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江,田現杰,王大力
(華北理工大學附屬醫院 神經內科二病區,河北 唐山 063000)
特發性震顫(essential tremor, ET) 是常見的運動障礙性疾病,其臨床表現主要為姿勢性震顫和動作性震顫[1],近些年有研究顯示還包括一些認知功能障礙、嗅覺障礙及睡眠障礙等非運動癥狀[2]。流行病學研究顯示,部分ET患者預后差,嚴重者可影響患者持物、寫字、倒水等日常生活,甚至在疾病后期會出現步態障礙和共濟失調,且ET患者的病死率在逐年增高。多巴胺D3受體基因(dopamine D3 receptor gene, DRD3)位于染色體3q13.3上[OMIM190300]位點上,研究顯示DRD3基因的第一個外顯子上的第9密碼子存在單核苷酸的多態性,導致原密碼子絲氨酸(Ser)向甘氨酸(Gly)的轉換,稱為“Ser9Gly多態”,進而影響ET的發病風險[3]。在人群中,基因頻率最大的為Ser(A)等位基因,為野生型,Gly(G)等位基因稱為變異型。本研究綜合分析DRD3基因Ser9Gly多態性與ET的相關性,為ET的發病預測和防治提供依據。
1.1文獻檢索 應用計算機分別檢索Pubmed、Web of Science、中國知網(Chinese National Knowledge Infrastructure, CNKI)、維普數據庫、萬方數據庫、中國生物醫學文獻數據庫,檢索時限為建庫至2019年9 月30 日。其中中文檢索詞包括:病例對照研究、多巴胺D3受體基因or DRD3、特發性震顫、多態性or易感基因等。英文檢索詞包括:Case-control study 、dopamine receptor D3 or DRD3、essential tremors or ET、variant or polymorphism or genetics等。并追溯其參考文獻以獲取更多相關研究。
1.2文獻納入與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①研究類型為病例對照研究; ②病例組中的ET診斷明確;③能夠獲取病例組和對照組的基因型分布數據;④若檢索到同一人群的重復文獻,選擇樣本量最大、數據最全、質量最高、年份最新的文獻納入;⑤對照組的基因分布規律符合哈迪-溫伯格( HWE) 遺傳平衡定律;⑥文獻以中英文形式發表。排除標準:①無對照組的研究; ②重復發表的文獻; ③無法獲取各基因型數據的文獻。
1.3文獻的篩選、資料提取與質量評價 由2名研究人員根據檢索詞獨立檢索、篩選并提取資料,遇到分歧時由第三位研究者仲裁,必要時通過電話或郵件聯系原文作者。提取內容包括: 第一作者、發表年份、國家、種族、基因分型方法、病例組和對照組基因型分布和哈溫平衡(Hardy-Weinberg equilibrium, HWE)。納入文獻均采用Newcastle-Ottawa Scale(NOS)[4]量表進行質量評價,NOS評分總分9分,≥6分為高質量研究[5]。入選文獻評價結果見表1。

表1 納入研究的基本特征和偏倚風險評價結果
1.4統計學處理 應用統計學軟件Stata14.0。對所提取數據進行Meta分析,計數資料采用合并比值比(OR值)和95%可信區間(95%CI) 描述。對等位基因G&A及以下四種基因模型進行統計分析:顯性模型(GG+GA vs AA)、隱性模型(GG vs GA+AA)、雜合模型(GA vs AA)和純合模型(GG vs AA)。異質性評價采用χ2檢驗進行分析(檢驗水準為 α=0.1),Cochranq檢驗I2進行異質性的定量分析,P≤0.1,I2≥50%,判定存在較大異質性,采用隨機效應模型進行分析;反之,采用固定效應模型進行分析。發表偏倚采用Begg's漏斗圖和Egger's回歸檢驗進行分析。結果的穩定性通過敏感性分析評估。所有P值均為雙側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文獻篩查結果 初檢相關文獻共113篇,通過層層嚴格篩選后,最終納入8項病例-對照研究[6-13],其中病例組1 456例,對照組1 651例。文獻檢索流程及結果見圖1。
2.2納入研究的基本特征與質量評價 本次Meta分析最終納入文獻8篇,其中6篇是關于高加索人種的研究,其余2篇是關于亞洲人種的研究。納入本研究的文獻質量評分均≥6分,提示研究質量較好。見表1。
2.3Meta分析結果
2.3.1G vs A統計分析結果 異質性檢驗結果提示各研究間存在異質性(I2=80.2%,P<0.1) ,采用隨機效應模型進行Meta分析,最終結果表明,ET的發病風險在攜帶G等位基因與攜帶A等位基因人群間差異無統計學意義[OR=1.23,95%CI(0.95,1.59) ,P=0.116](圖2) 。基于人種的亞組分析結果顯示,在高加索人及亞洲人群中,ET發病風險在攜帶G等位基因與攜帶A等位基因人群間差異無統計學意義[高加索人:OR=1.29,95%CI(0.95,1.77) ,P=0.107;亞洲人:OR=1.01,95%CI(0.78,1.32) ,P=0.915]。
2.3.2GG vs AA統計分析結果 異質性檢驗結果提示各研究間存在異質性(I2=42.2%,P<0.1) ,采用隨機效應模型進行Meta分析,最終結果表明,ET的發病風險在攜帶GG基因型與攜帶AA基因型人群間差異無統計學意義[OR=1.23,95%CI(0. 87,1.75) ,P=0.232](圖3) 。基于人種的亞組分析結果顯示,在高加索人及亞洲人群中,ET的發病風險在攜帶GG基因型與攜帶AA基因型人群間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高加索人:OR=1.33,95%CI(0.86,2.06) ,P=0.206;亞洲人:OR=0.97,95%CI(0.53,1.76) ,P=0.914]。
2.3.3GA vs AA統計分析結果 異質性檢驗結果提示各研究間不存在異質性(I2=25.2%,P>0.1),采用固定效應模型進行Meta分析,最終結果表明,ET的發病風險在攜帶GA基因型與攜帶AA基因型人群間差異無統計學意義[OR=1.14,95%CI(0.98,1.33),P=0.099](圖4) 。基于人種的亞組分析結果顯示,在高加索人及亞洲人群中,ET的發病風險在攜帶GA基因型與攜帶AA基因型人群間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高加索人:OR=1.17,95%CI(0.99,1.38) ,P=0.069;亞洲人:OR=0.99,95%CI(0.66,1.47),P=0.945]。
2.3.4GGvsGA+AA統計分析結果 異質性檢驗結果提示各研究間不存在異質性(I2=36.8%,P>0.1) ,采用固定效應模型進行Meta分析,最終結果表明,ET的發病風險在攜帶GG基因型與攜帶GA+AA基因型人群間差異無統計學意義[OR=1.16,95%CI(0.92,1.47),P=0.196](圖5) 。基于人種的亞組分析結果顯示,在高加索人及亞洲人群中,ET的發病風險在攜帶GG基因型與攜帶GA+AA基因型人群間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高加索人:OR=1.19,95%CI(0.92,1.54),P=0.190;亞洲人:OR=1.07,95%CI(0.65,1.78),P=0.780]。
2.3.5GG+GA vs AA統計分析結果 異質性檢驗結果提示各研究間不存在異質性(I2=31.6%,P>0.1) ,采用固定效應模型進行Meta分析,最終結果表明,ET的發病風險在攜帶GG+GA基因型與攜帶AA基因型人群間差異無統計學意義[OR=1.16,95%CI(1.00,1.35),P=0.043](圖6) 。基于人種的亞組分析結果顯示,在高加索人群中,ET的發病風險在攜帶GG+GA基因型與攜帶AA基因型人群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OR=1.20,95%CI(1.02,1.40) ,P=0.027];在亞洲人群中,ET的發病風險在攜帶GG+GA基因型與攜帶AA基因型人群間差異無統計學意義[OR=0.99,95%CI(0.68,1.45),P=0.954]。
2.4發表偏倚分析 本研究對各個基因模型進行了發表偏倚分析,提示均未見發表偏倚。Begg漏斗圖基本對稱(以G vs A等位基因為例,圖7)。Egger回歸法量化檢測,結果表明不存在發表偏倚(G vs A:P=0.086; GG vs AA:P=0.104; GA vs AA:P=0.058; GG vs GA+AA:P=0.138; GG+GA vs AA:P=0.057) 。
2.5敏感性分析 本文對各個基因模型進行了敏感性分析,提示研究結果有較高穩定性。以GvsA等位基因為例,采用逐一排除文獻的方法,meta分析結果顯示效應量無顯著改變,提示研究結果的穩定,見圖8。
目前更多證據提示ET為常染色體顯性遺傳性疾病,迄今為止,連鎖分析研究在冰島和北美家庭已經確認ETMI(3q13)[14]、ETM2(2p22-p25)[15]、ETM3(6p23)[16]遺傳位點。而仍有許多家庭沒有證據表明ET與這些位點的變異相關聯,因此也可能存在尚未發現的ET易感基因。
DRD3基因近年來逐漸成為學術界的研究熱點,已有大量研究報道DRD3基因多態性與帕金森病[17]、精神分裂癥[18]、遲發性運動障礙[19-21]等疾病的相關性。DRD3位于染色體3q13.3 區域,與ETM1 區域重合,且DRD3基因Ser9Gly位點具有多態性,這使得其作為與ET 相關致病基因被廣泛研究。Lucotte等[3]對 30名法國ET家族患者進行了研究,結果提示該位點在研究對象間具有一定的聚集傾向,且發現攜帶DRD3Gly/Gly基因型患者發病年齡較早。Jiménez-Jiménez[22]、Kuhlenbaumer等[23]進行的薈萃分析結果提示ET患者中攜帶DRD3Gly與DRD3Ser等位基因之間無明顯差異。在亞洲人群中進行DRD3和 ET相關性的研究并不多,其中黃贛湘等[24]對80例湖南地區的ET患者進行研究,結果顯示DRD3與ET遺傳易患性無關。這與王峰等[13]的研究結果一致。越來越多的研究對不同種族間DRD3基因與ET的相關性進行驗證。然而, 一些結果是相互矛盾的,因此系統研究Ser9Gly變異與ET相關性的Meta分析是很有價值的。本文應用Meta分析對Ser9Gly多態性與ET的關聯性作系統分析。截至2019年9月30日,共納入8項獨立的病例對照研究,包括病例組1 456例和對照組1 651例,結果顯示,顯性基因模型在兩組之間存在差異,即攜帶GG+GA基因型ET發病風險高于攜帶AA基因型人群,這與Lucotte等[3]的研究結果一致。基于人種的亞組分析顯示這種差異存在于高加索人種間,即高加索人群中攜帶GG+GA基因型ET發病風險高于攜帶AA基因型人群,這提示DRD3基因Ser9Gly多態性與ET的關聯性受到種族因素的影響。而對亞洲人種卻沒有明顯差異,考慮可能的原因是:不同人種本身的遺傳背景不同;亞洲人種納入的樣本量小于高加索人種;基因檢測方法的差異;隨機誤差等。
本研究局限性包括:第一,本研究未考慮ET在此基因位點中是否存在其他變異與Ser9Gly的聯合作用;第二,本研究納入僅限公開發表的中、英文文獻,缺少其他語種或未公開發表的研究,可能會存在語言偏倚和發表偏倚;第三,本研究分別對高加索人、亞洲人2個種群進行了亞組分析。但2個人種的納入研究量均小于10項,尤其是亞洲人種的研究僅有2項,且樣本量較少。因此本次研究的結果可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尚需更多高質量、大樣本的研究加以驗證。
綜上所述,本研究發現高加索人群中DRD3基因Ser9Gly多態性與ET易感性相關,但由于以上局限,DRD3基因Ser9Gly多態性與ET易感性之間的關系仍需進一步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