鮑曉
【摘要】民間剪紙藝術蘊含著豐富的傳統文化。我們能夠通過小學教育平臺,有效地研究民間藝術所蘊含的民族特色與時代精神,這是學習以及傳承剪紙藝術的一種行之有效的方法。本文將立足于小學教育講授剪紙技術的現狀,闡述民間剪紙藝術在小學教育中的重要性,并提出提升小學生民間剪紙藝術的策略,以期能夠讓小學生喜愛上剪紙藝術,在校內創設學習民間傳統文化的教學環境。
【關鍵詞】小學教育;民間文化;剪紙藝術;實踐對策
我國民間剪紙藝術的產生與演變過程經歷了漫長的歷史。作為幾千年來優秀傳統文化的結晶與代表,民間剪紙藝術凝聚了人們眾多的智慧成果,剪紙作品的構思與制作過程也深受中華文明與傳統道德的影響。在小學美術的教學實踐中滲透民間剪紙藝術,對于培養小學生的綜合素質,具有潛移默化的作用,不僅能夠使學生較好地傳承優秀的剪紙文化,更有助于增加學生的民族感與使命感。因此,本文將著重探討提高學生剪紙技術的對策。
一、小學教育中民間剪紙藝術的重要性
從美術學的角度來看,剪紙藝術多數以剪刀或者刻刀為裁剪工具,是一種通過剪、刻相結合的技法進行鏤空雕刻的民間傳統手工技法,它能彰顯出獨特的美術特點。從文化傳承的視角來看,民間剪紙藝術屬于我國優秀的文化遺產,其不單單是一門小學教學階段的普通美術教學課程,更是一條培養學生審美能力以及創造能力的重要途徑。民間剪紙藝術具有直觀生動的形象特征,將民間的美術制作工藝以及所蘊含的傳統道德傳給后人,對增強學生對于民間文化遺產的認識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但是,現階段的小學教育缺少對民間剪紙藝術的重視,在小學美術教學過程中,教師往往以講授剪紙藝術為主,學生的參與度較低,而且部分美術教師拘泥于傳統的教材,不能做到隨機應變,導致在美術教學過程中缺少深層次講解美術知識的方法。因此,在小學美術教學中滲透剪紙藝術,能讓學生切身地感受到剪紙藝術所體現出來的時代內涵。剪紙藝術能夠真正地貫徹在小學美術教學中,對陶冶小學生理解優秀民間文化的情操、掌握剪紙藝術的基本知識與基礎技能以及培養學生在剪紙課程實施過程中的自主學習能力、發揮自身的主觀能動性與創造性意義重大。
二、提升小學教育中民間剪紙藝術滲透的對策
1.增強教師的引導作用,不斷借鑒、吸收并創新講解剪紙藝術的思路
剪紙作品體現人類的文明歷程,也是社會發展的重要體現。小學美術教師是課堂教學的引導者,在講解民間剪紙作品的過程中,要發揮在美術課堂中的引導作用,憑借自身的專業知識,帶領學生熟悉剪紙藝術的發展過程并學習剪紙藝術,在思想上消除學生對剪紙藝術的陌生感,最終有助于真正地激發學生對剪紙藝術的學習熱情以及增加學生對剪紙藝術背后傳統文化精神的理解。一方面,教師要結合小學生在平常生活中對剪紙藝術的理解程度,采取讓家長帶領學生學習課堂上所學的剪紙方式、剪紙作品等,重新溫習學過的知識,便于第二天學生再次學習新的剪紙知識。另一方面,美術教師應利用多種貼近學生日常生活的方式對學生進行激發,喚醒學生學習剪紙知識的潛力。例如,美術教師可以建立剪紙文化的圖片庫,包括收集剪紙作品,查閱優秀剪紙作品的理論文獻,將剪紙方面的畫冊統一放置在學生的課桌旁邊;也可以利用多媒體方式讓學生定期欣賞其他學校開展的剪紙藝術課程,讓學生領略到不同剪紙流派之間剪紙作品的差異性。此外,教師在講解時也要注重從簡單到復雜的過程,便于學生真正地接受以及吸收剪紙藝術的知識。
2.采取因材施教方式,將民間剪紙藝術滲透于課堂教學過程中
我國的傳統文化擁有多種類型,涵蓋教育等諸多領域,剪紙藝術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典型代表,對于增強學生的審美能力具有非凡的意義。因此,教師應尊重學生的興趣,根據每個學生的實際學習能力來不斷豐富、展現傳播優秀民間剪紙藝術的路徑。剪紙所需要的材料比較簡單,剪紙的工具和方法也相對容易,能夠滿足學生對于學習一門適合自己的藝術的愿望。但是,小學生活潑好動,其注意力很難保持集中,又缺乏自覺性,所以任課教師一定要采取生動、新穎的剪紙作品吸引學生的注意與興趣。教師要讓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讓學生認識到剪紙藝術有別于平時所學到的語文、數學等其他學科的學習方式和特點,因此根據每個學生的理解能力采取有針對性的教學方法至關重要。例如,教師可以通過分步驟講解的方式,向學生展示剪紙藝術的每個流程、剪紙的照片或者視頻,讓學生在教室內能夠感受到藝術的氣息。此種教學方法,不僅可以在生動的課堂氣氛中提高學生的技能水平,更重要的是能培養學生對剪紙藝術的興趣、熱情以及提高自身的藝術修養。
3.教師利用課堂講解剪紙知識并注重課外實踐,激發學生學習剪紙藝術的興趣
民間傳統文化能夠通過剪紙的形式更好地走向學生的生活,讓學生有機會深入、形象且生動地學習到剪紙作品中的文化內涵,并且感受到剪紙作品所展現出來的勇敢、拼搏的時代精神。教師在日常教學過程中,要做好以下三個方面內容。其一,在課堂上要著重培養學生對于剪紙藝術的興趣。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技術播放有關剪紙藝術的相關視頻,讓學生學習剪紙的過程,知道怎么操作、怎樣才能親自動手剪出自己喜愛的卡通人物或者其他圖形。其二,教師在傳授民間剪紙藝術知識時,要著重激發學生學習剪紙藝術的興趣,詳細介紹剪紙的相關工具、剪紙材料的名稱,以及工具的操作程序與注意事項等內容。然后在課堂上進行剪紙演示,向學生展現折、剪、貼及裱的過程,讓學生感受到剪紙藝術的魅力。此外,教師還可以增加有趣的剪紙藝術教學環節,在學生完成自己的剪紙作品之后,主動地放在班級內進行展示,讓學生對臺上的剪紙作品進行點評,引導學生學會評析和鑒賞剪紙作品。其三,任課教師還要注重課外實踐活動。例如,在每周的固定時間帶領學生參觀剪紙藝術作品展,讓學生現場參觀優秀的剪紙作品,知道自己在課堂上所裁剪的作品與優秀作品之間的差距。教師要引導學生善于學習他人作品的長處,反思自己剪紙知識的不足,以便及時解決學生在學習剪紙藝術進程中出現的問題。
小學美術教師需要改變講解民間剪紙藝術的思路,讓學生在快樂的氛圍中主動學習剪紙知識,在潛移默化中讓學生受到感染與熏陶,在剪紙藝術的理論與實踐教學中提升學生的動手能力、審美能力,加深學生對優秀民間剪紙藝術的理解,進而使其更好地領悟到剪紙藝術所蘊含的時代內涵與民族精神。
【參考文獻】
[1]李桂菊.剪紙藝術在小學教育中的傳承與發展[J].小學教育研究,2012(23).
[2]李文貞.小學美術教育中民間剪紙藝術教學的重要性[J].當代教育理論與實踐,2016(01):26.
[3]王沛榮.學校藝術教育中融合民間剪紙藝術的實踐研究[J].學周刊,2018(16):144.
[4]張道森.美術教育學[M].上海:上海三聯書店,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