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立軍
UC 為臨床常見疾病,屬于原因不明的直腸、結腸炎癥,病變累及結腸黏膜、黏膜下層,患者有腹瀉、腹痛、黏液膿血便等主要表現,且病情具有反復性,增加了治療難度。為了預防癌變,需積極治療UC,以免疫抑制劑、糖皮質激素等藥物治療為主,能夠在一定程度上緩解患者癥狀,但是西藥用藥后不良反應、長期用藥耐藥性、疾病高復發率等情況明顯,無法有效保障患者治療效果[1]。中醫中UC 屬“腸痹、泄瀉”范疇,行白頭翁湯內服聯合中藥灌腸治療效果顯著。基于此,本文就本院UC 患者為例,對比西藥、中藥聯合治療的預后效果。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8 年5 月~2019 年7 月本院收治的84 例UC 患者。納入標準[2]:①檢查確診的UC 患者,患者有明顯腹部不適表現;②患者知情自愿參與試驗;③試驗用藥患者無禁忌問題,可有效配合治療。排除標準:①全身應用激素者;②妊娠、哺乳階段女性;③精神病患者;④嚴重原發性疾病患者。采取隨機數字表法將患者分為對照組與中藥組,各42 例。對照組:男、女患者比例為23∶19;年齡18~65 歲,平均年齡(39.5±8.5)歲;病程3 個月~3 年,平均病程(1.5±0.6)年。中藥組:男、女患者比例為20∶22;年齡20~68 歲,平均年齡(39.8±9.4)歲;病程3 個月~4 年,平均病程(1.3±0.9)年。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療方法 對照組采用美沙拉嗪治療,劑量為1 g/次,4 次/d 口服,連續治療8 周。中藥組采用白頭翁湯內服聯合中藥灌腸治療。白頭翁湯方劑組成:黃連、木香、三七各10 g,秦皮、黃柏、太子參、炒白術各15 g,白頭翁20 g,1 劑/d,水煎至150 ml,早餐后1 h 溫服;另外,每晚給予患者康復新液100 ml 保留灌腸1 次,灌腸前叮囑患者排盡大便,灌后抬高臀部30°,使藥液與病變位置充分接觸,連續治療8 周。
1.3 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患者臨床療效、不良反應發生情況以及治療前后病情變化情況。
1.4 判定標準
1.4.1 療效判定標準[3]顯效:治療后,患者腹部不適、排膿血便等癥狀消失,內鏡檢查腸黏膜潰瘍面積明顯縮小;有效:治療后,患者腹部不適、排膿血便等癥狀以及內鏡檢查腸黏膜潰瘍面積均有改善;無效:治療后,患者腹部不適等癥狀以及內鏡檢查腸黏膜潰瘍面積基本無變化。總有效率=(顯效+有效)/總例數×100%。
1.4.2 病情變化情況判定標準[4]采用改良Mayo 評分標準評估:排便次數:排便次數正常為0 分,排便次數增加越多評分越高,評分等級0~3 分;便血:未見出血為0 分,便血情況越嚴重評分越高,評分等級0~3 分;內鏡發現:內鏡檢查正常為0 分,病變情況越嚴重評分越高,評分等級0~3 分;醫師總體評價:包括受試者腹部不適回顧、幸福感、其他表現3 項標準,例如體檢發現、受試者表現狀態,0 分為正常,分數越高說明病情越嚴重。以上分數相加為Mayo 總分,分數越低說明患者健康狀況越好。
1.4.3 不良反應 主要包括嘔吐、皮疹、發熱畏寒。
1.5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9.0 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采用t 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 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 中藥組患者臨床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n,n(%)]
2.2 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情況比較 兩組患者均無明顯嚴重不良反應,對照組患者出現嘔吐、皮疹、發熱畏寒各1 例,不良反應發生率為7.14%;中藥組患者出現嘔吐1 例,不良反應發生率為2.38%;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χ2=1.0500,P=0.3055>0.05)。
2.3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Mayo 總分變化情況比較 治療前,兩組患者Mayo 總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患者Mayo 總分均低于本組治療前,且中藥組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Mayo 總分變化情況比較(±s,分)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Mayo 總分變化情況比較(±s,分)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a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bP<0.05
UC 發病多認為與遺傳、環境因素、腸道黏膜對腸道細菌抗原的過度免疫反應有關,治療上以抑制過度免疫反應非甾體抗炎藥物、糖皮質激素治療為主。但是,既往治療中常規西藥治療雖可緩解患者癥狀體征,但是用藥后疾病復發、反復性、藥物毒副作用等問題均影響患者治療效果與安全性、身體耐受性和配合程度[5]。中醫學中UC 的病因病機為熱、虛、氣、瘀,濕熱是其主要致病因素,治療上以清化濕熱活血為主,以改善患者脾氣虛弱、濕熱內阻、氣滯血瘀。白頭翁湯中的白頭翁味苦性寒,有清熱解毒、涼血止痢的效果,黃連、黃柏有清熱解毒的效果,黃連、木香、三七、秦皮、黃柏、太子參、炒白術、白頭翁等共奏清熱解毒、涼血止痢的效果[6]。另外,配合康復新液保留灌腸給藥可使藥物直達病灶,提高了藥物的作用時間、生物利用度,作用時間長且安全性高。以上中藥方劑、康復新液保留灌腸給藥聯合治療UC 疾病安全可行,進一步提高了UC 患者的治療預后效果[7]。王應等[8]研究指出,白頭翁湯對濕熱內蘊型UC 患者灌腸治療效果明顯,促進了患者腹部不適等癥狀體征改善,減輕了患者的結腸黏膜潰瘍程度。
本次試驗結果顯示:治療后,中藥組患者臨床治療總有效率97.62%高于對照組的80.9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中藥組Mayo 總分(2.3±0.5)分明顯低于對照組的(4.8±0.8)分,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由此說明,白頭翁湯內服聯合中藥灌腸治療更符合UC 患者治療需求,臨床療效顯著。此次試驗結果和王小星等[9]研究結果有一致性,觀察組患者治療后中醫證候總積分、各項癥狀積分均明顯低于對照組以及本組治療前,且臨床治療總有效率94.12%高于對照組的85.29%,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UC 行白頭翁湯內服聯合中藥灌腸治療整體效果明顯優于美沙拉嗪西藥治療,患者安全性得到保障,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