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川廣元 任文錦
凱瑟琳·鄧恩(KatharineDunn)在2005年提出了“創業生態系統”一詞,她認為麻省理工學院的創業教育和培訓已經形成了數十個項目組織和中心共同在校園內培養創業精神的“創業生態系統”。在我國,《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中也提出,“加強就業創業教育和就業指導服務。創立高校與科研院所、行業、企業聯合培養人才的新機制”。由此可以看出,高校不再是社會創業教育的唯一主體,而是需要企業、政府、校友、投資機構等多主體協同參與的一個生態系統工程。
1.教育理念協同。從哈佛大學首開《社會部門中的創業》課程算起,社會創業教育已有近幾十年的歷史。進入21世紀以來,社會創業教育在美國、英國、日本、印度等國家獲得了較快發展。在我國,最早是1997年清華大學在MBA項目中開設創新與創業方向課程,但目前,較多高校對社會創業教育鮮有關注。大部分高校在創新創業教育過程中,商業創業教育依然是重點,參加比賽、獲獎數量、創辦企業往往作為衡量創新創業教育的主要指標,“而忽視了對學生創新創業精神的激發和培育。”因此,高校應轉變教育理念,將社會創業及商業創業教育理念,與專業教育協同發展,不僅培育受教育者的商業創業思維,更增強受教育者的社會使命感、責任擔當感與跨學科綜合素養,培養出能肩負起推動社會發展進步重要任務的新青年。
2.課程體系協同。結構合理、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理實一體的課程體系,直接關系著社會創業教育的培養效果。對此,有必要將社會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課程建設、師資建設協同發展。首先,將社會創業教育融入專業人才培養方案中。在課程理念、課程標準設置方面,要將培養學生社會使命感、責任擔當感、創新創業綜合能力融入專業教育目標中。其次,課程體系設計協同專業特色。將社會創業教育嵌入相應專業課中,形成具有專業特色、多元體驗、理實一體的社會創業教育課程體系。再其次,師資建設與課程開發協同并進。師資力量是社會創業教育課程開發的主導力量,高校應根據自身專長,培養一支不僅有理論支撐更要有創業實踐經驗或者創業綜合資源的師資隊伍,結合社會創業實踐,開發出適應本?;蛘邔I群的課程體系,為學生接受社會創業教育提供一手學習資源。
3.創業實踐協同。社會創業教育的最理想目標,是能讓學生將理論應用到實踐中,進行社會創業,實現商業價值與社會價值的相統一。因此,高校在進行社會創業教育時應將創業實訓演練、創業項目立項、創業比賽選拔與創業教育協同進行。目前,較多學生面臨創意想法紙上談兵、科研成果轉換困難、創新項目無法落地等困境,最主要的原因在于高校沒能為學生提供較好的實踐平臺。因此,“高校需要在加強重點教育載體質量提升的同時,注重創業教育元素的多元建構?!痹谡n程教學時,進行實訓演練,對有創意的項目給予一定資金支持立項,再通過參加比賽,讓更多專家檢驗,真正實現“學中創、創中學”的教學目標。
“社會創業教育兼具社會性和創業性等多重屬性,旨在實施追求社會價值和商業價值并重的創業活動。”隨著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高校不再是社會創業教育的唯一主體。構建學校為主導,企業、政府、校友、投資機構等多主體協同參與的外部教育生態系統,對社會創業教育的健康可持續發展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1.制度保障協同。在社會創業教育外部生態系統中,政府是最為重要的制度保障主體。高校開展社會創業教育,在提高學生綜合素質能力的同時,最好能為學生進行社會創業提供較好的出口。因此,政府應主動轉變職能,在資金補貼、稅費優惠、工商注冊、小額免息貸款、法律援助等方面出臺系列相關政策、法規。為有社會創業想法的學生提供權威、完善的配套政策服務,解除大學生社會創業的后顧之憂。政府應牽頭,宣揚大學生社會創業的價值,打通各個部門之間的界限與隔閡。另外,“在院校、科研機構、企業以及其他多個部門之間搭建起有效的溝通渠道,營造良好的社會創業氛圍,最大限度降低大學生社會創業的成本?!?/p>
2.融資體系協同。社會創業教育是培養學生家國情懷、責任擔當的愛心事業。但真正要實現以商業的形式實現社會價值,對于大學生來說最為困難的無非是資金來源問題。當前,創業資金來源較為單一,金融知識普遍缺乏,融資渠道難辨真假都是困擾大學生進行社會創業的關鍵因素。因此,在高校創業資金有限的情況下,需要建立起財政資金、金融貸款、投資機構協同的融資體系。一方面,政府應鼓勵大學生進行社會創業,并針對優質項目提供多層次、全方位的財政資金支持。另外,政府應出臺政策鼓勵金融機構建立傾向大學生進行社會創業的優惠措施,同時規范并支持投資機構進入社會創業項目。多元化融資體系的建立,不僅可以解決政府、學校資金支持的壓力,也給不同需求的社會創業項目提供了可選擇性的融資渠道,更容易促使創意項目落地發展,實現商業和社會的雙重價值。
3.創孵基地協同。經過理論學習、專業訓練,再有制度保障、資金支持,優秀的社會創意項目就可以落“地”了。當前,各類創業孵化基地如雨后春筍般發展起來,為大學生創新創業提供了優質的場地設施條件,但就傾向或者專門針對社會創業項目有優惠措施的孵化基地還鮮有發現。對此,在建設主體方面,政府應與企業協同構建有傾向性的孵化基地。具體而言,“政府應在孵化基地的基礎建設、條件認定、基地監管、一次性創業資助、租金補貼、日常工作開展、官方媒體宣傳等方面給予傾向性的政策指導。”另外,按創業性質進行項目分類入住,可以分為純商業性、純公益性和和介于商業和公益之間的社會創業,并優先激勵社會創業優秀項目入住,健全社會創業生態圈的全方位發展。
1.保障體系的內外協同。高校是社會創業教育的主導力量,除了在師資力量、課程建設、教學方法等方面為學生提供優質條件以外,針對有社會創業實踐創意的學生出臺特有的配套政策和財力支持,與外部生態系統中政府的相關政策協同銜接。在校內,院團委、學生工作處、教務處、招生就業處以及各學院、系部團委辦公室應聯合制定社會創業的激勵政策。同時鼓勵創辦社會創業型社團、定期舉行社會創業沙龍活動和社會創意比賽,邀請社會創業實踐較為成功的社會創業項目負責人、優秀校友進入校園與學生交流心得,分享創業經驗并解疑答惑。通過社會創業成功案例的分享,激發學生社會創業激情,從而實現人生價值。
2.課程體系的內外協同。高校作為知識密集型人才培育組織,在社會創業教育課程體系的設置中具有獨特優勢,但課程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形式等方面應當與創新創業大環境相互嵌入。企業在其發展過程中,會根據實踐開發出較為實用的教材和課程。比如,2004年阿里巴巴成立的阿里學院,2006年成立的淘寶大學,就以網絡課程的方式讓與本公司相關聯的網絡創業者學習。截止目前,淘寶大學培訓的學員已超百萬,開創了企業創業教育的嶄新模式。因此,高校應當看見企業在教育中的這種優勢,并積極主動地尋求在課程開發方面有強項、有專長的企業聯合開發適應社會創業教育的理實一體化課程,構建起“理念—課程—實踐”三位一體的社會創業教育內外部協同的生態系統。
3.創投網站的內外協同。當前,數字化、信息化對社會創業產生了較為深遠的影響。有學者還專門提出數字化社會創業一說,并認為:“數字社會創業具有社會問題對接智能化、社會問題響應實時化、社會價值可視化以及社會創業增長指數化等核心特征。”因此,高校應與時俱進,協同建設“社會創業教育”主題的數字化創投網站,實時傳播與社會創業相關的各種資源,并直接與各類創業大賽、社會服務型社團、企業論壇、創新創業俱樂部、創投服務中心、校友會等網站無縫銜接。構建起多主體協同參與,無邊界性、共享性的高校社會創業教育生態系統。
社會創業教育是創新創業教育的新拓展,是促進社會發展、國家進步的新要求,也是推動環境保護、教育公平、減貧致富等復雜性社會問題重要力量。因此,需要將制度保障、課程體系、創業實踐三角循環的高校內部生態系統與企業、政府、校友、投資機構等外部生態系統相結合起來;將社會問題意識、責任擔當意識融入社會創業教育當中;將社會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相結合。通過全方位、多層次的協同教育,讓高校學生能將待解決的社會問題當做新的創業機會,在社會使命驅動下成長為人人有社會問題意識、責任擔當意識的新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