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昊 陸小勇
【摘要】由于歷史因素以及其他客觀因素的影響,美育教育一直是我國基礎教育中的薄弱環節。常州市金壇區金沙高級中學為了提高美育教育質量,針對傳統美育教育中存在的問題進行了改善,通過實施一系列切實可行的措施不斷提高美育教學質量,在提高學生感知美、審視美、創造美的能力,塑造學生健全人格,促進學生全面發展上走出了一條獨特之路。
【關鍵詞】高中;美育;素質教育;對策
美育教育對學生的成長和發展具有重要的作用,追求美、崇尚美是人的本能,美作為一種特別的意識,是人思想熏陶、精神充實、道德升華的促進劑。基于此,學校、教師務必要通過開設多元的美育課程、美育活動提高學生的素養,促進學生面發展。
一、美育的意義和實施落腳點
何為美育?《教育大詞典》指出:“美育指使學生掌握審美基礎知識,形成一定的審美能力,培養正確的審美觀念,美化其心靈、行為、語言、體態、提高道德與智慧水平的教育。”[1]在學校操作層面,就是通過形式多樣的美學課程或活動來培養學生的美感,提高學生對美的鑒賞能力。眾所周知的是,鑒賞美是一種能力,需要長期實踐活動的精神陶冶和行為養成,而這些,必須落實在學校課程層面才能得以實現,為此,2015年9月15日,國務院頒布的《關于全面加強和改進學校美育工作的意見》中明確要求,各學校應當“構建科學的美育課程體系,切實加強和改進學校美育工作,統籌整合學校與社會美育資源,保障學校美育健康發展”。由此可見,美育可以“使受教育者的生命充滿靈性、創造力和幸福感”[2],但必須將美育目標納入學校課程體系才能真正讓美育落地生根。
二、金沙高中美育現狀及特色
在基礎教育階段,從嚴格意義上來說,幾乎所有的課程都與美育相關,都能夠引發學生的審美體驗和情操陶冶,但大多數學科的主要目標都不是美育。在原有的 “三維目標”體系中,“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是位列“知識與方法”之后的;在現在的學科核心素養體系下,美育也沒有為所有學科核心素養所彰顯。為此,可以在學科教學中滲透美育,但美育的主陣地絕不應局限于學科課堂。
在長期的美育教育開設過程中,金沙高中的學生社團已經形成了穩定的運行機制,學生能夠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選擇相應的課堂來學習一門愛好,進而提升自己的審美能力,也初步形成了具有學校校本特色的美育課程體系。
1.建立了高效的管理體系
雖然學生社團提倡學生自主管理,但在實際操作層面上由于涉及教學內容、教學資源、經費耗材等問題,還必須以學校統籌為先導,尤其是涉及學校美育課程的開展及美育目標的達成,更需要頂層設計。
這樣的管理體系較為適合高中社團的管理,也避免了以往一些學校由于沒有制定系統化的教學目標且缺乏正確的美學引導,導致學生盲目追求個性美學,異常叛逆,認為與眾不同的就是最好的。也正由于學校的管理到位,才能夠通過社團活動彰顯真正的真善美,在學生中傳播正能量。
2.建構了完整的美育課程群
課程是學校教育的主陣地,美育落到實處也必須通過課程來實現。金沙高中的美育實施以學生社團為載體,建立有“體育與健康、美術與書法、音樂與舞蹈、科學與技術、非遺傳承、外國語言、人文歷史”七個課程群,合計36個社團項目。分別對應“健康之美、藝術之美、科學之美、傳統之美、語言之美、人文之美”,以學年為單位面向全體學生開展。課程群致力于讓學生通過“認識美、發現美”的體悟,培養其“鑒賞美、創造美”的能力。
學生在學年之初,根據社團納新海報了解各社團的宗旨、教學內容、考核方式等,結合個人志趣,由班主任老師組織報名。以學年為單位在課程與教學指導中心組織下開展教學活動,學年末各社團根據既定方案組織考核,并選拔優秀作品、優秀學員參加學校組織的展示與展演活動,做到有“有目標預設、有過程管理、有結果反饋”,真正實現“社團活動”的“課程化”實施。
3.建設了完善的美育物化環境
沐染與熏陶是培養學生美感的重要途徑,為此美育物化環境的建設就尤為重要。金沙高中不僅僅注重教學區美育環境的建設,還建立了“學生社團活動”中心,在給每個社團確定活動場地以保障運行的同時,更注重教室內環境的建設,形成從墻面到空間的立體布置。如“花影”刻紙社不僅在教室四周設立展柜,展示往屆學生的優秀作品和參加各級比賽所獲榮譽,還在教室空中設置掛件,內容為本屆學生自己認為最得意的作品,且隨著社團課程學習的深入、技藝的增長由學生自行更換。這一舉措不光創設了良好的美育環境,更能讓學生體會自己的進步,欣賞他人作品之美,使學生的文化胸襟悄然打開,審美能力在不知不覺中提升。
三、以金沙高中為例,提升學校美育質量的可行策略分析
1.強化社團管理,按照學生需求建設美育社團
社團美育的對象是學生,社團的建設必須符合學生發展的需要。為此,社團創立之初必須進行必要的問卷調查,以高一年級新生為對象,充分了解群體的美育現狀以及學生個體的美育需求,再根據調查結果有針對性地設置相應的社團并確定課程內容,以學生為主體,以社團活動課程為載體,才能確保美育的有效實施。
較之其他學校社團,金沙高中在社團美育中有三點創新之處。
(1)將美育元素融入教學內容,改變單一知識、技法傳授的教學方式。如以“文茵”工筆畫社為例,分析美育為中心元設定的教學內容的變革。
(2)將美育觀念傳達給每一個師生,實現全員美育、人人美麗的教學觀念。在學校教學部門的組織下,學校定期開展美育公開課活動,如夏文泉老師的《現代話劇中美學元素賞析》、王莉莉老師的《婉約之風——仕女畫的絕代風華》以及潘俊芳老師所開設的《傳統面塑中的花鳥蟲魚》公開課等,通過這些公開課向學生傳輸美學理論,并將其融入社團實踐之中,讓學生在實踐中領悟美學真諦。
(3)將美育的結果最大化外顯,激勵鼓舞學生良性發展。正如鐘啟泉教授所說:“學校的教育實踐是支撐每個學生發展的一種文化,學校評價的實施應該作為創造特色學校的起點。”[3]為提高美育的實效性,金沙高中各社團從教學內容出發,按難度等級制定了社團學習達標標準,將其作為學員學年考核的硬性要求,根據學員考核情況發放相應的等級證書。
2.定期組織活動,激發學生興趣,維護學生激情
托爾斯泰說:“成功的教學所需要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學生的興趣。”即使學生從個人志趣出發選擇了社團,也容易在刻板單一的教學中喪失激情,為此,在社團活動中,教師需要注意對開設的美學活動進行創新,讓學生自己發現其中蘊含的魅力和價值。
例如教師在組織開展美學社團活動時,為了有效激發學生的熱情,可以先帶領學生參加一些研學活動。以話劇社為例,教師可以帶領學生到劇院觀看專業的話劇演員表演,在演出完畢后到幕后采訪相關演員,向其學習表演經驗。此外,為了更好地了解角色,可以讓學生進行角色體驗,如體驗警察、拾荒者以及老年人的日常等,在提高學生演技的同時,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以面塑社為例,金沙高中采用了面塑進小區活動,讓指導老師帶領學生進入居民小區,向居民演示面塑的制作技巧以及其歷史文化等,在鍛煉學生心理素質的同時,也讓小區居民的贊譽激發他們的自豪感和認同感。
3.優化社團課程,通過展演、參賽展示學生風采
時代的發展、科技的進步使得學生的知識面越來越寬,對美的理解也出現多元化,學校既要加強主流價值觀的引導,又要注重學生個性發展的需要,在每年設定社團項目的時候就必須不斷優化,引入具有時代氣息、契合美育目標的新項目,充分挖掘學生的美學潛能。基于此,金沙高中在社團年度考核的基礎上,通過優秀作品的展演彰顯美育成果,考查社團成效。
此外,金沙高中還有機地將社團學習成果和上級主管部門組織的比賽結合在一起,讓美育成果如花綻放,如學校的民族舞社團參演的《俏花旦》節目獲得了金壇區中小學生藝術節一等獎,并受邀參加教師節晚會表演;面塑社團、刻紙社團、女紅社團的學生作品更是屢屢在常州市級比賽中獲得一等獎。
4.尊重個性差異,注重因材施教,為藝術生的選拔奠定基礎
金沙高中作為四星級民辦高中,學生來自全國各地,學生的成長環境和教育經歷的差異,導致他們的興趣及發展方向各不相同。而作為以“多元發展、美育見長”的藝術特色學校,尊重學生個性差異,激發學生藝術興趣,引導學生美學素養發展是責無旁貸的任務。
金沙高中要求社團指導老師必須在日常的教學中仔細觀察每個學生的愛好,盡可能發掘學生的優點和潛能。比如在合唱社團中老師反映某學生具有很好的聲樂演唱天賦,教師就會在社團活動的過程中有意加強引導,注意對該生的音樂理解能力等方面的觀察,并在征求學生意愿后,將其推薦給專業老師,深度發覺學生天賦,強化專業發展。
四、結語
美育是當下學校全面推行素質教育的一個非常重要且不可或缺的維度,對學生身心健康發展以及綜合素質提升都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作為學生基礎教育中的重要環節,學校必須尋找到合適的載體或路徑落實美育,才能促進學生美學素養及健全人格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顧明遠.教育大詞典[M].上海:上海出版社,1998:1075.
[2]李靜,蔡春.論中小學課程的美育實施路徑[J].課程·教材·教法,2015(12):22-28.
[3]鐘啟泉,李雁冰.課程設計基礎[M].山東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