瞿海
摘 要 醫院精細化管理中一項重要的內容就是醫院固定資產管理,但如何管理好固定資產,是當前很多醫院管理層面臨的一大難題。醫院固定資產管理水平會直接影響醫院整體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聲譽。基于此背景,本文以公立醫院作為研究對象,對其固定資產管理問題進行研究。首先闡述目前醫院固定資產管理的目的及要求,然后結合醫院固定資產管理的現狀進行深入研究,并分析其中普遍存在的問題,最后從固定資產管理的流程、固定資產的核算、固定資產的清點、監督管理力度、資產管理者管理意識等方面,提出醫院加強固定資產管理的新思路及具體策略。希望本文能為醫院進一步加強固定資產管理提供參考。
關鍵詞 醫院 固定資產管理 使用效率
隨著我國醫療改革的不斷深入,如何更好地實現可持續健康發展,是醫院目前迫切需要考慮的問題。有效提升固定資產管理水平,是醫院實施精細化管理的重要環節之一,只有提高醫院固定資產管理水平、醫院固定資產使用效率,才能為醫院可持續健康發展提供基礎保障。然而目前,醫院的固定資產管理普遍存在一些問題,本文主要對醫院固定資產管理中存在的這些問題及對策進行研究。
一、醫院固定資產管理目的及要求
根據《政府會計準則第3號——固定資產》的規定,固定資產是指單位為了業務活動的需要而控制的,使用期限在1年以上,單位價值在1000元以上(其中專用設備單位價值在1500元以上),并且不改變其原有實物形態的資產。另外,有些雖然單位價值沒有達到1000元以上,但使用期限在1年以上的大批同類物資,如家具、圖書等,也應當被認定為固定資產來進行處理。
醫院固定資產分為6類:房屋及構筑物;通用設備(辦公設備、車輛、電氣設備、信息設備、計量標準設備等);專用設備(醫用設備、儀器等);家具、用具、裝具及動植物;文物和陳列品;圖書和檔案。
固定資產管理是指從提出固定資產購置申請開始,經過可行性論證、制定采購計劃、批復采購計劃、資產采購、資產驗收入庫、資產領用、資產維修、資產轉移等步驟,直到資產處置的全生命周期的管理。
醫院固定資產管理的目的是保持醫院固定資產的完整性,并充分挖掘醫院固定資產的潛力,通過改進醫院固定資產管理方法,達到提高醫院固定資產管理水平、使用效率的目的。只有提升了固定資產的使用效率,才能真正體現出這些固定資產的價值,進而提高醫院的診斷和治療水平,提高醫院的整體經濟效益、社會效益以及醫院的聲譽,并為醫院的可持續健康發展提供基礎保障。
二、醫院在固定資產管理中存在的不足
醫院的固定資產管理是醫院精細化管理的重要環節之一,但目前醫院在固定資產管理上仍然存在很多不足。
(一)醫院固定資產管理流程不完善
首先,固定資產管理制度不完善。醫院的資產分散在多個部門,如設備、信息、總務、財務、具體使用部門等,雖然有固定資產管理制度,但是缺乏統一的管理,往往會導致固定資產的管理職責不清,監管不到位。其次,資產購置的流程不完善,如對有些資產,未進行可行性論證和效益分析,就進行了購置。最后,資產處置的流程不完善,如在資產報廢時,因場地和時間的問題,有時在未獲得上級部門報廢批復的情況下就進行了處置。
(二)固定資產核算不規范
在實際工作中,固定資產管理部門比較分散,且資產管理者都是兼職,有時管理者對未達到單位價值標準的固定資產的認定不統一,會存在財務已入賬而使用部門未入賬,或財務未入賬而使用部門已入賬的情況,造成固定資產賬面價值和實物不符。以及固定資產入賬不及時,導致固定資產賬面價值和實物不一致,如基建工程已竣工投入使用,但未辦理竣工驗收,因此財務部門未進行入賬處理。每個管理者對固定資產分類的理解不同,容易造成專用設備和通用設備的分類錯誤,導致在對固定資產進行分類統計時,出現賬面數據和實物不一致的情況。
(三)固定資產清點制度的執行流于形式
按照《醫院財務制度》要求,醫院每年都應當定期或不定期地對固定資產開展盤點和清查工作,并且每年至少要進行一次全面的盤點、清查,并形成清查報告。在實際操作中,醫院雖每年都進行清點,但大多流于形式,未做到賬、卡、物的相符,清查報告中對資產的盤虧和盤盈的原因分析不夠透徹,并且未將清點結果和科室績效考核掛鉤。
(四)對固定資產的監督管理力度不夠
醫院雖然有固定資產監督管理方面的規章制度,但在實際操作中,監督力度不夠,未起到很好的監管作用。如對大型醫療設備的購置,雖有購置前的可行性論證,但效益分析不夠,而對于一般醫療設備的購置,可行性論證和效益分析往往會缺少一項或者兩項都沒有;在固定資產采購過程中,多部門之間的配合不夠;固定資產處置有時不夠規范;等等。
(五)資產管理者的管理意識不足
醫院固定資產管理的人員都是兼職的管理者,缺乏受過專業培訓的專職管理者,且這些人員沒有參加過固定資產管理的崗前培訓和專業培訓,缺乏專業的知識及經驗,導致固定資產沒有將其價值發揮到最大,降低了固定資產的使用效率。
三、醫院加強固定資產管理的對策和建議
針對醫院固定資產管理現存的不足,本文提出以下建議:
(一)利用信息化手段優化固定資產管理流程
首先,借助信息化管理的手段,實現對固定資產從提出購置申請、論證、計劃、批復、采購、入庫、登記、領用、維修、轉移到處置的全生命周期管理。通過對固定資產全生命周期的管理以及對固定資產使用情況的分析,達到提高固定資產管理水平、使用效率的目的。使用信息化手段后,可以理順財務部門、管理部門和使用部門中固定資產數據的對應關系,做到賬、卡、物的相符。
其次,規范購置流程。首先由使用部門提出購置申請,其次由相關部門進行論證、計劃和批復,而后采購部門進行采購并驗收入庫,然后相關部門再對購進的固定資產進行入賬處理,最后發放至使用部門并由其對該資產進行后續管理。
最后,規范處置流程。首先由使用部門提出資產處置申請。其次,由歸口管理部門負責審核確認,如是資產轉移,則由歸口管理部門對資產進行轉移處理(包括固定資產明細賬和實物轉移的處理);如是資產報廢,分為兩種,一種可繼續使用的,由歸口管理部門進行資產轉移處理,另一種確認無法使用的,報財務部門進行資產報廢處理,由財務部門按照有關規定向上級部門提出資產報廢申請,經上級部門審核批復后方可進行資產報廢處置。處置的資產殘值按照規定上繳財政部門。最后,財務部門和固定資產管理部門同時對報廢的資產進行處理,做到賬、卡、物的相符。
(二)規范固定資產核算
首先按照規定,統一全院的固定資產定義及分類標準;其次加強對固定資產管理者的培訓,然后由財務部門負責對固定資產的入賬標準進行審核確認,其他部門在財務部門審核確認后進行入賬處理;固定資產的購置部門負責對其所購置的固定資產進行分類確定,其他部門則按照設備購置部門確定的分類進行劃分。
(三)加強固定資產清點工作
醫院每年都要至少開展一次全面的清點工作,日常工作中要對固定資產開展定期或不定期地抽查盤點工作,并形成清查報告。固定資產清點工作應由財務部門、歸口管理部門、資產使用部門共同負責。歸口管理部門與資產使用部門負責將固定資產明細賬和資產使用部門的資產實物進行逐一的核對,并對核對結果簽字確認;財務部門與歸口管理部門要對固定資產總賬和固定資產明細賬進行核對并簽字確認。對清點過程中發生的盤盈、盤虧情況,要及時查找原因,并按有關制度進行相應的處理,做到賬、卡、物的相符。最終將清點結果與科室的績效考核掛鉤。
(四)加強固定資產監督管理
要加強固定資產監督管理,同時要加強對固定資產的購置申請、可行性論證、設備購置、設備使用、設備處置等過程的監管。對需購置的固定資產,要做好前期的可行性論證及效益分析;對批復后確認需要采購的固定資產,必須由提出購置的部門提供該設備的有關技術參數(不包括設備的品牌和型號),采購部門根據相關技術參數進行采購(達到政府采購標準的,要按政府采購的要求,進行政府采購),財務部門根據采購合同中的付款條款來付款,資產驗收入庫后,相關部門進行資產入賬處理。對大型醫療設備的購置,除了要進行可行性論證,還要按有關規定報上級有關部門審批,只有獲得審批許可后才可以購置;對已投入使用的固定資產,要定期進行效益分析,并查找原因,以提高固定資產的使用效率;對固定資產的處置(特別是固定資產的報廢),要監管其是否按照有關流程進行處理、是否聘請第三方對需報廢的資產進行資產評估、處置的資產殘值是否符合評估價值、殘值是否及時上繳財政部門等。
(五)增強固定資產管理者的管理意識
醫院固定資產管理者都是兼職的管理者,為了使其做好固定資產管理工作,必須在其上崗前對其開展崗前培訓,在日常工作中要定期組織開展一些針對性的固定資產管理方面的專業培訓,可聘請專業的固定資產管理者,同時利用醫院固定資產信息管理平臺,交流和溝通管理經驗,從而增強、提升醫院固定資產管理者的管理意識和水平,達到提高固定資產使用效率的目的。
四、結語
通過對醫院固定資產管理的研究,發現目前公立醫院在固定資產管理上仍然存在流程不完善、核算不規范、資產清點有待加強、資產監管力度不夠、資產管理者的管理意識不強等問題,通過對這些問題的分析,發現只要管理好醫院的固定資產,提高醫院固定資產管理水平,就可以提升醫院固定資產的使用效率,將其價值發揮到最大,從而提高醫院的診療和服務水平,進而提高醫院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提高醫院的競爭力,促進醫院可持續健康發展。
(作者單位為上海市靜安區市北醫院)
參考文獻
[1] 徐春譽.醫院固定資產管理問題探究[J].中國市場,2019(10):112+118.
[2] 徐祥.關于加強公立醫院固定資產的思考[J].中國集體經濟,2019(23):5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