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商品的流通速度與日俱增,物流行業也開始面臨新時代新機遇,雖然我國的物流經濟起步比較晚,但是在社會經濟體系中已經占據了不可或缺的重要位置,而物流經濟怎樣在利好政策的投放下,立足市場迅速找到自己的行業優越性,開創物流經濟新篇章,達到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雙贏局面,將成為本文的主旨和主要探究方向。
關鍵詞:物流經濟;經濟效益;物流產業鏈
近年來隨著電商平臺的逐步完善和日益成熟,人們的生活已經和物流行業緊密聯系在了一起,大眾普遍認為物流行業屬于典型的服務業,但是與傳統固化模式下的服務業不同,新興的物流產業鏈會極大促進社會經濟區域化鏈條的完善和飛升,隨著大眾消費水平的提高,商品的運行速度也會越來越快,而能帶動社會經濟高速發展的項目,例如區域道路運輸網的鋪設、運輸布局的合理分布、智能化運輸平臺的打造都是物流產業鏈的集中體現,因此如何加深物流經濟和社會經濟的正相關效益,如何讓物流經濟平穩健康地發展下去,也是在大環境下與每個人生活息息相關的時代課題。
一、物流經濟相關概念闡述
1.何為物流經濟
物流經濟越來越成為衡量社會經濟是否高速運轉和拉升經濟體量的重要標尺,在傳統的物流經濟體系里,更加注重商品的配送及有效傳遞,但隨著電商時代的到來,物流的時效性、便捷性和物流平臺的智能化,成為了考察物流鏈完整性的重要標準,物流平臺為了在行業里占據不敗之地,只能加速高效的拓展自己的業務腹地,增加對產業智能化的投資,使物流鏈條從倉儲到配備,都形成一個良好的資源配比。這就使物流行業高速發展,不斷增長的物流經濟,成為了社會經濟的強有力支撐,二者的互相作用,可以極大程度地拉升國民增長總值,并且可以從需求端刺激消費,使國民經濟與物流開啟正循環的積極模式。
2.物流經濟對不同區域的現實主義價值
打造完備的物流產業鏈,成為現階段非常有效的改善區域經濟環境的重要手段,也是區域經濟視域下改善經濟的重要抓手。在現實生活中,城市化進程越高的區域塊,往往具備更高效、更完整的物流產業鏈,而地域相對邊緣化的城區,往往物流配置會呈現出單一化、片面化等特點,如果著手于增加經濟扁平化城市的經濟效益,物流業的豐富和完善可以成為有效手段極大改善這一現狀。
在農村化進程占發展主導的上世紀60年代,有一條標語格外引人注目,“要想富,先修路”,而經濟高速發展的今天,這條標語仍然在社會經濟中適用。物流產業會帶動地方運輸管道的完善,打通經濟較為貧瘠地區的商品流通管道,讓所有居民平等地享受社會資源,有益于促進消費、拉動內需,從而在根本上打破地域限制經濟發展的桎梏。
3.推進物流經濟在社會環境中的意義
物流經濟從某一方面來說,能夠有效調整區域原有的生存結構,能夠在一定程度激發人們對消費的渴望。隨著信息時代的高速發展,物流經濟已經不是單純承擔運輸模塊的獨立經濟體了,它已經和多媒體產物互融在一起,共同承擔起了我們日常生活中多元化的物質需要,物流經濟的高速發展也為社會經濟奠定了良好的現實基礎,而物流所創造的經濟效益也愈發清晰地顯現了出來。所以很多經濟發展略顯遲緩的地區,紛紛出臺相應政策,加大力度保障物流平臺在本阜的搭建,因為物流已經成為社會經濟發展中不可或缺的行業力量。
二、國內外研究綜述及現狀對比
1.當前物流經濟現狀
與之前的物流模式不同,現在買家對商品多元化、精細化的需求,要求物流行業必須摒除固有的行業模式,根據不同群體定制不同的物流服務。
具備高時效性、高智能化的物流平臺,今后勢必成為消費者青睞的對象。在現實生活中我們也不難發現,在經過電商平臺的催化后,消費人群在特定節日對物流的需求值會達到頂峰,但是物流鏈的表現往往差強人意,會出現持續性的滯后反應,比如每年雙十一的到來,各地物流鏈都面臨極大的壓力,這說明現在的物流體系依舊過分依靠人力依托,高耗能和低輸出的矛盾也初見端倪,目前我國整個物流經濟處于一個瓶頸期,物流體系的現代化建設需要提速,智能化配比也亟待改革。
2.國內外對比研究綜述
我國物流行業起步較晚,在近幾年剛剛實現了各種邊界業務的整合,通過資源配比和多媒體融合的物流經濟也初具成效,但是我們還是需要用學習的眼光、發展的態度去觀察對比國外物流經濟為社會帶來的影響,從而助力我國物流模塊的完善更迭。
(1)國外物流經濟對社會經濟的影響闡述
在歐洲國家,物流經濟通常被作為壓縮成本的最后一道關卡,在商品流通和運營的視域下,物流產業的是否完備是可以直接體現在收益價值上的,因此歐洲國家極其重視對物流行業的政策傾斜及實體支持。
從亞洲范圍來分析,韓國和日本都把物流行業當作了國內最重要的利益來源之一,他們認為高質量的物流產業的聚焦,可以帶來經濟效益和資源配備的高速融合,可以提高整個社會的價值輸出。
(2)我國物流經濟對社會經濟的貢獻
通過比較不難發現,越是發達的物流行業,物流效率往往越高,但是成本輸出卻越來越少,這對經濟效益的攀升是一個重大利好的資源項。物流產業越繁榮,人們加入電商平臺等線上交易的熱情就越高漲,人們在消費時選擇的產品項目也就越精細化,當物流產業鏈條匹配到更多私人訂制的電商服務時,也就意味著我國國民經濟有了新的飛躍和質的提升,意味著我國社會經濟的進一步繁榮。雖然在我國是一個年輕的產業,但是它基本改寫了服務體系的價值導向,也重新定義了服務行業的社會經濟體量,經過近幾年的高速發展,我國物流業現在已經成為了重要的行業支柱,在國民經濟體中扮演著不可或缺的角色。
三、辯證視域下的物流經濟與社會經濟相關性分析
從宏觀的角度上來講,社會經濟包含物流經濟,而物流經濟是社會經濟的微觀體現,在現實生活中,物流會為區域帶來更好的流通性,商品的快速交換會形成收益價值體現在社會經濟中。從另一角度來講,健全的社會制度保障和經濟依托,也會使物流模塊更加穩定,走向規模化發展趨勢,所以這兩者在現實角度上,形成了正相關的辯證關系。
新興的物流產業鏈會極大促進社會經濟區域化鏈條的完善和飛升,隨著大眾消費水平的提高,商品的運行速度也會越來越快,而能帶動社會經濟高速發展的項目,例如區域道路運輸網的鋪設、運輸布局的合理分布、智能化運輸平臺的打造都是物流產業鏈的集中體現,因此如何加深物流經濟和社會經濟的正相關效益,如何辯證地看待物流經濟與社會經濟,也是我們十分需要了解的課題。
1.社會經濟是孕育物流經濟的溫床
有經濟學家認為,一個社會的經濟是否快速增長,是可以體現在國民日常生活中的,比如商品交換速度是否加快,居民擁有的產品是否多元等,而資本的原始積累是來自儲蓄還是交換,這也體現了這個國家經濟環境的健康性和穩定性,社會經濟如果有序健康的發展,那么各項衍生經濟才能夠得以運轉和壯大。
2.物流經濟是社會經濟的重要抓手
(1)解決就業痛點,增強人才保障
隨著我國經濟的高速騰飛和勞動力市場由人力輸出向智能化輸出的用工轉變,人工的低消耗已經成為了日后就業發展趨勢,從這個角度來講,用工趨勢加重了我國的就業壓力,而物流的行業特點,造就了為社會分擔剩余勞動力的積極內核,可以大力緩解區域內的就業壓力,妥善解決社會痛點。
(2)對邊界行業的帶動作用
在現代物流行業體系中,運輸物體的多元化成為了時代特點,相對于傳統物流,有一些不易于長途運輸的制品也成為了現代物流的常客,所以為了加強在物流運輸中,產品的安全性和便捷性,物流包裝行業應運而生。
從經濟角度出發,物流行業對加工業、包裝業、流通業都有一定的幫助,通過以點帶面的方式高效完成了邊界行業的融合互補,極大促進了經濟效益的提升。
四、加強物流產業鏈的策略研究
1.當前物流產業經濟存在的問題
在現實生活中,物流的時效性和普及性也時刻影響著人群的主觀意識,所以物流的體系變革勢必是一場多維化的模式探索,只有精準找到今后努力的基準點和方向,才能為社會經濟效益最大化提供保障。
(1)全面完善物流配置
研究發現,物流行業在不同區域內表現出不同的發展形式,主要是因為物流設施的配備不均衡,導致不同地域對智能化物流的接受度不一。比如一些欠發達地區,至今沒有全面完善智能柜的推廣和普及,這就導致了智能化物流出現兩極分化,這樣的形勢如果不得到改善,注定會為行業發展增添不必要的思維壁壘。
(2)降低行業門檻
由于打通全國物流通道和脈絡是一個極高難度的事情,所以在行業的選擇上,很多人會被行業門檻所桎梏,不敢踏入這個圈子,這就導致整個物流行業缺乏活水,難以打破幾家企業的固有循環,只有讓更多的人參與到物流經濟建設中,才能讓行業更健康地發展下去。
(3)打造智能化信息平臺
隨著5G時代的到來,人們與數字化生活變得難以分割,如果物流體系的跟蹤平臺無法做到高透明化和高時效性,那么老舊的商業模式會很快成為行業發展的藩籬,未來誰的智能化平臺越完善,誰的物流產品就會越被人喜愛。
2.改善產業鏈的策略研究
由于固有的物流模式已經不適應現代物流發展規律,所以我們必須打造一個更為完善、高效的物流產業鏈。根據買家對商品多元化、精細化的需求,物流行業必須摒除固有的商業模式,盡可能根據用戶群的不同需求,來制定不同的物流服務。比如在我國現有物流行業中,“順豐模式”主打中高端客戶,而客戶群體的建立有助于打造具備高時效性、高智能化的物流平臺。盡快實現物流行業的規模化運營,將物流程序最大程度地化繁為簡,通過政策保障,加強物流經濟與社會經濟的交流,滿足欠發達地區與發達地區的經濟交流,在物流行業立足于人們日常生產生活需要的同時,做到經濟價值的高度輸出。
五、小結
隨著我國經濟實力和綜合國力的整體攀升,在國際貿易往來中,我國也逐年加重了資源投放,所以從經濟發展的角度出發,只有打造一個健全成熟的物流網絡,才能在國際競爭中謀得共進發展,雖然我國物流行業起步較晚,近幾年也才剛剛實現了各種邊界業務的整合,但是通過前期的努力,我國資源配比和多媒體融合的物流經濟也初具成效,我們還是在用學習的眼光、發展的態度去觀察對比國外物流經濟為社會帶來的影響,而我國的物流模塊也在不停地進行著完善和更新。想要為社會經濟貢獻出更大的體量,未來我國就必須著眼于物流行業實體建設,適當采取完善物流行業配置、提升物流產業競爭力、加大政策扶植力度等措施,使物流行業快速穩定的發展。
目前,很多人已經意識到了物流行業對經濟的帶動作用,但是如何深化加強物流行業與其他國民行業的交流,如何保障物流產業對社會經濟的支撐作用,這些是未來我們努力的方向和奮斗的目標。
參考文獻:
[1]金冰.物流經濟的深層機制探討[J].經濟研究論叢,2016,(6).
[2]杜芳.比較經濟學[J].北京教育出版社,2019,16-17頁.
[3]李潔書.經濟學相關探討[J].上海物資出版社,2018,(43).
[4]劉蘇,王林,李煒斕.社會經濟學應用[J].中國圖書出版社,2017,(2).
作者簡介:薛冰(1978- ),男,漢族,山東濟南市人,碩士研究生,單位:濟南工程職業技術學院,講師,研究方向:經濟管理、物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