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桂林抗戰石刻史痕

2020-05-19 06:10:42陸瓔
文史春秋 2020年10期

陸瓔

廣西桂林作為著名的抗戰文化城,為抗日戰爭勝利作出重要貢獻,如今,遍布于奇山秀水問的抗戰石刻,既是日本侵華罪行和中國人民英勇反抗斗爭的歷史證物,又是中華民族抗戰精神的物化形態。清代文人陳元龍曾在桂林說“看山如觀畫,游山如讀史”。讓我們走近那些散落湮沒在都市、荒郊中能喚起記憶的石刻,細細品味在抗戰石刻中蘊含的不屈的民族精神。

《西南保障》象鼻山

在桂林城微象鼻山北側山門上方,是著名抗日將領何宣題寫的一塊摩崖石刻《西南保障》,落款“湖南桃江何宣嘯夫題”。

何宣(1891-1945),字嘯夫,湖南桃江人,畢業于保定陸軍軍官學校第三期。1935年應李宗仁和白崇禧之邀,出任困民政府第十五軍中將參謀長等職。當時的桂系集團提出“焦土抗戰”口號。1935年何宣駐防桂林時期,他帶領部隊在象鼻山修建堅同的碉堡和運輸暗道,親自書寫并請石工鑿刻“西南保障”4個大字,以表達抵御外來侵略的決心。1939年冬至1940年初,已調任第四十六軍軍長的何宣率軍參加桂南會戰,以“四峽坳阻擊戰”名垂青史。

吳邁(1885-1936),字良翰,江西余江人,熟悉各國律法,生性耿直,疾惡如仇,被中外報紙稱為“火鏢律師”。吳邁擔任過國民革命軍新編第三軍政治部少將主任,在祖國各地都留有愛國主題的詩句和書法道勁的石刻。1935年1月5日,旅居桂林的吳邁與朋友同游疊彩山,題寫“丕振雄風”4個大字,刻于疊彩山風洞口。翌日吳邁與友人游覽獨秀峰,題“卓然獨立天地間”于獨秀峰山腳北面。

1月12日,吳邁來到陽朔,有感于陽朔秀美的山水,揮筆寫下《題陽朔》一詩:

桂林山水甲天下,陽朔堪稱甲桂林。

群峰倒影山浮水,無水無山不入神。

《光巖》誓死抗戰

桂林城往南30公里的草坪鄉,緊靠漓江邊的一小山,因狀如古代冠帽,也叫“冠帽山”。山下有一奇巧幽深洞穴,當地百姓稱之為“冠巖”。1937年春,剛剛經歷“六一”事變與廣東主政派達成一致抗戰主張的李宗仁到家鄉桂林,游覽到此并題寫“光巖”2字刻于巖洞口。題名“光巖”,除了因為依當地口音將“冠”讀成“光”,想必也有“光復中華”的寓意。一年后,李宗仁率軍取得臺兒庶大捷,成為著名抗日將領。

林森(1868-1943),字子超,福建閩侯人,自1931年12月接替下野的蔣介石擔任國民政府主席,長達12年,抗戰期間經歷“一·二八”淞滬抗戰后,主持召開國難會議、國民政府遷都重慶、代表國民政府對日本宣戰等重大事件。1937年4月,林森自廣東廣州經湖南衡陽到廣西視察,當時廣西省政府已由南寧遷到桂林,當局在桂林以隆重的閱兵典禮迎接,表達廣西軍民誓死抗戰的決心。視察期間,林森對位于桂林南郊的雁山園大加贊賞,特別題寫“山明水秀”4字刻于園內桃源洞石壁上。同期,林森在游覽月牙山時也為龍隱巖題下“龍隱”2字。

《振翮鳴皋》和《還我河山》

位于桂林城中的疊彩山,山問有一葫蘆般中問狹小、南北兩頭寬大的巖洞,常年涼風習習,俗稱“風洞”。1940年4月,林素園等在風洞南洞口內側為愛國人士馬相伯刻像作為永久紀念,這就是我們今天看到的巾建筑師林樂義繪像、劉保虛刻石的《馬相伯夫子像》,石像旁為林索園題刻的《馬相伯夫子像贊》:“心赤貌慈,人瑞人師,形神宛在,堅彌高彌。”1937年11月,97歲高齡的愛國人士馬相伯應李宗仁的誠摯邀請,從南京移居桂林,在風洞前風景如畫的景風閣住了1年。馬老是我困高等教育的拓荒者,1935年8月1日,中共中央發表《為抗日救國告全國同胞書》,馬老堅決擁護,與宋慶齡、何香凝等在上海成立全圍各界救國聯合會。1938年4月,桂林各界人士在樂群社為馬老舉行98歲壽辰的慶祝活動。同年冬,日本飛機對桂林進行無差別轟炸,出于安全和健康方面的考慮,馬老應于右任之請遷居昆明,途中病逝于越南諒山。林素同早年參加廣州起義,1915年留學日本早稻田大學,回國后任北京女子師范大學校長,1937年到桂林參加抗日宣傳活動。林索同精通文史,擅長書法,伏波山還珠洞石壁上蒼勁渾厚、氣勢非凡的“還我河山”4個字就他的手筆。

出風洞南洞幾向右拾級而上,來到位于仙鶴峰山腰的仙鶴洞,山洞東西對穿,高約14米,如長拱形大廳,明代地理學家徐霞客在1637年曾到訪于此,洞內石壁如今還留存古人題刻多件。抗戰期間,這里成為天然的防空洞,一度作為廣西省電訊局的駐地,如今仙鶴洞洞口還有2方抗戰石刻。一是林素園的摩崖石刻《振翮鳴皋》。“翮”指鳥的翅膀,“振翮”意指鳥兒振翅高飛,“皋”指水邊的高地。仙鶴洞所在的疊彩山正位于漓江邊的高地,林素同在此題刻“振翮鳴皋”,表達他欲借此題字大聲喚醒圉人振興中華之意。另一是梁式恒的摩崖石刻《仙洞云深》,題款有“民紀廿六年秋盧溝橋事起,我國抗戰時(式恒)適掌此邦電政,因將電報電話設備權移于此,所以利通訊,策安全也,事竣,愛勒四字藉留鴻爪,番禺梁式恒書并識”字樣,印汪疊彩山仙鶴洞在抗戰時期的重要軍事地位。梁式恒當時是廣西綏靖公署顧問、第四戰區司令部少將電信聯絡專員。

文化名人鐵骨錚錚寫桂林

1938年冬武漢、廣州淪陷后,大批文化界人士聚居桂林,先后抵桂林的知名文化人有近百位,如郭沫若、巴金、夏衍、田漢、歐陽予倩、茅盾、柳亞子、胡愈之、范長江、端術蕻良、豐子愷、關山月等,其中茅盾和柳亞子都是香港淪陷后,于1942年初來到桂林,今在疊彩山還能看到他們的詩句。茅盾在桂林期問創作中篇小說《劫后拾遺》和長篇小說《霜葉紅似二月花》,離開桂林前往重慶前還作了一首舊題詩《無題》。

柳亞子旅居桂林期間,除了詩詞創作還投入南明史的研究。在桂林,柳亞子結識南明靖江王裔孫朱蔭龍,1944年二人發起成立南明史料纂征禮,柳亞子任社長,如今看到的柳亞子《題畫詩》即創作于這段時期:

貌取遺容奠酒樽,千秋靈爽蕩精魂。

東皋舊里欣同郡,太岳高門重孝孫。

獨秀峰巒猶有淚,始安城廓黯無言。

憐余未就南明史,輸與宜興畫筆尊。

詩人朱蔭龍1934年從北平民國大學畢業后回到家鄉桂林任教,日睹日本的入侵給祖國人民帶來的深重災難,有感而發寫下不少詩篇,如《續獨秀峰題壁三十首步原韻》,其中一首作于1944年,鐫刻于獨秀峰山腳北側:

嶺外曾聞別有天,宜居老杜想當然。

重城迢遞來山雨,一柱蒼茫起燧煙。

庖舍盡蘆還悵望,朝廷雖小好盤旋。

囂佗霸業今安在,蒿目南荒淚暗捐。

張友漁是中國共產黨杰出的馬克思主義法學家、政治學家,1920年代開始從事新聞事業,曾任北平《世界日報》《時事新報》與香港《華商報》總主筆。抗日戰爭時期,受中共中央南方局委派,張友漁夫婦曾兩次到桂林從事進步文化人的統戰工作,主要任務是疏通各種關系,接待來桂的文化人士,如今鐫刻于蘆笛巖山道旁的詩作《無題》,即1942年初張友漁從香港抵達桂林時所作,是當時生活的真實寫照。詩曰:

桂林山水甲天下,天下英豪聚桂林。

協力同心紓國難,何暇載酒美景尋。

在桂林期間,張友漁著有《二十年來的日蘇關系》《日本國力再估計》兩本著作。

1938年底,剛由廣州抵桂林的著名畫家賴少其,遭遇侵華日軍飛機對桂林的猛烈轟炸。1939年1月18日《廣西日報》刊登賴少其滿懷悲憤之情寫下的文章《火中的木刻》,文章寫道:“我直往桂南路走去,但路已給火煙所遮住,可是,抗戰美展的布標卻驕傲的仍然在那里招展……火是燒不完我們的,正像不能燒完我們偉大的中華民族一樣。”賴少其旅桂期間為桂林抗戰美術運動作出突出貢獻,創作出《抗戰門神》等影響全圍的優秀作品。20世紀80年代,他作詩《憶桂林大火》以紀念40年前的這段難忘經歷:

獨秀峰前憑欄桿,知否日機下鐵蛋。

一城木屋成灰燼,漓江煙雨猶嗚咽。

鄭丙熒早年畢業于黃埔軍校步兵科,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后,參加靈川縣長組織的縣自衛隊,領導家鄉人民保家衛國,配合中共領導的游擊隊挫敗侵華日軍對靈川的“掃蕩”。這一時期,他寫下不少慷慨激昂的詩作,反映當年桂林抗日志士抵御日軍入侵、保衛家鄉的高昂斗志。桂林靈川海洋山石崖上,鄭丙熒題并書:

是歲夏,中日戰爭已廿四月,余隨副指揮官游擊司令秦公廷柱麾下,軍次此山。有感,遂成四絕:

十年戎馬背鄉關,素志未酬愧自還。

此日登臨悲感慨,究將何以對名山?

壯氣若山復若泉,長流貫海峻參天。

雄心數奮功無樹,恨未殲仇作凱旋。

狼煙彌漫遍西東,錦繡河山血染紅。

欲拯元元頻拔劍,黃龍直搗乘長風。

宏濤洶浪淹山河,欲挽狂瀾在殄倭。

幾處沙場烽不息,男兒宜盡枕干戈。

匕星公園內普陀山東麓曾公巖洞口的石壁上,同樣也有鐵骨錚錚的詩句“男兒衛國沙場死,馬革裹尸骨也香”,這是1939年張壯飛所題。據說張壯飛曾在桂林養傷期間寫下此行詩句,至今保存完好的石刻見汪了這段不可磨滅的抗戰歷史。

抗戰期問,桂林文化城接納來白淪陷區的許多院校。1937年11月,剛在南京柄霞山創辦不久的漢民中學500多名師生在教育家任中敏的帶領下,陸續西遷至桂林,此舉受到廣西各界熱情的歡迎。1938年3月,廣西當局在穿山附近劃地50余畝為其興建校舍,1941年又劃地200畝擴大學校規模,建造校舍40余棟,學校千人大禮堂、圖書館、體育場俱全。1943年2月,經教育部批準,學校改為“國立漢民中學”,成為當時桂林首屈一指的名校。

今天,穿山崖壁上《展山之師》石刻見證了教育界這段史話。摩崖石刻頂額為篆體“展山之師”4字,下書“一日為師,終身以之;山河帶礪,先生遺恩”,楷書正文皆為教職員題名,有127人之多。漢民中學本為紀念胡漢民先生而創立,漢民字展山,作為胡漢民生前秘書,任中敏在此把“穿山”改為“展山”,以紀念這位民主革命家。

《勝地重光》和《北附郭鄉》

七星公園內月牙山西麓的一方石刻記載抗戰時期桂林佛教支援抗戰,政府重新修繕古剎的一段盛事。石刻右側豎刻隸書體“勝地重光”4字,有碑文同:

月牙山古剎,系桂林名勝之一。抗戰軍興,廣西省政府為安全保存物資,計曾征作機關暫停隨喜至民國三十一年冬,曲江南華寺虛云法師應重慶法會啟建道場之請,駕經桂林。李主任任潮、黃主席旭初、龍居士積之、孫委員少云及佛教會釋道安會長等,議以古剎供駐,錫遷出原機關,并撥巨款修葺一新,任人游覽,是誠勝地重光矣。命以由于法師之佛力加被諸君子之善緣,同口(編者注:“口”表示此處辨認不清)洵信言也不敏,亦嘗參與其間,爰勒石以志盛事云爾。

署款為“民國三十二年元月長沙楊勁支撰書”,文中涉及人物有廣西政界首領李濟深、黃旭初,文人龍積之居士,僧人道安法師等,古剎翻新,高人云集,故有“勝地重光”之慨。

1940年1月1日廣西省撤銷桂林縣建桂林市,首任市長陳恩元,八桂、白龍、義南、培風、東江、風北6個鎮為城區,東附郭、西南附郭、太沙、柘術4個鄉和由靈川縣劃出的三合鄉,以及南橋、三民、五權、上下街四村(街)所歸的北附郭鄉為郊區,12個鄉鎮皆為桂林市管轄。如今月牙山南側龍隱巖旁的石刻長廊內保存著一方石刻,碑刻無碑額,楷書碑文300余字,記述重建北附郭鄉的經過,文末附有籌備委員會委員名單,近20人。此碑為研究抗戰時期桂林政區建制珍貴的歷史資料。

《桂湘金結》和《憲五路碑記》

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后,日軍封鎖中國的沿海港口,援戰物資只能通過滇越、桂越兩條交通線進入中國,為打通抗戰物資運輸線,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決定修建廣西桂林經湖南靖縣至貴州三穗的桂穗公路。1940年4月,國民政府交通部在桂林成立“桂穗公路工程處”,任羅英為處長兼總工程師,工程處先后征調桂穗公路沿線10余萬民工,日夜奮戰在400多公里深溪絕澗的崇山峻嶺中,其中數千人因公殉職。為銘記歷史,1941年3月,廣西當局在桂穗公路距龍勝縣城3公里金結村橋頭立下《桂湘金結》碑。此碑為研究西南抗戰交通史留下珍貴的資料,碑通高4米,正面為羅英書魏碑體“桂湘金結”4字,背面為他親白題寫的隸書碑文:

庚辰春,英奉令興修桂穗公路,由桂林經湘境而達黔之三穗。桂段自桂林至宛田,于雙十節已完成通車,而宛田至青龍界,路線所經,削壁懸崖,山巒重疊,深溪絕澗,水道縱橫,乍燠倏寒,氣候惡劣,蠻煙瘴雨,疾疫時行,道路既其險阻,工作又多折磨。乃于是年冬十二月,征調桂民工四萬,招募湘石工二萬,正式開工,越四月而全段打通。工程之速,實所僅見。金結河橋適位于斯段之中心,因就其原名,冠以桂湘兩字,蓋取兩省黎庶協力合作,共襄厥工,有如金石契結之義,題碑其聞以示不忘。自今以后,兩省間文化習尚之日益溝通,經濟物資之日益發展,舉凡有利于國利于民者,尤賴于桂湘人士之契結努力者矣。

抗日戰爭時期,桂林成為西南的交通樞紐,隨著外來人口迅速增加,特別是連接漓江兩岸的橋修通后,市區道路日趨擁擠。為解決交通問題,當局決定在匕星巖所在的普陀山北面靈劍溪畔修筑一條新路。此舉得到社會各界積極響應,沿路機關單位及廣大市民紛紛捐款。巾于駐桂中央憲兵第五團出動300名官兵筑路,于是這條近2000米的新路得名“憲五路”,即今天靈劍路大部分路段。

如今靈劍路上留春巖東側的山腳下,由桂林白鵬飛記、賓陽梁瀚嵩書的《憲五路碑記》清楚地記錄了這段歷史:

抗戰軍興,桂林實為西南交通樞紐,其人口由六萬遞增至四十萬,漓江中正大橋落成后,東郊戶口激增,尤以七星巖北面祝圣寺一帶為盛。星羅棋布,鱗次櫛比者,新筑也。然只知筑室,不知筑路,逮戶口日眾,交通乃大感困難矣!……耳聞小東江諸橋近為水毀,市民有議自行醵資興建石橋,以代鄉之木橋者矣。殆受憲五路之刺激而然歟?樹軍民合作之先聲、立地方自治之模范,憲五路名將不朽矣!

碑下為另一方石刻《憲五路建筑委員會收到樂捐款項表》,刻有為修路捐款的部門、單位與人名及捐款數。

《憲五路碑記》的兩位作者皆為廣西民國風云人物。梁瀚嵩,字浩川,廣西賓陽人,早年畢業于保定陸軍講武堂,曾任廣西民網中將副總指揮。1940年秋,梁瀚嵩到桂林就職于李濟深擔任主任的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桂林辦公廳。白鵬飛,著名的民主人士,畢業于日本帝國大學,曾任廣西大學校長、國民政府中央監察院監察委員等職,值得一提的是,白鵬飛去世后,其墓地也位于普陀山北麓,離《憲五路碑記》摩崖碑刻僅一步之遙。

一校一館

昔日憲五路沿路的房屋、廟宇在桂林保衛戰期問大部分毀于戰火,殘留的路段如今改稱“靈劍路”;而離它不遠通往市區東郊的一條道路至今仍然沿用70年前的名稱,這就是得名于東郊天圣山廣西地方建設干部學校的建干路。

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后,廣西當局急需創辦一所培養基層抗日骨干的干部學校,民國廣西省政府主席黃旭初邀教育家楊東莼參與籌備。作為中共地下黨員,楊東莼在辦校過程中,得到南方地區共產黨的主要領導機關八路軍桂林辦事處的有力支持。1939年1月,廣西地方建設干部學校宣布成立,黃旭初任校長,楊東莼任教育長,全面主持校務。從1939年3月2日開學到1940年12月31日,共開辦4期,學校培訓下部1400多人,培養村街長4000人,兩年來共編撰教材38種,出版叢書12種。當年學校開鑿的水井現今依然保存完好,井邊還有黃旭初題寫的“天圣泉”3個字。

1943年歐陽予倩主持修建坐落于桂西路(現解放西路)上的廣西省立藝術館。這座被譽為“中困戲劇史上的第一座偉大建筑”的劇場,分樓座、地座,有觀眾席600余個,1944年2月竣工之時,在此舉辦震動全國、影響海外的西南第一屆戲劇展覽會(即西南劇展)。不幸的是,同年秋,日軍侵入桂林,藝術館毀于戰火,抗戰勝利后幾經修繕,仍保持原貌,紅磚砌成的外墻上鑲嵌著黃旭初題寫的奠基紀念石刻,“廣西省立藝術館于中華民國三十二年四月吉日奠基”字樣清晰可辨。

李濟深之《秦堤》和李任仁的詩

疊彩山下的中共桂林市直屬機關委員會大院,曾經是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桂林辦公廳的舊址,1940年9月,桂林辦公廳主任李濟深從重慶到桂林上任后,一直在此辦公直至湘桂大撤退。祖籍廣西蒼梧的李濟深在桂林4年之中,積極推動桂林抗日救圍運動,特別是皖南事變后,全力保護共產黨進步文化人。1944年秋,侵華日軍逼近廣西,李濟深帶頭發起聲勢浩大的困旗獻金大游行,極大地鼓舞了抗戰士氣。興安靈渠岸邊的“秦堤”二字正是李濟深題于這個時期,意在激勵同胞萬眾一心,筑起堅強的堤壩,共同抵御侵略。

1944年秋,侵華日軍在打通大陸交通線的“一號作戰”攻勢中,連克長沙、衡陽,10月26日,日軍沿湘桂線逼近廣西首府桂林。10月29日,侵華日軍與駐守桂林東郊的中國軍隊首次交火,戰事慘烈殘酷,2萬中困軍隊迎戰數倍于己的日軍。II月10日,桂林淪陷,這場慘烈的桂林保衛戰被敵軍稱為最令人膽寒的戰役。桂林是我國在抗日戰爭中最后淪陷的一座省會城市。

1945年3月,愛困民主人士、教育家李任仁從桂林撤退到百色,痛惜落入敵手的故鄉,以悲憤之情寫下4首詩札,如今題刻于象鼻山水月洞內的濤句“炮響還珠咽漓水,熏風疊彩少人過”“何當再話陶盧日,百詠清明不厭多”等,除了描繪桂林保衛戰期問的社會場景,更表達李任仁先生對家鄉的一片赤減之情。日本投降后,1945年10月,李任仁從百色回到桂林,即與萬仲文、陳此生等人發起中圍困民黨民主促進會,該會為后來在香港成立的中圍困民黨革命委員會前身。

義敢抗日陣亡烈士紀念碑

1944年底侵華日軍攻陷廣西省會桂林,并進犯桂林南邊陽朔、永福、荔浦等縣份,為保衛家鄉,荔浦大塘鎮義敢村成立30余人的抗日自衛隊。據義敢村老前輩回憶,1945年的農歷四月廿五,敵軍300余人進犯義敢村,白衛隊一邊組織村民疏散,一邊殊死抵抗,激戰至下午彈盡無援才突圍撤入山里。是役,敵軍傷亡30多人,義敢自衛隊黃森福、潘克信、潘現榮、劉興記、潘培慶、黃玉標等6名勇士在掩護鄉親撤離中壯烈犧牲。

1948年6月1日,紀念犧牲烈士的紀念碑在義敢村口落成,民國廣西省政府主席黃旭初題字“壯節長昭”,民國廣西省政府民政廳長張威遐題字“氣壯河山”,荔浦縣長張德乾和鄉民代表主席潘克義題寫碑文:

黃森福、潘克信、潘現榮、劉興記、潘培慶、黃玉標烈士等,義敢村之自衛隊也,夙以忠勇善戰著稱。

民國卅三年倭軍寇省,連陷恭、平,情勢危殆,縣府西遷鴻頭,寇旋推進,縣城失守。一時敵騎縱橫,縣境僅余西北一隅,仍覺朝不保暮,義敢村自衛隊及時奮起捍衛鄉邦,南挫敵于蘇結屯,鹵獲甚夥;東圍敵于大勃屯,斬敵酋佐藤大尉及所部十余級。解茶香、兩江等鄉之圍:援羅衣、結利等村之難。襲敵駐地、毀敵汽車,使敵不遑寧處,敵深患之。……是役也,敵亦傷亡三十余名,自是縱火焚村,夤夜遁去。敵懾于烈士等之英勇,嗣后遂不敢深入騷擾,西北一隅賴以安謐。烈士等豐功偉績、義勇忠貞,可與日月同光、河山共壯矣。

如今,這罩成為愛圈主義教育基地,每年農歷四月廿五,當地民眾都會白發組織紀念活動。

《遇龍村抗戰勝利碑》和《勝利銘》

位于陽朔縣城西北白沙鎮遇龍河上的遇龍橋建于明代永樂年問,為全部用料石錯縫干砌而成的單拱石橋,是廣西歷史上的名橋。1944年11月,日軍侵占陽朔,陽朔縣政府撤往遇龍河南岸的金寶鄉,遇龍橋成為敵我雙方分界線,橋南天作寨的抗日自衛隊與敵軍在橋上發生數十次戰斗,終于1945年7月下旬擊毀敵軍建在遇龍橋上的碉堡,收復家園。

1945年10月10日,當地民眾在橋上立《遇龍村抗戰勝利碑》,古橋與石碑組合成遇龍河畔一道獨特的風景。

1945年7月28日,國民革命軍第三方面軍擊潰侵占桂林的日本軍隊,光復桂林城,在日本投降次日,國民革命軍第一三三師在師長陳親民率領下,收復桂林北部的全州。

全州失陷前是國民革命軍第五軍的駐地,抗日英雄、國民革命軍第五軍第二〇〇師師長戴安瀾率軍遠征緬甸犧牲,其靈柩運回國后正是在全州湘山寺舉行困葬。陳親民率部重回這片土地,百感交集寫下一篇《勝利銘》以慰英雄在天之靈:

揮戈東指,猛虎驅羊,河山再見,日寇歸降;笑口高張,熱淚如狂,空前勝利,國威大揚。弱肉強食,發奮圖強,殷鑒不遠,悲懼為良;建國上緊,禍戒蕭墻,披瀝相勉,同胞勿忘。全淪逾年,余帥一三三師為前驅,乘克復百壽、桂林破竹之勢,于本年八月十七日光之。興狂所感,跋此以銘。

這方石刻刻于全州湘山寺的飛來石上,落款時問為1945年9月9日,這天正是南京舉行中國戰區侵華日軍投降簽字儀式的日子。

主站蜘蛛池模板: 欧美午夜网| 91精品专区国产盗摄| 国产亚洲精久久久久久久91| 国产麻豆精品手机在线观看| 亚洲欧洲免费视频| 久久黄色视频影| 日韩国产一区二区三区无码| 国产精品护士| 成人午夜免费视频| 日本www在线视频| www.日韩三级| 中文国产成人精品久久一| 国产美女无遮挡免费视频网站| 国产精品亚洲αv天堂无码| 精品精品国产高清A毛片| 亚洲AV无码一二区三区在线播放| 久久精品无码一区二区国产区 | 久久久久人妻精品一区三寸蜜桃| 国产精品自在拍首页视频8| 视频国产精品丝袜第一页| 伊人蕉久影院| 婷婷综合在线观看丁香| 草逼视频国产| 一区二区三区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久一在线视频| 国产成人精品免费视频大全五级| 国产成人精品一区二区不卡| 亚洲人成网站18禁动漫无码| 国产精品99一区不卡| 国产乱子伦视频三区| 日韩成人午夜| 国产精品手机在线观看你懂的 | 无遮挡一级毛片呦女视频| 国产裸舞福利在线视频合集| av无码久久精品| 精品综合久久久久久97| 久综合日韩| 97成人在线视频|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麻豆| 伊人成人在线| 欧美性久久久久| 无码精品一区二区久久久| 中文字幕日韩视频欧美一区| 久久婷婷色综合老司机| 精品久久综合1区2区3区激情| 日本国产精品| 中文字幕无码电影| 欧美日韩中文国产| 国产成人无码播放| 亚洲午夜综合网| 欧美丝袜高跟鞋一区二区| 99免费视频观看| 日本黄色a视频| 国产剧情国内精品原创| 国产精品lululu在线观看| 免费观看男人免费桶女人视频| 日本AⅤ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日| 午夜a视频| 91精品小视频| 国禁国产you女视频网站| 国产夜色视频| 日本精品影院| 青草免费在线观看| 波多野结衣在线se| 日韩成人午夜| 欧美亚洲欧美| 无码在线激情片| 在线国产欧美| 久久精品中文字幕少妇| 日本人真淫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丰满人妻一区二区三区视频| 美女被操91视频| 亚洲第一成人在线| 国产精选小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综合久久成人AV| 992tv国产人成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精品成人久久综合影院 | 欧美亚洲国产一区| 国产视频a| 91外围女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思思热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