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信息技術的廣泛應用和市場經濟的快速發展,社會對會計這一職業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傳統的核算會計已無法滿足現代企業在大數據、云計算環境下開展工作的需要,在此背景下,核算型會計向管理型會計轉變已顯得尤為重要。本文就傳統型會計向管理型會計轉變的迫切性、必要性以及存在的問題和對策進行了全面闡述,以幫助傳統會計人員更快地向管理型會計人員轉型。
關鍵詞:核算型會計;管理型會計;轉型
進入新世紀以來,我國的經濟環境有了較大的變化,傳統會計已經無法跟上現代企業發展步伐,核算型會計主要從事事后業務記錄,編制全面、系統、連續的財務報表,并向政府和利益關系體提供財務信息。核算會計重視數據的精確性,對于管理比較被動,管理會計重視事前的把控,工作流程和方法也比較靈活,屬于“經營型會計”。從核算型向管理會計轉變不但可以彌補傳統核算型會計的不足,而且可以提高企業的效益,使得企業在激烈的競爭中能夠贏得一席之地。
一、會計職能轉變的必要性分析
1.科學技術的影響
伴隨著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的發展,各個行業對于計算機的應用逐步加強,信息的陡增和共享范圍的擴大,讓各行業、各部門之間距離縮短了,而目前財務軟件不斷更新換代,又大大代替了傳統的手工做賬,這樣不僅防止了財務舞弊和計算錯誤,還有效監督了財務活動。新時代下我們要重新審視和思考社會發展道路,緊密結合時代的發展要求和實踐,與時俱進、創新迭代。管理會計正是以核算會計為基礎發展起來的,在這種新模式下核算會計的用武之地越來越小,而管理會計的職能是以人為中心,并不會因為主體環境的變化而受限,相反管理會計會因為科技的介入而輕松發展。于是將計算機這種新的高科技工具應用到工作中成為一種新的工作模式,這種新的工作模式是會計行業發展的方向。而會計行業出現的財務機器人將基本的核算型會計完全替代,造成企業對于從事基礎會計活動人員的大幅裁減,因此迫切需要核算型會計的轉型。
2.經濟發展的影響
近年來,我國人口紅利逐漸消失,低勞動成本的優勢逐漸消失,高能耗粗放式發展難以為繼,國家必須加快推進經濟結構調整,經濟結構合理促進國民經濟各部門的協調發展。能否滿足最終產品的需求是影響經濟結構的重要因素,所以對于眾多組成國家經濟中的一個企業或單位,要有足夠的能力對于市場的需求做出準確預測,而核算型會計是以企業已經發生的財務信息對于當下和以后做出決策和評估,屬于事后控制,不管是從客觀性原則,還是歷史成本原則,都體現的是其已經發生的經濟業務。管理會計的作用不僅限于對過去的總結、分析,還包括有效地使用會計數據進行預測和規劃,從而貫穿過去、現在和未來。在經濟飛速發展的今天,我們要以靈活的手段來處理企業所遇到的問題,將戰略管理銘記于心。核算會計在管理上的缺乏,工作方法的穩定,按照特定的準則和會計制度處理經濟事項,對于企業發展中出現的一些問題不能夠及時地做出調整,企業高層人員需要隨時了解情況,但核算型會計一般都很難滿足,所以會計需要站在一個更高、更廣的角度進行分析與評價,并對企業的決策提供建議。
3.核心競爭力影響
社會的進步和經濟的全球化,使得市場的環境更加復雜化,企業同時也迎來了更多的機遇和挑戰,這就要求會計人員由以前的單一核算、反映轉變為懂得能夠從大量的財務信息中分析,發現市場的走向,能夠對于企業的發展方向提出指導性的意見。在這種復雜多變的經濟大環境下,企業要求會計人員能夠在新環境下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此外,會計也應緊隨社會前進的步伐,由“中國制造”轉向“中國創造”,在這種大環境下,企業的創造力就是企業核心競爭力的體現。會計人員也要逐步摒棄那種按部就班的工作方式,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力求發現問題和創新性地解決問題,做到在會計行業中創新,在工作流程、工作方法等方方面面都有所創新。
二、目前會計人員轉型遇到的困難
1.外在因素
(1)學歷和知識儲量的限制。管理型會計的人數基數小,在普遍的企業中管理會計都是由核算會計兼任的,因為管理會計和核算會計的相同點都是財務會計的基礎與相關理論,管理會計是在以核算型會計的基礎上發展而來的,管理會計重視會計信息的分析、實踐,所以管理型會計都是高學歷人員。基于這種現狀,在保證核算會計的職業素質的前提下實現向管理會計的突破,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學歷和時間的限制。
(2)基于國情的因素。雖然我國當下經濟發展態勢良好,但是總體經濟發展仍有欠缺。上世紀50年代之前的會計系統側重于提高企業內在的生產力,并不涉及決策咨詢等問題,從上世紀50年代起資本主義經濟出現了許多新的變化,新環境下對企業財務管理提出了更多新的要求,迫切需要實施“管理的重心在經營,經營的重心在決策”方針,把正確的決策放在首位。自2013年起,財政部推行管理會計,但是結果并不是很理想,特別是中小企業對于管理會計的應用還停留在核算階段,大型企業的會計人員因為企業規模的原因參與到企業的預測、決策事項也很少。長期以來,我國管理會計理論體系和框架結構不夠完善,引進國外理論較多,結合國情實際較少,這也為會計轉型造成一定影響。
2.內在因素
眾所周知,會計是一個高風險行業,管理的能力需要權力的支撐,權利大責任就大,如果利益與風險匹配度錯位,對于會計人員自身來說也存在利益與風險匹配度的錯位,在沒有足夠的能力作為支撐下,權力越大造成的損失就越大,在會計人員本身沒有能力在追求豐厚利益的同時還能認識到風險并避免的情況下,不選擇轉型反而還是對自己的一種保護。傳統的行業習慣,保守的思想,自我提高意識的缺乏都是造成會計轉型困難的內在因素。
三、完善會計職能轉變的建議
1.從政府層面出發
(1)加強管理會計隊伍的建設。一是構建會計人員的能力框架,優化會計人員評價體系,挑選既懂業務又懂財務的會計人員到關鍵崗位任職。二是調整會計技術資格考試和注冊會計師考試范圍和內容,提高管理會計知識在整個試題中的比重。三是加強會計基礎知識掌握的管理力度,力求在較短時間內實現會計基礎工作的規范化管理,實現會計職能的轉型升級。
(2)加強管理會計理論研究。一是在全國各高等院校和科研機構之間整合其優勢資源,形成一個針對管理會計的研究組織,促進最新管理會計理論的形成和檢驗其研究成果的轉化。二是加大科研費用投入,鼓勵高等院校和科研機構建立管理會計學習基地,系統的學習和整合已有的關于管理會計的知識體系,總結其學習經驗,形成一種先進有效的學習方法,并將這種學習方法逐步推廣,起到帶頭示范作用。三是在結合我國現有組織機構研究成果和吸收國外已有會計理論、概念和工具方法上,形成適合我國國情的特色理論體系,并在國際上提升中國會計的影響力。
(3)加強管理會計信息系統的建設。一是鼓勵企業加大管理會計信息的規劃建設,放大管理會計信息使用,從根本上防止“信息孤島”的出現。通過不斷吸收和更新管理會計的信息,推動管理會計實現對于單位的創收。二是在信息技術建設方面鼓勵專業化分工詳盡的企業成立財務共享服務服務中心,減少會計核算工作壓力,使得企業會計人員的工作重心從核算偏向決策,大大提高管理會計的工作有效性。
2.從企業層面出發
(1)戰略性原則。伴隨著信息化的深入發展,會計的工作重心從“算賬”階段轉向信息分析階段,會計本身的要求也在不斷提高,在要求處理財務信息的同時,也能夠掌握非財務信息的處理手段。企業要加強基礎會計工作的管理力度,力求在短時間內實現會計基礎工作的規范化管理。也將管理會計的有效應用作為戰略目的納入企業管理,促使企業的可持續發展,為企業創造更高價值。
(2)可行性原則。將管理會計具體實施細則落實到各個部門、各個領域,將企業財務系統和業務活動緊密結合。各部門要建立起一套針對管理會計的考核系統,定期對考核結果公示,嚴防會計轉型盲目求快,忽視會計的基本職能,同時要通過發現管理會計和業務活動匹配,從而對于企業的財務系統進行不斷地完善和優化。
(3)適應性原則。如果不清楚情況就不加選擇的全部引進,那只會適得其反,只有適合本單位發展的才是最好的。要清楚了解本單位的性質、規模大小、業務的復雜程度、管理框架、發展方向等,結合本單位自身的業務環境與特征,有計劃地對管理會計采取應用。
3.從會計個人出發
(1)從思想方面。緊隨時代的步伐,摒棄傳統的思想,首先從思想上能夠清楚地認識到會計行業的轉型是社會進步的體現,經濟發展的必然。互聯網在社會中的廣泛應用,也使得會計人員對于計算機的依賴愈加增強,信息化成了這個時代的標簽,復雜龐大的信息讓以往的核算型會計無法繼續適應這個行業。大量的從業人數也對于職業素質提出了更高要求,職業競爭體現在了每一個人的身上。會計人員要始終保持清醒頭腦,認識到會計人員由核算型向管理型轉變的緊迫性、必要性和重要性。認識到會計行業的發展在社會經濟中的重要地位,把個人理想和職業發展緊密聯系起來,樹立崇高的職業理想,為會計行業的發展做出自己應有的貢獻。
(2)從行動方面。一是提高自我學習能力。對于已經從業的會計人員要把繼續學習視為一項長期的任務,有計劃有組織地完成,要積極參加管理會計的培訓,培訓的方式可能與學校教學模式有所差別,但不論何種方式的培訓都要從中有所收獲,這才是參與的意義。二是在日常的工作中要保持向他人學習請教的習慣,尤其是比自己年長的(不僅限于管理會計的圈子)他們的工作經驗比自己多。三是管理會計人員要將自身所學知識付諸于實踐,把知識理論轉化為生產力,生產力成了學習成果的展現,在實踐中檢驗自我,找出問題,糾正自己的問題,彌補自身的不足,這樣再能不斷地提高自己的業務工作能力。
四、結語
從核算型會計向管理型會計轉型是如今社會、經濟發展的必然趨勢,無論是政府、企業還是會計個人,都要為會計人員從核算型向管理型轉變做好準備,盡管目前還受到行業、制度、時間等客觀因素的影響,但會計職能轉變已經勢不可擋,是順應時代發展的潮流,也是實現會計信息創造價值的必然選擇。
參考文獻:
[1]陳慧慧.財務會計向管理會計的轉型發展探討[J].現代經濟信息,2018,(16).
[2]房志勇.管理會計在國有企業中的應用現狀及重要性研究[J].中國商論,2017,(24).
[3]國洪立.淺談會計職能由核算型向管理型的轉變[J].中國商論,2018,(3).
[4]李湘艷,許鵬.核算型會計向管理型會計轉變探討[J].預算管理于會計,2018,(09).
[5]吳迪.關于管理會計在企業管理中的應用與體會[J].中國商論,2017,(24).
[6]袁霞.新時代企業總賬會計從核算型邁向管理型的思考[J].財會學習,2018,(31).
作者簡介:李帆(1980.06- ),男,籍貫:江西鷹潭,本科學歷,單位:中鐵三局集團有限公司,研究方向:企業管理會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