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濤

【摘 要】目的:探討患者膝關節損傷后屈曲受限采用動態關節松動術治療的安全性和效果。方法:隨機抽取于2018年10月~2019年10月期間在我院骨科治療膝關節損傷后屈曲受限的患者90例,按照不同的治療方法平均分為兩組。常規治療的45例患者作為對照組,另外45例患者采用常規治療加動態關節松動術進行治療,作為實驗組。比較兩組患者治療后的關節活動度、膝關節AKS評分及治療總有效率。結果:觀察組患者的關節活動度、AKS評分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差異顯著,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患者膝關節損傷后屈曲受限采用動態關節松動術治療的治療效果顯著,值得推廣。
【關鍵詞】動態關節松動術;治療效果;膝關節屈曲受限
【中圖分類號】R25【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5-0019(2020)09--01
膝關節損傷是關節損傷中的常見病,膝關節損傷后關節活動障礙、受限后,患者走路不敢負重,關節不穩,重者還會出現出現膝內翻、膝外翻[1]。嚴重影響人們的工作和生活。本篇文章主要觀察動態關節松動術治療膝關節損傷后屈曲受限的安全性和治療效果,觀結果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8年10月至2019年10月期間于我院骨科治療膝關節損傷后屈曲受限的患者90例,按照不同治療方法平均分為兩組。實驗組中男性患者28例、女性患者17例,年齡40~75歲,平均年齡(52.11±4.37)歲;對照組中男性患者24例、女性患者21例,患者年齡29~77歲,平均(53±3.9)歲,性別、年齡等組間一般資料無明顯差異,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0.05)。
1.2 臨床納入與排除標準。
1.2.1 納入標準 (1)患者入選前未進行過動態關節松動術治療(2)患者均為膝關節損傷后屈曲受限的患者。(3)患者及家屬對本研究知情同意[2]。
1.2.2 排除標準 (1)ROM過度、關節腫脹。(2)有嚴重燒傷、外傷者(3)有精神類疾病不能配合治療者[3]。
1.3 研究方法
1.3.1 對照組研究對象常規康復治療、藥物治療。根據病情指導患者進行訓練。等張訓練:股四頭肌訓練,每日3次,每次15分鐘;抗阻訓練:每日4次,每次10分鐘。直腿抬高練習:患者體位為平臥位,每天5~10組,每組練習20次。單腿站立練習:每天5~10組,每組15次。根據患者肌力情況決定站立時間長短。
1.3.2 實驗組研究對象采用常規治療加動態關節松動術進行治療,采用內側或外側滑動及旋轉,內側痛就內側滑動,外側痛就外側滑動。對于膝關節長時間固定而導致屈曲受限的患者,治療者可采用脛骨粗隆向后滑動的手法,注意角度的控制。對于膝關節屈曲受限合并疼痛的患者,治療者可手握小腿使脛骨內旋,同時腓骨向腹側滑動;對于膝后部或外側疼痛的患者,治療者可采用腓骨頭向前滑動的手法進行治療。
1.4 治療效果評價標準 關節活動度(ROM);膝關節AKS評分,滿分為100分,若分值為負,以0分計算。治療效果評價標準為:膝關節AKS評分≥80分為顯效;AKS評分≥60分為有效;<40分為無效。
1.5 統計學方法
使用EpiData3.1軟件進行數據庫建立,使用SPSS19.0軟件進行統計和對比分析。計量資料用±標準差()及四位分數M(QR)表示。同時采用Students test進行檢驗,分類數據使用(n,%)表示,采用卡方檢驗,若軟件結果為P<0.05,表示存在統計學價值。
2 結果
觀察組患者的關節活動度、膝關節AKS評分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結果見表1。
2.2 治療后,實驗組患者治療效果為顯效者有28人,有效者有13人,無效者為4人。對照組患者治療效果為顯效者有17人,有效者有15人,無效者為13人。兩組差異顯著,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果如表2所示。
3 討論
治療后,實驗組患者的關節松動度明顯提高,治療效果更為顯著。動態關節松動術(MWM)是由新西蘭頂級物理治療師創立的具有良好療效的治療手法[4]。MWM運用持續重新復位手法在相關關節面上,配合運動或功能動作(如:彎曲、步行等),在恢復關節正常生理解剖位置的同時,減輕周圍肌肉及韌帶的疼痛,緩解周圍軟組織的松弛[5]。
綜上所述,動態關節松動術治療膝關節損傷后屈曲受限的效果顯著,患者疼痛程度有所緩解,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郭錦洪, 郝曼, 王志軍, et al.動態關節松動術治療膝關節損傷后關節僵硬的研究[J].深圳中西醫結合雜志, 2019(2):9-11.
唐宏宇, 王海彬, 何偉, et al.Ilizarov外固定架聯合全膝關節置換術治療血友病性膝關節屈曲僵直2例[J].中國骨與關節損傷雜志, 2019(4).
李瑛, 黃立, 涂學招, et al.全膝關節置換術中股骨假體屈曲位放置對術后膝前痛及膝關節功能的影響[J].臨床醫學, 2019(5):53-54.
涂俊, 徐斌.早期手法松解與延期關節鏡下松解治療交叉韌帶重建術后膝關節屈曲受限患者的療效對比[J].安徽醫藥, 2018, 22(5):835-838.
王波, 羅建成, 王平, et al.膝關節表面置換術治療膝關節骨性關節炎合并內翻及屈曲攣縮畸形的療效分析[J].中國骨與關節損傷雜志, 2017, 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