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喜梅
【摘要】如何在精心打造“硬環境”的同時,大力改善“軟環境”,成為校園足球蓬勃發展和培養創新性體育人才工程中最重要的視點之一。通過實踐認為,校園足球發展應該更加注重和諧因子,更加注重興趣培養,更加注重情感熏陶,以此打造精彩、絢麗和厚實的校園足球新時空。
【關鍵詞】校園足球?外環境?內環境?人文生態
一、理想:一種更加注重和諧因子的助力
首先,校園足球的生命力,離不開政府、學校、社會合力形成的“三位一體”。作為政府層面,必須在資金扶持、場地建設、基礎設施方面給予大力傾斜。首先,可由政府牽頭,構建有包括企業在內的多方資助團隊為校園足球助力,為體育事業盡心。這之中,政府應本著對學生負責、對社會負責、對家長負責的態度,不惜資金,大力投資。一定要“專款專用”,絕不能把投入到“校園足球”方面的資金挪作他用;適當的時候,校園足球與社會“足球俱樂部”進行合作、共享、共贏,納入外部資金,以此取得良好的社會效應。
其次,體育局和學校應聯合組織社會實踐活動,包括引人入勝的校園足球比賽,包括通過成績提高贈送相關體育用品、征集體育廣告(球衣廣告)、舉辦足球有獎知識競賽活動,以此讓孩子們在有滋有味、有情有義中激發對足球的熱愛,對體育的熱愛,對奧林匹克運動的向往。
再次,抓好健康體育文化熏陶。應把凈化足球文化市場與為校園足球運動與辦實事相結合起來,如大力清除周邊以踢足球為名而聚焦的不良團伙(其中包括敲詐、勒索、高價變相出售明星球衣等活動),規范足球俱樂部、足球沙龍,規范街頭足球行為,以此凈化周邊環境,為校園足球的健康、正向、穩定發展提供良好的外部環境。
二、課堂:一種更加注重興趣培養的走向
僅有政府層面的大力扶持是不夠的,僅僅打造齊全、堅實、現代化的“外環境”是不夠的。校園足球運動發展的根本在于課堂,在于師生用特別的心意建設的“內環境”的精彩、多姿和厚實。無疑,單項的理論灌輸、陳舊的被動傳授、機械的示范動作,無法聚焦學生,更奢談孩子們對校園足球的“情有獨鐘”。唯有以情引人,以境引人,才是打造魅力足球課堂的應有之義。
比如,腳內側踢球練習設計環節中,傳統的做法一般是教師先示范必要的動作技巧,然后組織學生分組練習,一段時間后,抽出優秀同學示范動作。接著學生再次明確重點,分組練習,并且在練習中相互觀察,相互糾錯。這樣的做法無可非議,但無法長久點燃學生的興趣之火。對此,我們的做法是通過跨下傳球游戲來訓練學生:兩人一組每人一球,分別相距2米、4米、8米進行傳球相撞游戲。這之中要講清游戲的規則,要讓孩子們深層思考:為什么他們踢的球為什么總不能相撞呢?失敗最多的那一組和前面那一組小隊員比起來有什么不同?有沒有身體不會協調用力、腳型控制不好、個別學生有散漫等現象。
實踐證明,有趣游戲比單項理論好,積極合作比被動觀看好,積極反思比盲目無知好。當校園足球場域中始終充盈著一種活潑的氣氛,一種正向的因子,一種“創設支持性的課堂環境”,一種搖曳生姿的走向,那么,校園足球的精彩、絢麗和厚實也就在情理之中。
三、前景:一種更加注重情感熏陶的評價
足球,不僅僅是足球,也是美育;足球,不僅僅對抗、輸贏和技能技法,也是情感的滋養、性格的鑄造和心靈的凈化。校園足球及校園足球世界,在炫耀力量的同時,也是對孩子們精神世界的對接、潤澤與純化。基于此,對校園足球的評價應該更加人性、更加周全、更加具備濃濃的人文生態。
比如,不能要求足球隊的每一個成員都成為足球高手。“育人要承認人之差異,如弦有粗細、長短之分。”有的擅長守門,就不該在前鋒方面要求太高;有的善于組織,就該在中場發揮自己最好的作用;有的個人帶球技術較好,就應該給予“突破、強過、射門”的機會……教師一定要少一些“齊步走”,多一些“自由走”;少一些整齊劃一,多一些個性培訓;少一些“立即完成”,多一些“事后訓練”,讓每一個足球隊員都能成長、都能進步、都能快樂。
再如,在提高足球技能技法的同時,在孩子們的心靈深處悄悄播撒一顆顆公平、正直、利他、勇氣、團結、博愛等精神層面的種子。假以時日,這樣的種子必將生根發芽,必將長久地影響孩子們的一生。
總之,農村中小學校園足球發展既有壓力也有動力,既有尷尬的現實,也有美好的前景。關鍵就在于學校、家庭和社會是否有效聯手而成為助力,關鍵也在于體育教師是否以建設、務實、創新的態度,去打造生機盎然的校園足球新時空。我們有理由相信,相關層面和相關人士用心、用力、用情,校園足球的前景一定更好。當然,小足球隊員們也一定能受到多方面的淬煉、鍛造與滋養。
參考文獻:
[1]蔡寶來,車偉艷.課堂有效教學:內涵、特征及構成要素[J].教育科學研究,2013,(01) :20.
本文為甘肅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2018年度一般自籌課題《制約農村中小學校園足球發展因素及前景的研究》研究成果,課題立項號:GS[2018]GHB33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