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洋

【摘 要】目的:對抗腫瘤藥物的臨床應用的方法與合理性進行論述研究。方法:對腫瘤藥臨床應用中不合理現象和改善對策進行分析,以本院采取抗腫瘤藥物使用規范管控前后的患者為資料,管控前為對照組,管控后為實驗組。進行資料回顧性分析,利用統計學方法對兩組患者住院情況和臨床不良反應情況進行對比。結果:實驗組住院情況優于對照組;實驗組不良反應概率為33.00%,低于對照組不良反應概率51.00%。結論:通過對抗腫瘤藥物臨床應用進行規范化管控,能夠強化臨床用藥療效。
【關鍵詞】抗腫瘤;藥物;臨床應用
【中圖分類號】R979.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5-0019(2020)09--01
近些年腫瘤臨床治療的研究力度增強,如今腫瘤臨床治療水平顯著提升。腫瘤患者經過治療可以實現延長生存時間,對于一些惡性腫瘤的治療也有了較大的突破,但是腫瘤仍然對人類健康有著嚴重的威脅,腫瘤藥物治療的臨床應用研究力度仍未減退,藥物治療的方法也更加靈活,但對抗腫瘤藥物臨床應用方法與規范合理性的嚴格管控具有必要性,這對腫瘤患者病情有直接影響。
一、腫瘤藥物臨床應用中存在的問題及改良策略
1.腫瘤藥物臨床應用中存在的問題
(1)輔助預防臨床用藥不合理。在抗腫瘤藥物使用期間,需要根據患者的實際病情對藥物種類和使用時間、使用量等進行合理的規劃。例如,腫瘤患者的病癥中有血小板減少的癥狀,這是需要使用能夠促進患者血小板增加的血小板生長素進行處理;而腫瘤治療藥物很多有不良的副作用,如嘔吐等,這時就需為患者使用止吐的預防藥物。不同的輔助藥物使用效果不同,并且兩種藥物之間的藥效會發生反應,在使用時間上需要格外注意,與化療前后要間隔24h。
(2)化療方案變更。在腫瘤患者臨床治療期間,化療方案更換的頻率若是較大,抗腫瘤藥物之間會產生混亂的情況。在臨床治療當中,患者對第一次使用的抗腫瘤藥物是非常敏感的,多次變換臨床抗腫瘤藥物,腫瘤的耐藥性極容易增強,這樣患者后續治療效果就大打折扣。正常情況下是以兩個周期為化療藥物評價指標,由此決定化療方案的變更。
(3)治療處方、病史資料及治療程度的不合理。首先在治療之前需要全面掌握患者的病史資料,并在治療前后進行全面的檢查,從而決策患者治療處方,若病史資料與檢查資料不全面,就容易導致治療處方不合理。其次,臨床治療用藥的程度,需根據患者情況和預期治療效果,來調控臨床治療方案。根治性治療需要采用高強度治療法,姑息治療需要采用低強度治療法。在治療方法中程度控制的不合理也會導致患者治療效果變差,使患者痛苦加重,生存期減少。
2.抗腫瘤藥物臨床應用改善策略
(1)建立科學的用藥合理性檢查機制。抗腫瘤藥物臨床應用的合理性需要得到有效的管控,醫院需要建立科學的用藥檢查機制,運用信息技術建立用藥檢查監控系統,將用藥標準進行設定。當醫師開處藥方時能夠對用藥情況進行審核,出現不合理現象時要及時提示和制止。
(2)嚴格做好處方審核管理。在實際抗腫瘤藥物臨床應用期間,需要做好處方審核管理工作。首先,抗腫瘤藥物使用的所有醫藥人員,要對抗腫瘤藥物使用安全規范相關知識進行全面的掌握,在工作中保持嚴謹認真,在實際藥品使用和管理期間嚴格按照規范要求開展。其次,在為患者用藥之前,要再次對醫師所開處方藥進行檢查,對用藥準確性和合理性進行審核,確定用藥沒有問題后落實。醫師與護理人員要定時查房,對臨床用藥規范性與合理性進行掌握,對臨床用藥療效、不良反應進行明確。最后,要綜合分析臨床用藥的實踐信息,并積極搜集掌握相關醫療用藥的信息,不斷的優化用藥機制和方案,對用藥不合理的問題進行重點強調和管控,為抗腫瘤藥物臨床應用水平提升奠定基礎。
(3)臨床藥師要深入臨床用藥一線環境。臨床藥師需要積極深入到臨床用藥一線的環境當中,多與醫師、護理人員和患者進行溝通交流,掌握更多的用藥實踐效果信息。并對臨床用藥療效、患者病例等進行綜合分析,進一步優化改善臨床用藥方案,提升用藥合理性。
二、資料與方法
1.資料回顧性分析。將本院腫瘤科2017年5月-2018年5月期間未加強抗腫瘤藥物使用規范管控的患者100例為對照組資料,包含男性61例,女性39例,平均年齡為(51.6±6.7)歲;將2018年6月-2019年7月加強抗腫瘤藥物使用規范管理的患者100例為實驗組,包含男性55例,女性45例,平均年齡為(53.2±5.8)歲。對患者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對兩組患者住院時間、住院費用、臨床不良反應情況利用統計學方法進行分析。
2.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 20.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計量資料以()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表示,采用X?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三、結果
1.住院情況對比。對兩組患者住院時間與住院費用情況進行對比分析,實驗組患者的住院情況優于對照組,數據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情見表1。
2.臨床治療不良反應對比。對兩組患者臨床治療的不良反應情況進行對比分析,實驗組患者不良反應概率為33.00%,低于對照組不良反應概率51.00%,數據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情見表2。
四、討論
抗腫瘤藥物的臨床應用合理性與規范性的提升,對腫瘤患者臨床恢復效果的提升有重要作用,能夠更好的幫助患者減輕病痛,減少不良反應概率。在臨床中要重點對抗腫瘤藥物使用方案進行科學的規劃。
參考文獻:
李娟娟,鄭春茂,武愛娣.2015年醫院抗腫瘤中藥注射劑臨床應用分析[J].中國藥業,2016,25(16):75-77.
王奇,姜建偉,章紅燕.蛇六谷抗腫瘤作用及臨床應用研究進展[J].山東中醫藥大學學報,2016(3):291-2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