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夢珊

摘 要:目的:對機械通氣呼吸機相關肺炎患者病原菌特點進行分析。方法:選取2019年3月至2020年1月期間87例機械通氣引起的呼吸機相關性肺炎患者,對本組患者病原菌分布特點進行`觀察。結果:87例患者中,共檢出87株病原菌,其中53株革蘭陽性菌,占60.92%(53/87),29株革蘭陰性菌,占33.33%(29/87),5株真菌,占5.75%(5/87)。結論:機械通氣呼吸機相關性肺炎患者感染病原菌分布中,主要以革蘭陽性菌為主,其次為革蘭陰性菌,同時也有少量真菌感染情況,為患者治療提供了依據。
關鍵詞:機械通氣;呼吸機相關性肺炎;病原菌感染;特點
在患者采用機械輔助通氣治療中,呼吸機相關性肺炎屬于常見并發癥,尤其在ICU患者中多發,主要因重癥患者生命體征不穩定,抗感染能力較差,多器官存在功能障礙,是導致重癥患者并發癥發生率高及病死的主要原因[1]。在ICU患者救治中,機械通氣屬于輔助呼吸手段,能使患者獲得更多氧氣,促使患者救治成功率提升;但在呼吸機相關性肺炎的發生也導致ICU患者救治難度增大,在該并發癥發生后,患者需長時間機械通氣治療,脫機難度增加,甚至危及患者生命;同時住院時間的延長,也是患者心理壓力、經濟壓力均增大,不利于治療效果的提升[2]。為了對機械通氣呼吸機相關性肺炎患者更好的救治,需對患者感染病原菌的類型及特點進行分析,在此基礎上采取有效的治療與護理措施,才能促使患者盡早康復。本次對2019年3月至2020年1月期間87例機械通氣引起的呼吸機相關性肺炎患者進行研究,對感染病原菌的特點進行分析,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9年3月至2020年1月期間87例機械通氣引起的呼吸機相關性肺炎患者,其中男性54例,女性33例,年齡最小26歲,最大67歲,平均(45.8±3.4)歲,文化程度35例大專以下、52例大專及以上。本次研究符合倫理學要求,所有入選患者均為呼吸功能障礙者,存在不同程度動脈收縮壓過低、意識障礙、肺葉受累等情況,且部分患者合并有冠心病、高血壓、糖尿病等基礎疾病;體溫>38℃;符合呼吸機相關性肺炎診斷標準:經氣管切開或氣管插管性機械通氣治療后出現肺炎;痰液標本培養結果呈陽性。排除標準:排除肝功能不全者、上呼吸道感染者、氣管插管禁忌者及資料不全者。
1.2方法
對本組患者血液、尿液及唾液等標本進行收集,并進行實驗室檢驗,明確標本中所含有的菌株類型,對導致感染發生的主要致病菌進行分析。分離菌操作采用全自動細菌鑒定系統(Vitek II Compact型,法國生物梅里埃公司)進行操作,細菌鑒定采用API細菌鑒定條(法國生物梅里埃公司)鑒定。
2結果
通過對本組87例患者病原菌進行分析,結果共檢出87株病原菌,其中53株革蘭陽性菌,占60.92%(53/87),29株革蘭陰性菌,占33.33%(29/87),5株真菌,占5.75%(5/87),具體如表1:
3討論
醫院感染是目前諸多醫院面臨的主要問題,易感人群與感染源是導致院內感染發生的主要途徑,因此在對ICU患者護理中需加以關注,積極預防,減少院內感染的發生[3]。呼吸機相關性肺炎屬于語言獲得性肺炎之一,在呼吸功能受阻患者中容易發生,而對于ICU患者而言,由于多數患者病情嚴重,需給予機械通氣治療,患者本身生命體征不穩定、多器官功能障礙,均增加了呼吸機相關性肺炎發生的可能[4]。在機械通氣治療患者中,呼吸機相關性肺炎的發生與原發疾病、通氣時間、胃管留置及侵入性操作等因素相關,同時患者機體免疫功能、器官功能及年齡因素也是誘導呼吸機相關性肺炎發生的原因。
與社區獲得性肺炎不同,呼吸機相關性肺炎的發生主要因病原菌感染引起,且多數致病菌為耐藥菌,因此在治療時難度也比較大,一旦發生呼吸機相關性肺炎,患者的生命安全即可受到威脅[5]。為對呼吸機相關性肺炎能夠盡早診斷,通過及時干預,可降低該病的發生,因此有效的護理措施在機械通氣治療的ICU患者護理中應用,對呼吸機相關性肺炎能夠起到積極的預防作用。有研究[6]顯示,對132例因機械通氣治療引起呼吸機相關性肺炎發生的慢阻肺合并呼吸衰竭患者進行研究,對病原菌進行分析,結果顯示革蘭陽性菌99株、革蘭陰性菌26株及真菌7株;本次研究顯示,87例患者病原菌進行分析,結果共檢出87株病原菌,其中53株革蘭陽性菌、29株革蘭陰性菌、5株真菌,與上述研究結果基本一致,且該研究在病原菌耐藥性方面進行了分析,顯示金黃色葡萄球菌對紅霉素、青霉素及環丙沙星的耐藥率達到100%,而凝固酶陰性表皮葡萄球菌對青霉素耐藥率也達到100%,表明呼吸機相關性肺炎患者在臨床治療中,對諸多抗菌藥物均存在明顯的耐藥性,且耐藥率較高,也是導致該病患者治療難度大、治療效果差的主要原因。之所以采用機械通氣治療中呼吸機相關性肺炎能夠發生,與氣管插管侵入性操作、管路污染后細菌侵入相關,可導致患者呼吸道細菌防御功能降低,細菌進入肺部后導致肺部感染,最終引起呼吸機相關性肺炎發生[7]。此外,也有研究認為呼吸機相關性肺炎的發生原因與患者應激狀態水平差、機體免疫功能低下,以及合并有糖尿病、冠心病及高血壓等疾病有關,且近年來抗菌藥物在臨床應用中,可能存在濫用情況,導致病原菌耐藥率提高,耐藥菌成為呼吸機相關性肺炎引起的主要原因。為了對呼吸機相關性肺炎進行預防,在機械通氣治療的重癥患者護理中,需針對性的采取護理措施進行干預,最大限度的減少呼吸機相關性肺炎發生,促使患者盡早康復。
綜上所述,對機械通氣呼吸機相關性肺炎患者感染病原菌的特點進行分析,有利于臨床護理中采取更具針對性的措施應用,對呼吸機相關性肺炎進行預防。
參考文獻:
[1]童琰偉,徐旭華.呼吸機相關性肺炎病原菌分布及耐藥性分析[J].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19,12(36):154-156.
[2]楊希,樊瑩瑩,許紅妍.杭州某院呼吸機相關性肺炎的危險因素與病原菌分析[J].中國衛生檢驗雜志,2019,29(23):2921-2924.
[3]涂盈盈,陳紹鶴.ICU患者呼吸機相關肺炎耐藥菌感染發生及其影響因素分析[J].中國衛生檢驗雜志,2019,29(17):2145-2147.
[4]謝朝云,熊蕓,蒙桂鸞,等.神經外科呼吸機相關性肺炎并發血流感染的危險因素[J].中國臨床神經外科雜志,2019,24(08):473-475+479.
[5]張雅靜,許津莉,袁二偉,等.新生兒呼吸機相關性肺炎的病原菌分布與耐藥性及影響因素分析[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9,29(15):2375-2378+2391.
[6]鄭濤.老年呼吸機相關性肺炎患者臨床危險因素及病原菌分析[J].山西醫藥雜志,2020,49(03):279-281.
[7]陳亞男,徐燕,劉菁,等.ICU呼吸機相關性肺炎病原菌耐藥性變遷及影響因素分析[J].中國消毒學雜志,2020,37(01):56-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