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曉麗 田倍齊 高媛
摘 要:現階段,隨著科技創新的不斷發展,氣象科普宣傳與科技不斷融合,氣象科普傳播借助新媒體不斷發揮優勢。氣象微信公眾號能夠為人們提供更準確、權威的氣象信息,通俗易懂的氣象科普知識,其運營、功能開發也受到了重點關注。基于此,本文以“固原氣象”為例,分析了氣象微信公眾號的建設和運營現狀,介紹了基于微信公眾號的“固原氣象微網站”的總體框架和功能特色。
關鍵詞:“固原氣象”;氣象微信公眾號;微網站
中圖分類號:S-1 ? ? ? 文獻標識碼:A
DOI:10.19754/j.nyyjs.20200430039
引言
氣象與人們的生產及日常生活有著極為密切的關系。隨著智能設備越來越普及化和移動互聯網、物聯網、大數據時代的到來,公共氣象服務搭載的平臺也越來越多,人們獲取氣象信息的渠道越來越多[1]。在這樣的背景下,各級氣象部門越來越重視氣象微信公眾平臺的利用,不僅能快捷發布氣象預報預警信息,而且提供良好的用戶體驗[2]。
微網站是一種基于智能手機等移動端的網站信息系統,其以功能豐富、交互性強、界面簡潔成為移動服務的主要載體,其特點是兼容IOS、安卓等智能手機操作系統,能夠滿足不同移動終端[3,4]。微網站可以和微信公眾號完美結合,有效吸引潛在用戶,比傳統的網站更能夠滿足用戶的個性化、互動化需求,更能適應當前移動互聯網的發展形勢。
固原市氣象局于2014年開通“固原氣象”微信公眾號,主要用于發布固原市各縣區未來天氣預報、氣象生活指數、氣象科普知識、重點農時農事活動氣象服務專題等內容,幫助公眾更好地安排生活、工作與出行,目前有1萬余關注用戶。但因目前微信公眾號已有功能存在服務形式表現單一、可呈現的服務內容有限,2019年固原市氣象局基于寧夏氣象服務中心開發的寧夏微天氣微信公眾號服務平臺,以“固原氣象”微信公眾號為開發平臺,結合固原市氣象服務自身特點,在微信公眾平臺現有功能基礎上進一步探索,搭建“固原氣象微網站”,為微信公眾平臺建立具有自主特色的專業服務接口,實現平臺服務多元化、精細化、個性化、交互式、基于用戶位置的智能化氣象服務,向公眾提供更高效率、更權威的氣象信息。
1 固原氣象微網站的設計及實現
固原氣象微網站,即搭載在微信公眾平臺上可供用戶方便瀏覽的微型網站,其具備一般網站的各項功能和結構設計,能夠更加便捷地實現與各個應用之間的鏈接跳轉,為關注用戶提供一種按需、即時、可互動的用戶體驗,幫助用戶有效獲取實時天氣預報、氣象災害預警信息,合理安排出行、生活,同時還可更加便捷地了解和掌握氣象防災減災科普知識。通過設置后臺機器人自動回復,設置詳細的關鍵字,精準對應至用戶所需內容,可以幫助用戶更便捷地獲取所需天氣信息。
根據平臺支持的媒體形式,微網站功能總體布局如圖1所示。
1.1 準備微網站開發環境
本文基于寧夏微天氣微信公眾號服務平臺來實現固原氣象微網站的搭建,構建固原氣象微網站的開發環境,主要有以下步驟:在寧夏微天氣微信公眾號服務平臺注冊賬號,綁定“固原氣象”微信公眾號;開啟微信公眾平臺開發者模式,下載接口文件并修改相應內容;在微信公眾平臺的基本配置中進行服務器配置,填寫正確的URL、Token,此處的URL為寧夏微天氣微信公眾號服務平臺的域名,Token由寧夏微天氣微信公眾號服務平臺提供;正確操作上述步驟后提交,會提示配置成功,說明寧夏微天氣微信公眾號服務平臺與微信公眾號的接口已經成功創建。
在寧夏微天氣微信公眾號服務平臺微網系統操作目錄下按照設計目標進一步搭建固原氣象微網站,通過設立各欄目、子菜單實現預期功能菜單。
1.2 建立微網站
根據固原氣象微網站的建設思路,對各個欄目功能菜單逐一設計,圖2為微網站首頁以及部分功能頁的效果呈現圖。
1.2.1 首頁設計
網站首頁采用經典“呂”字形布局結構,頭部是采用圖片輪播的方式,展示固原市氣象局各縣站風采。下面部分是欄目導航區,左右分列主要欄目,突出主頁的索引功能,便于用戶快捷迅速地找到所需欄目。首頁設計直觀自然,主題突出,瀏覽方便。
1.2.2 欄目劃分
欄目的劃分是按照氣象服務需求進行劃分的,每個欄目頁內都以圖表、列表等呈現方式展示詳細內容,便于用戶查找、訪問詳細內容。主要欄目內容如下。
1.2.2.1 天氣實況
在手機端將身邊的天氣實況信息以網站形式系統呈現,欄目設置清晰,包含天氣現象、溫度、風向、風速、相對濕度等多個氣象要素的實況信息。同時還可通過微網系統了解衛星云圖和天氣雷達實況信息,關注公眾號的專家用戶,可實時掌握系統變化趨勢,預判未來天氣變化。
1.2.2.2 天氣預報預警
將未來7d天氣趨勢預報、災害性天氣預警信息等內容通過微網站實時更新,讓用戶了解未來天氣變化。
1.2.2.3 氣象服務專題
整合豐富多樣的特色氣象服務方向,更合理、更具有針對性地劃分專題欄目,包括農用天氣預報、旅游氣象服務專題、冷涼蔬菜氣象服務專題、馬鈴薯氣象服務專題等,為春耕春播、夏收夏種、秋收秋種等全市范圍內的重點農時農事活動提供準確、即時的氣象服務產品,方便用戶隨時查看。同時提供的“一鍵分享”可實現將某一特定信息分享給好友、微信群或朋友圈的操作。
1.2.2.4 氣象科普、災情收集
添加氣象科普專區,分享或發布自創氣象科普作品,并設置留言區,瀏覽用戶可實現氣象科普知識互動式學習。同時提供災情收集渠道,用戶可以通過上傳圖片或視頻的方式,及時報告災情信息。
2 結語
經過設計開發,“固原氣象微網站”可實現預定的設計目標,將其以鏈接的方式置于微信公眾號底端菜單欄,用戶可通過點擊菜單鏈接進入微網站,實現天氣實況、未來7d天氣預報、實時天氣預警信息的實時更新顯示,進一步打造輕量、易用的氣象服務、氣象科普平臺,適應社會與技術發展的趨勢,有著較好的應用前景。
參考文獻
[1] 雷雯,張向榮,齊軍岐,等.寶雞天氣伴侶微信公眾平臺框架設計[J].農業與技術,2017,037(11):122-123,143.
[2]趙青松,安晶晶,葉金印,劉高平.基于微信公眾號的氣象服務平臺的設計與實現[J].安徽農業科學,2017(24):224-227.
[3]尤鴻霞.基于HTML5的企業微網站建設[J].電腦知識與技術,2018,14(10):268-269.
[4]孫鵬.微網站助力圖書館移動服務的創新實踐與發展研究——以沈陽師范大學圖書館為例[J].山東圖書館學刊,2018,168(04):81-87.
(責任編輯 賈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