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雙鳳
(福建省泉州市永春縣下洋中心小學 福建 永春 362600)
我是一名小學數學老師,我在課堂教學中最關心的問題,就是學生如何有效地參與學習。嘗試教學法是實施素質教育的有效途徑,它是通過學生的嘗試練習、自學課本等方式,在數學課堂教學中提高學生的參與度,引導學生主動地探索解決問題,為學生提供了有效參與學習,獨立思考,大膽嘗試,勇于探索的機會。我覺得,數學課堂教學中如何讓學生有效地參與學習,可以從如下幾方面做起:
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很重要,學生有了興趣才能產生學習數學的熱情,在數學課堂中就能主動參與學習,從而學習數學的熱情高漲。因此,教師要根據教材特點和本班學生的年齡特征,精心設計教學小游戲或小故事,介紹某一巧妙運算或創設學習情境使學生很快地進入新課教學中,成為學習的動機。運用嘗試教學法,除了認真進行學生的思想教育,還要選擇采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要善于設置懸念,聯系生活實際提出問題,導入新課,以此引起學生的興趣,使他們主動參與到知識形成的過程中去。如在教學“年、月、日”一課,讓學生根據謎語“有一個小寶寶真可愛,它身穿三百多件外衣,天天都會脫下一件外衣,最后只剩下一張皮了。”猜一猜是哪個日常用品,同學們一聽猜謎語興趣高漲,大家紛紛舉手回答,這樣的課堂學生的注意力一下被老師吸引到新課的學習之中。
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善于根據教材特點與本班的學生實際,課堂教學中要創設參與條件,讓學生學有機會,構建和諧的教學氛圍是提高教學效率的重要保障。只有在一個民主和諧的教學氛圍中,引導學生通過主動參與,主動思考去獲取新知,使全體學生在參與中能得到發展。

2.2 重視直觀操作。動手操作的過程是動手,動腦的過程,教學中要充分利用現有學具、教具、電化設備等手段為學生提供參與的機會,使他們在動手操作過程中提高技能素養。如教學“梯形的認識”,我先讓學生將準備好的長方形、正方形、平行四邊形等學具,然后只允許剪一刀成為梯形,并要求邊剪邊想:(1)剪后的圖形是什么形狀?(2)從哪里剪一下就能把已學過的圖形的特征改變,成為要學的梯形?雖然這個操作過程只需剪一刀,但學生要經過動手操作,動腦思考的思維過程,因而梯形剪成了,特征也了解了。
2.3 指導自學課本。嘗試教學中,學生自學課本是很重要的一個環節,它為嘗試練習、教師講解作了鋪墊。它同一般教學模式中先教師講解再學生自學課本的效果截然不同,能使學生真正在自學課本中發現問題,獲取新知,這也是學生自主有效參與學習的重要形式。因此,在指導自學課本時要先提出針對性的嘗試問題,讓學生邊看書邊動腦思考,使學生真正從“學會”到“會學”。
數學教學要求教師在教學中除了教給學生必備的數學基礎知識外,還要引導學生積極參與教學的全過程,提高參與學習的能力。

3.2 小學數學課堂教學過程中要善于培養學生的發散性思維,不斷地培養拓寬學生的解題思路。數學教學活動中要讓學生處于多想的環境中,使他們的思維素質很好地得到鍛煉。在教學中可經常采用一題多解的形式,鼓勵學生從不同角度思考,比一比誰想的解法多、巧。如修一條600米長的水渠,已經修了4天,恰好是全長的40%,照這樣計算,剩下的水渠還要修多少天?題目出示后,學生馬上展開思維,很快從具體的數量和把水渠全長看作單位“1”兩個不同的角度想出兩種解法,從而解決了問題。
3.3 讓學生愉快討論,發揮群體智能。教學中我經常組織學生針對某個問題展開熱烈的討論,讓學生在自由討論、相互交流中進行學習,不僅能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主動性和積極性,而且能幫助教師了解學生觀察問題與分析問題的思維方法,掌握學生理解新知與智能發展的實際水平,從而通過教師的啟發、引導,有的放矢地輸出評價信息,使學生強化正確的內容、修正錯誤的東西。
綜上所述,我在運用嘗試教學法的過程中,注重學生參與學習的培養,課堂教學中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學生能主動有效地參與到學習中,教學質量得到大面積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也得到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