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瑞泉
(北京市朝陽區團結湖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全科,北京)
隨著我國人民的生活水平的提高,血脂異常的發病率明顯上升,從而直接導致心腦血管病事件的不斷攀升[1],2004 至2005 年我國調查顯示心腦血管疾病已為國民死亡的首要原因,據衛生部疾病統計,我國每死亡3 個人中就有1 個死于心腦血管疾病[2]。有效控制血脂,是預防心腦血管病的基本策略。控制血脂的前提是血脂的檢查。為了研究血脂異常在本地區的治療情況,選擇醫保定點在團結湖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并長期在我院就診的患者,對患者生化檢查結果及用藥情況進行統計分析,現將結果匯報如下。
搜集已經明確診斷血脂異常的患者,且從2014 年9 月到2017年9 月有連續5 次生化記錄的患者562 例選取資料完整的103 例分析共515 人次的生化檢查結果,參照患者在我院的就診及服藥記錄情況,進行分析。納入標準:已明確診斷為高脂血癥的患者,有連續就診記錄,在3 年里有五次以上生化檢查者。排除標準:未明確高脂血診斷,無連續規律的就診記錄,3 年里生化檢查不足五次,不配合問卷調查者。連續就診記錄指每2 月至少有一次就診。
其中男性27 例占26%,女性76 例占74%,30-40 歲0 例40-59歲30 例占29%,60-79 歲62 例占60%,80 歲以上11 例,占11%。平均年齡65.74±10.51 歲。
生化檢查設備為日立HITACHI 7180 生化分析儀,所有患者均為晨起空腹抽靜脈血檢查。從我院門診工作站系統中導出患者的上述時間段內的5 次生化檢驗結果,輸入excel 表格中進行分析。同時導出患者在上述時間段的用藥記錄。通過電話或門診隨訪,對患者進行問卷調查,問題主要為是否了解血脂異常的危害,是否了解他汀藥物,是否持續降脂治療,是否擔心降脂藥物的副反應。目前所患的主要慢性病。
包括總膽固醇,甘油三脂,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脂蛋白(a),谷草轉氨酶,谷丙轉氨酶,肌酸激酶。
利用excel 2013 進行數據錄入,SPSS 19.0 進行分析匯總
合并癥情況見表1。

表1 合并癥情況
從以上數據可以看出患者單獨高脂血癥的患者只有19 例,約占18%,其余82%的患者或者合并高血壓,或者合并糖尿病,或者二者都有。有研究提示高血壓的發病與高脂血癥密切相關[4]本次研究也提示高脂血癥多合并其他慢性病,至于其因果關系尚有待研究。
服用他汀類藥物的患者有95 人,使用阿昔莫司的有39 人,使用非諾貝特者10 人,單獨應用中藥治療者1 人。偶爾服藥者1 人,在他汀類藥物的使用中,瑞舒伐他汀的頻率最高70 人次,阿托伐他汀鈣片61 人次,辛伐他丁21 人次。與大樣本統計結果有所不同,中藥降脂使用率低的主要原因有兩條,一中藥降脂藥多為膠囊每日3-5 粒2-3 次服用比較繁瑣,二經濟因素,中藥降脂藥物價格普遍偏高。
3 年所有每人五次共515 次化驗結果中,肌酸激酶超標的81人次超過兩倍上限的4 人有一人次肌酸激酶超標30 倍達5353,追問病史得知患者同時服用辛伐他汀及菲諾貝特,肌肉酸痛明顯,停服上述藥物后三月患者肌酸激酶完全恢復,其余三人未停服他汀藥物,肌酸激酶,一直輕度偏高,無進行性升高。谷丙轉氨酶、及谷草轉氨酶輕度升高的55 人次,超過三倍的2 人次。其中一人與肌酸激酶超標30 倍者為同一人停藥后各項指標恢復正常。另一人停藥后也恢復正常。其余輕度升高者未停服他汀的藥物,在本組研究數據中,中度不良反應率約0.6%,說明他汀類藥物是比較安全的。
TC>5.2,TG>1.7,LDL>3.4 HDL<1.0,(雖然此次統計數據從2014 開始但作為回顧性研究,為了便于前后對照,故采用2016 版的標準))
第一次血脂化驗結果顯示TC、TG、LDL 三項均升高者24 人,TC、TG、LDL 其中兩項升高者共28 人,TC,TG,LDL,單項升高者27 人,HDL 升高者6 人均合并其他項目升高,單純HDL 降低者0 人,合計血脂異常的比例為76.7%,三年后第五次血脂化驗結果顯示,TC,TG,HDL 三項均升高者16 人,TC,TG,LDL,其中兩項升高者23 人,單項升高者26 人血脂異常的比例合計63.1%,如果按照2016 版血脂防治指南的要求,本組患者,年齡大于40 歲且合并糖尿病患者,被定義為高危,共48 人,其余為中低危患者,以LDL 為血脂的控制首要靶點來統計,最后的檢驗結果中高危組LDL<2.6 有20 達標。中低危組LDL<3.4 有39 人達標。總計達標率約為57.2%
全科醫師給患者解釋這一化驗指標時往往有一種困惑,說不清楚這一指標的意義,所以本次研究特觀察了這一指標的分布與變化。
脂蛋白(a)超標者133 人次,其中TC,TG,LDL,(a)均升高者17 人次,TC,TG,LDL 均正常(a)升高者38 人次,TC,TG,(a)升高者7 人TC,(a)升高者17 人次TG,(a)升高者19 人次,LDL,(a)升高者2 人次,上述結果顯示脂蛋白(a)升高與TC,TG,HDL 的升高無明顯相關性。
脂蛋白(a)是一種富含膽固醇的特殊大分子脂蛋白,表面由膽固醇及磷脂包裹,嵌有親水性載脂蛋白可以進入并沉積在血管壁上,可促進動脈粥樣硬化的形成;與纖溶酶原結構同源,可與纖維酶原結合抑制纖維酶原水解,促進血栓形成,照與遺傳相關的因素是ascvd 的獨立危險因素,本次研究顯示不少患者(19 人)的脂蛋白(a)波動幅度很大(300 到1000)。排除急性時相反應,糖尿病腎病,妊娠和服用激素影響,原因不明確。與用藥無明顯相關性。所有此項指標對于診斷血脂異常,及觀察療效的意義有限。
在這103 例患者中,總結三年應用他汀類藥物的情況,有71人堅持規律服藥,32 人服藥不規律。服藥不規律是指三年期間有停藥超過3 個月及以上時間者或者偶爾服藥者。最后一次生化檢查兩組患者的血脂統計比較。

表2 生化檢查兩組患者的血脂統計比較
從表中可見,不規律服藥組TC,TG,LDL,這三項指標明顯高于規律服藥組,P<0.05,組間差異明顯。但HDL 兩組差異不明顯,P>0.05,這可能與他汀類藥物升高HDL 作用不及降TC,LDL 作用強有關。
大量循證醫學的研究已經明確,血脂異常是心腦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險因素,防治血脂異常的第一步是血脂的監測,為降低心腦血管并發癥的發病率,血脂異常的患者必須長期規律服用他汀類藥物,但許多患者對他汀類藥物的應用存在誤區,因此督促患者定期監測血脂,了解患者規律用藥情況,尤為重要。
文獻報道他汀的主要副作用排在第一位的是肝毒性[2],主要表現是谷丙轉氨酶和谷草轉氨酶升高。第二位的是肌病表現為肌肉疼痛,肌肉觸痛,肌痙攣,大多數表現肌酸激酶升高達正常上限的10 多倍。
這組患者中服用他定類藥物出現副反應的主要為,谷丙轉氨酶,或谷草轉氨酶升高,和/ 或肌酸激酶升高,達三倍以上的共3人次,文獻報道輕度肝藥酶升高不需停服他汀類藥物,結果亦證明這些人無進行性肝功異常,肌酸激酶嚴重超標的一人次達5353,這幾名患者在停服他汀類藥物后生化指標很快恢復。他汀類藥物是安全的。
經過大約3 年的治療,最終血脂不達標的仍有34 人。本次研究表明規律服藥是降脂治療的關鍵。規律服藥的達標率明顯高于不規律服藥組。
分析不規律服藥的原因。有一下幾條。(1)患者認為一次檢查血脂達標即是治愈。高脂血癥糖尿病這一類疾病目前無法治愈需要長期服藥治療。但許多患者認為血脂一旦達標。就是治好了,不用服藥治療了,自行停藥導致血脂反彈。(2)高脂血癥早期,無明顯不適,患者對其重視不夠,開始在醫生的督促下吃藥治療。長期服藥。很難堅持。(3)許多患者認為他汀類藥物傷肝傷腎,能不吃盡量不吃。從而放棄治療。(4)2016 版的血脂防治指南雖已發布,但是其心血管危險評估及達標值的測算,較為復雜,不易記憶,不便講解。所以醫生往往單純以化驗單中正常值范圍為降脂目標,結果是危險分層高的患者往往沒能最終達標。解決上述問題的辦法是加強醫師的學習,加強對患者的健康教育。定期監測血脂,督促患者規律用藥。只有這樣才能最終降低asvcd 的發病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