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娉婷
摘 要:經濟生活的快速發展推動了人民群眾對于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公共圖書文化館是滿足人民群眾文化生活需求的重要場所。縣級公共圖書館需要適應新形勢下的新要求,努力轉變觀念,積極創新,擴大服務范圍,提升服務水平,充分發揮公共基礎設施應有的作用,為我國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添磚加瓦。本文從縣級公共圖書館提高服務水平的意義出發,提出了一些觀點,希望能對廣大同行起到一定借鑒作用。
關鍵詞:縣級圖書館;公共服務;文化教育;公共設施;
當前各地區都在不斷推進文化生活建設工作,希望構建以縣級公共圖書館為中心的社區居民文化生活。縣級公共文化圖書館可以成為本地區科教休閑娛樂為一體的居民文化生活場所,充分適應國家的文化建設步伐,努力承擔城鄉新型公共文化服務重任。
圖書館是居民獲取免費公共信息資源的場所,一個地區的圖書館建設是當地文化建設水平的重要反映,圖書館肩負著為當地居民提供公共文化服務的重任,作為公共圖書館工作人員,我們要努力發揮圖書館在居民精神文化生活中的重要作用。隨著經濟發展和居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對于文化知識的需求也在不斷增加,城鄉居民都需要有質量的公共文化服務,縣級圖書館作為本地區文化服務的主要承擔機構,要與時俱進,不斷創新,大膽探索,拓寬服務內涵,擴大服務范圍,提升服務質量,推動地區文化發展,促進人民群眾精神文化素養提高,為構建新的社會主義文明作出應有的貢獻。
一、縣級公共圖書館的在公眾文化生活中的重要意義
城鄉一體化進程速度加快,全國城鎮總數已經成為世界第一,60%的人口居住在城鎮,其中縣級城鎮為絕大多數。縣級公共圖書館是城鎮文化建設的主要機構,是城鄉過度期人民素質提升的重要途徑,不僅連接著農村與城鎮,還與當地經濟發展密不可分。縣級公共圖書館承擔著“三農”服務,通過信息技術傳遞農科信息,推動當地經濟發展。縣級公共圖書館的工作完成情況不僅直接關系著農村地區農業科技的推廣利用,還關系到我國國民素質的整體提高,2010年的的人口普查表明,我國文盲率在4.06%,雖然領先很多國家,但是我國人口基數大,就最新統計結果來說,我國文盲人口主要存在于農村地區,全國省市區女性文盲人口數量還高于男性人口數量,縣級公共圖書館數量多、分布廣,直接面向基層,特別是農村,可以發揮文化普及作用,推動掃盲工作前進,促進人口素質提高。
所以我們需要加強對縣級公共圖書館的建設,提高其服務能力,要為本地區人民群眾提供優質服務,為實現全面小康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提供文化基礎、知識支撐和精神支柱。
目前來說,我國縣級公共圖書館的文化服務工作開展不足,僅僅聚焦于農村經濟生活,工作重心放在了農業技術等方面,農村文化服務還有欠缺,這些不足應該是縣級公共圖書館工作人員發揮創新精神,不斷進取的主要方向。
二、如何提升縣級圖書館公共文化服務水平策略探討
(一)以人民群眾作為工作主體
圖書館的主要服務對象是地區居民,在開展各項文化服務工作之前需要積極調研,掌握群眾實際文化需求,將為人民服務作為重要工作原則,一切以人民的需要為出發點。根據本地區的實際情況,結合群眾需求,做出切實工作成績來。
(二)公益性
圖書館是公共基礎建設,其公益性是最主要的標準,服務宗旨應該是公開、免費、開放、公益。圖書館的公共文化服務也要符合這一服務宗旨。面對不同群體的不同需求,工作人員應該以人為本,在工作中重視人文關懷,向群眾提供優質的文化服務,同時還要重視文化服務的教化作用,向群眾提供有素質,有益于人民的文化服務。
(三)綜合性
圖書館的服務對象千差萬別,需求也多種多樣,公共文化服務要滿足他們的不同需求就要求這服務本身具有很強的綜合性。比如書籍資料、影視資料或者講座培訓等都可以利用新興發展的互聯網技術進行填充彌補實現資源共享,而不是拘泥于現有資源。
(四)與社區結合
無論是城鎮社區還是農村社區,縣級公共圖書館的文化服務工作需要深入社區,與社區緊密結合,讓文化生活深入群眾內心,成為他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比如在社區建立圖書室,定期替換其中書籍資料;開展社會文化大賽,進行幾個社區文化生活宣講;開辦送電影、送舞蹈進社區活動,豐富群眾業余生活;進行社區調查,尋找居民最愛看的書籍;開設公眾號等直接面向群眾的社交平臺,緊密聯系群眾;舉辦傳統農技節,農事節,吸引年輕人參與,提升當地傳統文化知名度等等。這些與社區生活聯系緊密的活動可以將圖書館文化服務真正做到群眾心頭。
三、總結
廣大圖書館文化服務工作者應該認識到縣級圖書館在促進城鄉發展,推動社文化進步,提高國民素質中的重要作用,要在工作中轉變思想,以群眾為主,從實際出發,切實服務于廣大群眾,立足于社區開展各項工作,真正發揮圖書館公共服務的功能。
參考文獻:
[1]李東來.整合資源傳播知識建立城市圖書館公共服務體系[J].圖書館論壇,2005(6).
[2]呂梅.構建圖書館公共服務體系,障公民閱讀權利[J].圖書館地,2007(10).
[3]王菲菲.圖書館之服務變革[J].福建圖書館理論與實踐,20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