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梵 林娜
隨著景觀設計行業的發展,大眾對一個好的景觀設計的需求也日益增長。將前期調研的方法實際應用在景觀設計的空間中,有利于為景觀設計者提供靈感與設計的方向,設計一個人與自然與環境和諧發展的景觀,筆者對此進行了景觀設計調研應用研究。
一、引言
景觀設計是什么?我們今天所理解的景觀設計學是一門非常廣泛的學科,有很多種存在的形式。具體來說,景觀設計就是人與周圍環境的關系處理,使之達到和諧的狀態。 它與規劃、人文、歷史、自然等多種學科交叉融合,互相影響,相輔相成。在我國高等院校環境設計專業本科人才的培養中,采用“教科書式理論—虛擬設計任務書—圖像制作”的傳統培養模式,不利于學生動手能力的培養和思維的開拓。在大學期間,學生對接觸到的景觀設計大部分時間都在學習后期分析圖、效果圖等軟件的制作,卻忽略了前期調研對景觀設計的初步入門有著重要的作用。
二、前期調研對景觀設計的重要性
景觀設計在塑造、促動、調適著我們環境的要素。它體現在不同的尺度上,既發生在后院和花園的尺度上,也發生在流域和區域尺度上。對于一個景觀設計的初學者來說,理解這種關系和要素是一個關鍵的環節。設計一個東西,必定要了解所要設計的東西是什么,為什么設計,應該怎么做,而“是什么”和“為什么”這個環節往往被大多數設計者忽視。特別是大學生在設計過程中,過分重視絢麗的效果圖,教師給出一個命題就開始設計。長此以往,不僅磨滅對設計的敏銳性,還是對設計的一個誤讀。做一個城市景觀,你要去了解人口、交通、植被、建筑;做一個鄉村景觀,你要去了解植被、水域、房屋、經濟,等等。總而言之,當設計師準備開始一個景觀設計的時候,不僅要了解所設計的這個地塊的原本景觀,還要了解這個地塊在近年來的各個要素狀況,而這些要素的了解過程便是我們所說的調研。設計調研是指個人或組織運用科學的方法和手段,系統地策劃、收集、處理分析與設計活動相關的可用性信息與數據,最終轉化為報告,為設計活動提供指導。調研是整個設計的開始,也是整個設計的支撐點。
三、前期調研對景觀設計的多方面影響
前期調研對景觀設計的影響有很多方面,主要體現在以下兩大方面。
(一)調研為設計者提供靈感
設計中的靈感是整個設計的靈魂所在,而一次甚至多次完備并充分的前期調研可以幫助設計師深刻地思考環境與自然和景觀設計之間的關系,在設計調研的過程中,可以獲得更多的靈感來源。所謂設計中的“靈光乍現”都是建立在豐富的知識儲備上的。好的設計調研可以幫助設計師培養良好的創造性思維,提高遠距離聯想的能力。看待一個場地和景觀有很多不同的角度,通過對多角度資料的分析整理,可以獲得更準確更全方位的靈感。設計思維始于人,從設計靈感到設計思路形成,從根源上改變設計思維,是設計保持其原創性的最有效解決辦法。設計調查研究先于設計活動,研究設計先研究人,從創造演化到分析人與設計間的關系,再演化到人與人之間的關系。
(二)調研為設計者提供設計方向
前期調研的最終目的是為設計服務的。從設計調研到設計作品的過程中,設計調研和分析的過程是科學的、理性的思考過程,調研過程需秉持開明的目的性,對整個設計框架進行梳理,制定具有服務性的調研戰略,按照合理、適宜、有效的方法進行。調研過程中不斷審視和推敲,不斷的嘗試和試驗。調研能為我們的設計指引一個思考的方向。在設計調研階段,我們會收集大量的資料,包括這個地塊的人群、近年來的氣候狀況、鳥類棲息狀況、道路現況等資料。通過對這些資料的分析,我們能從中發現很多問題:人群舒適度夠不夠?景觀設計是否符合當地氣候狀況?道路設計是否合理?這些暴露出來的問題就成了我們設計的一個初衷,我們為什么要設計,為了解決人與自然與環境之間的關系問題才設計的。利用調研而發現的這些問題可以讓我們在設計的過程中有的放矢,從而去解決設計中存在的問題。學生在這個過程中運用所學和為解決問題而新學的東西不斷地從一個問題到另一個問題,從而最終形成一份高質量的調研報告。因此,前期高質量基礎研究對后期的規劃設計具有決定性的指導作用。
四、景觀設計中的調研方式及原則
景觀設計前期調研方式多樣,常用的調研方式有實地調研、網絡調查、問卷調查等,不同的調研方式對景觀設計的作用也不同。
(一)實地調研法
設計者到場地去,通過實地觀察獲得直接的、生動的感性認識和真實可靠的第一手資料。實地調研主要研究場地的區域位置關系、場地區域交通關系、自然景觀特征、功能性用地特征。這種調研方式最顯著的特性就是直觀性強,可以實地感受景觀與周圍自然環境的關系,方便提出更好的協調方案。
(二)網絡調查法
通過網絡,利用大數據分析區域歷史人文特征、區域氣候條件、區域現狀人文特征、歷史環境變遷、建筑環境特質等,得出最準確可靠的調研結果。這種調查法的宏觀性非常強,并且在關于歷史等方面的調查時,可以跨越時間限制,使設計者得到更具有效度和可信度的調研信息。這是判斷設計者是否達到調研目的最重要的指標之一。
(三)問卷調查法
通過對場地的基本分析,制作一份具有針對性的調查問卷,發放給該場地和該場地周圍的人群,開展群眾調查,明晰使用者對于地塊目前存在問題的看法和未來可發展方向的期望。這種調研方式在景觀設計中占據著重要的地位,對于了解周圍生活的居民對現存景觀的看法、態度以及對目前景觀問題所持的立場、觀點是最有效的。
(四)多種調研方式相結合
無論是實地調研法還是問卷調查法,每種調研方式都存在優點,但也存在著不足。例如單獨使用實地調研法,個體的主觀性過強,無法站在宏觀的角度上去思考場地之間的協調關系,其他幾種調研方式也諸如此類。因此,將實地調研法、網絡調查法、問卷調查法、專家調查法、訪談調查法等多種調研方式相結合,將不同調研方法的優點結合,互相取長補短,相互交錯、靈活運用這些方法,總結分析出最為準確完備的調研報告。
(五)調研方式的原則
1.遵循整體性原則
對于景觀設計前期調研活動的各個方面要做多角度、全方位的思考,多維度地去考察整個景觀場地,不能拘泥于局部,要遵循整體性原則。
2.遵循客觀性原則
景觀設計前期調研標準和方法、調研者的態度、調研的結果都應該符合客觀實際,避免過度的個體主觀性對場地產生錯誤的判斷。
3.遵循發展性原則
景觀是一個不斷變化的過程,它與平面設計不同,不論是天氣變幻還是季節更替,都有可能對景觀產生持續性的影響。因此,在進行景觀設計前期調研時,要遵循發展性原則,考慮到景觀場地可能發生的變化,做出有預測性的調研計劃。
五、結語
完整而充分的設計前期調研對于整個景觀設計有著很大的影響,大學階段的設計者往往忽視這一點。本文旨在研究景觀設計與前期調研的關系和應用,提供景觀設計常用調研方式,旨在希望更多在設計過程中失去設計初衷的設計師能夠從根本上找到原因,做好前期調研,設計出一個能真正解決問題,人與自然和諧發展,道路、建筑、水域、土地、人群各元素相互協調的景觀。
參考文獻:
[1]宋海娜,周斌.調研方法驅動環境設計教學的創新與實踐[J].浙江萬里學院學報,2018(2):112-116.
[2]王孟孟,杜曉茹.大數據在產品設計調研中的應用研究[J].藝術與設計(理論),2019(7):95-97.
[3]宗誠.設計調研的目的性和服務性[J].藝術工作,2017(5):97-98.
[4]羅曉玲.社會調研與課程設計有效融合運用的思考[J].教育現代化,2019(51):215-216+223.
(作者單位? 福建農林大學 藝術園林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