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玲 博羅縣響水中學
隨著初中音樂課堂越發受到學校重視。初中音樂教師也采取相關策略,來提高音樂課堂的有效性,提高課堂效率。借此來提高學生的音樂素養。但就當下的初中音樂課堂而言,由于對音樂課堂的重視較晚等原因,教學方式存在一些問題,不利于音樂課堂教學。例如,傳統的音樂教學方式較為古板、單一,無法吸引學生對于初中音樂的學習興趣,不利于課堂的進一步開展。因此,需要教師及時進行整改來促使學生通過音樂課堂,找尋到音樂背后的魅力。最終達到提高初中音樂課堂有效性的目的,使學生更加的熱愛音樂,也通過音樂課堂放松學生身心,有助于學生對于文化課的學習。
傳統的教學模式往往將教師作為課堂的主體,使學生只跟著教師的思路走,不利于學生對音樂知識進行深入的思考和主動學習,無法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不利于學生學習效率的提高,導致教師只是苦用力。因而教師應當把握好師生之間的角色,充分意識到教師是課堂中的引導者,主要職責是引導學生學習。而學生才是課堂的主體,轉變觀念,逐漸將課堂交給學生,將課堂時間留給學生,明白和定位好自己在課堂中的角色,幫助、督促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和自發進行課堂相關知識的探索,幫助學生意識到自己的主體地位。
教師在進行初中音樂教學的過程中,應當注意的一點是,要格外注重對于學生音樂鑒賞能力的培養。音樂學科作為一個富有藝術性的學科,是培養學生綜合素養的重要學科,而音樂鑒賞能力作為個人綜合能力的因素之一,是需要受到格外重視的。音樂課堂是學生培養自身音樂鑒賞能力的主要場所,教師在進行音樂教學時,應當注重用音樂來對學生進行潛移默化的熏陶,讓學生能夠在進行音樂課堂學習的過程中獲得音樂鑒賞能力的有效提升。除了進行傳統的音樂作品的教學,教師還可以進行一些西方音樂作品的教授,讓學生能夠廣泛接觸到世界各國的優秀音樂作品,感受到音樂的不分國界的魅力所在,讓學生真正感受到音樂帶給人的美的感受以及情感上的傳遞,從而獲得音樂素養方面的提升,開闊自身眼界,逐步提升音樂鑒賞能力。
當下的音樂課堂已經受到大多數學校的重視。但受傳統教學模式的影響,部分初中音樂教師的教學方式較為單一和枯燥,使學生在音樂課堂上的活躍性較低,興趣較低,學生的參與度較低,不利于音樂教師的課堂教學,不利于音樂課堂有效性的提高。另外,還有部分教師已意識到傳統教學模式中存在的弊端。因此,為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初中音樂教師改善了傳統的教學方式,采用了新型的教學方式,但由于對新型教學方式的使用不夠熟練,便造成了不僅無法充分發揮其優勢,反而占據了課堂中學習音樂知識的時間。不利于提高課堂效率,與教師的教學初心相悖[1]。
目前的初中音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比較突出的是學生對于教學內容缺乏興趣,導致課堂效率較低?,F有的初中音樂教材中所編入的音樂作品很多都是一些經典音樂作品,是音樂大師的經典之作,具有很高的藝術性卻難以有效吸引學生對于音樂學習的興趣,這在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初中學生對于音樂的鑒賞能力并不高,并且學生們在這個年齡段更加傾向于一些流行音樂,而經典音樂作品難以滿足學生們對于音樂的需求,并不符合初中年齡段學生的心理特點,如果不能滿足學生們的心理需求,學生們就很難在音樂課堂的學習當中獲取到應有的收獲與快樂,也就很難獲得有效的音樂鑒賞能力的提升,這種問題是初中音樂教學中普遍存在并且急需采取有效措施來進行解決的問題[2]。
在教學改革不斷推進的過程中,更多元的教學模式逐漸被廣大教師們所接受,并得到了越來越廣泛地運用,尤其是在音樂課堂教學當中,教學方式的革新取得了良好的成效。教師在進行初中音樂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應當注重對于教學形式的擴展,不應當將教學局限于課堂上的講解。在進行音樂教學時,教師可以將學生進行分組,讓小組同學對一些給定的音樂作品進行鑒賞與評價,然后讓學生派出代表來進行闡述,講解一下自己對某音樂作品的看法;教師還可以給學生更多的發揮空間,讓學生對于自己喜歡的音樂進行自由討論,在小組成員之間甚至小組與小組之間來交流想法;教師還可以選擇性的給學生的闡述進行中肯的評價與打分,讓學生充分參與到課堂學習中來,成為課堂的主體。教師運用多元化的教學模式,不僅能夠讓學生更加積極的參與進來,還能夠豐富學生們的學習生活,激發學生們對于音樂課堂的興趣,真正發揮出音樂課堂所應該起到的作用,提升初中音樂課堂的質量與效率[3]。
初中音樂教學內容比較偏向于一些經典音樂作品的學習,但是由于初中學生尚且處于音樂學習的初級階段,對于音樂的欣賞能力還比較欠缺,尤其是缺少音樂作品的欣賞經驗,因而很容易對課堂上的音樂學習感到枯燥無味。目前初中音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更是對學生的音樂學習造成了阻礙,一個是教師高估學生的音樂鑒賞能力而放任學生自學,另一個是教師全程灌輸而忽視了學生的課堂主題性,讓學生的音樂鑒賞能力難以得到很好的發展。想要解決這些問題,教師需要引導學生循序漸進的了解經典音樂作品中的思想內涵,引導學生一步一步地深入體會這些音樂中蘊含的美好。例如,在進行貝多芬的《命運》這一經典音樂的教學時,教師可以跳出講解音樂本身的教學方式,帶領學生了解一下貝多芬的生平事跡,如圖1:

圖1
教師還可以為學生講解一些貝多芬身上所發生的故事,從而激發學生對于音樂學習的興趣。另外,教師還可以結合作品本身來設置一些問題讓學生們進行回答,從而活躍課堂氛圍,讓學生能夠更加積極地投入到課堂學習中去[4]。
初中音樂教學過程中,教師不能局限于教授學生一些單調的音樂知識,還應當讓學生在進行音樂學習的過程中,也能感受到音樂中所體現的情感與內涵,培養學生對于音樂的鑒賞能力。音樂作為一門有藝術性的學科,是富有內涵與思想的,教師在進行教學時,在教會學生基礎知識的同時,也應當更多的帶領學生進行課堂實踐活動,獲得更多的實踐經驗,理解音樂的旋律以及歌詞中蘊含的內涵,充滿感情的進行學習,不能單單只是進行機械性的演奏與演唱,那樣是不能體現出音樂的靈魂的。例如,教師在進行音樂教學的過程中,可以通過一些圖片或者視頻來為學生進行充分的情境導入,比如圖2,配合圖2教師可以帶領學生合唱來進行導入課堂:

圖2
通過對于音樂背景的了解與構建,來更加充滿情感的對音樂進行學習,更加深入地了解到音樂的背后內涵,從而在進行音樂的演奏與演唱時,能夠更加充滿真情的將其表現出來,體現出音樂深處的靈魂所在。
綜上所述,在進行教學改革的當下,課堂教學的效率與質量成了人們廣泛關注的話題,這也成了教學改革的重點關注工作,教師們本身也非常關注這種問題,初中音樂教師也不例外。隨著當前的教育改革的推進,素質教育越來越受到重視,對于學生的全面素質的培養成了教學的重中之重,音樂學科作為培養學生藝術修養的一門重要學科,在素質教育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因而也受到了極大的重視。在這樣的局勢下,音樂課堂教學的改革顯得刻不容緩,需要教師們采取合理有效的方式來提升課堂教學的效率與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