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甜
(鄭州大學第五附屬醫院,河南 鄭州 450000)
耳鼻喉科疾病在臨床上是一種經常見到的病,很多都必須要接受手術治療,因為手術創傷等多種因素勢必會造成一些不良反應出現,比如:焦慮以及疼痛等等。有效的術后鎮痛可以使患者自身的痛苦得到減輕,對加快耳鼻喉科手術患者恢復以及提高醫療水平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茖W化的護理干預模式可以減少患者的不良情緒,還能夠降低不良反應,促進傷口愈合。在本次研究中,筆者分析了護理干預在耳鼻喉科術后并發疼痛中應用的效果,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抽取我院2018 年5 月至2019 年5 月收治的90 例耳鼻喉科手術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患者年齡都已滿18 歲,病歷資料齊全。排除標準:第一,有嚴重精神系統疾病患者;第二,缺乏理解能力和溝通能力的患者;第三,合并其他嚴重性器官疾病患者。根據隨機分配原則,將其劃分成對照組和觀察組,各組45 例[1]。對照組患者中,男29 例,女16 例;年齡為22-72 歲,平均(43.27±7.23)歲;觀察組患者中,男21 例,女29 例;年齡為23-75 歲,平均(33.18±6.37)歲,對比兩組患者性別以及年齡等基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一定的可比性[2]?;颊咄耆栽竻⒓佣呛砜剖中g治療,而且簽訂研究知情同意書,在獲取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的基礎上深入開展研究。
1.2 方法。對照組患者給予常規護理,進行鎮痛藥物治療,護士結合醫囑對患者服用藥物,而且講授有關疼痛的的主要發生原因,及時解決患者提出的各種問題。對觀察組患者不僅給予標準化的鎮痛藥物治療,而且需要采用適合的護理干預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幾點:第一,建立安靜的環境[3]。通常,術后患者很容易出現煩躁的情緒,害怕聲音,害怕光,護理人員必須要時刻保持病房是安靜的,而且防止附近噪聲影響患者,同時需要盡可能對病房里的光線進行適當的調整,直至低光強度。第二,心理護理。關心呵護患者,對其及時進行心理疏導,耐心傾聽患者講授的內心的焦慮,而且懷有同情之心,還要及時回答患者的所有疑問,使其能夠有更多的信息與病魔作斗爭[4]。第三,將患者的注意力完全分散。引導患者讀自己感興趣的書、聽一些優美的音樂,開展生動有趣的有趣活動,使患者痛苦不安的心情得打真正的放松,減少對目前實踐的敏感程度,切記不要患者的精力都過分集中在疼痛上。第四,局部冷敷。如果手術后疼痛感相當強,必須要采用物理治療法對患者實施干預,例如:局部冷敷等等。運用冰袋或者冷毛巾,對患者的額頭實施冷敷處理,或者將冰圍巾敷在患者的頸部,這樣有利于加強血管收縮度。并且也可以采用鹽水熱敷的方法對患者實施干預,進而緩解患者自身的疼痛感,幫助患者消腫[5]。第五,健康教育。術后初期合理分析造成患者疼痛的主要原因,認真解釋關于疾病的問題,科學講授患者疾病的發生、疾病的發展以及疾病的預后等等;第六,飲食教育。通常,患者在做完耳鼻喉科手術后,必須要注意飲食,盡量不要食用辛辣的食物,也不能飲酒或者抽煙,這些對患者的傷口恢復都會產生不利影響。因此,要求患者多吃一些容易消化,而且有豐富營養物質的飲食,比如:蘋果、香蕉、橙子以及柚子等水果,還要吃一些新鮮的蔬菜,比如:西蘭花、芹菜、西紅柿以及青菜等等。并且叮囑患者服用鎮痛藥時,必須要有一定的規律,不能想吃藥就吃藥,不想吃藥就不吃藥,這樣造成后果是非常嚴重的,除了容易影響患者病情恢復,還會危害患者的身體健康。同事,必須要多與患者溝通交流,盡最大努力獲取患者的認可,讓患者可以主動配合醫院的治療,這樣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幫助患者恢復身體,縮短住院時間,盡快出院。
1.3 觀察指標和評價標準。采用VAS 評估兩組患者術后各個階段的疼痛程度,分值越低,表示疼痛感越少。運用SDS和SAS 對兩組患者干預前和干預后的心理狀態進行評估,分值越低,表示心理狀態越好。運用本院自己制定的滿意度調查表,而且在患者離開醫院前一天,由責任護士指導患者認真填寫調查表中的各項內容,之后結合調查結果科學評估兩組患者對臨床護理服務的實際滿意程度,主要分為比較滿意、一般滿意和不滿意。護理滿意度是比較滿意和一般滿意的總和,再乘以100%。
1.4 統計學處理。使用SPSS 20 統計學軟件分析處理搜集的數據,用百分比表示計數資料,用均數±標準差表示計量資料,分別進行檢驗以及t 檢驗,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2.1 對比兩組患者的心理狀態。觀察組顯著比對照組高,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如表1 所示。
2.2 對比兩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觀察組顯著比對照組高,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如表2 所示。
表1 兩組患者干預前后的SDS 與SAS 評分

表1 兩組患者干預前后的SDS 與SAS 評分
組別 例數 干預評前分S DS干預評后分DS干預評前分S AS干預評后分S AS對照組 45 38.22±2.35 35.28±1.63 37.36±2.66 34.29±1.48觀察組 45 26.46±3.52 23.15±1.39 35.41±2.39 27.45±1.36 t - 16.322 10.451 17.036 25.862 p - 0.000 0.000 0.000 0.000

表2 兩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n,%)
耳鼻喉科手術患者在術后很有可能并發程度不一致的疼痛癥狀,由由于其手術部位相對特殊,所以一般會直接影響患者的正常生活。采取適合的策略來緩解患者的疼痛感,既能夠提升患者的生活水平,又能夠對其預后進行顯著的改善,使學生盡快出院,降低治療總成本。就耳鼻喉科術后并發癥來講,當前臨床上常用鎮痛藥進行緩解,但依舊存在有些患者疼痛癥狀不能利用藥物獲得改善,所以護理干預具有強大的優勢[6]。護理干預目的在于使耳鼻喉科術后患者并發疼痛的臨床癥狀得到有效緩解,通過增強健康教育來提升患者對疼痛的認識,側重于學生的內心真實感受,在適當的時機對學生的緊張心理以及恐懼心里進行正確疏導,采用分散注意力的方法減少患者的疼痛程度,使患者心理健康成長,主動配合醫院的術后治療,使其身體更加迅速的恢復。根據有關研究資料顯示,護理干預充分體現出人性化的特征,這對耳鼻喉科術后并發疼痛患者而言是至關重要的,患者通過有效的護理干預,可以確保其身心始終處在良好的狀態中,還可以幫助患者恢復身體[7]。此次研究結果表明:觀察組干預后的SDS 評分和SAS 評分比對照組高,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的護理滿意度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這就說明護理干預可以減少耳鼻喉科術后患者的并發疼痛程度,還可以緩解患者的不良心理。
綜上所述,將護理干預措施應用在耳鼻喉科術后患者的并發疼痛中,可以明顯減少患者的疼痛感,提升患者滿足度,值得對臨床上推廣和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