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云國 尚逸南



摘要:研究結合設計的需求、目的和經典性條件反射的方法、結論,指出條件反射理論在指導設計上的重要性。分析現有的理論和產品,驗證該方法與設計跨界融合的合理性,基于條件反射理論進行產品優化方案,探索該理論在設計中的運用方法。引導用戶在使用設計產品過程中的心理體驗,提高使用效率。該理論可為設計師拓寬視野、提高設計效率,成為產品設計的重要參考。
關鍵詞:條件反射 產品設計 兒童醫療產品 優化策略
中國分類號:TB47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0069 (2020) 04-0094-03
引言
隨著經濟飛速發展,為了滿足人類基本生理需求的產品設計已經難以滿足市場要求,以人們心智歷程為研究對象的心理學開始與設計進行跨學科研究,使得設計師對以往的設計思想和設計方法進行反思。本文即從心理學角度出發,基于學習理論中的經典性條件反射原理,再度審視已有產品設計,分析其通過控制中性刺激和條件刺激的匹配聯結形成的條件反射來向用戶傳達隱藏信息的形式。
一、經典性條件反射相關綜述
經典性條件反射是心理學和生物學中重要的理論組成部分,早在上個世紀初便被提出,其結論在心理學領域被廣泛運用。近年來,由于其研究與人的行為反應密切相關,得到了各學科,特別是教育學的關注。
(一)經典性條件反射概要
經典性條件反射是一種中性刺激經由與某種刺激重復配對而變得與該刺激產生聯結的學習歷程。在此歷程中,經由與某種刺激重復配對的歷程,一個原為中性的刺激變得與該刺激產生聯結[1]。該理論最早由俄國生物學家巴甫洛夫提出,其正確性通過著名的“巴甫洛夫的狗”的實驗得以證明。在該實驗中,在將食物送到狗的面前的時候打開燈光,同時測量其唾液分泌情況;在經過多次反復之后,只打開燈光而不給食物,同時測量唾液分泌情況。結果發現狗在燈光開啟時會分泌大量唾液。在該實驗中,食物是能夠誘發唾液分泌的無條件刺激(UCS);分泌唾液則是由無條件刺激引發的無條件反應(UCR);燈光是一個本無法引發無條件反應中性刺激(cs)。在該結論中,一個原本為中性刺激的燈光變得與無條件刺激:肉產生聯結,從而能夠誘發條件反射:流口水,如圖1所示:
該實驗證明了引發無條件反應(UCR)的無條件刺激(UCS)可以經由重復配對與其他本不相關的中性刺激(CS)進行匹配,讓這個中性刺激得到可以誘發無條件反應的能力。這對于進行產品設計工作有著非常好的}旨導意義。
(二)經典性條件反射與設計結合
同心理學一樣,對經典性條件反射的研究也基于行為、認知、生物三個觀點。基于行為觀點,斯塔茨認為經典性的條件反射簡單聯結是所有學習的建構基礎[2];斯金納則認為所有生物對同一事物均具有相同的學習定律[3];1947年美籍藝術家內森設計的摩凡陀博物館系列無數字表盤設計,充分利用了人們在平日學習建立的指針與時間的聯結關系;2007年初代iphone的默認鈴聲“馬林巴琴”也成功地與iphone手機進行了聯結;基于認知觀點,雷斯科拉的研究表明中性刺激和條件刺激形成聯結的前提是二者之間必須存在可預測關系[4]。1 985年邁克爾,格雷夫斯設計了“9093 kettle”,將蜂鳴聲與水沸騰的狀態聯結形成預測關系;基于生物觀點,加西亞和科林則認為不同的物種以不同的方式學習相同事物[5]。近年來有許多學者已經著手對某些行為的進化史進行系統性的分析,以探討經典性條件反射的特征。
(三)經典性條件反射與其他學科結合
心理學是研究人類心智歷程的科學,其研究結果對其它學科,尤其是教育學具有極高的參考價值。故經常與各學科進行交叉跨界研究。張芬將經典性條件反射理論用于數學教育中,探究其在數學學習過程中的指引作用;王富秋運用經典性條件反射原理加強消費者對品牌的態度忠誠;而施艷沈則將其運用在兒童行為矯正領域,提出了自己基于行為主義療法的設想并付諸實踐;戴力農老師認為,心理學走入設計領域是設計學科發展的必然[6],進一步印證了心理學和設計結合的合理性和必然性。
二、基于經典性條件反射的產品分析
在許多經典的產品設計里面都涉及到經典性條件反射原理。其中大多數體現為利用和轉換人們已經形成的固有聯結關系,在用戶不需要額外學習或只需少量學習的情況下傳遞隱藏信息。這也是設計以人為本的體現。本文從視覺與聽覺兩個層面考慮,以兩個經典產品為例,分析隱藏其中的學習理論與經典性條件反射原理,為設計拓寬方向和視野。
(一)視覺層面:摩凡陀博物館系列無數字表盤設計
該款腕表表盤于1 947年由著名美籍藝術家內森·喬治,霍威特(Nathan George Horwitt)設計,被譽為現代主義設計的典范,并于1960年被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永久珍藏。“博物館”系列之名亦得于此,如圖2所示。
該款表盤并沒有當時所有表盤上都有的數字與刻度,而只有指針和一個象征正午太陽的小圓點。很多人會質疑該款表盤的實用性,認為沒有了數字的表會難以使用。然而并非如此。人們從小就看有數字的表,在腦海中早就已經將刻度、數字與指針指向的位置形成了聯結。所以就算表盤上沒有數字,使用者還是能夠輕易地通過指針來讀取時間信息。
為了證明該觀點,筆者設計并向社會群體發放了100份調查問卷,收回有效問卷76份。該問卷設定了三個以無數字、刻度,只有指針的時鐘圖案和三個有數字刻度,但刻度標準與日常生活不同的時鐘圖案,并給出四個時間選項,要求回答者在3秒以內選出一題正確的選項,如圖3所示。
問卷結果顯示,無刻度部分有52份問卷回答全對,18份錯1個,6份錯2個,無全錯;有刻度部分23份回答全對,26份錯1個,19份錯2個,8份全錯。這些數據對比證明了人們并不是每次看時間都是根據鐘表上的數字來讀取時間信息的。摩凡陀的博物館系列雖然是全新的表盤,但它根據人們看到數字(UCS)就知道時間(UCR)的條件反射原理,利用了人們在日常生活中建立的數字(UCS)與指針的位置(CS)的聯結關系,成功地讓指針的位置與時間概念產生了聯結關系。
(一)捕捉感官元素,誘發用戶本能反應
感官是人接收外界信息的工具和媒介,在日常生活中,用戶會通過五感接收并學習各種信息,在潛移默化中產生聯結,形成條件反射。同樣,產品傳遞出的信息被用戶接收的渠道也是感官。那么只要設計師向用戶傳遞用戶已經形成條件反射的感官元素,自然能夠誘發用戶的本能反應。這就要求設計師提高對日常生活的敏感性和準確性,以大多數使用者的視角來尋找能誘發設計目(開心、緊張、沮喪、集中等)的感官元素(UCS),建立產品和該元素的聯結關系,確保該元素準確有效,并在產品使用過程中用戶能接收到該元素,引導用戶的心理體驗,提高使用效率。
(二)針對特定場景,引發情感共鳴
產品的使用場景是設計的關鍵,在特定的使用場景下如何誘發用戶的本能,引導用戶的行為是該優化策略重點要解決的問題。戈登,霍華德.鮑爾的實驗表明,人對與其心情一致的角色和事件,比不一致者賦予更多的注意力[14]。如人在沮喪時,消極、負面的元素會更加吸引他們的注意;在開心時則會關注健康、積極的事物。設計師在設計過程中應站在用戶的角度,結合用戶使用產品的環境、狀態、目的和期望,考慮用戶當時應該存在的情緒來融入感官元素(UCS)或中性刺激(CS),引發用戶的情感共鳴,增強用戶對產品的認可感和忠誠度。以前文論述的pick注射器為例,兒童在醫院時必然是緊張、焦慮的。一切帶有指向性的元素如白色、注射器等,都會引發孩子的恐懼。這時設計應該考慮到兒童的心理狀態,避開這些元素,將能引發孩子開心、快樂的元素,如彩色、玩具、與家長互動等融入設計。
結語
人們的需求越來越不滿足于功能,越來越重視人性化和針對性。對于設計師來說,發現需求是產品創新的關鍵,往往比解決需求更重要[15]。這就要求設計師與時俱進,運用新的理論和新的視野作為設計的支撐。目前市場上的產品都或多或少的體現了經典性條件反射的原理,但并沒有研究明確地將經典性條件反射作為研究方法運用到產品設計中去。了解并掌握學習理論以及經典性條件反射原理,善加利用用戶平日習得的眾多聯結或學會在無需用戶復雜學習的基礎上建立新的聯結關系,能達到使設計活動事半功倍的效果。
參考文獻
[1]E.西爾格德,ErnestHilgard,西爾格德,et al.西爾格德心理學導論[M].北京:世界圖書出版公,司北京公司,2013:208-209
[2]StaatsAW Ageneralappzuatus for theinvestigation ofcomplexleamiug in children[J].Behaviour Reseuch andTherapy, 1968,6 (1): 45-50
[3] Skiner BF. The behavior of organisms: an experimentalanalysis.[J].Appleton Century New York SmithA,1938, 186 (1):43-50
[4] RESCORLA,RobertA Pavlovian couditioning and its proper controlprocednres[J].PsychologicalReview,1967,74 (1):71-80.,
[5] Garcia J,Koelling RA .Relation of cue to cousequence in avoidance learning[J].Psychonomic Science,1966,4(1):123-124
[6]戴力農設計心理學[M].北京:中國林業出版社,2014: 28-29
[7]李寶偉,蔣麗麗基于行為心理學的辦公家具設計研究[J].設計,2018 (14):130-131
[8]虞慧嵐,于瑞.發展心理學在學前兒童家具設計中的應用[J].設計,2016 (07):110-111
[9]金威宇,李會科,邢艷芳基于移情理念下的兒童輸液產品設計研究[J]包裝工程,2017,38 (04):176-180
[10]張凱,高震宇.基于敘事設計的兒童醫療產品設計研究[J].裝飾,2018 (01):111-113
[11]李慧.淺談兒童心理學對繪本設計風格的影響[J].出版廣角,2016 (24):52-54
[12]韓露,曾彬.關于4-6歲幼兒色彩偏好的實物分析研究[J].教育與教學研究,2014,28 (11):123-125+129
[13]唐納德A.諾曼著DONALDARTHIJRNORMAN設計心理學1,日常的設計[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5: 54
[14] RichzudJ Gemg,Gordou H.Bower.Emotional infunences on word recognition[J].Bulletin of the PsychouomicSociety, 1982,19 (4)
[15]侯心羽,王一珉.基于產品可用性的潛意識行為交互設計研究[J].設計,2018 (07):4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