者年齡30-68 歲,平均年齡(47.3±4.2)歲。病灶直徑3.12-77.51mm,平均直徑(36.25±6.38)mm。研究通過醫院倫理委員批準。
利用飛利浦IU22 彩色超聲診斷儀與線陣探頭展開超聲綜合檢查診斷。在常規二維超聲檢查過程中,患者取平臥位與側臥位,患者呼吸平穩,在探頭上涂抹耦合劑,對患者雙側乳腺展開二維掃描。沿乳頭中心點呈放射狀序貫掃查,觀察患者病灶大小形態與鈣化等情況,掃查腋窩淋巴結情況。在多普勒超聲檢查過程中,觀察病灶血流情況,對血流豐富血管的切面做脈沖取樣,經PW 測量計算血流頻譜與收縮期最大流速、舒張期最低流速等指標。在超聲造影檢查過程中,利用實時灰階造影成像技術在病灶切面,根據患者體型與病灶程度控制聲功率輸出。在低機械指數狀態下,通過肘前靜脈注射血池對比劑,推注0.9%氯化鈉溶液后清洗。動態造影持續6min。
觀察乳腺癌超聲表現。以病理檢查結果為標準,統計分析二維超聲與超聲綜合檢查結果。
用SPSS 21.0 軟件處理數據,計量數據用均數±標準差表示,行秩和檢驗其數據是否符合正態分布;計數資料用[n/%]表示,行卡方檢驗差異性;組間統計學差異用P<0.05 表示。
腫瘤形態不規則,邊界不清晰。呈低回聲且內部回聲不均勻,呈蟹足樣浸潤,后方回聲逐漸衰弱,部分鈣化明顯。血流信號豐富。
病理檢查結果顯示,病灶共64 個。其中良性病灶占據64.06%(41/64),包括乳腺增生病灶9 個、炎性腫塊10 個、纖維腺瘤23 個。惡性病灶占35.94%(23/64),包括導管內癌1 個、髓樣癌3 個、浸潤性導管癌19 個。超聲綜合檢查方式的良惡性病灶診斷準確率高于二維超聲檢查方式,P<0.05。如表1 所示。

表1 診斷準確率比較(n,%)
乳腺癌的發病機制尚未明確,認為與生活習慣、遺傳因素、肥胖等因素影響有關。乳腺癌早期癥狀并不明顯,易增加臨床誤診與漏診率。錯過最佳治療時期,將會嚴重威脅患者生命安全;對此,加強早期診斷方式研究意義重大。
乳腺癌的影像學檢查手段多樣化,超聲是臨床診斷與疾病篩查常用影像技術,在乳腺癌診斷中發揮著重要作用,也是早期篩查重要手段。二維超聲檢查方式主要通過病灶邊界與形態等指標鑒別病灶性質,能夠有效診斷乳腺癌患者的腫瘤邊界、內部回聲與形態等情況,但診斷準確率低,誤診率高。超聲綜合檢查方式還包括彩色多普勒超聲等診斷方式,其中彩色多普勒超聲檢查方式能夠明確了解病灶血流信號情況,主要根據血流分布情況與速度、方向等指標辨別腫瘤性質,以此提高診斷有效性。但彩色多普勒超聲檢查方式對直徑低于20mm 的腫塊難以有效診斷鑒別。超聲彈性成像技術能夠通過力學辨別病灶性質,主要通過外部施壓了解身體組織硬度,利用硬度儀鑒別腫瘤良惡性。超聲彈性成像技術同樣適用于微小病灶的鑒別,可根據周圍組織彈性系數鑒別腫瘤性質,具有較高的臨床應用價值。超聲造影檢查技術主要根據血液微泡在聲場中的非線性效應及背向散射,獲得對比增強圖像,在乳腺癌診斷中具有較高的特異性與敏感性。雖然超聲影響技術的臨床應用越發自如,在肝臟腫瘤診斷方面應用相對成熟,但在乳腺癌診斷中的應用仍有較大的完善空間。超聲造影技術能夠有效區分良惡性腫瘤的特征,對超聲診斷方式的分辨率提升有著現實意義[1]。
本次研究結果顯示,超聲綜合檢查方式在診斷乳腺癌良惡性病灶的準確率上明顯優于常規二維超聲檢查方式,組間存在統計學差異。常規二維超聲檢查方式的臨床應用存在諸多不足,還需聯合其他超聲影像學手段確診。而彩色多普勒超聲技術,主要根據乳腺癌生長對血管的依賴性以及觀察腫瘤內的血流變化鑒別腫瘤性質。超聲彈性成像技術是主要根據彈性評分鑒別腫瘤性質,在診斷特異度與鑒別靈敏度等方面的優勢,也是常規二維超聲檢查方式不能比擬的。超聲造影是基于造影增強血管對比度原理,利用時間-強度曲線評價病灶灌注狀態的血池成像技術,尤其是惡性腫瘤的血管分布不均勻,強化不均勻的表現相對明顯,可以有效鑒別病灶性質[2]。
綜上所述,超聲綜合檢查方式課有效診斷乳腺癌性質,為提高診斷準確性,應當聯合其他檢查方式確定病灶性質;對此,值得深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