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 琛,姜 濤,龍浩騎,蔣 婧,劉新華,趙立飛,趙永剛,*
1.中國原子能科學(xué)研究院 放射化學(xué)研究所,北京 102413;2.生態(tài)環(huán)境部 核與輻射安全中心,北京 100082
隨著我國核電機組不斷投入運行,產(chǎn)生了大量的放射性廢樹脂,當(dāng)廢樹脂在低放廢物處置場處置時,低能γ核素及β核素的活度濃度成為處置場進行安全評價的主要信息,也是對其放射性總量進行限制的重要依據(jù),因此核電廠放射性廢樹脂中低能γ核素及β核素活度濃度成為處置時關(guān)注的重要問題。
鐵作為不銹鋼材質(zhì)的主要組成元素,在包殼和堆本體中廣泛存在,當(dāng)熱中子撞擊反應(yīng)堆結(jié)構(gòu)材料時,穩(wěn)定的54Fe(天然豐度為5.845%)通過中子活化反應(yīng)生成放射性55Fe。55Fe放射性半衰期為2.73 a,通過電子俘獲(EC)衰變成穩(wěn)定的55Mn,其衰變過程會發(fā)射低能X射線和俄歇電子,屬于低能EC核素[1],因其相對含量較高且具有一定的化學(xué)毒性,對處置場安全影響較大,成為處置場安全評價重點關(guān)注的核素。由于55Fe發(fā)射的β射線在固體樣品中自吸收嚴重,同時由于射線能量較低,受其他核素的干擾大。雖然55Fe也可以通過X射線光譜進行測量,但受其他核素的干擾和檢測限高的限制,通過桶外γ測量技術(shù)獲得準確的55Fe含量也很困難[2]。因此研究制定放射性廢樹脂中55Fe的測量方法成為了亟待解決的問題。本研究旨在開發(fā)一種準確、靈敏、簡單的放射化學(xué)分析方法,用于測定放射性廢樹脂中的55Fe。
55Fe雖然發(fā)射低能X射線,但使用X射線光譜(XRS)測量,其探測效率通常不足1%。針對β核素的測量,正比計數(shù)器或固體閃爍探測器探測效率較低,僅有2.6%~20%[3]。液體閃爍計數(shù)器(LSC)具有較高探測效率,特別是對于低能β發(fā)射體,包括射線強度的測量及核素活度的測定。在本研究中,使用LSC測量核素55Fe的放射性,并且通過在分離初始添加到樣品中的穩(wěn)定Fe載體的化學(xué)回收率對測量結(jié)果進行校正。
核電廠運行過程中,包括55Fe在內(nèi)的活化產(chǎn)物可遷移到冷卻水中,采用樹脂處理冷卻水,這些樹脂中會含有一定量的其他放射性離子。放射性廢樹脂從堆中卸出后,需在場外放置一段時間,大部分短壽命的裂變產(chǎn)物已衰變完,而其中的一些放射性核素與55Fe同為β發(fā)射體或發(fā)射β射線,且半衰期較長,含量相對較高,如54Mn、65Zn、60Co、63Ni、90Sr和137Cs,會在LSC測量55Fe時產(chǎn)生干擾,需要將以上放射性核素與55Fe進行分離。
針對55Fe的測量,國內(nèi)外廣泛應(yīng)用陰離子樹脂交換法和氫氧化物沉淀法[4-5],但其分析測量過程比較繁瑣,對分離條件要求較高,適用于大量核素的分離,同時針對廢樹脂中55Fe的分析方法還不完善。
TRU樹脂是采用萃取劑辛基苯基-N,N-二異丁基甲酰甲基氧膦(CMPO)和磷酸三丁酯(TBP)協(xié)同萃取的萃淋樹脂。在0.05~2 mol/L硝酸介質(zhì)中,TRU樹脂對Fe3+沒有任何吸附,但隨著硝酸濃度的增加,TRU樹脂對Fe3+吸附能力也逐漸增強。因此,可利用TRU樹脂這種特性對Fe3+進行分離[6],制備樣品用于55Fe測量。
本工作擬研究一種測量核電廠放射性廢樹脂中55Fe的方法。TRU樹脂經(jīng)過預(yù)處理后,用于去除廢樹脂溶解液中干擾元素,實驗中首先采用Fe的穩(wěn)定同位素模擬55Fe化學(xué)行為,最后使用放射性核素55Fe對上述分離過程進行驗證,通過LSC測量55Fe的放射性。
固相萃取柱(SPE),美國Eichrom公司,容量為2 mL;移液器,美國Millipore公司;AX205型精密分析天平,瑞士梅特勒公司,最小感量0.01 mg;Tri-Carb 1220超低本底液閃譜儀,美國Perkin Elmer公司,儀器本底計數(shù)率約為min-1量級,對55Fe的探測效率約為43%;電感耦合等離子體原子發(fā)射光譜(ICP-AES),美國TERMO公司。
TRU樹脂,粒徑100~150 μm,美國Eichrom公司;55Fe標(biāo)準溶液(1.22×107Bq/L,c(H+)=8 mol/L),中國原子能科學(xué)研究院計量測試站(國家計量一級站)標(biāo)定;閃爍液,Optiphase“Hisafe”3,美國Perkin Elmer公司;其他試劑均為市售分析純,純度均大于99%。
1.2.1樹脂的溶解 準確稱量一定量(0.5 g)經(jīng)過80 ℃下干燥的樹脂樣品,在聚四氟乙烯燒杯中進行溶解:加入一定量Fe的標(biāo)準溶液模擬55Fe,逐一加入少量其他元素Mn、Zn、Co、Ni、Sr、Cs和Y各20 μg。向樣品中反復(fù)加入濃硝酸、30%過氧化氫和濃高氯酸,并在250~300 ℃范圍內(nèi)溶解樣品,使樣品充分溶解[7]。最后將樣品蒸干后,用8 mol/L的HNO3溶解。
1.2.2鐵與干擾元素的分離 稱取740 mg TRU樹脂,在水中充分溶脹,采用濕法裝柱,將樹脂裝入容量為2 mL的固相萃取柱中,先用10 mL去離子水清洗分離柱,再用10 mL 8 mol/L的HNO3平衡分離柱。將樹脂溶解液樣品在平衡好的分離柱中過柱,完成對Fe的吸附,然后用10 mL 8 mol/L HNO3淋洗分離柱,去除柱中殘留的除Y以外的其他干擾元素。再用8 mol/L HCl對分離柱進行轉(zhuǎn)型后,用10 mL 3 mol/L HCl洗脫去除樹脂上吸附的Y,最后用10 mL 0.25 mol/L HCl洗脫樹脂上吸附的Fe。該色層柱的自然流速為0.5~0.7 mL/min,收集此流出液,定容至10 mL,用ICP-AES和LSC分別測量Fe的含量和55Fe的放射性活度。
實驗流程示于圖1。

圖1 樹脂中55Fe的分析流程圖
干擾核素的選取主要參考了美國壓水堆核電廠PALO VERDE一年所產(chǎn)生的濕廢物中的主要放射性核素。選取的原則主要考慮β衰變體核素,以減少在使用LSC測定過程中對結(jié)果造成影響的可能。鑒于放射性廢物均需要在核電廠貯存一段時間,僅考慮半衰期≥0.5 a的放射性核素作為選取對象。同時在核電廠正常運行過程中,回路中存在的大部分放射性核素為活化腐蝕產(chǎn)物。綜合以上原因最終選定活化腐蝕產(chǎn)物63Ni、54Mn、60Co和65Zn,以及裂變產(chǎn)物90Sr和137Cs作為干擾核素,選取它們的穩(wěn)定同位素作為示蹤,在化學(xué)分離過程中將其去除,以減少在LSC測量過程中對測量結(jié)果產(chǎn)生的影響。
實驗主要干擾核素的性質(zhì)列于表1。

表1 分析過程中的主要干擾核素
將吸附不同F(xiàn)e含量的樹脂樣品1 g進行溶解條件的研究,其結(jié)果列于表2。由表2可以看出,分別吸附200、500、1 000 μg Fe的樹脂溶解后,其Fe的平均回收率為96.51%。

表2 廢樹脂溶解液中Fe的回收
2.2.1鐵分離方法的選擇 采用Fe的標(biāo)準溶液模擬55Fe,對樣品的柱分離條件進行了優(yōu)化。將1 000 μg 的鐵上柱,同時加入一定量的Mn、Zn、Co、Ni、Sr、Y和Cs作為干擾元素一同上柱,在選定8 mol/L HNO3溶液淋洗的前提下,轉(zhuǎn)換成HCl體系后分別用3、5、8 mol/L HCl溶液對TRU柱進行二次淋洗,考察三種濃度HCl溶液洗脫對Y元素去除的效果,最后用0.25 mol/L HCl溶液解吸Fe,流速為2 mL/min,計算Fe元素的回收率以及Y元素的去除率。實驗結(jié)果列于表3。由表3可知,在3~8 mol/L HCl的淋洗條件下,干擾元素Y的去除率隨著淋洗液濃度的降低而升高,而Fe元素的回收率隨著淋洗液濃度的降低而降低,綜合考慮淋洗對Fe吸附和對Y的去除影響,選擇3 mol/L HCl作為去除Y時TRU柱的淋洗液,這樣既可保證淋洗液對Y有較高的去除率,也可保證對Fe的較高回收率。同時也考察了淋洗溶液對干擾元素的去除效果,先用8 mol/L HNO3溶液淋洗TRU柱,去除雜質(zhì)Co、Mn、Ni、Zn、Sr和Cs,再用3 mol/L HCl溶液淋洗TRU柱,去除Y,將每個柱體積的淋洗液依次收集于一個10 mL的測量管中定容,用ICP-AES測量樣品中各組分的含量,得到TRU柱的淋洗曲線,結(jié)果示于圖2。由圖2可以看出,2 mL的TRU柱在采用8 mol/L HNO3淋洗到第4個柱體積的時候,除了Y元素以外的其他干擾元素均被依次淋洗下來,可選擇5個柱體積作為TRU柱的第一次淋洗體積;第二次采用3 mol/L HCl淋洗,Y元素在淋洗到第3個柱體積時被解吸下來,可選擇4個柱體積作為TRU柱的第二次淋洗體積。采用0.25 mol/L HCl溶液對TRU柱進行洗脫,將每個柱體積的洗脫液依次收集于一個10 mL的測量管中定容,用ICP-AES測量樣品中各組分的含量,得到TRU柱的洗脫曲線,結(jié)果示于圖3。由圖3可以看出,2 mL的TRU柱在經(jīng)過洗脫后,F(xiàn)e元素在洗脫到第3個柱體積時被解吸下來,可選擇4個柱體積作為TRU柱的洗脫體積。

表3 不同淋洗條件下對Fe的回收率及Y的去除率
注:Fe和干擾元素上樣量均為1 000 μg

Fe和干擾元素上樣量均為1 000 μg (a)——8 mol/L HNO3淋洗,(b)——3 mol/L HCl淋洗
2.2.2分離方法的回收率 根據(jù)以上柱操作優(yōu)化條件,對分離Fe操作過程的回收率進行驗證,結(jié)果列入表4。由表4結(jié)果可以看出,當(dāng)TRU柱分別吸附200 μg和1 000 μg Fe時,F(xiàn)e平均回收率均約在89%以上,且相對標(biāo)準偏差約為4%~6%(n=3),可以滿足本工作對Fe回收率的要求。

Fe和干擾元素上樣量均為1 000 μg,0.25 mol/L HCl洗脫

表4 洗脫液中Fe的回收率
注:1) 括號中數(shù)值為平均值
2) Fe和干擾元素上樣量均為1 000 μg
2.2.3分離方法對雜質(zhì)元素的去除效果 將各雜質(zhì)元素的原始含量與洗脫液中的量相比,可得到雜質(zhì)元素的去除效果,結(jié)果列于表5。由表5可知,二者的比值均在1 500以上,其中洗脫液中Ni、Co的含量均在ICP-AES探測限以下,二者比值能達到7 000以上,雜質(zhì)元素的去除效果良好,滿足本工作去除基體雜質(zhì)的要求。

表5 洗脫液中干擾元素的去污
注:Fe上樣量為1 000 μg
用該法分析樹脂的放射性本底,F(xiàn)e元素的化學(xué)回收率采用Fe上樣量為1 000 μg的數(shù)據(jù),即89.76%,測量時間30 min,所測量的樹脂樣品中本底計數(shù)率為4.5 min-1。根據(jù)最小可探測比活度計算公式(1),計算得到該法的最小可探測比活度(MDA)為11.43 mBq/g。
(1)
式中:k為常數(shù),1.645;Nb為樹脂的本底計數(shù)率,s-1;t為測量時間,s;ε為探測效率;R為化學(xué)回收率;m為樣品質(zhì)量,kg。
采用已知含量的放射性模擬廢樹脂對該方法的可行性進行驗證,并對化學(xué)回收率(R)和放射性回收率(R′)進行比較。
制備取樣量為0.5 g的模擬廢樹脂樣品,其吸附了3.65×103Bq 的55Fe以及200 μg穩(wěn)定的Fe元素[8]。使用本工作建立的方法對其進行分析,得到Fe的化學(xué)回收率(R)為87.23%,55Fe的放射性回收率(R′)為89.74%。結(jié)果表明,F(xiàn)e的化學(xué)回收率(R)與放射性回收率(R′)相對誤差在5%以內(nèi)。
建立了一種放射性廢樹脂中55Fe放射性活度的分析方法,該方法Fe的化學(xué)回收率為87.23%,最小可探測比活度為11.43 mBq/g,具有準確、靈敏等特點,可為放射性廢物處置場安全評價中55Fe放射性活度的測定提供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