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余美
摘要:隨著市場競爭越來越大,外部環境變化莫測,企業要想求得長期的生存和發展,勢必要提前謀劃未來的發展戰略和方向。因此,戰略管理對企業的重要性越來越凸顯。“走出去”戰略實施后,我國企業跨國并購的規模呈現持續增長的態勢,我國企業逐漸成為全球跨國并購浪潮的一支重要力量。然而,我國許多企業實施跨國并購后不僅沒有實現戰略目標,反而讓自身面臨更大的財務風險。本文以雙匯并購史密斯菲爾德為案例,對其實施跨國并購戰略轉型之后的財務風險問題進行了闡述。
關鍵詞:跨國并購;財務風險;戰略管理
一、引言
(一)研究背景及意義
1. 研究背景
在經濟全球化的趨勢下,市場競爭的越來越激烈,企業要想不斷變化的市場中求得長期的發展優勢,就必須事先謀劃好未來發展的戰略和方向。所以,進入二十一世紀以來,我國企業的跨國并購案例在逐漸增加,但也增加了我國企業的財務風險。相關數據顯示,我國企業跨國并購的成功率不到30%。
2.研究意義
從本質上看,企業的跨國并購活動是一項為了獲得未來長期收益的財務投資活動。但各種風險因素的不利影響往往會增加企業并購決策、運作和整合等各個階段的成本,最終反映到企業跨國并購的財務風險身上,使得企業的財務狀況不斷惡化。
二、文獻介紹
趙保國(2008)認為海外收購的財務風險歸根到底來源于并購方和目標企業的財務管理模式沒有真正達到融合,雖然并購投資額十分巨大,但并購方在評估其回報的時候不夠穩健,對各種模擬條件的假設過于樂觀。
孫喜平(2010)分析了近年來我國國有企業的跨國并購典型案例,得出如下結論:完成并購之后雙方必然經歷一個互相融合的過程,在此過程中并購方對財務風險的控制是整個并購過程中最關鍵的環節,對整合階段的風險控制效果往往最終決定并購的成敗。
三、雙匯跨國并購戰略轉型研究
(一)相關公司背景
1. 雙匯國際
總部位于香港,主要從事投資、國際貿易及多元化業務。雙匯國際是中國最大的肉類加工企業雙匯發展的控股股東,也是雙匯發展第一大股東雙匯集團的控股股東。
2. 史密斯菲爾德
史密斯菲爾德食品公司是全球規模最大的生豬生產商及豬肉供應商。是一個擁有豬肉產品的一整套生產鏈的公司。在產品質量控制方面擁有行業領先的食品安全體系,全供應鏈的質量控制卓越的產品追蹤能力。
(二)雙匯跨國并購目標分析
1.中國豬肉市場的巨大消費潛力
在中國人對豬肉的傳統消費偏好影響之下,中國市場逐漸成長為全球最大的
豬肉消費市場。相關數據顯示,2013年中國的豬肉消費量達到 5261.5 萬噸,占全球豬肉消費總量50.2%。而美國市場牛肉、雞肉等其他肉類對豬肉會形成較強的替代效應,所以美國市場的各大豬肉生產企業的競爭十分激烈,史密斯菲爾德在其中已經很難獲得超額利潤。
2. 美國完善的豬肉上游產業鏈
美國生豬養殖行業較高的規模化、集約化水平使得美國生產的豬肉有相對較大的優勢:一是豬肉質量優良。美國擁有更優質更充足的養殖資源,和嚴格的環保法律體系,完善的質量控制技術。二是生產成本低廉。大規模、專業化的豬場能夠在更大的規模上分攤固定成本,更有利于降低生產成本和提高勞動生產率。
(三)收購戰略目標實現狀況及問題分析
1. 產品質量控制驅使對上游業務的并購
2011 年爆發的瘦肉精事件對雙匯的業績造成巨大的負面影響。雙匯的產品質量問題與其經營模式有很大的關系。雙匯的業務集中在產業鏈的中下游,主要經營肉制品加工業和屠宰業,上游的原材料生豬及豬肉主要從養殖戶手中外購。要實現對上游養殖產業鏈的完全一體化,方式只有自建和并購。由于雙匯沒有相關經驗,自建的選擇并不現實,所以只能并購上游養殖環節當中規模化程度較高的企業。而美國的生豬養殖產業在規模化道路上已經走到很遠,史密斯菲爾德就是其中一個杰出的代表。
2. 盲目并購下游業務導致風險上升
近年來,史密斯菲爾德不斷向下游附加值較高的肉制品行業拓展,逐漸增加肉制品業務的比重。對于下游業務的并購,雙匯對外聲稱目前正在對產品結構進行戰略性調整,需要不斷開發高附加值的產品以滿足消費者的中高端需求,而史密斯菲爾德在開發高端產品方面有技術、品牌和管理優勢,對其下游業務的并購可以獲取這方面的豐富經驗。然而,雙匯對下游業務先進經驗的需求并沒有對上游業務的質量控制需求那么強烈,盲目并購只會增加風險而受益有限。
3.不夠重視并購后的整合
在雙方達成并購協議之前,雙匯國際就承諾將保持史密斯菲爾德的運營、管理層等不變動,并將與美國的生產商、供應商、農場繼續合作。此舉有利于短期內保持史密斯菲爾德的穩定經營,但過分保持史密斯菲爾德的獨立性并不利于雙方的整合。如果整合不當,雙方并購后的協同效應就難以發揮出來,在財務上不但沒有帶來增量現金流,反而會增加企業的運行成本,加劇財務風險,造成財務上的失敗。
四、對雙匯跨國并購戰略轉型后部分風險管理的建議
1. 加強并購前戰略決策風險的防范
目前許多中國企業在實施跨國并購之前缺乏戰略意識,存在一定的盲目性,最終導致并購戰略匹配性差,給企業造成重大的損失。培養戰略意識的一個重要方面就是充分認識雙方在業務經營方面存在一定的互補性、關聯性和協同性。
2. 進行業務重組
雙匯在此次并購中最急切的需求是通過并購產業鏈上游的企業以彌補產業鏈缺口,為產品質量安全控制體系建設打下組織基礎,而史密斯菲爾德的上游業務正好契合其需求。而雙匯一同并購史密斯菲爾德的下游肉制品業務雖然能夠學習其先進的技術、品牌和管理經驗,但通過同一時間點集中并購的方式來實現會面臨較大的財務風險。因此,雙匯可考慮把史密斯菲爾德的下游業務分拆出售給其他有實力的買家結成戰略聯盟,避免并購帶來過高的整合風險和運營成本。
參考文獻:
[1] 趙保國,李衛衛.中國企業海外并購財務風險分析與對策研究[J],中央財經大學學報,2008(01)
[2]孫喜平. 國有企業跨國并購的風險分析與防范對策[J],財會月刊,2010,10:1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