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敏
重慶市豐都縣三建鄉山高坡陡,土地貧瘠,2017年8月被確定為市級深度貧困鄉。在市人大常委會辦公廳扶貧集團的全力幫扶下,三建鄉發生了巨大的變化。
脫貧攻堅取得實效
豐都縣三建鄉夜力坪村三組的孫思烈,11年前種了兩棵楊梅樹,這兩棵楊梅樹收成很好,去年在三建土特產電商平臺上賣了1000多元。因此,孫思烈有一個夢想——擁有一片楊梅園。
2019年10月,市人大常委會辦公廳扶貧集團成員單位市市場監管局在了解到孫思烈的楊梅夢后,為他送去了100株楊梅苗,并聯系技術人員上門手把手指導。現在,這100株楊梅苗已全部成活。掛果后,這些楊梅樹每年可為孫思烈帶來數萬元的收入。
農村電商是農民致富的好幫手。2019年以來,三建鄉駐鄉駐村工作隊將農村電商平臺建設作為脫貧攻堅產業發展的重要抓手,在“1+8”(1個集配中心,8個村級平臺服務站)總體規劃基礎上,應勢啟動龍河流域區域性電商集配中心規劃建設。在已建成的8個村級電商服務網點中,廖家壩社區電商平臺年銷售額已達200萬元,先后包裝上線了高山大米、黃牛肉、麻辣雞、原生態菜籽油等熱銷產品30余種。
“我們將在鄉黨委政府的統一安排下,繼續推進電商與扶貧產業深度結合,探索整合豐都縣龍河流域農特產品、非物質文化遺產、電商營銷人才等資源,推動區域特色農副產品產銷模式創新。”廖家壩社區黨支部第一書記章烈說。
找準“窮根”,精準施策。一項項措施,匯聚起脫貧攻堅的磅礴力量,推動三建鄉面貌日新月異,群眾生產生活條件大為改善。
據悉,2014年三建鄉有貧困村6個,建卡貧困戶704戶2622人,貧困發生率21.4%。目前,未脫貧的僅剩5戶11人,貧困發生率降至0.09%。
這樣的好成績,離不開市人大常委會辦公廳扶貧集團的全力幫扶。僅在2019年,市人大常委會主任、三建鄉脫貧攻堅指揮部指揮長張軒就5次深入三建鄉督戰脫貧攻堅工作。
在2019年底召開的市人大常委會辦公廳扶貧集團成員單位聯席會議上,張軒對三建鄉脫貧攻堅工作給予充分肯定。她表示,三建鄉在水、路等基礎設施建設和冷水魚養殖、林果種植等產業發展,以及民宿建設等方面,都呈現出特色和亮點,老百姓干勁十足,對生活和發展充滿了希望和信心。
今年是脫貧攻堅決戰決勝之年,如何打贏打好脫貧攻堅戰?今年3月19日,張軒再赴三建鄉督戰脫貧攻堅工作。通過實地調研、聽取介紹,詳細了解三建鄉脫貧攻堅,特別是“三落實”“三精準”“三保障”等工作情況,并圍繞消費扶貧,解決“兩不愁三保障”突出問題,農村“三變”改革和產業發展等方面工作進行督戰指導。
“三變”改革蹄疾步穩
如何保證“脫貧路上一個都不能掉隊”?三建鄉因村因戶施策,務求扶貧政策精準落實,鞏固攻堅成效。
在產業扶貧方面,三建鄉培育鄉村旅游、筍竹、青脆李三大主導產業,發展筍竹、青脆李等產業1.8萬畝,打造雙鷹壩采摘園等15個產業基地,實現了“一村一品”產業發展布局。
目前,三建鄉的筍竹、青脆李等產業處于培育期,離真正產生效益還有一段時間。但三建鄉通過大力實施農村“三變”改革,將產業發展和群眾的收益緊密聯結,群眾發展產業的熱情高漲,產業生態化、生態產業化的路子正越走越寬。
2019年,三建鄉農村“三變”改革產業項目首期保底收益全部兌現,按照前3年每畝240元/年的標準向村民發放保底收益,此后保底收益逐年遞增并開始分紅分利。
向后華是魚泉子村一組的村民,家里有10畝地,用作筍竹、青脆李的栽種。“以前種點玉米、土豆,除去成本,一年賺不到幾個錢。”向后華說,他家有5口人,老兩口在家做點農活,孩子們都在外面打工。這點保底收益金雖然不多,但他很滿足。因為,除了保底收益金之外,他參與管護筍竹和青脆李,還有務工收入,平均每天有七八十元,一年算下來,又可以收入1.5萬元左右。“等到產業發展起來后,我們以土地入股的農戶,每年還有分紅收益。”向后華說。
三建鄉鄉長任正義說,實施農村“三變”改革以來,全鄉大力推進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讓集體經濟組織“實”起來;引導農民以土地入股,聚合農民股權,讓分散的資源“統”起來;通過招商引資,按照市場化機制集中開發農村資源,讓閑散的資金、資源“聚”起來,生產效率和效益大幅提高。
聚焦“兩不愁三保障”
三建鄉紅旗寨村黨支部第一書記孫培棟是一名90后。2017年,他開始駐村工作,在入戶走訪時了解到,二組的貧困老黨員譚吉祥因病下肢癱瘓,兒子和兒媳常年在外務工,耄耋之年的老人獨居在家。
“看到老人坐著破舊的輪椅,想到外面去就只能用兩手撐著地拖著身子往外挪,心中無比難受。”孫培棟說,他努力為老人爭取無障礙化改造項目。在縣殘聯的幫助下,無障礙化改造項目順利實施,并給老人送來了新的輪椅,家里配備了馬桶和熱水器,老人的生活方便多了。
這幾年來,三建鄉聚焦“兩不愁三保障”突出問題,各項政策和措施落實到村、到戶、到人。2019年以來,三建鄉排查3599戶,發現并解決“兩不愁三保障”突出問題112個,其中住房問題8個、義務教育問題4個、飲水安全問題100個。自三建鄉被確定為深度貧困鄉以來,涉及基礎設施、醫療、教育、文化等方面的脫貧攻堅建設項目51個已全部開工,其中完工32個,累計完成總投資額的96.58%。
“到2020年,我市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將實現‘兩不愁三保障,其中深度貧困鄉鎮及其貧困群眾是發力的重點。”豐都縣人大常委會副主任、三建鄉黨委書記黃友志說,為實現這個目標,三建鄉將精細化落實各項扶貧政策,抓好基礎設施建設、產業培育、人居環境改善等重點工作,長效化鞏固脫貧成果。
為了切實解決“兩不愁三保障”突出問題,三建鄉建立“1+2”幫扶責任體系,即對未脫貧戶分別落實“1個幫扶單位+1名干部為幫扶責任人+1名專業技術人員”包干幫扶,根據致貧原因分類確定幫扶單位,并逐級落實幫扶干部、單位和幫扶人的責任,逐戶編制脫貧規劃,確保如期脫貧。同時,還結合入戶走訪情況,對照“兩不愁三保障”,開展動態管理“回頭看”,確保錯評、漏評、錯退“零目標”的實現。
另外,三建鄉累計完成“十三五”易地扶貧搬遷建卡貧困戶100戶382人,52戶易地扶貧搬遷面積超標和大額負債問題得到解決。觀大丘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實行24小時作業,目前主體已封頂。
黃友志說,下一步,三建鄉將聚焦“兩不愁三保障”突出問題,精細化落實政策舉措,強力推進產業扶貧、就業扶貧、金融扶貧、電商扶貧,保障群眾穩定增收,加快推進交通扶貧、水利扶貧、易地扶貧搬遷、危房改造、公共服務、場鎮建設,補齊短板,全面推動鄉村振興、黨建引領、“志智雙扶”,努力確保高質量打贏脫貧攻堅戰。
一方面,三建鄉將聚焦責任、政策和工作“三落實”,始終以脫貧攻堅統攬經濟社會發展全局,政策精準落實到戶到人,全面做好脫貧攻堅普查的準備工作。聚焦對象、幫扶和退出“三精準”,全面落實“四個不摘”要求,抓實建檔立卡數據質量管理,落細落實幫扶舉措。
另一方面,聚焦義務教育、基本醫療和住房、飲水安全“三保障”,高質量、高效率解決群眾“兩不愁三保障”問題,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完成交通、水利、易地扶貧搬遷、公共服務和產業等扶貧項目的實施,補齊脫貧問題短板。
“脫貧不是終點,而是新的起點。”黃友志說,將持續發力,統籌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等工作,積極對接鄉村振興。
激發群眾脫貧內生動力
坡陡、路爛,出行靠雙腿、運輸靠雙肩,這是三建鄉幾年前的狀況。群眾要富起來,繞不開的一個話題,就是修路。目前,全鄉4條改擴建公路,撤并村道路通暢工程,村民小組通暢工程等已基本完成。同時,人行便道、鋼防護欄等工程也已完工。
經過2年多的建設,三建鄉“路水電訊房”等基礎設施明顯改善。同時,三建鄉黨委、政府和市人大常委會辦公廳扶貧集團駐鄉工作隊一道,全力實施扶志與扶智行動,激發群眾自信心,提振群眾精氣神,激發群眾脫貧內生動力。
“激發群眾脫貧內生動力,是打贏脫貧攻堅戰的關鍵,也是確保脫貧群眾不再返貧的有力保障。”駐鄉工作隊隊長孫澤均表示。
比如:利用廣播“村村響”、宣傳公示欄、送文化下鄉活動等,開展“銘記黨恩、主動脫貧”面對面扶志教育,激發群眾內生動力。采取發公開信、召開院壩宣講會等方式,向群眾宣傳扶貧政策、報告脫貧攻堅工作,還通過群眾身邊可見可感的脫貧致富典型來詮釋“幸福來自奮斗”。
此外,完善“一約四會”等村民自我管理機制,開展孝善之家、勤勞之家、互助之家、清潔之家等正面典型的評選,不斷健全村民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鄉村治理體系。系列評選活動,有力提振了貧困群眾的精神面貌,增強了脫貧致富的內生動力。
“以前家里雜物亂堆,自己也不覺得難堪,因為習慣了。現在,就算農活兒很忙,我們也要把家里的清潔做完。”廖家壩社區一位村民表示,家里物品擺放整齊,堂屋、臥室、廚房及房前屋后干干凈凈的,看著心里舒服,心情都會好很多。
“戰疫”“戰貧”兩不誤
“不走親戚不訪友,疫情過了隨便走;不打麻將不聚堆,待在屋里照看孫……”自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開展以來,三建鄉組織了9臺宣傳車輛進村,購置45臺小喇叭進社,每天不斷巡回播放疫情防控信息。
“各位親朋好友,由于新冠病毒疫情嚴重,為了各位及家人安全,原定于1月30日舉辦的婚宴取消,請各位諒解!”李清海是三建鄉蔡森壩村村民,原本計劃在春節期間為女兒舉辦婚禮,但是面對疫情,他立即取消婚宴,并逐一向親戚朋友發送致歉短信。
三建鄉疫情防控工作開展后,村民紛紛響應政府號召,“白事”也一律從簡,累計取消宴席87家。
從1月28日起,三建鄉駐鄉駐村工作隊成員就主動放棄休假,加入疫情防控阻擊戰。沒有多的口罩,他們自己帶來;吃飯不方便,他們自己買方便面,扶貧工作隊變為疫情防控先鋒隊。特別是縣派扶貧干部,發揮熟悉縣情鄉情村情的優勢,較早深入一線,進村入戶摸排宣傳。
鄉里還組織各村黨員、人大代表、退伍軍人、返鄉大學生等,成立巡邏隊、保潔隊、宣傳隊,在每個村設置檢查站,全力保障村民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由黨員組成的紅鐮志愿者服務隊,還為群眾提供購買配送生活物資、照顧特殊困難群眾、清潔衛生、消毒防疫、理發等志愿服務。
“我們要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脫貧攻堅,努力實現疫情防控、脫貧攻堅兩手抓、兩手硬,既保障全體村民的平安健康,也全力保障農村產業發展。”三建鄉相關負責人說。
2月,正是春播好時節。在三建鄉夜力坪村,村干部及時組織群眾在油茶林里套種了土豆。
“我們村在脫貧攻堅中種植了1400畝油茶和400畝青脆李,組織群眾在油茶林和青脆李林下套種土豆或黃豆,可充分利用土地資源,增加群眾收入。”夜力坪村黨支部書記楊小洪說,今年套種了200多畝土豆、200多畝黃豆。
目前,三建鄉在繼續開展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時,積極開展脫貧攻堅工作,“戰疫”“戰貧”兩不誤,確保全鄉如期高質量脫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