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志龍 程加省 王志偉
摘 要:為了解云麥78的特征特性,為其推廣提供依據,利用云南省小麥良種區域試驗匯總資料,分析了云麥78產量、高穩系數、產量要素與產量的相關系數。結果表明:云麥78在2a區域試驗中產量分別4515.45kg/hm2和3622.39kg/hm2,較CK分別增產13.65%和12.82%,第2年增產顯著;云麥78的高穩系數分別為62.03%和61.47%,均大于CK;有效穗和穗粒數與產量均顯著正相關,千粒重與產量正相關,但不顯著;在抗病性鑒定中,云麥78全生育期慢銹病。綜上,說明云麥78為豐產穩產性強耐病的小麥品種,在生產中可以通過栽培方式提高有效穗和增加穗粒數,進而提高產量。
關鍵詞:云麥78;豐產性;高穩系數;相關分析
中圖分類號:S512.1 ? ? ? 文獻標識碼:A
DOI:10.19754/j.nyyjs.20200430003
云麥78(區試編號:云10D4-3)是云南省農業科學院糧食作物研究所于1998年雜交,2011—2013年度參加云南省地麥品種區域試驗,2019年通過云南省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通過的旱地小麥新品種(審定編號:滇審小麥2019003號)。該品種幼苗半匍匐,生育期170d,株高73.8cm,棒形穗,長芒,白殼,半硬質,籽粒飽滿度中,熟相好,易落粒。為了促使云麥78在生產上發揮更大的作用,本文利用云南省地麥區域試驗匯總資料,對該品種的豐產穩產性及產量要素進行分析,為推廣和增產提供依據。
1 試驗材料與方法
1.1 試驗材料
根據2011—2013年云南省地麥區試匯總資料,共計20點次,對照品種為宜麥1號。按照云南省地麥區域試驗方案,在云南省地麥主產區選取具有代表性不同生態類型和生產水平的10個試點,統一采用隨機區組設計,設3次重復。
1.2 試驗方法
豐產性分析根據與CK產量比較的方法進行分析[1];穩產性以高穩系數(HSC)衡量[2];抗條銹病鑒定按統一要求由云南省農業科學院農業環境資源研究所采用云南省小麥條銹菌優勢生理小種和田間收集的菌種進行等量混合菌粉,于苗期、成株期進行抗條銹性測定。用Excel和SPSS 26.0進行數據統分析。
2 結果分析
2.1 親本來源和選育過程
云麥78是以云麥39為母本,以943-676為父本進行雜交,采用系統選育和穿梭育種方法選育的旱地小麥新品種。母本云麥39具有豐產性好、分蘗力強、大穗粒多、高千粒重,整齊度好,抗旱性好等優點[3],為在云南大面積推廣的優良旱地小麥品種。父本943-676是本課題組自主選育的中間材料,抗旱性好。云麥78于1998年進行雜交,連續在選種圃自交選育到F6(編號:043-103),于2006年參加產量鑒定試驗,2007年參加預備試驗,2008—2010年參加旱地小麥品種比較試驗,2011—2013年參加云南省旱地小麥品種區域試驗,2014年通過云南省田間鑒評,2015—2016年參加云南省地麥生產試驗,2019年通過云南省小麥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
2.2 豐產性分析
由表1可知,2012年區域試驗中,云麥78產量為4515.45kg/hm2,產量在15個參試品種中排名第2,比CK(3973.23kg/hm2)增產542.22kg/hm2,增產13.65%,增產不顯著;2013年區域試驗中,云麥78產量為3622.39kg/hm2,產量在11個參試品種中排名第2位,比對照(3210.65kg/hm2)增產411.74kg/hm2,增產12.82%,增產顯著。2a區域試驗,云麥78產量均排第2,均比CK增產且第2年增產顯著,說明云麥78具有良好的高產豐產性。
2.3 穩產性分析
從表1可以看出,在2012年年區域試驗中,云麥78的高穩系數為62.03%,在15個參試品種中排名第2,CK的高穩系數為58.79%,排名第3。在2013年區域試驗中,云麥78的高穩系數61.47%,在11個參試品種中排名第3,CK的高穩系數為48.01%,排名第10。云麥78在2a區試中的高穩系數分居第2和第3位,排名靠前且均比CK高,表現出很好的穩產性,說明云麥78是一個穩產性好的品種。
2.4 產量與產量要素相關性分析
為分析云麥78產量因素對產量的影響,利用2a區域試驗調查數據,進行變異系數與相關性分析。由表2可知,穗粒數變異系數為28.85%,變異系數最大,千粒重變異系數為18.72%,變異系數最小,說明千粒重相較穩定,穗粒數和有效穗易受種植環境和栽培方式的影響。
為進一步分析產量3要素對產量的影響,對產量與產量3要素進行相關性分析表明(表3),有效穗和穗粒數與產量顯著正相關,千粒重與產量正相關,但不顯著。結合云麥78有效穗和穗粒數變異系數大,在生產中可以通過改變種植措施來提高有效穗和增加穗粒數來提高產量。
2.5 抗病性鑒定
條銹病是影響云南小麥產量最嚴重的病害之一。2012年由云南省農業科學院農業環境資源研究對云麥78進行苗期、成株期抗條銹性測測試。結果表明:苗期反應型4,嚴重度10%,普遍率28%;成株期反應型4,嚴重度5%~10%,普遍率38%。抗性綜合評價結果:苗期慢銹(SR);成株期慢銹(SR)。
3 結果與討論
云麥78在2a區試中,產量均為第2,均比CK增產且第2年增產顯著,表現出較強的高產潛力,同時云麥78高穩系數大,表現出好的穩產性和廣泛的適應性,說明云麥78是一個高產穩產的品種。
在對云麥78產量要素的變異系數分析中可知,有效穗和穗粒數變異系數大,最易受環境和栽培方式的影響,千粒重變異系數最小,最穩定。在相關分析中,穗粒數和有效穗與產量均呈顯著正相關,說明更容易通過增加穗粒數和有效穗來提高云麥78的產量。在生產中,提高云麥78的產量應重點考慮提高有效穗和穗粒數,可以通過適當增加播種量或早加施分蘗肥[4],來增加有效穗,增施拔節肥,促進開花,來增加穗粒數[5],最終提高產量。
參考文獻
[1] 王剛,張立琳,朱昌濤,等.小麥新品種平安9號高產穩產性分析[J].農業科技通訊,2020(01):55-58.
[2]溫振民,張永科.用高穩系數法估算玉米雜交種高產穩產性的探討[J].作物學報,1994(04):508-512.
[3]于亞雄,楊金華,楊延華.小麥品種云麥39號高產穩產性及產量構成因素的分析[J].云南農業科技,1998(01):15-17.
[4]劉琨,楊和仙,李紹祥,等.溫光敏兩系雜交小麥云雜5號豐產性、穩產性及產量構成因素分析[J].西南農業學報,2008(05):1240-1243.
[5]王志龍,程加省,楊金華,等.小麥新品種云麥74豐產穩產性及產量構成因素分析[J].作物研究,2019,33(06):543-546.
(責任編輯 李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