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曉萌(廣州圖書館)
關鍵字:公共圖書館;中文圖書;聯合采購
圖書采購經費短缺是圖書館普遍存在的現實問題,也是制約圖書館事業發展的主要因素之一。如何利用有限的資金最大限度地獲得更多的書、滿足用戶的文獻需求,是圖書館需要考慮的重要課題。近年來,廣州市公共圖書館實現了圖書通借通還,統一了書目數據,建立了地區的RFID標簽數據模型標準,并于2018年提出了“全市公共圖書館文獻信息資源實現聯合采購并統一編目,降低招投標成本,提高采購質量和效率。中心館加強對全市公共圖書館文獻信息資源采購統籌和指導,區域總分館服務體系實現文獻信息資源統一采購和配置,保障鎮、街道分館的館藏建設和定期更新”。[1]在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建設過程中,廣州市公共圖書館嘗試用體系發展規劃和統籌的思想,通過集中各圖書館有限的經費利用聯合采購的方式來提高圖書采購質量和效率。
筆者在中國知網中設定主題詞“聯合采購”且“圖書館”進行檢索,截至2019年5月20日,得到文獻160篇。通過可視化分析軟件,導入題錄信息后進行共詞分析可知(見下圖),目前此類研究主要集中在高校圖書館和圖書館聯盟的聯合采購,在資源類型的關鍵詞中,主要為電子書、電子資源等。

圖 共詞分析
對文獻進一步篩選后發現,關于中文圖書的聯合采購,吳錦榮分別介紹了國外和國內基于讀者決策采購(Patron Driven Acquisitions,PDA)模式的小范圍的紙質圖書聯合采購;[2-3]張俊娥從系統角度探討聯合采購平臺來管理書目數據,希望通過一個統一的數據平臺,聯合出版社、館配商和高校圖書館構成館、社、商書目數據一體化的聯合采購模式;[4]代素滿探討了少年兒童圖書館聯合采購實施設想,提出制定區域性少年兒童文獻聯合采購原則,[5]還有學者從招標采購的角度對實行區域性圖書聯合采購進行了研究。[6-7]
綜上,目前國內圖書館學界對于公共圖書館開展中文紙質圖書聯合采購的研究還有待深入。聯合采購是公共圖書館服務體系建設中的重要環節,探索中文紙質圖書聯合采購方式,對于解決區域公共文化資源不均衡、完善公共圖書館服務體系建設具有重要意義。
廣州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印發的《關于全面推進我市公共圖書館總分館制建設的實施意見》作為實施保障依據,為廣州市公共圖書館服務體系開展中文紙質圖書聯合采購提供了政策支撐。[1]其中,明確提到了“實現聯合采購,統一編目”。但是,該意見只在內容上對公共圖書館實現聯合采購有所提及,而對于具體采購手段和方式尚未有明確的指導。廣州圖書館在實施聯合采購的前期調研階段也發現,圖書館界關于聯合采購可供參考的示例并不多。因此,廣州市公共圖書館通過館長會議,最終決定首次嘗試針對2018年國內中文圖書、特色文獻及盲文圖書開展聯合采購。對于公共圖書館而言,中文紙質圖書的采購無疑是采購工作中最重要的部分,其采購經費管理作為圖書館經費管理中的重要環節備受重視。廣州圖書館聯合各級圖書館開展采購存在各成員館對經費支出管理要求各有不同的差異,其中,市級圖書館受到的管制約束較多,區縣館約束相對較少。此外,在確定聯合采購需求時,為了保障圖書的及時供應,對供應商的供貨速度及提供現購的場所進行了重點要求。在聯合采購招標過程中,由廣州圖書館統籌負責項目的整體規劃、技術方案可行性設計論證與實施。規劃中包含了各成員館提出的個性化需求,故招標需求文件中也體現了各館圖書采購的共性和個性需求。同時,廣州圖書館還作為合同采購方的主體承擔著招標質疑回復、項目驗收與評價等工作。
從調查回訪結果來看,各成員館對開展中文紙質圖書聯合采購的成效均表示滿意。中文圖書屬于貨物類采購類目下,而貨物類政府采購有金額限額(各地限額不同)。以廣州地區為例,如果當年的購書經費只有二十萬或者更少,就無法公開招標,只能組織館內采購或通過其他途徑采購,同時,以往各圖書館因采購經費有限,采購招標一般只有一兩家供應商能中標,而通過廣州地區公共圖書館開展聯合采購,有更多的供應商可供選擇。但是,由于招標期間遇到的困難較多,也相應地影響了圖書館后續工作進度。
在廣州地區公共圖書館實施中文紙質圖書聯合采購的實踐過程中,出現了不同層面的問題,致使聯合采購項目中斷。
從資源建設的整體規劃上來說,聯合采購的初衷是為了完善區域內資源的合理配置。廣州圖書館作為廣州市公共圖書館服務體系的中心館,資源建設規劃時僅對廣州圖書館的直屬分館有相應的文獻供應職能,而區縣館作為地區總館同樣也僅對自身下屬分館負責,各級圖書館管理相對較為封閉。同時,在廣州市公共圖書館服務體系中,各級別的圖書館的直屬分館由于所處地域不同,往往依據圖書借閱量、讀者喜好程度來進行圖書采選,沒有科學、系統地配置學科性文獻,從而造成各個分館資源建設規劃較為單一。此外,由于分館的中文紙質圖書由總館統一購置,隨著開設分館地點越來越多,需要統一配置的復本量就越來越大,而對于負責分館資源建設的館員們來說,最多的反饋即是要求提高復本量,并沒有對區域內資源的互補性做出貢獻。
從經費管理上看,各級圖書館經費來源不一,廣州圖書館的購書經費由廣州市財政全額撥款,參與的區級圖書館由區財政單位撥款。與廣州圖書館相比,區縣館的整體撥款經費較少,其總體標的金額占比小。開始準備實施階段,作為主體的廣州圖書館并未感受到特別的壓力,但是在實際操作過程中,卻遇到各種情況,造成了一定的采購壓力。
由于聯合采購招標的標的過大,對未中標的圖書供應商來說,受到的利益損害比往常要大,意味著失去的市場份額更多。在未展開聯合采購時,一些實力比較小的圖書供應商可以去應需求量不是很大的圖書館的標。但是作為一個如此大金額的標的,難免對圖書供應商的供貨能力有一定要求,因此在招標文件設置評分標準時也對部分條件作了要求。此外,廣州圖書館的經費管理相對比較嚴格,招標流程上的遲滯也對后續工作造成了相當大的壓力,從而影響到最后的經費支出。
隨著《中華人民共和國招標投標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采購法》的施行,各領域的招標得到了迅速發展,圖書招標采購也從2004年開始迅速普及,[8]整個采購流程越來越規范。但在實際工作中,由于負責采購人員對政策不了解或由于經費額度不大,無法找到合適的代理機構,造成在實施圖書聯合采購過程中參與招標各方的行為不夠標準、規范。
基于廣州地區公共圖書館開展中文紙質圖書聯合采購的實踐,筆者認為:① 區域的中心館需擁有一個專門的、大型的采編中心;② 聯合采購的經費都由中心館集中掌握。同時具備以上兩個條件才能進行統一采購。
在公共圖書館服務體系的建設過程中,資源建設尤為重要。科學、合理的資源建設規劃除了需要強有力的政府財政支持外,還涉及每個區域總館的資源建設及資源配置規劃,且需要開展廣泛的調查研究,此外,還需要注重各個館的基本文獻需求,最大限度滿足用戶需求。
從廣州市公共圖書館實行的聯合采購的結果來看,區縣館對招標結果的滿意度高于中心館。聯合采購將各館有限的購書經費集中在一起,可供選擇的圖書供應商范圍和數量都有了擴大和提升。對于具體實施采購的主體而言,可設立可持續的管理辦法進行科學系統的統籌。鑒于區縣館以往由于經費不足,未必熟悉政府采購和公開招標的相關流程,可由各館分別派出一名專職負責招標采購的館員,組成聯合采購實施小組,再由中心館指派專門的負責館員,協助處理聯合采購遇到的問題,并可對其進行培訓。
目前,制約公共圖書館采訪質量提升的一個重要原因在于各圖書館之間沒有形成有效的良性互動,主要表現在交流對象偏少,各個圖書館之間的書目信息、讀者需求信息、圖書缺藏信息以及圖書流通信息不對稱。盡管在技術手段的介入下,一些發展比較好的圖書館之間可以通過系統內的設置和管理進行交流,但是由于難以避免的書目信息編目誤差和各館的圖書采訪傾向問題,特別是在資源的建設方向上無法進行整體判斷,諸多問題都仍然無法得到較好解決。在實際工作中,負責圖書采訪的館員與其他館的溝通方面存在不足,特別是同規模較大、購書經費較多的圖書館之間。故而,對圖書館管理而言,各館的溝通不能僅限于管理層,也要重視實際工作責任人之間的溝通。同時,參與招標各方應遵從規范化招標流程,嚴格規范招標人員行為,采訪館員應就招標行為規范溝通達成一致,特別是在公開招標的采購過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