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顯忠

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成了一場檢驗基層治理體系的大考。配合著防疫工作,鄉村地區啟用了“沉睡”多年的大喇叭,城市社區主要還是依靠電話和逐門逐戶核實,少數地方的城市社區(或小區)建有微信群,網格員也會在微信群里發布有關通知。盡管利用微信群等網絡交流群抗“疫”明顯不成體系,但效率遠大于電話和“大喇叭”,其開發前景亟待得到重視。
不論是解決居民個人事務還是社區公共事務,社區干部缺少“在場”的感受。特殊情況下,如新冠肺炎疫情突發時,街道和社區可以拿到部分業主的電話,但需要頻繁與其進行信息交流,所需要的溝通效果是電話無法完全承擔的。在這種情況下,就需要一個持續有效的溝通方式——社區網絡平臺!
目前,社區的居民交流群大多是自發設立的,很多是基于調解業主和物業單位、水電氣相關企業的關系而設立。少數有社區網格員進駐,偶爾發一下街道、社區等基層職能部門的管理通知,都是單向傳播,缺少基層職能部門干部與居民之間的雙向互動。
從一些長期存在的公共問題來看,社區亟需建立基層職能部門與居民之間的互動關系,讓基層黨組織和職能部門安排工作人員、志愿者收集、回應和解決居民提出的與物業、環衛城管、治安、消防等方面的建議和要求,推送上級黨委政府的大政方針、民生政策,各部門面向社區群眾發布的通知、決定,培訓專業技能的音視頻資料、安全生產和公共衛生信息,崗位招聘以及產品、服務市場信息等。
社區網絡平臺是基層職能部門與群眾距離最近,建立線上線下一體化基層治理的關鍵突破口:基層職能部門存在線上延伸管理職責的必要。社區居民就線下資產、業務或社區公共空間,有與公共服務部門、基層職能部門展開線上“在場”交流的需求,有接受基層職能部門線上服務和管理的需要。同時,部分社區居民或其他相關人員對社區公益也有熱情,需要一片線上的公共空間。
因此,社區網絡平臺就成了基層黨組織和職能部門可直接開拓和創建的“線上疆土”,是基層黨組織和職能部門可直接“掌控”的承載基層治理職能的社區網絡空間。在確保每個家庭都有一個代表,并且全面落實入群人員實名化的條件下,實現線上線下“一般粗”,創建線上社區,開展線上線下一體化的基層治理探索。
要發揮這個功能,不能僅有居民交流群,還需要配套由基層黨組織負責人主持、駐群干部為主的工作群,用于反饋和研究解決居民提出的、超出駐群干部及其職能部門權限的問題。
兩類交流群應該形成“一拖N(N是居民交流群)”組合,構成一個嵌入居民區的線上線下一體化治理的社區網絡平臺。
同時,基層黨組織和職能部門可以用好線下資源和線上平臺資源,把面向群眾的所有咨詢、登記、公示、征詢意見之類的業務,以適當的形式搬到線上,把社區網絡平臺打造成居民手邊的服務大廳、業務窗口、告示欄和議事大廳。
在此基礎上,需要線下實地勘察、調查、查閱資料的,需要與相關人員線下協商的,需要請示和會議決定的,以及其他不適合線上公開交流的業務,駐群干部要及時告訴居民轉入線下辦理,以及需要聯系的線下部門和人員及其聯系方式,線下辦理的流程、條件和時限等,實現線上線下的有序銜接,探索創建線上線下一體化基層治理體系。
(作者系吉林大學法學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