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婧嬰
摘要:主觀題在高考政治試題中占重要地位,同時也是困擾學生的一大難題。如何提升學生主觀題解題能力是政治教師教學中的重要課題。本文從主觀題答題知識關、能力關、素養關三個方面對這一問題進行分析。
關鍵詞:政治主觀題;基礎知識;答題技巧;時政熱點
主觀題在政治高考全國卷中占52〖WTB3〗%的比重,足見其重要性。從命題看,信息量大、題目靈活、關注時政熱點,對學生提取信息、分析問題、聯系實際解決問題、語言組織等各方面能力要求比較高,且學生普遍失分多。主觀題解題能力是制約學生成績提高的一大瓶頸。
收集學生主觀題解答中存在的問題,有的寥寥數語,無話可說;有的偏題,答非所問;有的邏輯混亂,條理不清;有的理論與材料不匹配,甚至不分析材料;有的答題不全面,遺漏要點;有的語言不規范,口語化嚴重……問題不盡相同,但歸結起來主要有三個方面的原因:一是基礎知識不過關。二是解題技巧、能力欠缺。三是只重知識,學科核心素養培養不到位。針對這些問題,筆者認為,提升學生的主觀題解題能力要突破三關,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一、 狠抓基礎知識,構建知識體系,過主觀題答題知識關
日常教學中要狠抓基礎知識的掌握,對書本中的概念、原理、觀點等要逐一講透,要讓學生理解到位。要求學生熟讀教材,除了教材中的正文,引言、相關鏈接、專家點評等小字部分也要求學生多看、多讀。對重要的知識還應要求學生在理解的同時背誦記憶,并通過課堂提問、默寫等方式加以督促。通過熟讀、熟記,夯實基礎,避免出現知識盲點,導致答題時無話可說。
同時,要注重知識體系的構建。知識不是孤立存在的。挖掘知識間的內在聯系,把零散的知識進行整合、重建,形成完整系統的知識體系,這既有利于加深對知識的理解記憶,又有利于融會貫通,培養學生知識遷移的能力,解決答題時邏輯混亂、答題不全面等問題。
知識體系的構建可以借鑒參考書等資料中現成的知識體系,但更鼓勵學生自己動手整理,這樣才能內化于心。可以先從課題入手,列出本課題中包含的主要知識點,用詞或簡短的句子把知識點與課題的關系、知識點之間的關系概括出來,再用箭頭等符號連接起來,形成這一課題的知識體系。再從課拓展到單元,再到整個模塊。另外,還可以從某個話題出發,讓學生嘗試從書本中找出與之相關的內容。例如以“教育”為例,在文化生活中可聯系到:從文化與經濟相互交融的角度看,教育事業的發展能促進勞動者素質提高,為經濟建設提供人才支持;從文化對人的影響看,一個人的文化素養離不開教育;從文化傳播看,教育是文化傳播的重要途徑;從文化傳承看,教育是人類特有的傳承文化的能動性活動;等等。這樣的訓練能幫助學生在解答主觀題時更準確快速的對知識點進行定位。
二、 題型分類,掌握答題技巧,過主觀題答題能力關
(一)題型分類,有“法”可依
政治高考主觀題常見的題型有體現類、圖表類、措施類、原因類、認識類、評析類等。不同題型有不同的特點、解答思路和方法。在試題講解時,要有意識地讓學生對試題進行歸類,并對不同類型試題的特點、解答方法、技巧等進行歸納總結,使學生答題時有“法”可依。如:圖表類主觀題以圖表作為考查學生分析歸納問題能力的載體,一般由表頭、圖表、注解、設問幾個部分組成。解答關鍵是對信息的提取、解讀、歸納。要做到四看。
①看表頭。表頭反映了圖表的主題和中心,往往是答題的起筆點或落筆點。
②看圖表。做到三比,一橫比,比較不同項目之間的不同點。二縱比,找出各個項目隨時間變化的趨勢(增或減)。三合比,綜合幾項數據或兩個圖表,找出內在關聯。
③看注解。注解往往是圖示信息的補充或輔助,是答題的來源之一。
④看本質。理論升華,從數據到術語,從現象到本質。
(二)掌握技巧,事半功倍
不同題型有不同的答題特點,這是特殊性。但多數題型有共性的答題步驟、技巧。
1. 審題,包括審設問和審材料
(1)審設問要明確以下幾點
①知識范圍。是經濟知識還是政治知識、文化知識、哲學知識?能否更具體到某個單元、課、框題,或者是具體的知識點?避免答題時南轅北轍、遺漏要點。例如:“運用政治生活知識,分析我國是如何營造良好的營商環境,推動更高水平的開放發展的。”這一設問如果審題時沒有抓住“政治生活知識”這一知識范圍就容易答到經濟生活知識。
②題型。明確題目類型是措施類還是原因類,還是其他題型。不同題型答題方向不同。
③主體。是國家還是個人?是政府、人大、黨、政協?還是公民、勞動者、消費者?在政治學科中不同主體對應不同知識體系,審題必須明確。有些設問牽涉多個主體,有些設問主體并不明確,但可以去材料中尋找。
④對象等各種限定條件。以2019年高考全國一卷文綜第38題為例,設問“結合材料并運用經濟生活知識,說明中國進一步擴大進口對國內經濟的積極影響。”中有個很重要的限定條件:對象是針對國內經濟。抓住這一限定才能真正理清題意,明確問題指向。
(2)在審設問的基礎上帶著設問審材料
整體瀏覽材料,分清材料的層次。先按段落分層次,弄清每段的中心意思,再細化到每一句,從而整體上把握材料。這個過程中特別注意標點符號的意義,如冒號通常表示下文是前文的具體內容或說明;句號、分號一般表示一層意思已說完。利用標點符號可以幫助劃分材料層次。在合理劃分材料層次后,需要逐層把握材料主旨,排除一些干擾信息,提取關鍵詞等有效信息,并用不同符號進行圈點標注。
2. 找聯系,做好知識遷移
在明確設問的要求和材料的意思后,將設問、材料、教材三者聯系在一起,找出之間的關聯點,搜索出答題需用的理論知識,這是答題的關鍵。
3. 理清思路,規范答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