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恒香,劉志,黃水清
(南部戰區海軍第一醫院 消化內科,廣東 湛江 524000)
經內鏡逆行性胰膽管造影術(ERCP)誕生于60 年代后期,是指醫生將十二指腸鏡插至十二指腸降部,找到十二指腸乳頭,由活檢管道插入造影導管至乳頭開口部,注入造影劑后X 線攝片,顯示胰膽管的技術[1]。由于ERCP 不用開刀,創傷小,手術時間短,并發癥較少,住院時間短,深受患者歡迎。但是由于患者缺乏對ERCP 技術的認知,導致患者依從性較差,配合度較低,影響治療效果。且ERCP 術后留置鼻膽管期間患者不注重護理,將出現不適感和并發癥,影響后期康復[2]。為此,需采取有效護理手段,降低對患者的傷害,提高治療效果。本文主要研究舒適護理模式在ERCP 術后留置鼻膽管患者臨床應用效果,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取2017 年1 月至2019 年12 月,我院收治的180 例ERCP 術后留置鼻膽管患者作為研究對象。診斷標準:具有上腹絞痛和放射性背痛,寒戰,高熱和黃疸臨床癥狀,再結合B 超、CT 等確診為膽總管結石。排除標準:行EST 術;意識不清;消化道潰瘍、腎功能缺乏;留置鼻膽管時間小于48 h;口鼻咽部手術及口鼻咽喉功能缺陷;心肺患者。采用隨機抽簽法,分成對照組90 例,男45 例,女45例;年齡35-83 歲,平均(59.74±15.72)歲,其中膽管癌30 例,膽總管結石35 例,胰腺癌20 例,急性化膿性膽管炎5 例;觀察組90 例,男43 例,女47 例;年齡37-80 歲,平均(60.32±14.92)歲,其中膽管癌28 例,膽總管結石30 例,胰腺癌25 例,急性化膿性膽管炎7 例。兩組患者年齡、性別等一般資料無顯著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醫院倫理委員會知曉。且批準研究,所有患者自愿參與。
1.2 方法
1.2.1 對照組給予常規護理:疾病知識宣傳、膳食營養、鼻膽管護理、觀察生命體征等。
1.2.2 觀察組給予舒適護理
(1)環境護理。保持病房空氣清新,定期開窗通風,保持室內光線溫和,避免溫度過強,刺激眼睛。調節室內溫度,控制在20℃-25℃,調節室內空氣,控制在50%-60%。控制說話聲音,降低心電監護儀報警聲,走路輕,關門輕,給患者營造舒適、安靜的康復環境。每個床位掛上窗簾,確保晚上睡眠時在相對獨立環境中,避免外界打擾。同時,減少家屬監護時間,避免交叉感染。
(2)心理護理。護理人員保持溫和態度、輕聲細語與患者進行溝通交流,建立信任關系,讓患者感覺舒適,從而建立良好醫患關系。同時,向患者講解ERCP 手術治療優點,告知患者手術成功案例,樹立患者戰勝疾病信息,積極配合護理。適當給予患者肢體接觸,安撫患者情緒,緩解不良情緒,避免情緒低落,影響康復。術前,患者還應向患者及家屬講解ERCP 手術治療流程、注意事項、術后并發癥等,讓患者及家屬做好心理準備,防止術后出現不良反應,出現焦慮、緊張等情緒。
(3)術中護理。護理人員高度配合主治醫師進行手術,在鼻膽管口腔交換過程中,最好采用導絲套取胃管,避免傷及其他組織器官,提高治療效果,減少術后并發癥發生。在ERCP 手術治療過程中,患者保持清醒狀態,護理人員還應密切觀察患者生命體征變化情況,出現異常及時采取有效措施,予以解決。尤其是在十二指腸鏡穿過咽部時,會出現惡心嘔吐等不良反應,護理人員及時清理嘔吐物,清理口腔殘留物,指導患者深呼吸,確保手術順利進行。
(4)術后護理。①鼻膽引流管固定。術后留置鼻膽引流管,使用3 m 膠布和導管固定裝置進行固定,用3 m 膠布貼于患者臉頰、鼻翼處,并使用別針固定在肩部位置,同時控制好導管收縮度,確保患者活動自如,沒有牽引感。由于3 m 膠布透氣性較好,不需要時常更換,提升患者舒適感。②口鼻咽部護理。鼻膽管留置期間,患者會感覺口腔內出現不舒適現象,患者應定期清潔口腔,清除口鼻分泌物,保持呼吸通暢。可使用蒸餾水霧化器,避免呼吸道感染,每天4 次。③鼻膽管清洗。采用靜脈三連桶接鼻膽管末端,沖洗前,使用注射器抽出膽汁,關閉引流袋端口,將37℃0.9%氯化鈉溶液均勻滴入鼻膽管內,維持30 min,每天1 次。
1.3 療效標準。采用視覺模擬評分法進行舒適度判定,評價患者術后24-48 h 內舒適感,包括鼻腔牽拉感、惡心嘔吐、咽喉疼痛、頸部受限。滿分為10 分,舒適度與評分成反比關系。
1.4 統計學分析。將數據納入SPSS 22.0 軟件中分析,計量資料比較采用t 檢驗,并以?表示,(P<0.05)為差異顯著,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術后生理舒適度明顯高于對照組,組間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術后生理舒適度比較

表1 兩組患者術后生理舒適度比較
組別 例數 鼻腔牽拉感 惡心嘔吐 咽喉疼痛 頸部受限對照組 90 4.23±1.02 5.32±1.09 5.02±0.92 3.84±0.83觀察組 90 3.12±0.53 2.93±0.62 2.86±0.73 1.07±0.53 t - 9.161 18.081 17.448 26.685 P - 0.001 0.001 0.001 0.001
ERCP 是一種應用內鏡進行診斷和治療的新技術,對膽管和胰腺疾病的診斷準確率高于B 超和CT,在診斷同時還可通過微創手術技術,對膽管結石、膽道狹窄、梗阻性黃疸、化膿性膽管炎、膽源性胰腺炎、膽道蛔蟲等疾病進行快速、安全、有效治療[3]。應用ERCP 及時還可通過內鏡對外科膽囊切除后殘留結石或結石再生進行治療,避免再次手術,減輕患者痛苦。且由于ERCP 不用開刀,創傷小,手術時間短,并發癥較少,住院時間較短,深受患者歡迎。在近幾年發展中,ERCP 已成為胰膽疾病重要治療手段,經臨床數據顯示ERCP 技術治愈率為98%以上,并發癥少。但是治療過程中由于留置鼻膽管位置不同,會給患者帶來不適感,為提高患者舒適感,對患者實施舒適護理[4]。
舒適護理是使患者生理、心理、社會等多方面達到最舒適狀態,減少或降低不舒適。對ERCP 術后留置鼻膽管患者實施舒適護理,能最大程度滿足患者需求,多角度進行護理,提升患者安全感、滿足感及被尊重感,利于后期康復[5]。舒適護理主要包括:環境護理、心理護理、術前護理和術后護理,給患者營造良好康復環境,緩解不良情緒,保持良好心態,提升依從性和治療配合度,從而提升治療效果。
本研究選取180 例ERCP 術后留置鼻膽管患者作為研究對象,研究數據顯示,觀察組術后生理舒適度明顯高于對照組,說明對患者給予舒適度護理,能有效緩解臨床癥狀,提高舒適感。
綜上所述,舒適護理模式在ERCP 術后留置鼻膽管患者臨床應用效果顯著,利于后期康復,值得臨床推廣及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