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梅英 馮恒林 張婭
摘 要:碭山縣以綠色發展為引領,堅持工作創新,推進了碭山梨產業由增產導向轉向提質導向,促進了農民增收。
關鍵詞:綠色食品碭山梨;標準化生產基地;創新模式
中圖分類號 F326.13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1007-7731(2020)08-0036-02
1 碭山梨標準化生產基地概況
碭山縣人民政府于2009年6月申請創建全國綠色食品原料(碭山梨)標準化生產基地,2009年12月被農業部綠色食品管理辦公室、中國綠色食品發展中心列為第八批創建全國綠色食品原料標準化生產基地(農綠[2008]8號)。2010被命名為全國綠色食品原料(碭山梨)標準化生產基地,基地位于碭山縣東北部,包括安徽省碭山果園場、碭山縣園藝場、良梨鎮等3個場(鎮)、14個分場、7個行政村,5500農戶,面積5000hm2,其中綠色食品原料(碭山梨)標準化生產基地3333.3hm2。近10年來,碭山人民政府不斷完善碭山酥梨標準體系,檢測體系不斷加強、綠色防控有序推進、品質不斷提升、知名度不斷擴大,在區域品牌價值評估中,碭山酥梨品牌價值190.64億元,名列中國果品區域公用品牌價值榜第18位。
2 創新生產管理模式
2.1 工作模式創新 碭山縣人民政府高度重視,成立了碭山縣綠色食品原料標準化生產基地領導小組及辦公室,基地辦公室按照綠色食品原料標準化生產基地的業務職責,制定了7項管理制度,配備專職工作人員13人,健全了場、鎮、村組織機構,明確基地負責人及具體工作人員,并建立相應的崗位責任制,建立健全基地建設目標責任制考核辦法,縣、場(鎮)、村3級層層簽訂責任書,細化量化考核指標。出臺了《碭山縣梨產業發展規劃》、《碭山縣農產品質量品牌提升行動方案》,每年制定了《碭山縣農資市場監管工作方案》、《碭山縣農產品質量安全專項整治工作方案》,及時修訂了“綠色食品碭山酥梨生產技術規程”、新制定了《地理標志產品碭山酥梨》等技術標準,確保原料基地的生產按照綠色食品生產操作規程進行。
2.2 工作體制創新 結合水果產業發展,碭山縣在全省率先進行了農技推廣體制改革,專門設立了碭山縣梨產業發展服務中心、碭山縣桃產業發展服務中心、縣植保植檢服務中心、縣土壤肥料服務中心、縣農產品質量安全中心等8大中心,與碭山縣綠色食品原料標準化生產基地辦公室形成有力互補,技術力量進一步加強,為碭山梨標準化的持續發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2.3 農資監管創新 為從源頭上保障農業生產安全和農產品質量安全,碭山縣建立健全了由縣農委牽頭,市場監管局、公安局等部門配合的農資整頓聯合監管機制。出臺了《碭山縣農資市場準入管理暫行辦法》,嚴把農資市場“準入關”和“監管關”,實行嚴格的農資產品備案和市場準入制度,對農資生產經營企業實行網上備案審核,引導農資銷售企業實行會員卡實名購銷制。通過使用二維碼對農資經營、流通、使用各個環節進行全程監管、完整記錄,確保農資產品“來路清楚、成份明確、標簽規范”,實現農資銷售“信息數據化、購銷實名化、監管實時化、服務網絡化”的目標,實現農資質量安全全程可追溯,實現國家禁、限用農藥在碭山縣“零銷售”。
2.4 質量監管創新 利用民生工程和標準果園建設資金,在基地內建立3個快速檢測室,5家生產企業、合作社基地建立農殘速測點,每年共抽檢快速檢測樣品10000余個,合格率為99.8%;以創建國家級農產品質量安全為契機,實施“數字果園”創新工程,通過數字果園管理系統,實現對其生產過程信息的采集和管理,建立電子化生產檔案,通過掃描二維碼可查詢產品質量信息,打造農產品的“優質、安全、可追溯”品牌,推動基地轉型升級。至2019年底基地內國家級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平臺上線運營企業11家,省級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平臺上線運營企業41家,全縣已建成53個數字果園應用示范園。
2.5 植保服務模式創新 與生產主體開展對接服務,有效促進綠色防控技術的廣泛應用和全面普及。建立碭山縣園藝場梨樹王酥梨基地、碭山縣三聯果蔬合作社酥梨基地等10余個統防統治與綠色防控融合推進示范區、農藥減量控害示范區,示范基地核心區面積3333.3hm2,輻射帶動26666.7hm2。在基地內以集成推廣生態調控、生物防治、物理防治、適時科學化控等技術措施為主的綠色防控技術和病蟲害統防統治有機融合的新模式,全面推行植保機械與農藝配套,提高防治效率、效果和效益,解決1家1戶“打藥難”“亂打藥”等問題。
2.6 宣傳培訓創新 結合碭山梨生產周期,聘請專家進行授課,圍繞農業面源污染防控、農藥使用、綠色防控、品牌創建、提質增效等各個方面進行培訓,以綠色防控和農藥減量控制為基礎,推廣懸掛誘蟲黃板、性誘劑、迷向誘芯、殺蟲燈和生物農藥防治等綠色防控技術;組成專家組開展果樹修剪、疏花疏果、病蟲害防治及肥料、農藥合理使用的現場培訓和實地指導;依托新型農民職業技能培訓,開設農資經營、服務人員專題培訓;通過電商、微商開展碭山梨銷售標準化培訓,統一碭山梨產品等級、質量、采收和包裝要求。
2.7 品牌創建創新 利用各級農展會、農博會的窗口和電子商務平臺的拓展作用,提高碭山梨的知名度,與地理標志產品保護工作相結合,及時申請農產品地理標志產品保護,碭山酥梨已獲農產品地理標志保護產品;與國家級農產品質量安全縣、國家有機產品認證示范創建區相結合,擴大碭山梨綠色食品原料基地綠色食品認證;以行政代言提升碭山梨的品牌公信力,積極開展“我是鎮長我代言”網絡直播鄉村行活動,全縣各鎮(園區)的黨政負責人分別代言推介本地特色農副產品,縣長通過直播推介碭山梨,極大地提升了碭山梨的知名度和品牌公信力。
2.8 銷售模式創新 碭山縣出臺了一系列支持電商產業發展的優惠政策,成立電商協會,創建了電商產業園,為電商企業在倉儲物流、建設基地等方面提供全方位支持。短短幾年時間,碭山電商產業呈現快速增長,截止2019年,注冊電商企業1400多家,網店和微商5萬多家,帶動10萬多人從事電商、物流等相關產業。每年電商網絡交易額均超40億,成為全國網上農產品銷售第1大縣。
3 結語
通過10年的努力,碭山梨標準化生產基地內綠色防控技術到位率達到95%,綜合防控效果90%以上,危害損失率控制在3%以內?;貎扔?家企業認證了碭山梨綠色食品,面積2886.7hm2,年產量10.2萬t。與基地外相比,優質果率提高10%,果園生態環境得到改善,天敵種群數量明顯增多,減少投資3000多元/hm2,商品果率、優質果率達到90%以上,增收4500元/hm2,經濟效益、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成效顯著。
參考文獻
[1]徐義流.碭山酥梨[M].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2009.
[2]陳兆云.綠色食品工作指南[M].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2016.
(責編:張 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