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春暉
【摘要】音樂教育是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人們對音樂素質教育,尤其是德育價值給予了高度關注。這要求小學音樂教師在教學中要認識到重視德育的必要性,并將德育教育滲透、融入音樂教學之中,以發掘音樂的德育優勢,提升學生的道德素養。為此,本文以小學音樂教學為例,就如何在音樂欣賞教學中有效融入德育教育提出了幾點建議,以期能對音樂德育教學有所啟示。
【關鍵詞】音樂欣賞教學;德育教育;小學德育
音樂是我國教學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雖說音樂教學的主要目標是啟迪智慧、豐富情感體驗、培養學生對音樂的興趣,但是,在音樂欣賞領域,培養學生的審美意識和道德素養,歷來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音樂在德育方面的優勢也是有目共睹的。那么,在小學音樂欣賞教學中,如何融入德育教育呢?
一、發掘各種德育素材,將德育滲透其中
與語文、數學等其他知識性學科相比,音樂教學具有特殊性和復雜性。如音樂以素質教育為宗旨,反對借助說教和機械訓練讓學生掌握知識,主張通過積極地引導,培養學生的道德行為和思想觀念。小學音樂新課標更是明確指出:要將德育滲透到學科教學中去,增強思想道德教育的實效性和針對性。這些都要求我們將音樂教育的本質,視為教師借助音樂為學生打開一個充滿感性、人文和藝術之美的藝術世界的入口,讓學生獲得情感熏陶和道德提升。但是,小學生的身心發展還不完善,他們在音樂感知、欣賞方面的能力相對有限。要想在小學音樂欣賞中順利實施德育教學,教師必須根據小學生的身心特點,以教材為教學的根本,充分發掘教材中的德育素材,有效進行道德教育。
例如,在教學“祖國在我心中”一課時,根據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教師可以先讓學生欣賞一首他們耳熟能詳的歌曲《我和我的祖國》,讓學生從優美動人的歌聲中感受對祖國的愛。音樂欣賞完畢后,教師可以借助問題導入新課:這首歌表達了什么樣的情感?在你的心中,祖國母親是什么樣子的?你都會唱哪些歌頌祖國的歌曲?隨后,讓學生回答問題,結合學生的回答,教師可以以“我的祖國”為主題,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講述家和國、個人和祖國的關系,使學生認識到,愛國是每一個公民的責任,以培養學生的愛國信念,為學生成為有愛國情懷的現代公民打下基礎。
二、深入發掘音樂之美,陶冶學生情操
音樂是一門視聽藝術,音樂的歌詞、旋律、情感和表現都與美有密切的關聯。在小學音樂教學中,開展審美教育,讓學生認識美、體驗美、表現美、發現美是音樂教學的一個重要方面。而美,就是德育最重要的載體。音樂的審美特質和功能,要求小學音樂教師在教學中,不僅要重視音樂知識和技能教學,還要深入發掘音樂的內在美和形式美,并將音樂的美具體化、形象化,以陶冶學生情操,使學生成為一個具有心靈美、行為美、道德美的人。
例如,在《苗嶺的早晨》音樂欣賞教學中,我們知道,這首樂曲不僅描述了苗嶺山寨山清水秀、春意盎然的自然景色,還描述了苗疆民眾為創造美好生活而勞動的情景。無論是這首樂曲中的自然美還是勞動美,都是德育的好素材,這為教師充分發揮德育教育提供了良好的條件。教師可以先播放樂曲,讓學生感受樂曲的速度、旋律和情緒,接著讓學生說一下小提琴和口笛的不同之處,如小提琴歡快熱烈,充滿旋律美感,而口笛節奏變化多,悠長抒情等。然后,讓學生用三角鐵、串鈴、沙錘等表達歌曲中的自然聲音,并讓學生結合生活經驗模擬鳥叫聲、風聲、蟲鳴聲,進行節奏訓練,使學生在訓練中想象自己變成了一只昆蟲、一只鳥兒,在苗嶺的天空中飛行。這樣采取有效手段發掘并讓學生體會音樂的美,可以促使學生對美的事物充滿想象和向往,培養學生熱愛生活、熱愛大自然的情懷,使學生在思想和道德上不斷完善自己。
三、創設德育教學情境,豐富學生情感
音樂作為一門人文藝術,它與詩歌、書法等藝術一樣,都具有情感豐富、形式多樣、意境深遠的特點。每一首樂曲,都有其自身的內涵、特點和側重點。采取有效的教學手法,帶領學生進入音樂營造的藝術意境,對學生進行真、善、美的教育,可以提高學生的藝術欣賞水平,使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情境教學,在意境創設和展現方面有著顯著的優勢。在小學音樂欣賞教學中,教師可以進行情境教學,將德育滲透其中,以取得良好的德育教學效果。
例如,在教學《紅土地的歌》這一課時,結合本節課的教學內容,教師可以以故事創設教學情境。在抗日戰爭時期,幾個可愛的孩子來到瀏陽河邊放風箏。突然,一只風箏斷了線,它先是隨著風飄到了洞庭湖,見識洞庭湖魚米之鄉的美景;又隨著風飄到了江西,聽到了江西人民在歌唱毛委員,它從《斑鳩調》《毛委員和我們在一起》等民歌中感受到軍民魚水深情,對紅土地上發生的革命和人民的軍隊充滿了向往……這樣借助生動的語言、有趣的故事來教學,可以豐富學生的情感,培養學生積極向上的生活態度。
四、重視民族音樂教學,激發學生愛國熱情
受生活環境影響,現在小學生接觸的大都是流行音樂,很少接觸高水平的音樂作品,這也是影響音樂德育教學的一個重要方面。民族音樂是民族文化的精華,在悠久的歷史發展長河中,民族音樂在培養民族自信心、振奮民族精神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在音樂教學中,進行民族音樂教學,構建德育課堂,對學生進行民族情感教育,可以凸顯音樂的人文特質,培養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使傳統文化得到繼承、弘揚和發展。所以,在小學音樂欣賞教學中,教師要重視民族音樂教學,采取有效的手段讓學生感受民族音樂的魅力,并對學生進行傳統文化教育,以培養學生的文化意識和愛國情感。
我們要尊重文化的多元性,還要領悟民族音樂中所包含的對美好生活、祖國母親的情感。這樣借助民族音樂教學對學生進行情感教育,可以增加課堂的情感濃度,激發學生的愛國之情,使學生樹立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綜上所述,在小學音樂欣賞教學中滲透和融入德育教育,可以提高音樂教學的層次、強化音樂的育人效果。所以在小學音樂教學中,教師要投入更多的情感,選擇合適的素材和教學手法進行德育教學,以構建德育課堂,使學生受到積極、良好的道德熏陶。
【參考文獻】
[1]賀慶玉.試析小學音樂教學中德育的滲透[J].學周刊,2018(15):162-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