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記者 屠雯|文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全球大宗商品價格波動劇烈,給實體企業生產經營和風險管理帶來挑戰。為進一步加強行業交流,發揮期貨工具在控制風險方面的作用,切實服務實體經濟發展,上海期貨交易所運用直播方式,開展2020“產業培訓基地”線上金屬周系列活動,第一期活動于4月7日至4月13日推出。
本次活動內容包含上海期貨交易所金屬期貨品種,按照有色、黑色、貴金屬分類召開。講師主要為行業資深專家,議題主要圍繞行業和市場動態、風險管理等內容。

銅是一個工業品種的代表,它跟整個社會經濟發展整體進度是息息相關的。我個人對現在銅產業現狀判斷是整體消費增速放緩,但是消費總量沒有達到飽和狀態。自1980年以后銅產業發展跟中國的經濟發展基本上是同步的。90年代中期前后開始快速增長,從2009年以后銅的消費呈增速明顯下滑階段,并且顯著低于GDP 的增速。2019年銅消費量大概是1300萬噸,產量是978萬噸,據國家統計局公布,2019年銅產量增速在2%左右,還是引領全球銅消費,目前看中國消費量還沒有達到飽和。
對產業現狀,我有幾個看法,一是礦山受資源分布約束,供應很難有較大的飛躍式的增長。實際國內銅礦供應跟國內銅消費增長基本不同步,全球兩大銅成礦帶在地里分布上都不在中國,銅資源在中國分布比較少,品位也比較低,礦山整體量不大,產量基本穩定。二是冶煉行業瓶頸初現,2019年出現銅價與進口原料加工費同步下降的不正常現象,部分企業經營陷入困境。疫情發生之前已經出現了銅價振蕩往下走,進口銅原料的加工費也是同步下降的負增長的情形。我個人認為還是因為目前中國的冶煉行業產能跟產量相比,跟世界整體的礦山原料的供給相比,發展過快了。另外就是受到銅冶煉副產品,比如硫酸的制約。疫情期間物流受限,很多銅冶煉企業硫酸脹庫,制約了生產。三是銅加工行業中,低附加值行業產能嚴重過剩,高附加值行業方興未艾,但整體技術未達到國際領先水平。終端消費轉型升級進展緩慢,電力行業投資低于預期,家用空調、冰柜、冰箱等增幅同比下滑。銅作為一個支柱消費行業,尤其在新能源領域,銅的消費發展雖然比較快,但技術比較落后,整體轉型升級緩慢,這也是導致中國目前銅消費量緩慢增長的原因。最后一個因素是銅貿易,在人民幣兌美元匯率變成雙向波動、人民幣與美元利率差縮小以后,進口融資貿易明顯降溫,但國內貿易依然熱度不減。因為銅的金融屬性,即使沒有明顯地看到匯率差和利率差,沒有利率差有時候大家做匯率時候也會用銅載體做匯率變化。這就是為什么中國銅冶煉每年產能增加這么大,但還有300萬噸左右進口量的原因。
如何應對?我個人認為有四個方面可以考慮:一是國內礦山、冶煉和部分低端加工行業已經進入成本+價格的博弈時代,在達到規模效益、有用元素吃干榨盡的前提下必須在努力降低成本的同時加強風險管理才能在競爭中處于有利地位,因為任何一次銅價的大跌都將加速行業的洗牌;二是電線電纜企業向生產高端產品轉型勢在必行,并積極開拓國外市場;三是減少融資貿易尤其是進口融資貿易,促進行業健康發展;四是行業布局由國內布局向全球布局轉換:中間行業向原料、消費地或者地理位置介于兩者之間的第三地集中,并要充分考慮副產品的出路。比如,廢銅就地回收、利用等。

總體來看,整個國外氧化鋁產業,這些年發展還是相對比較穩定的,增長相對于中國不是這么迅猛,截至去年年底全球除中國以外共有55 家氧化鋁工廠,產能超過了7500萬噸,平均規模大概在137萬噸。我們認為,氧化鋁在未來5 到10年的增長點應該由中國向國外轉移。對比國外情況來看,中國這兩年逐步放緩了氧化鋁擴張速度,布局上也開始發生變化。按照目前電解鋁合規產能來核算的話,目前中國氧化鋁已經建成,含在建的產能完全可以滿足電解鋁天花板產能剛性需要,已經不具備再進一步大規模發展的訴求和客觀空間,未來氧化鋁產能更多還是要在成本導向性的區域布局來調整。
國外在金融危機以后,電解鋁已經進行了一輪比較徹底的產業布局調整。歐洲、美國這些傳統的電解鋁生產大國,在過去5 到10年間進行了大幅度產業調整,在沒有優勢地區的電解鋁產能陸續退出了,而選擇在中東、印度、卡塔爾這些有能源的、勞動力相對比較低廉的地區進一步發展電解鋁產業。因此發達國家電解鋁產能占比有明顯下滑。發展中國家,包括像獨聯體的國家,電解鋁產能在國外占據了比較主導的位置。中國電解鋁產能,增加幅度和速度近年來處于高位的水平。我們判斷未來1 到2年中國電解鋁產能會增加100萬噸~150萬噸。實際上中國整個產能增長步伐已經到了一個相對合理的可持續發展階段。中國能源結構有別于國外,根據第三方機構統計,未來我們可以看到的增長點是以風電或者混合型清潔能源為主導進行一些布局調整,這些產能大概接近400萬噸水平,這也是國家對于電解鋁供給側改革最基本的保障。從消費情況來看,根據安泰科和有色協會相關研究資料表明,我們應該對中國鋁的消費保留一定期待,相對于發達國家來講,中國在很多領域新增和亮點應用,在發達國家過去5 到10年,甚至15年時間內是沒有出現過的。比如說我們現在比較主推的鋁制家具。
自疫情暴發以來,全球資本市場出現了強烈的下挫,比較強的配險資產,都出現了強烈的下行。應該說這種級別的行情超乎了我們對于簡單層面金融危機的認識,金融性流動趨緊帶來的危機導致實質性的影響。從鋁的情況來看,這次疫情影響對鋁的生產影響不是太大。根據一些機構統計,一季度整個中國電解鋁產量,盡管3月份出現了一些小規模的減產,但是不影響整個產量持續維持一個正增長的態勢,一季度產量增長接近3%。而對于消費情況,就不是那么樂觀了,無論是從咨詢機構了解的情況,還是從一些加工企業開工率來看,整個一季度的原鋁消費,應該說負增長幅度非常大,超過了10%。整個電解鋁行業一季度供需壓力還是非常明顯的。國外情況來看,因為整個疫情在國外影響比中國還要偏滯后一點。僅從一季度來看國外供需過剩壓力并不是很明顯,從CRU 數據來看,二季度國外電解鋁有超過130萬噸左右過剩程度的數據出現,這是2010年以后沒有出現過的,應該說這對于國際市場是一個比較大的壓力。總的情況來看,盡管中國電解鋁已經出現了一些小范圍彈性規模生產,但是這種彈性規模生產應該不足以扭轉市場供需的整體變化態勢。從消費情況來看,應該說短期對于消費我們不要有太高的期待,實際國內剛需恢復到底有多少邊際改善?對于消費情況看,4月份還是不能太過于樂觀。另外從成本來看,隨著從終端逐漸往上游傳導,原材料價格也出現一些不同程度的下降,市場相對過剩的情況下,應該說對商品價格還是有一定的壓力。

“新冠疫情對全球鉛鋅市場的影響”。這絕對是近期市場最熱點的一個話題。CRU 關于全球經濟預期,我們在3月份做了一個大幅度的調整,調整主要原因就是全球新冠疫情在大范圍的暴發,這個應該還是出乎大部分人的一個預期。這個暴發之后給各國經濟都帶來了特別大的一個影響,CRU 預計2020年將出現全球的經濟衰退,歐盟,美國GDP 下降,同時中國經濟也將會出現硬著陸,當時我們給中國經濟預期增長是5.4%,這次鑒于3月份全球疫情大暴發,我們將中國的GDP 增長調整為2%。我們給歐盟地區增長預計的是下降24%,美國GDP 增長從2019年增長2.3%,轉為下降0.2%,這個降幅現在我們給的相對比較小一些,但是我們覺得可能隨著疫情惡化程度的加速,我們還會再繼續下調一些。
當前,復工應該是中國的首要任務,但是現在可能還是存在一個問題,雖然復工率很高,但是產能利用率還沒有特別高,還沒有恢復到疫情暴發前的情況,對中國經濟來講二季度到四季度應該是全面復蘇一個階段。但是受海外疫情逐漸惡化的影響,中國出口市場必將會受到非常大的打壓。我們對海外預期、關于歐盟地區和美國中端消費行業的預期,目前來說還是非常差的。汽車產業其實在2019年就出現了比較大的降幅,2020年我們繼續給出更大的降幅。疫情對于建筑行業沖擊也是非常大的,我們了解到美國、西班牙、意大利、法國等等地區建筑行業基本都處于停滯狀態,所以建筑業的降幅也比較大。對于美國汽車消費下降我們給出10%的預計,建筑行業大概要下降1.2%左右。在這樣的經濟背景下,再來看鉛鋅市場方面。如果沒有暴發疫情的話,2020年全球鋅精礦市場仍然是過剩的,而且未來幾年過剩會增加。在疫情暴發前,我們預計全球鋅礦增長量大概80萬噸左右,基本都是來自于海外,雖然中國有一些新建或者是擴建項目投產,但是由于這部分高成本礦山減產,減量可能會被抵消掉,我們當時沒有預計中國的增量。鋅冶煉我們年初預計60萬噸到70萬噸的增長量,其中中國大概有30萬噸的增量,這個主要因為加工費非常高,冶煉廠普遍在提高產量,開工率也非常高。消費方面雖然表現偏強,我們認為會增長,但是也沒有特別高。
在疫情暴發前,我們認為鉛精礦在2020年也依然維持過剩的情況,大概在9萬噸左右。鉛精礦消費量下降了,導致鉛加工費在上調。對于精煉鉛市場預計也是由供應短缺轉為過剩,但是供應過剩程度并不是特別高,預計應該是8萬噸左右。
疫情暴發后,對鋅精礦的影響主要在春節期間停產那部分礦山,由于節后復產延后,產量出現不同程度的下降。但是對于每年冬季都會停產的新疆、西藏、內蒙古地區的礦山來說,疫情對他們影響是非常有限的,通常情況下是3、4月份這些礦山才會出現復產。我們預計疫情對中國鋅礦山直接產量損失影響大概是在11萬噸左右,但是由于疫情蔓延,包括市場惡化,信心崩潰了,最近價格出現暴跌之后,近期看到了很多新礦山開工不積極,產量下降的情況。這部分產量,我們認為在受鋅價下跌影響導致的鋅產量下降,預計在4萬噸左右。海外方面,主要產鋅的國家,像南美地區,南非,印度,現在都有了隔離要求,已經關停一些不必要的生產。我們預估受疫情導致的產量損失,鋅礦在22萬噸左右,其中包括墨西哥6萬噸的產量損失,海外受價格因素的影響,產量可能會有大概15萬噸左右的量,所以加總起來,我們預計2020年全球鋅礦產量會損失大概52.7萬噸。之前我們給出了80萬噸的增長,現在單純從礦的角度來講,相比去年增長大概30萬噸左右。我們認為疫情對中國進口鋅礦供應影響,還是沒有體現出來。疫情對鋅冶煉的影響相對于礦山來說要小一些。預計受疫情影響,海外有7萬噸的產量損失。綜合國內的一些情況,我們認為中國今年受疫情影響將減產大概20萬噸。消費方面,出口的影響對中國鋅的消費估算大概有2%~2.5%的下降。海外消費,由于基建、汽車等行業受疫情影響基本停滯,下滑也非常明顯。同樣受疫情影響,LME 鋅錠庫存在下降,中國的庫存也在下降,我們理解這個時候庫存下降應該是庫存轉移,一方面因為價格下滑太快了,上游冶煉廠這邊有在惜售,另外由下游企業在補庫,所以造成庫存大幅度下降。真正靠鋅錠消費增長來拉動庫存下降的話,我們覺得應該3月底或者是4月初才會體現出來。當然鋅錠庫存下降,還有一個主要因素,就是今年鋅錠進口量明顯下降。
鉛方面,疫情全球范圍蔓延對鉛消費的影響大于供應端影響。鉛精礦國內市場還是相對充裕的,從去年到今年,鉛冶煉廠整體開工并不是特別好,目前海外鉛礦山停產或減產也是比較普遍一些。還有就是再生鉛企業停產要比鉛冶煉企業停的更多一些,海外精煉鉛產量及消費量均明顯下降2.4%。我們預計2020年全球精煉鉛市場預計過剩7.7萬噸。

錫的相關性和銅是最高的,這說明錫有較強的宏觀屬性,今年開年以來有色金屬,包括錫在內,短期價格影響波動,主要矛盾還是聚焦在宏觀方面。全球宏觀又聚焦在新冠疫情上面。目前海外新冠疫情持續發酵,雖然海外各國陸續實施了關閉公共場所,停運邊境封鎖等等這些措施,但是海外疫情依然處在一個暴發期,整體宏觀形勢還是一個短期比較悲觀的基調。結合錫產業鏈的情況,我們對今年宏觀的定調還是短期防止價格的極端沖擊,中長期防止由金融衰退演變成實體經濟衰退。目前國內錫價已經跌破了全國主流礦山的成本價,供需格局上,國外錫錠目前有回流至國內的趨勢。
從礦山端來看,我們國家進口的格局主要是依賴于緬甸礦,3月28日,緬甸政府也對外發布了,為了防控新冠肺炎疫情,自2020年3月29日起實行一個封閉政策,對入境的外國人,包括中國人實施入境管制,這個管制措施第一期到4月30日,如果到時候緬甸還是有一些新冠疫情的話,不排除他們還會把這個封鎖繼續延長。作為緬甸礦產的主產區佤邦也開始陸續封關,并且嚴格控制往來人員,嚴格檢驗到佤的人員,如果是國內的人到佤邦去的話要進行14 天的隔離。所以緬甸封關對我國未來錫供應端產生較大的影響。目前估計到5月下旬才能逐步恢復到正常水平。錫的冶煉方面,今年1~2月份同比去年產量還是有所下降的,國外在疫情影響下也有很多國家紛紛宣布減產和停產,3月17日馬來西亞冶煉集團宣布錫錠停產;3月18日印尼蒂瑪也發公告表示將暫時減產20%~30%,并且推遲一定數量的錫錠出口;3月27日秘魯的明蘇公司也宣布將遵守秘魯政府為防治新冠肺炎所采取的封鎖政策進行停工停產;3月27日玻利維亞文托公司也受到國家防控疫情通告來進行停產;4月2日非洲礦業公司,去年新開的一個錫礦————尤伊斯礦也暫時停產。這些對今年錫錠的產量影響還是比較巨大的,大概占了全球產能的30%左右。
錫在國內消費結構主要是在焊料上面,焊料基本占到了錫消費60%左右,其次是錫加工,大概占據錫消費的15%~18%,馬口鐵和鉛酸電池大概占錫消費的10%左右,其他如氟化玻璃用錫合金等等用量比較少一些。總的來說錫的消費領域都是一些比較成熟的行業。過去5年錫的消費結構變化不大,表現比較穩定。我們從終端產量的數據上來看,今年受到疫情的影響,國內的一些電子產品出貨量跟產量有比較大幅度的下降,國內四大家電:電冰箱、空調、洗衣機、彩電的產量都有大幅度下滑,下滑比例在20%~40%不等。國內手機出貨量有大概40%同比下降。從汽車領域來看,1~2月份乘用車的產銷數據也有將近40%左右的下滑。這些都直接或間接的影響到了錫的國內消費端。外部需求來看,從開年以來費城半導體指數經歷了一撥比較明顯的下跌,間接顯示出了全球半導體行業面臨壓力,對錫來說是終端上面一個隱憂。庫存方面,受到一定影響,有所積累。今年1~2月份,我國錫錠也是進口的格局。未來發展,樂觀點說,雖然疫情在全球蔓延,對全球經濟的影響很明顯,但也有很多對沖政策的出現,這也留出來一定的調整空間。悲觀點看,疫情引起經濟蕭條,但由于目前錫冶煉加工費較低,又面臨產能過剩的問題,不排除礦山和冶煉廠被迫停產減產,也可能會開啟一個大周期的價格回升。

今年很特殊,一季度已經過去了,現在進入二季度初,整個新冠疫情的暴發,應該說是二次世界大戰以來最大公共事件,整個疫情對產業鏈的影響隨著時間變化也有一些新的情況。隨著國內復工復產逐步走上正軌,完成去年年底在手的訂單,大家還挺有信心。隨著全球疫情暴發,國外訂單基本沒有了。對整個產業鏈條來講,影響還是比較大的。鎳價從1月23日到3月23日這兩個月跌了13.4%。
從產量來看,電解鎳的大企業運行比較正常,小企業有些減產,有些停產,我看到1~2月份產量是25000噸,3月份產量是14000噸。預計全年整個電解鎳的產量要比2019年多一點,大概16.7萬噸,增加3%。整個電解鎳產能利用率高一些,可能在80%左右。NPI(鎳含量15% 以下產品)應該說是影響今年產量比較大的一個因素,現在來看礦原料普遍反映比較緊張,鋼廠有可能要減產,雖然沒有明確說誰要減,但估計都要消減一些生產強度,另外進口NPI 會抑制國內的產量。硫酸鎳復產緩步進行,電鍍終端需求不暢,電池產量大概率下降。預計全年硫酸鎳產量52萬噸,同比下降10%。我們預計2020年原生鎳的產量大概67萬噸,去年是82萬噸。
我們談鎳的產業,就不能不提到印尼。因為這兩年整個中國鎳的產量不斷向印尼轉移,目前來看,疫情對印尼在產的項目應該說影響不是很大,影響大的是一些新建項目,由于防控需要,設備運輸、人員進入調試等等會受到影響,這些項目大概率會延遲建成投產。另外一個需要關注的是菲律賓。由于印尼的鎳礦出口受限,菲律賓就成為我們國家進口礦的主要來源。受疫情影響,貿易暫緩,預計今年菲律賓礦的出口量大概要下降17%左右。
從鎳的消費來看,我們判斷今年不銹鋼的總產量要低于2019年。電池行業用鎳在2017年和2018年是攪動市場一個大的因素,我們看到新能源汽車,電動汽車發展是大趨勢,各個國家都在支持,但是支持歸支持,目前來看,車企的銷量都在下滑,受疫情影響,車企的生產更是不樂觀。所以我們認為今年全球新能源車銷量最樂觀是200萬輛,而未來新能源汽車的技術路線,對我們上游原材料也有不同影響。另外,我認為疫情過后不銹鋼材料將成為鎳的主要消費市場。隨著各個國家戰勝疫情,全球經濟重心將重新放到民生、醫療、食品領域,不銹鋼以它比較優秀的性價比會繼續唱主角,會帶動2021年鎳的消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