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 倩,宗 瑞,丁雪娟
現代戰爭是信息化條件下的高科技局部戰斗,呈現出作戰形式多樣化、戰場環境惡劣化、傷情多樣化等特征,這就對軍隊醫院的戰傷衛勤保障能力,尤其是戰傷救護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1-3]。為適應未來作戰致傷特點以及現代化軍隊醫院的發展需求,建立一支心理素質硬、工作業務能力強的專業戰傷救護隊伍甚為關鍵。筆者對軍隊護士戰傷救護知識的掌握情況及相關影響因素進行探討,旨在為軍隊醫院有針對性地進行戰傷知識救護培訓、提高培訓效率提供參考。
1.1研究對象采用完全隨機抽樣方法,從筆者所在醫院隨機抽取300名軍隊臨床一線的護理工作人員作為預調查對象。
1.2方法通過匿名問卷調查形式進行戰傷救護知識掌握程度的調查,從多層次分析比較筆者所在醫院護士對戰傷救護知識的掌握情況;并通過單因素及多因素統計學分析探討相關影響因素,確定今后實施戰傷救護培訓的重點培訓對象。
該研究的調查問卷初稿由研究團隊自行設計完成,經過預調查且據此反復修正后最終得以確定。問卷調查內容主要包括三大部分:研究對象一般情況、戰傷救護基礎知識掌握程度調查,戰傷救護高新技術知識掌握程度調查。后兩部分的調查各包含10個小題,每小題回答正確記1分,回答錯誤記0分,即滿分均為10分。
1.3資料收集該次研究共發放調查問卷300份,回收問卷300份,回收率達100%。通過嚴格問卷篩查,剔除不合格問卷11份,最終獲得合格問卷289份,調查問卷合格率為 96.33%。
1.4統計學分析通過 SPSS 22.0統計學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計量資料以(x±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方差分析或秩和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多因素分析采用逐步多元線性回歸(入選標準為0.10,剔除標準為0.15)。
2.1研究對象基本情況最終共納入研究對象289人。其中大部分為女性,占86.85%;年齡22~48歲,平均(32.05±2.11)歲;護齡 1~26 年,平均(9.83±2.38)年;文化程度大部分為本科,占56.40%,研究對象詳細情況見表1。
2.2戰傷救護知識的掌握情況及比較全部研究對象的戰傷救護基礎知識平均得分為 (5.37±2.33)分,戰傷救護高新技術知識平均得分為(5.49±2.41)分。根據研究對象基本資料進行分類,再分別統計每一類別護士的戰傷救護基礎知識、戰傷救護高新技術知識的得分情況,并進行組間得分情況的比較。結果顯示,不同文化程度、不同護齡、不同科室及不同職業類型戰傷救護基礎知識得分之間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不同性別、不同文化程度、不同護齡及不同職業類型戰傷救護高新技術知識得分之間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細結果如表1所示。
2.3多因素分析分別以戰傷救護基礎知識得分及戰傷救護高新技術知識得分為因變量,對其影響有統計學意義的因素為自變量進行多元逐步回歸分析,自變量賦值情況見表2。入選標準為0.10,剔除標準為0.15。
2.3.1 戰傷救護基礎知識掌握度影響因素的多元逐步回歸分析 以戰傷救護基礎知識得分為因變量,對戰傷救護基礎知識的影響有統計學意義的因素(文化程度、護齡、科室、職業類型)為自變量進行多元回歸分析,采用逐步法篩選變量。結果顯示納入回歸方程的影響因素順次為:文化程度(X2)、職業類型(X5)、護齡(X3),科室類別被剔除,詳細結果見表3。

表1 研究對象對戰傷救護知識的掌握情況及比較(x±s)

表2 自變量賦值情況

表3 戰傷救護基礎知識得分影響因素的多元逐步回歸分析結果
2.3.2 戰傷救護高新技術知識掌握度影響因素的多元逐步回歸分析 以戰傷救護高新知識得分為因變量,對戰傷救護高新知識的影響有統計學意義的因素(性別、文化程度、護齡、職業類型)為自變量進行多元逐步回歸分析,結果顯示納入回歸方程的影響因素順次為:職業類型(X5)、文化程度(X2)、護齡(X3),性別被剔除,詳細結果見表4。

表4 戰傷救護高新技術知識得分影響因素的多元逐步回歸分析結果
軍隊護理工作人員是保證軍隊衛勤保障能力的關鍵因素[4]。衛勤準備的重點工作是保證這一群體可以適應高技術局部戰爭的需求,肩負起戰傷救護、保障軍隊戰斗力的重大使命。所以,從現代化軍隊醫院的發展需求以及現代戰爭的特點出發考慮,建立一支專業技術過硬的戰傷救護隊伍是重中之重[5,6]。 因此,該研究對筆者所在醫院護士的戰傷救護知識的掌握情況及相關影響因素進行了探討,為該院下一步有針對性地進行戰傷知識救護培訓、提高培訓效率提供了參考依據。
從研究對象答題情況來看,無論從哪一個組別的得分情況分析,護士對基礎救護知識的掌握情況均欠佳。從個體角度而言,這說明軍隊護士對備戰的重要性缺乏足夠思想認識,或以前在校學習過的許多戰傷救護基礎知識,因為在實際工作中應用相對較少而大部分被遺忘。從軍隊角度考慮,這警示軍隊醫院進行戰傷救護培訓的力度不夠、效果欠佳。在現代戰爭中,高新技術武器在其中扮演了非常關鍵的角色,其殺傷力大大增強,因此戰傷救護任務大大加重。這就要求護士必須了解高新技術戰爭中的常見疾病、傷情以及對應的戰傷救護辦法。但是從高新技術救護知識的答題情況來看,大部分研究對象對高新技術相關知識 (例如新概念武器、核生化等知識)的掌握度較差,部分護士甚至對高新技術救護相關知識了解甚少。這一現象提示,為適應未來戰爭對衛勤工作的新需求,整體上提高軍隊醫院護理隊伍的備戰素質,在現代軍隊醫院對護理工作人員進行規范的戰傷救護知識培訓迫在眉睫。
從多因素分析的結果來看,文化程度是影響戰傷救護知識掌握度的重要影響因素,不同學歷層次的研究對象對戰傷救護知識的掌握度存在差異,學歷越高,對戰傷救護知識的掌握情況越好。這可能是因為學歷高的護士,他們在不同的學習階段重復進行了相關救護知識的學習,進而使他們對一些知識的掌握情況更好。
結果還發現,護齡也是影響戰傷救護知識掌握度的重要影響因素,護齡越長,對戰傷救護知識的掌握情況越好。這可能是因為隨著護士工作年限的延長,他們在工作中受到的實踐訓練就更多,豐富的實戰經驗幫助他們更好地鞏固了戰傷救護的相關知識。
目前,軍隊醫院護理隊伍中除了軍人護士外,尚有相當一部分為文職護士,文職護士在工作中履行著與軍人護士相同的職責。即文職護士可以理解為從事軍隊護理工作,履行保護軍隊官兵生命、減輕痛苦、增進健康職責的衛生技術人員[2]。文職護士作為軍隊醫院的重要成員,他們同樣需要具備過硬的心理素質、掌握基本的戰傷救護能力等。該研究結果顯示,軍人護士明顯比文職護士對戰傷救護知識的掌握情況要好。究其原因可能是因為文職護士是軍隊從社會招聘的衛生人才,他們缺乏部隊訓練經歷,均未經過正規的戰傷救治技能培訓,從而導致他們對戰傷救護知識的掌握情況較差。
綜上所述,新形勢下軍隊醫院建立護士戰傷救護培訓機制,對護理工作人員進行規范戰傷救護培訓十分必要,且低學歷者、護齡短者以及文職護士應是重點培訓對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