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彥瑞/哈爾濱師范大學
岳麓版高中歷史教材是基于2003年高中歷史課程標準(實驗版)編寫的,在黑龍江、遼寧、山東等其他省份進行使用,采用的是專題史。一共為25 個專題,展示了中外歷史發展的基本脈絡和史實,使學生通過歷史學習能夠尊重歷史,了解中國和世界的發展大勢,增強歷史洞察力和歷史使命感。
部編版高中歷史教材是基于2017年高中歷史課程標準編寫,目前在山東、北京、天津、遼寧、上海、海南等地適用,目前只出版了中外歷史綱要(上),新教材最大的變化在于將專題史改為通史+專題,通過24 個專題注重對中外歷史史實整體脈絡的敘述,幫助學生形成整體歷史觀念,使學生通過歷史學習,形成歷史學科核心素養,得到全面發展、個性發展和持續發展。
隨著時代與社會對人才要求的提高,根據岳麓版高中歷史教材在使用過程中出現的大專題結構設計不夠合理,時序性不強以及內容選擇不夠系統等方面的問題,新教材的編寫和使用提上日程。教師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必須要了解新舊教材的基本情況,這樣才能深入鉆研歷史教材,了解新舊教材的變化,找到準確的切入點。并且現在要求教師要從課程的實施者轉向研究者,更是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認為,掌握高中歷史新舊教材不僅是進行歷史教學的前提條件,更是為了符合這個時代與社會要求的必然選擇。
秦朝作為我國古代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的開端,在中國古代進程中具有承前啟后的作用,秦始皇結束了春秋戰國時期禮崩樂壞的混亂局面,開創了中央集權制度,初步建立了統一多民族封建國家,為漢朝的建立和發展奠定了基礎。同時,在統一六國的過程中,促進了各民族之間的交流與融合,推動了統一多民族國家政治、經濟和社會的發展。因此在對“秦朝統一”進行理解分析時,對2003 年和2017 年的歷史課程內容標準進行對比分析是十分必要的。

表1 不同課程標準內容比較分析
從上表中我們可以看出,在2003 年版的內容標準中,要求學生知道“始皇帝”的來歷和郡縣制建立的史實,在這里主要強調的是“始皇帝”名稱,也就是強調秦統一的過程以及秦始皇這個人物的刻畫,但是在課標內容上并沒有提到對秦滅亡的認識以及沒有突顯出“統一多民族國家”的概念,注重對“中央集權制度”的掌握但并沒有突顯出秦作為統一多民族國家形成的歷史地位。在2017 年歷史課程標準內容中,了解秦的“業績”,增加了秦末農民矛盾和秦崩潰的原因。而且要求認識統一多民族國家建立的意義,教師應明確這個是本節課的教學重點,幫助學生明確大一統民族國家的概念落實家國情懷這一素養。同時另一個學習要點是增加了對秦朝崩潰原因的認識,能夠幫助學生更好的掌握歷史的發展脈絡,培養學生的時空觀念。
部編版歷史教材與岳麓版歷史教材不僅在內容標準上有了一定程度的變化,在教材內容上也做了一定的改動。

表2 不同教材內容比較分析
首先,岳麓版教材和部編版教材的第一個子目都是介紹了秦統一的過程,但岳麓版教材將中央制度和地方制度的講解分成了第二和第三子母,而部編版教材則是在第一個子目中就將其全部概括,還增加了秦統一后在其他方面的變化,例如統一車軌、文字、貨幣度量衡、修馳道整頓社會風氣等。其次,部編版教材在第二子目和第三子目中增加了對秦暴政和秦滅亡的描述,幫助學生形成了秦朝從建立到滅亡的全部過程,有利于幫助學生形成時空觀念。再次,部編版教材在史料的運用上多于岳麓版,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歷史事件,形成歷史思維,落實史料實證這一核心素養。在歷史解釋上,由于舊教材主要涉及的是史實敘述,因此在歷史解釋上多于史料的運用,而部編版教材是基于新課標的歷史學科核心素養,因此在史料和歷史解釋的運用上都有所涉及。
歷史教師要明確新舊教材的異同點,在新教材內容較多的情況下,學會整合知識點,并且要充分利用好教材這個輔助工具,更好的完成教學目標。同時我們要從舊教材的教學模式中開辟出新的教學模式,掌握舊教材與新教材之間的聯系,更好的把知識傳遞給學生。
歷史課程標準是教師進行歷史教學的核心,歷史教材是教師進行教學的工具,因此歷史教師在進行歷史教學前,務必要牢牢抓住這兩個重要因素。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2017 年版的課程標準,更加注重對學生進行歷史學科核心素養的培養,使學生具備終身學習的能力。因此教師要深入解讀歷史課程標準,掌握內容標準中的具體要求。
在新舊歷史教材交替的節點,我們既要尋找兩本教材書的相關聯系,又要找到新教材內容的創新點,正確處理好新舊教材的關系。新教材的使用不是完全拋棄、否定舊教材,而是在原有教材的基礎上的豐富和創新。
新教材強調培養學生的歷史學科核心素養,但這種素養不能憑空形成,也不能只靠灌輸形成。只有通過以學生為主體的活動,例如自主學習、探究學習和合作學習等。且在教學設計的過程中,要注重以學生的學習與發展為本位,調動學生學習歷史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創設歷史情境,進行問題探究,培養學生的歷史思維能力。
歷史對于學生來說有點晦澀難懂,畢竟歷史離我們很遙遠,如何讓學生對歷史感興趣,對歷史有體驗感這是教師面臨的一個重要的問題。那么為了增強學生的歷史體驗感,我們要了解學生在以往學習和生活中 充分利用好地方史素材,例如博物館、檔案館、歷史遺址遺跡等,讓學生充分體會時代的氣息,從而更好的理解歷史事件和歷史問題。
在課堂上,我們也要將歷史緊密結合現實,與學生的經驗相結合,這樣能更好的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幫助學生加深對歷史事件的理解與記憶。同時我們也可以幫助學生形成學習小組,通過課下搜集資料,查閱文獻等方法進行歷史學習,這樣不僅能增強學生的學習體驗感,同時也能激發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促使學生主動學習,快樂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