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倩
加強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工作必須堅持問題導向,黨的十九大報告強調,要著力解決一些基層黨組織弱化、虛化、邊緣化問題。因此,要從加強隊伍建設、優化組織體系、抓住關鍵節點等方面加強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
農村基層黨組織是黨在農村工作的“神經末梢”,進入新時代,農村基層黨建仍然存在薄弱環節,比如,支委班子在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中領導作用發揮不夠、工作方法簡單粗暴等。要做好農村基層黨建工作,必須謹防“麻繩從細處斷”的危險,深剖問題根源,從加強隊伍建設、優化組織體系、抓住關鍵節點等方面入手,把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得更加堅強有力。
一、當前農村基層黨建工作存在的問題及原因剖析
(一)城市化進程中農村人口向城市轉移
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農村人口大量向城市轉移。以山西省H村為例,常住人口2309人,其中60歲以上462人,占20%;青壯年勞動力1522人,占66%;16歲以下325人,占14%。村內留守的老人、婦女、兒童較多,有勞動能力的老人和婦女在事農持家的同時,還要負責接送孩子上下學,所以,參與村內事務的積極性不高。而青壯年勞力外出務工居多,回家時間有限,對村內事務不關心、不了解、不參與。
(二)工作動力不足
1.班子:經費緊缺
一是農村基層黨組織辦公經費緊缺。就山西省H村來看,2018年村級組織運轉經費17.37萬元,除去水電費、辦公經費、日常維修費外,能夠用于基層黨建工作的經費少之又少。
二是農村基層主干待遇不高。2018年,H村主干基本報酬為2萬元,加上考核扣罰,實際報酬難以調動基層干部工作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2.黨員:信仰缺失
在農村基層黨組織中,有的黨員信仰缺失,缺乏對黨的真正認同,只是在行動上入了黨,沒有在思想上真正入黨;還有的黨員入黨時就帶有目的性,入黨的目的是為了給個人謀取私利。帶有這些想法的黨員,不能擺正自己的身份,也沒有參與基層黨建的積極性,缺乏干事的思想動力。
二、新時代加強農村基層黨建工作的路徑
(一)加強隊伍建設
1.加強班子建設
一是選優配強班子。一方面要加強對農村基層黨組織班子成員的選拔任用,注重培養年輕后備干部,充實各方面的力量、優化隊伍結構;另一方面要提升班子成員工作能力、創新工作方式。例如,山東省商河縣副縣長通過微視平臺3個小時賣出了6000多只燒雞,帶動了當地農副產品的銷售,大大增加了縣域經濟的發展和農副產品品牌的知名度。
二是加大培訓力度和培訓效能。一方面要加大對農村基層黨員干部的培訓力度,把培訓常態化;另一方面要改變培訓方式,提升培訓效能。目前,農村基層黨員干部培訓主要以理論授課為主、外出調研為輔,這種班次設置一般由上級部門統一安排,缺乏培訓的針對性和特殊性。而福建省泉州市安溪縣為了解決農村基層培訓中理論宣講過多、實踐不足、培訓效果不佳等問題,成立了農民講師團作為基層宣講隊伍。
三是重塑組織威信。通過農村基層干部的實際行動來改變自身形象,增強組織威信。一方面,要增強農村基層干部的履職擔責意識,改變工作作風和工作方式,讓群眾看到改變,重塑組織形象;另一方面,要深入聯系群眾,了解群眾訴求,積極為群眾謀利益,帶領群眾致富,讓群眾從內心認同。
2.強化日常管理
一是嚴肅黨內組織生活。要按照要求每月定時召開黨日活動,認真開展“三會一課”;要認真執行黨內各項規章制度,嚴肅開展批評和自我批評,經常性開展談心談話,改變黨員與支部交流的單向性,增強黨員對干部干事的認同感。
二是加強對流動黨員的教育管理。可以通過建立流動黨員管理檔案等形式,加強與外出流動黨員的溝通和管理。比如實行在村黨員和流動黨員結對,用微信等方式向流動黨員通報村內近期工作情況,征求流動黨員對村內工作的意見和建議,努力做到讓流動黨員“離家不離黨組織”。同時,村黨支部書記要定期與長期在外黨員、外出務工黨員進行聯系交流,引導在外流動黨員主動向黨組織匯報思想和工作狀況,以方便黨支部對流動黨員的管理。
3.完善制度約束
一是建立農村基層議事制度。對農村基層黨組織參與“三重一大”決策的內容、規則和程序作出規定,讓黨員、村民代表、群眾充分參與到村內重大事務中。
二是將黨建工作融入中心工作,以中心工作成效檢驗農村基層黨建工作成效。比如,在很多農村都存在集體經濟空殼的現象,這個時候,必須發揮農村基層黨建的引領作用,探索黨建新模式,帶動村民致富。
三是制定有效的考核獎懲制度,細化農村基層黨建考核指標,將考核結果與基層干部的報酬掛鉤。比如,山西晉城市高平的北詩、馬村等鄉鎮實行年底“千分制”考核,將考核指標細化,充分體現“干多干少不一樣”,大大激發了農村基層干部工作的積極性。
(二)優化組織體系
1.優化村“兩委”運行機制
一是提升村“兩委”成員的凝聚力。通過談心談話等方式打通關鍵環節,做通黨員干部工作,讓村“兩委”成員團結一致、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從而更好地開展工作,提升黨員干部形象。
二是強化制度執行。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加強支部標準化、規范化建設”。這就要求農村基層黨組織要提升黨建工作的規范性。組織村“兩委”成員認真學習黨的政策及有關規章制度,不僅要讓制度上墻,更要讓制度上心,真正將制度落實到日常工作中,確保農村基層黨組織的健康運轉。
2.提升民主管理水平
一是要建立規范化的鄉村治理體系,通過民主決策、民主監督來推動和提升村級民主管理水平。以山西省H村為例。在村務治理方面,H村的重大事務決策程序規范,村務監督委員會工作正常,黨務、村務依法依規;H村通過每月財務公示、村財鎮管和資產登記報備制度來加強“三資監管”。在鄉風文明建設方面,設立村規民約,禁止以生日、開學、喬遷、開業等為由設宴請客,禁止收受禮金;喜事新辦,喪事從簡,破除陳規舊俗,反對鋪張浪費、大操大辦;外村住戶按照要求每年繳納120元衛生保潔費。
二是探索“三治融合”的基層治理新路。比如,河南省濟源市軹城鎮良安新村推行了“道德積分銀行”,按照積分管理辦法,村民可以根據積分來兌換生活用品或服務。這種方式大大激發了村民參與鄉風文明建設的積極性,弘揚了崇德向善的社會風尚。
(三)抓住關鍵節點
1.加強政治引領
加強農村基層黨建必須突出政治引領。首先,要抓好理論學習。每周定時召開村“兩委”會議,部署相關工作,并帶領村“兩委”成員集中學習,提高黨員干部的黨性修養和理論水平,同時,調研群眾需求,及時解決村內突出問題。其次,每月定時召開黨日活動,宣傳貫徹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同時,還要創新思想政治工作方法,提升黨員干部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
2.提升服務水平
一是黨員帶頭,提升群眾組織力。例如河南省濟源市栗樹溝村,將“融入項目抓黨建、圍繞產業做文章”作為發展目標,采取“一個項目+一名干部+一組黨員+一套方案+一抓到底”的模式來開展美麗鄉村建設。這就是通過發動黨員的力量,用黨員的示范帶頭作用來帶動群眾致富。
二是密切聯系群眾。黨員干部要主動亮明身份,時時擦亮黨徽,對照黨員標準嚴格要求自己;定期組織黨員干部入戶走訪,開展諸如疏通下水道、掃雪、貼春聯、慰問貧困戶等“微小服務”,切實為村民辦好事、辦實事。
3.創新組織方式
一是探索“黨建+”的組織形式。“黨建+”的組織形式是以黨建為引領,來帶動村內各項事業的發展。比如福建省龍巖市培斜村,該村通過“支部+專業合作社+農戶”的模式,發展竹制品產業的規模化生產。據統計,培斜竹制品年產值達1.85億元。還有山西省晉城市陽城縣的槍桿村,以“黨建+”模式,走出了一條“康養+紅色旅游+研學基地+特色農業+秀美山村”的農林文旅康融合發展之路。
二是以智慧黨建助推基層組織發展。目前,“學習強國”APP在農村掀起了下載和學習熱潮,農村基層黨組織可以利用“學習強國”內容的豐富性和設計的人性化特點來帶動黨員群眾的學習熱情。
三是以強帶弱,設立聯合黨支部。例如,山西省晉城市澤州縣司徒村聯合周邊6個村共同成立了“七星黨總支”,“七星黨總支”以“黨建+旅游”為發展思路,通過司徒小鎮的旅游市場影響力和輻射作用,帶動周邊村共同致富。
三、結語
打鐵還需自身硬。當前正值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關鍵節點,而農村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難點,所以,必須謹防“麻繩從細處斷”的危險,把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得更加堅強有力。
參考文獻:
[1]王冰冰.新時代加強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的路徑探析[J].中共成都市委黨校學報,2019(1):73-80.
[2]靳忠義.關于加強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的對策研究[J].農村.農業.農民(B版),2019(5):27-28.
(作者單位? 高平市委黨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