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潔 周益偉 王聰 趙春貞
摘 要
隨著我國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信息化社會的飛速發展,高職院校學生呈現出明顯的時代特征,針對當前教育問題和學生特點,本文提出了一些教育管理措施,希望可以幫助廣大教師朋友提高管理效率,改善目前高職院校面臨的學生管理難題。
關鍵詞
信息化;學生特點;高校創新管理教育;教育實踐
中圖分類號: G647;TP311.13 ? ? ? ? ? ? ? ?文獻標識碼: A
DOI:10.19694/j.cnki.issn2095-2457.2020.09.042
早期的高職學生管理主要集中在課堂和面對面的課外活動中,比如班會或者面談等。這種管理措施的確可以起到一定的教育效果,但是也存在很大的局限性,如耗時長,條件高,模式單一固定等。隨著互聯網技術的不斷發展與社會經濟的不斷進步,當代高職學生大部分都已經接觸到了互聯網移動技術,還有很多學生非常擅長使用這些設備和技術,甚至成了他們的主要溝通模式和生活方式。
高職院校承擔著培養國家技術性職業人才的重任,原有的學生教育管理模式與管理方法已經無法滿足當前互聯網信息時代對于人才專業能力與職業素養的基本要求,所以高職院校對于人才培養無論是在教育模式還是管理模式中都應該結合新時期和新形勢,采取有效措施,發揮技術作用,創新教育和管理措施,努力提升工作實效性。
本文將總結歸納信息化時代下學生的特點,針對學生特點進行分析,堅持教育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原則,提出一些學生管理措施,做好高職院校學生思教育管理工作。
1 當代高職院校學生特點
互聯網特點是信息來源廣闊復雜,傳播速度快,成長過程伴隨著互聯網技術發展的新一代高職學生也擁有了很多以前學生所沒有的個性特征,他們的自我意思和個性化發展需求也變得更加強烈,增加了高職院校學生教育管理工作難度和工作量,因此高職院校學生管理模式的轉變是勢在必行的。當代高職院校學生以下幾個明顯特征:
1.1 生活依賴于信息化技術
微博、微信、QQ等信息化技術的使用在高職院校學生中非常普遍,學生對于移動設備,包括手機、電腦、平板等設備的依賴性很高。信息化技術讓信息的傳播非常迅速,甚至可以實現直播。這種依賴不僅僅局限于社交生活,還囊括了學習、經濟、娛樂生活等各個方面。
1.2 思想活躍
通過各種形式進行傳播的互聯網信息能做到即時、無限,信息化時代成長的青少年可以不受限制很多知識,且微媒體與自媒體如快手、抖音等平臺的出現讓內容選擇更具個性化,學生思想的活躍可以說是前所未有。
1.3 重視他人評價
信息化技術讓學生可以外界展示自己的生活,也讓他人可以輕易評價學生的各個方面,還處于青春期的高職學生容易受到他人評價影響,互聯網的匿名性導致了很多人在網絡世界發泄自己的負面情緒,對非常注重他人評價的青少年帶來了很多負面影響。
1.4 獨立意識凸顯,追求自由
高職學生基本已經離開家庭,進入學校,獨立生活。隨著家長遠離和接觸社會,很多學生的獨立意識蓬勃發展,急切地想要證明自己,追求各個方面的自由,希望家長和教師能夠正視、重視自己。這個時候虛擬匿名的網絡世界可以快速滿足他們在現實社會需要大量努力才能得到的獨立與自由。
1.5 自我管理缺失
高職學生普遍存在學習意愿低,自控能力差的問題。很多學生的學習基礎薄弱,加上高職院校教學模式與大學相似,有很多空余時間,但是學生還沒有養成良好的自我管理習慣,往往追求網絡中的即時滿足,無法自控,很難專注學業,爭取漫長的學習結果體現。
1.6 職業規劃模糊
高職院校學生進一步深造意愿較低,多數學生希望可以在畢業后就進入職場,但是對于未來的職業規劃還是比較模糊的,對于專業發展和職業發展沒有認真挖掘,很多技術性專業學生僅僅希望掌握入門技能,在未來規劃上學生還依賴于家長和老師的意見。
2 當前高職院校學生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2.1 管理觀念落后
很多高職院校在學生管理過程中實行懶政,抱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態度,一切以規章制度為核心,一味強調制度,缺乏人文關懷。在學生管理實踐中缺少針對性和創新性,對出現的問題缺乏預見性,在問題出現之后又經常不考量學生的立場,導致學生產生抵觸情緒,教育管理呈反效果。
2.2 學生參與意愿低
任何教育管理措施都是應該以學生為主體,但是在學生教育管理問題中往往學生作為本體是缺失的,參與意愿非常低,往往是輔導員或者管理教師根據規章制度進行班級管理,學生的意見并不受到重視。而針對學生的管理制度很多年一成不變,是老一套的說教模式,教育效果比較差。
2.3 教育管理隊伍不穩定,能力有限
現階段高職院校的管理教師多是輔導員,輔導員要么是在職研究生兼任要么是博士生兼任,有自己的考試或者學術目標。學校也沒有意識到專職管理教師的重要性,對崗位設置配備不重視,沒有給予合理的崗位待遇和編制。沒有長期任職的輔導員教師自然也無法培養新的管理教師隊伍。而且學生管理問題多,情況復雜,很多管理教師出于謹慎,不愿意有什么創新,更希望采取安全性高的宣講式教學,或者僅僅采用固有的,參與度低的面談式模式管理。
2.4 管理手段落伍
缺乏創新意愿,沒有與時俱進是高職院校管理手段中普遍存在的問題。傳統的學生教育管理采取的行政化的管理模式,對學生管理以訓導和限制為主,對學生服務缺失,很多年輕教師在管理中不善于思想工作,和學生溝通不暢,對學生不夠了解,工作中容易走極端,無法有效開展工作。
3 如何提高學生管理工作的措施
3.1 以學生為主體
教育管理活動與學生的未來息息相關,所以高校應該努力以學生為中心,將讓學生熱切關心自己的未來,充分調動學生參與管理教育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引導他們在管理教育中為走上社會做準備,讓學生管理教育可以為他們從學生到社會人的身份轉變提供心理和認知支持,積極確立生活追求和職業追求,努力提高自身能力,減少他們從校園脫離后進入社會的不適感,幫助他們盡快適應社會生活。
3.2 改變管理觀念,適應新的時代
學生的管理教育應該貫穿高職院校的學業生涯,將學生管理納入他們的日常學習生活中,利用互聯網技術和信息化社會的快捷,加大對學生的管理力度,引導學生樹立良好的道德思想觀念,養成良好行為規范,認識到學生是高職院校教育管理的對象也是高職院校尊重和服務的對象。
3.3 尊重學生個性
當代高職學生是有思想有個性的新時代學生,而且在法律意義上已經成年,快速的互聯網社會讓他們接觸到了不同領域的信息,教師的權威性有所削弱。處于青春期的學生更加注重自由獨立,所以教師在管理學生的時候要尊重學生的個性,平等對待他們,將他們當成獨立的個體,重視他們的意見,聆聽他們的心聲。只有尊重學生才能讓學生快速成長,讓他們擺脫對家長和教師的依賴,真正學會對自己的人生負責。
3.4 關注學生心理健康,重視正面評價
當代學生極力向外界展示自己,重視他人評價。但是學生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尚為成熟,心智也沒有那么堅定,又將自己的生活重心放在網絡環境中,容易受到互聯網的負面影響,因此教師在對高職學生自我意識尤其是自信心的管理尤為重要。而且高職學生存在學習基礎薄弱的問題,學習上自信心不足會表現在很多方面,高職院校可以在入學初期就進行心理健康干預,幫助他們在新的人生階段重新樹立自尊、自信,明確自我,快樂成才。
3.5 系統性
學生的管理教育也應該有系統性,也要與學校的教學系統配套,在入學初期對學生進行調研,開設心理健康等通識課程,對于有需求的學生可以提高指導教師單獨輔導。在教學活動之外開展管理教育活動,增加團體教育活動,開展戶外教育活動,配備專業指導,規劃職業生涯和學習學程,將學生自我管理包含進班級管理體系,讓學生管理教育活動貫穿學生學習生涯。
3.6 培養專業教師隊伍,提升教師專業能力
我們各類高職院校普遍存在著師資隊伍匱乏劣勢,其中專業的管理教師更是不受重視,目前高校的管理教師大多沒有專業教育管理背景也缺乏比較系統和持續的培訓,對于學生管理的基礎知識教師們只能自行學習,所能提出的管理意見和使用的手段也比較陳舊。各級高校需要注重教師隊伍培養、健全培訓體系和激勵措施,確保教師可以得到專業性的指導和中肯的評價。管理教師也需要不斷提高自我,豐富和充實教學能力。
教師還要以身作則,做學生的模范榜樣,言行舉止要符合教師身份,注重師德師風,對學生潛移默化,重視德育教育作用,創造一個良好的校園環境和學習氛圍,督促學生積極向上。
3.7 技術性
互聯網一代的學生離不開移動設備,離不開手機。他們幾乎24小時使用手機,利用手機社交、娛樂、學習,手機甚至替代了錢包,他們的一切生活都離不開信息化技術手段。所以高職院校要充分認識信息技術在高職學生教育管理中的作用,搭建學校的信息化教育管理平臺,建立數據庫,詳細掌握學生具體情況,注重與學生的互聯網聯系,為學生管理能夠采取有效的工作對策提供參考。
學校和教師要注重多媒體自媒體營運,比如微信、微博、抖音、快手等應用,構建與學生聯系的暢通渠道,多角度把握他們的思想動態和學習狀況,采取他們熟悉喜歡的溝通策略,及時解答解決學生存在的困惑和問題,幫助他們妥善解決學習和生活中遇到的困難,利用互聯網的便捷性引導啟發高職學生有效學習,提升學生教育管理工作效率。
4 總結
本文主要對信息化時代下高職學生的特點、高職院校管理學生的現狀做出了基本分析,并針對高職院校學生管理教育中普遍存在的問題提出了一些策略。高職院校面對學生管理的時要以學生為中心,尊重學生個性,將學生獨立的個體,平等對待,積極引導,轉變教育管理觀念,完善管理制度,搭建信息化平臺,培養專業的管理隊伍,提高教師能力,爭取提出行之有效的管理措施,引導學生自我管理,樹立他們自信心,提升管理效率。
參考文獻
[1]陳桂蘭.高職學生教育管理工作特點研究[J].南京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9(4).
[2]張成龍.新形勢下推動高職教育的思考[J].承德民族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5(1).
[3]楊士恒.當前高職學生教育管理中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開封大學學報,2009(4).
[4]黃毅靜.高校學生管理工作面臨的問題與對策[J].山東省農業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6,(5):180-181.
[5]王麗君.淺論高校學生管理工作面臨的問題和對策——高校學生管理工作的改革與創新[J].烏魯木齊職業大學學報,2006,(1):11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