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霖,劉紅斌
2 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T2DM)是我國中老年人常見病,其發病率隨著年齡的升高有上升趨勢[1]。微血管病變是老年T2DM患者最常見的并發癥之一,主要是因為T2DM患者微循環功能性改變、內皮組織損傷、基膜增厚、血黏度增高,導致微血管閉塞或血栓形成,進而誘發微血管病變,常常累及患者眼部、腎臟和周圍組織,危及其生命健康。有報道指出,血管內皮細胞功能異常與微血管病變的發生存在密切關系,血管內皮細胞損傷時,會釋放內皮素(endothelin,ET)入血,導致血漿ET水平升高,這表明血漿ET水平可能也與微血管病變的發生存在某種聯系[2]。 基質金屬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9,MMP-9)是一種明膠酶,能夠誘導炎癥反應,參與了動脈粥樣硬化的形成過程,并且可調節腫瘤血管的增殖,但目前尚不知其與T2DM微血管病變的相關性[3]。筆者通過分析ET、MMP-9水平與T2DM患者微血管病變的相關性,旨在探究T2DM患者ET、MMP-9水平變化的臨床意義,現報告如下。
1.1臨床資料選取2017年8月—2019年3月在筆者所在醫院治療的T2DM患者153例,按照微血管病變的有無將其分為微血管病變組(n=85)和無血管病變組(n=68)。微血管病變組中男39例,女46例;年齡 61~85 歲,平均(71.91±7.26)歲;空腹血糖7.10~16.18 mmol/L,平均(10.61±1.89) mmol/L;餐后2 h 血糖 9.92~18.15 mmol/L,平均(14.32±2.79) mmol/L;病變類型:視網膜病變28例、腎病23例、神經系統病變19例、合并兩種以上病變15例。無血管病變組中男 37 例,女 31 例;年齡 60~86 歲,平均(72.39±7.12)歲;空腹血糖 7.37~15.24 mmol/L,平均(10.53±1.97) mmol/L; 餐后 2 h 血糖 9.71~18.69 mmol/L,平均(14.25±2.87) mmol/L。 兩組在性別、年齡、T2DM病程及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方面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納入標準(1)符合《中國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7 年版)》關于 T2DM 的診斷標準[4];(2)經醫院倫理委員會審核通過,患者知情同意且簽署同意書;(3)空腹血糖>7 mmol/L;(4)餐后 2 h 血糖>9 mmol/L;年齡≥60歲。
1.3排除標準(1)嚴重肝腎功能異常者;(2)T1DM 患者;(3)嚴重心腦血管疾病患者;(4)惡性腫瘤患者;(5)合并血液系統疾病患者;(6)近 1個月內服用影響血清 ET、MMP-9 水平的藥物者;(7)近半年內有手術史者。
1.4方法ET、MMP-9含量測定:于患者入院后24 h內,采集其空腹靜脈血6 ml,取4 ml靜脈血應用高速離心機進行離心處理,轉速為3500 r/min,應用國產聯邁生物科技公司的MMP-9 ELISA試劑盒,采用雙抗體夾心酶聯免疫吸附法檢測其血清MMP-9 含量,臨界值為 250 ng/ml[5];在 2 ml靜脈血中加入30 μl 10%乙二胺四乙酸二鈉和40 μl抑酞酶,混勻,分離血漿,應用北京東亞免疫技術研究所提供的ET藥盒,采用放射免疫法測定血漿ET水平,臨界值為 100 ng/L[6]。
1.5觀察指標(1)比較兩組ET、MMP-9水平。(2)分析T2DM患者ET、MMP-9含量間的相關性。(3)收集患者一般資料,采用多元logistic回歸分析影響T2DM患者出現微血管病變的危險因素。
1.6統計學處理數據采用SPSS 17軟件處理,計數資料以%表示,組間差異比較采用χ2檢驗;血清ET含量等計量資料經正態檢驗后用(x±s)表示,組間差異比較用t檢驗;采用pearson檢驗分析T2DM患者 ET、MMP-9含量間的相關性;采用多元logistic回歸分析影響T2DM患者出現微血管病變的危險因素。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兩組ET、MMP-9水平比較微血管病變組ET、MMP-9 水平均高于無血管病變組(P<0.05)。 見表1。

表1 兩組ET、MMP-9水平比較
2.2 T2DM患者ET、MMP-9水平間的相關性經pearson檢驗分析得,T2DM患者ET水平與MMP-9 水平呈正相關(r=0.469,P=0.000)。
2.3影響T2DM患者出現微血管病變的危險因素分析對所得數據進行賦值:年齡>70歲為1,≤70歲為0;吸煙>1支/d為1,≤1支/d為0;飲酒≥120ml/周為 1,<120 ml/周為0;患高血壓為 1,無高血壓為0;患高脂血癥為1,無高脂血癥為0;患心臟病為1,無心臟病為0;患腦卒中為1,無腦卒中為0;T2DM病程≥10年為 1,<10年為 0;ET≥100 ng/L為 1,<100 ng/L 為 0;MMP-9≥250 ng/L 為 1,<250 ng/L為0。采用多元logistic回歸模型進行分析,得患高血壓、心臟病、腦卒中、T2DM病程≥10年、血清ET水平≥100 ng/L、血漿 MMP-9≥250 ng/ml是影響T2DM患者出現微血管病變的危險因素 (P<0.05)。 見表 2。

表2 影響T2DM患者出現微血管病變的危險因素分析
ET是調節心血管功能的重要因子,廣泛存在于各種組織和細胞中,對維持心血管穩態具有重要意義[7]。T2DM微血管病變患者因機體各器官代謝紊亂,且血液中糖化血紅蛋白、血小板等因子分泌異常,血液黏度增高,導致血液微循環障礙,血管內皮細胞損傷,從而使ET釋放增加,并且ET可促進血管平滑肌細胞增殖,使管腔狹窄,加重微血管病變,形成惡性循環[8]。該研究中,微血管病變組血漿ET水平高于無血管病變組,說明T2DM微血管病變患者存在血漿ET水平偏高的現象。Ruest等[9]研究也指出,T2DM微血管病變患者普遍血漿ET水平高于無血管病變的患者,與該研究結果相同。
MMP-9是基質金屬蛋白酶家族的一員,主要調節中性粒細胞和巨噬細胞的合成和分泌,參與了血管的再生及炎癥反應等生理病理過程,其可破壞細胞組織、產生炎癥反應而發揮促炎作用[10]。佟強等[11]研究指出,T2DM微血管病變患者的血糖水平升高能夠使MMP-9的過度表達。T2DM微血管病變的病理基礎是動脈粥樣硬化,而動脈粥樣硬化會造成血管組織損傷,誘發局部炎癥反應,進而導致血清 MMP-9水平上升[12]。該研究中,微血管病變組MMP-9水平均高于無血管病變組,說明T2DM微血管病變患者血漿MMP-9水平高于無微血管病變患者。另外,筆者發現,T2DM患者ET水平與MMP-9水平呈正相關,說明患者ET水平會隨著MMP-9水平的升高而升高,這主要是因為ET參與血管的再生和增殖,而MMP-9參與血管炎癥反應的病理過程,兩者均與血管損傷有關。
血管內皮細胞是血管的重要組成部分,內皮細胞損傷會造成ET釋放入血,使血漿ET升高,導致血流動力學改變,進而誘發微血管病變;MMP-9與多種細胞因子均存在聯系,能夠誘發病理炎癥反應而引發微血管病變[13,14]。 韋華等[15,16]研究指出,ET、MMP-9水平異常是導致T2DM患者出現微血管病變的重要因素。筆者進一步證實了,血漿ET水平≥100 ng/L、血漿 MMP-9≥250 ng/ml是影響 T2DM 患者出現微血管病變的危險因素(P<0.05),這主要是因為當機體ET水平升高時,會起到強烈的縮血管作用,可誘導細胞內鈣離子增高,影響血管內外膠體滲透壓平衡,并且能促進血管內皮細胞的分裂和增殖,進而導致血管病變的發生[17],而血漿 MMP-9水平升高時,會誘導局部炎癥反應,使血管內血小板凝集而出現局部血栓,從而誘發微血管病變,這表明通過控制T2DM患者ET、MMP-9水平能降低微血管病變發生的危險性。
綜上所述,T2DM患者ET、MMP-9水平與其出現微血管病變呈正相關,且血漿ET水平≥100 ng/L、血漿MMP-9≥250 ng/ml為影響其出現微血管病變的獨立危險因素,因此,應定時檢測患者ET、MMP-9水平,對于ET、MMP-9水平高于正常范圍值的患者,應適當給予治療干預,以降低微血管病變的發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