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書院在語文教育發展史上猶如一顆璀璨的明珠,在這個時期書院如雨后春筍一般涌現,書院的質量也經得起歷史長河的淬煉。書院教學相長,一流的學者在此講學獲得自身的提高的同時,也培養了一大批人才。書院前世今生都對教育的發展起著重要的作用。
1 傳統書院史
1.1 書院教學
岳麓書院依山而建,是書院發展史上一顆璀璨的明珠。岳麓書院的教學崇尚實用,注重學生的全面發展。在書院開設的課程當中,不僅學習四書五經,還要通曉琴棋書畫,學習如何寫作,洞察時事,并學習禮儀。岳麓書院的課程與時俱進。在宋代初期為科舉設置了注經學、詩賦、文章等課程。到了南宋程朱理學興起,則以程朱理學為主要的學習內容,重視對學生的教化。
元明時期朱張理學仍然占據統治地位,書院開設了以儒家經典為主的四書五經、歷史、古文等課程。清代的課程受多方面因素的影響較為復雜,有適應科舉的時文制藝,有繼續傳習理學的課程,還掀起了研究漢學的熱風。
1.2 書院與學術
會講制是中國古代書院獨創的講學制度。既是一種以學術為中心的學術研究組織,又是一種學術討論方式。在會講中進行學術的交流與探討,形成了相互借鑒、博采眾長、虛心向學的書院氣質。①。
書院最主要的學術研究主要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其一,借助語言文字工具,對哲學的深入探討。宋明理學的發展,也離不開書院這個載體。北宋初期的周敦頤、程頤程顥、張載開始研究理學,朱熹、陸九齡等一批學者終身從事書院教學并致力于理學研究。②其二,直接對語文文字為媒體的書籍進行注釋、考據。書院的師生們繼承了漢代注釋和考據的學問,師生共同鉆研,將其發揚光大。比如說朱熹在致力于書院教學的同時還完成了各項注釋和考證工作,《論語集注》、《大學章句》都是他嘔心瀝血而成。③
1.3 書院與社會、政治之關系
書院作為教育機構對社會也有教化作用。首先是宋代書院推崇儒家的人倫道德,并將儒家思想融入書院的日常教學中,起到潤物細無聲的社會教化效果。其次是書院的社會教化作用順應了統治者的政策,在政策的支持下不僅宋代的教育獲得發展,對元明清乃至當代的教育都有著深遠的影響。④
縱觀書院的發展歷史,即使書院是相對獨立于官學之外的教育機構,但官方對書院都有或多或少的影響。一是書院逐漸官學化,二是書院與科舉考試的聯系。由此可知書院的發展與政治也有密切的聯系。
2 書院與當代
2.1 書院在當代的發展情況
江西古代書院在中國書院史上獨領風騷,對我國古代教育和學術文化的發展以及書院建筑體系的完善發揮了重要作用。德安東佳書院、白鹿洞書院都是有代表性的書院。
滄海桑田,古代書院的發展隨著現代進程的步伐有的日漸式微,有的蒸蒸日上。江西省為了弘揚優秀傳統文化,在書院保護、利用和研究方面取得了顯著的成效。一是提升了書院文物的保護級別,將許多古代書院文物都列入了普查重點。二是大力做好書院維修和保護工作,成立書院類全國重點保護單位的同時,加大資金的投入。三是堅持不懈地展開書院文化研究。四是努力推動書院文化開發利用,開放經過保護的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和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在當代精神建設中發揮了獨特的作用。⑤
總的來說江西的書院保護工作卓有成效,也值得去借鑒。但還有不足之處,比如說書院教育和當代教育發展是脫節的,對書院的研究力度不夠,也要加大資金的投入。
2.2 對當代語文教育的啟示
2.2.1 書院制度對培養學生自學能力的啟示
書院制度中會講制度和藏書制度對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有重要啟示。會講制度主要是關于學術研究的制度,但在會講制度的形成過程中學生有很大的自主性,學生自主選擇聽哪些會講,此外會講制度的保障主要依靠書院山長的倡導和書院的辦學理念,并沒有硬性制度進行規定。
藏書也是書院的功能之一,在此過程中形成的藏書制度對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有重要的推進作用。書院藏書豐富,學生可自由選擇閱讀,提高其自學能力。
因此,在當代語文教育中,一方面要明確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在教學過程中要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自主學習;一方面要營造寬松而濃厚的氛圍,為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提高條件。正如古代書院中師生一心向學,有良好的學術氛圍和自學氛圍,書院也為學生提供了豐富的藏書方便學生自學。
2.2.2 課程設置對當代教育的啟示
書院為學生提供了豐富的課程,如岳麓書院提倡經世致用,促進學生的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因此,當代語文教學中也要注意科學性和人文性的統一,科學性是指教授給學生的知識符合他們的發展水平,人文性是也要注意陶冶學生的情操,讓學生的德智充分發展。
此外,宋代書院中還有許多課程是隱性的。比如說書院優美的學習環境和良好的學術氛圍。在當代教育中,也要注重優美的校園環境建設,重視教師的言傳身教,培養學生的一心向學,尊師重教的學習氛圍。
注釋
①王炳照.中國古代書院.[M]:上海.商務印書館,1988.
②謝保國.中國古代語文教育史稿[M].銀川.寧夏人民出版社,2009.
③謝保國.中國古代語文教育史稿[M].銀川.寧夏人民出版社,2009.
④趙曉樂,趙博.論宋代書院對社會教化的作用及其影響[J].蘭臺世界,2015(36):150-151+148.
⑤朱虹.加強江西書院文化的保護利用[J].中國地方志,2015(10):33-38+63.
參考文獻
[1]陳潘.近三十年來中國書院研究綜述[J].皖西學院學報,2011,27(04):137-141.
[2]孫培青.中國教育史[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5.
[3]王炳照.中國古代書院[M].上海;商務印書館,1988.
[4]謝保國.中國古代語文教育史稿[M].銀川;寧夏人民出版社,2009.
[5]朱熹.朱熹集[M].成都: 四川教育出版社,1996.
[6]張栻.張栻集[M].長沙: 岳麓書社,2010.
[7]劉芳. 從《岳麓書院學規》看書院的課程設置[D].湖南師范大學,2016.
[8]劉河燕.宋代書院的課程內容及特點分析[J].甘肅社會科學,2014(04):148-150.
[9]肖永明,鄭明星.禮俗融會的書院文化空間[J].民俗研究,2015(04):21-29
[10]趙曉樂,趙博.論宋代書院對社會教化的作用及其影響[J].蘭臺世界,2015(36):150-151+148.
[11]朱虹.加強江西書院文化的保護利用[J].中國地方志,2015(10):33-38+63.
作者簡介
林瑜(1997-),女,漢,江西贛州,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學科教學(語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