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首先厘清了跨境并購企業境外稅務風險,進而分析了“一帶一路”背景下企業跨境并購不同階段稅務風險成因,最后提出了優化企業跨境并購稅務關鍵點的防范對策,包括盡職調查階段、投資架構設計階段和并購整合運營階段稅務風險的防范。
關鍵詞:跨境并購;稅務風險;“一帶一路”
當下,我國對外直接投資迅速增長,已經成為世界第二大資本輸出國。在“一帶一路”倡議的背景下,我國企業更是加快了“走出去”的步伐,我國企業跨境并購進入到加速發展的新時期。但企業在“走出去”的同時因為對國外投資環境的不熟悉,往往在稅收方面會遇到諸多困難。另外,當前國際稅收規則體系正處于歷史大變革時期,例如,2017年6月7日,中國與67個國家共同簽署了《實施稅收協定相關措施以防止稅基侵蝕和利潤轉移(BEPS)的多邊公約》。這都會改變相關國家的稅收制度,使得企業盡職調查和對并購目的國的稅制跟進的難度進一步加大。
一、跨境并購企業境外稅務風險
1.稅制管轄權重疊風險
當并購目的國和并購企業母國,各自采取稅收管轄權,就會造成對該公司一筆收入或者是同一個經營業務征稅,也就是雙重征稅,增加了企業的經營成本。從全球范圍內考量,拉丁美洲國家只有非常少的部分地區采取單一收入來源地管轄權,其他地區和國家一般都行使雙重管轄權標準。我國也實行了居民管轄和來源地管轄相結合的形式,即居民企業對其在中國境內和境外的全部收入納稅,而非居民企業只需要履行有限的納稅義務。企業通過跨國并購進行生產經營這一系列的活動都可能面臨重復征稅的風險,會對企業成本造成附加壓力。
2.組織架構風險
在跨國并購中,選擇不同的組織結構會對企業的稅負產生不同的影響。不同投資資金既有優勢也有缺點,在進行企業并購時,必須要依據實際情況選擇稅負水平最適當的投資情況。在選擇跨國并購的投資組織結構時,我們不僅要考慮在目標國家征收多少稅收股息和利息,而且要考慮目的企業所在國的稅收優惠及反避稅規定,這都會影響企業的稅收。如果目標國的預提所得稅稅率較高,相關企業可以通過稅負較低的國家設立相應的控股公司,以此來降低整體稅負。就目前來看我國的跨境企業投資大多是通過香港子公司進行的。
3.濫用稅收協定待遇風險
濫用稅收協定指的是非稅收協定締約國的居民納稅人運用各種手段獲得本不應該其享受的稅收優惠待遇來規避本應該履行的稅收責任。濫用稅收協定的具體方式一般分為三種:建立直接導管公司、建立導管公司以及企業重組。然而,隨著BPES行動的不斷推進,各國都在做出防止濫用稅收協定待遇的措施,這使得企業的稅務籌劃風險進一步加大。
4.稅收爭議風險
世界各國、各地區的本身經濟發展便存在著很大的差異性,各種類型的國家稅收制度有著較大的差異,即使同一類型的也有不同歷史習俗等各不同的影響因素,在稅收時也會有不同的側重點。國際稅收爭議是指各國政府之間或一國政府與跨國納稅人之間在國際稅收關系中發生的爭議。當前,大多數“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法律規范不太健全,稅法存在透明度不高、自由裁量權大,相關稅務機關的工作人員及工作熱情不足,服務理念有所偏差,這些問題都會使得征稅流程過于繁雜,增加企業的賦稅成本,都無形中加大了中國企業的稅收風險。
二、“一帶一路”背景下企業跨境并購不同階段稅務風險成因分析
1.并購項目啟動階段稅務風險成因分析
(1)未詳盡了解稅制差異
海外國家的稅收環境各不相同。一般來說,發展中國家的稅法制度不完善,變化頻繁,稅收風險較大。“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稅收制度有所差異,部分國家之間的稅收差異過大,這就使得企業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進行并購時,可能會產生較大的稅務風險。所以我國企業在走出去時,必須要進行前期的準備,做好國內稅收制度差異的考察,防止在并購過程中由于稅收制度的不同導致稅務負擔。如果在前期沒有對國內國外的稅收制度進行相關了解調查,企業的相關行為就會存在一些隱患,對企業的發展來說是不利的。
(2)被收購對象存在未決稅務事項
中國企業在跨境并購時,可能會遇到各類目標企業。如果相應的目標企業在稅務活動之前有所隱瞞或者是存在欺詐行為導致有效的稅務問題沒有解決,這些現在的稅務風險會對企業相關利潤產生影響,可能造成并購方的較大風險損失。此外如果這些未決稅務事項沒有得到進一步的實施,使目標公司的資產達到膨脹,就會影響整體的公司評估。使我國企業在進行并購時會產生錯誤的認知,并購成本可能會過度增加,導致企業自身的并購風險。另外跨境并購中存在的稅務未決事項,可能會使企業遭到當地稅務部門的審查造成不必要的麻煩,如果海外并購之前沒有被發現,這些稅收罰款將由收購方承擔,不利于公司的長期發展。
2.并購操作階段稅務風險成因分析
(1)設計投資架構時的稅務風險成因分析
首先是境外稅法以及雙邊稅收協定(安排)的影響。在跨境投資過程中,我國企業經常選擇新加坡、香港、英國等作為中介控股公司所在地,他們一般都征收相對較低的所得稅或者對某些符合條件的被動收入不征稅,還要擁有廣泛的稅收協定網絡作為基礎。但是如果沒有經過事先的考察,就在上述國家地區設立相應的中介控股公司,這就可能會存在盲目性,反而會給企業帶來額外的稅收成本。
其次是國際稅收規則變化的影響。在跨境并購過程中,應持續關注國際稅收規則的動態。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推進的稅基侵蝕與利潤轉移(BPES行動)造成世界各國都在不斷地強化稅收跨境稅收管制問題的局面,來遏制跨國公司對本國稅收的影響。若是投資團隊在跨境并購準備階段仍然采用了傳統的混合工具來進行并購事務安排的,它將不僅不能實現稅務籌劃的目標,還有可能產生不必要的架構構建成本并帶來稅收風險。
(2)未充分重視利用并購協議條款
在跨境并購前期,通過充分的調查可以發現蘋果公司存在的未解決稅務問題,能夠如此加入相應的條款之中,要求擔保來降低稅務風險。還可以借助凍結托管賬戶中的部分交易對價作為交易籌碼要求妥善處理相關稅務風險,來保護企業自身免受到稅務風險。我國企業對于跨境并購協議尚未充分利用,在部分交易中,企業可以聘請相關的稅務專家,明確協議應添加與稅務風險相關的陳述、擔保和補償條款,并購方最終協議時忽略了上述條款的添加,就會造成不必要的成本麻煩和稅務風險。
三、并購整合經營階段稅務風險成因分析
1.境外稅務事項未有效的管理
我國企業對跨境并購交易完成之后的相應問題需要進行規劃和處理,一旦沒有進行完善的管理就會導致稅務風險,致使企業的管理率下降,成本也會過度增加,不利于企業的運營和可持續發展。對目標企業重視的觀念措施效果不佳,或者是與國外稅務機關的溝通存在障礙,這就會使得企業在相應的事務處理過程中,處在被動狀態,消極影響比較大。海外目標企業的活動管理不完善,也會影響企業在后續的稅務風險管理問題。
2.未能有效防范和應對稅收爭議
大多數企業對境外涉稅風險預判不足,沒有在投資前開展相應的稅務盡職調查工作同時在發生稅務糾紛時,沒有向國內的稅務機關及時反映情況,尋求幫助。企業的涉稅爭端協調處置水平需要提升。而且,在稅收爭議中因不公正的稅收財政而遭受損失時,企業更多地選擇自擔風險,而不是主動維權;由于企業在獲得相關信息時,渠道可能不完善,這就造成了企業獲得信息具有滯后性,難以獲得變動信息,使企業在運營過程中增加了相應的風險。此外,“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很多都是發展中國家,稅收制度不成熟、變化多,稅收征管透明度較低,東道國稅收自主權過大,缺乏有效解決爭議機制。
四、“一帶一路”背景下優化企業跨境并購稅務關鍵點的防范對策
企業應當將風險防范作為跨境并購項目戰略規劃的重點來考慮。當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企業進行跨境并購時,此時的稅務風險防范的目的就是通過增強企業自身防范意識和應對能力,選擇適當的方法來對可能遇到的稅務風險進行防范,從而降低企業的損失。?
1.盡職調查階段稅務風險防范
在調查海外并購交易之前,交易團隊成員應對東道國的稅收制度進行初步調查。目的是了解東道國的一般稅收環境,如稅種、稅率、稅收優惠和稅務合規要求。企業應該在并購談判和收購協議簽訂之前,在對目標公司詳盡的稅務盡職調查基礎上,識別出其歷史性稅務風險,努力降低由于并購雙方信息不對稱造成的稅務風險。
所以在盡職調查過程中,一是要及時尋求經驗豐富的會計師事務所、稅務師事務所等中介機構的幫助,充分了解并購目標公司的經營情況和未決稅務事項。將其轉變為買賣雙方交易收購協議條款及價格的重要談判籌碼。二是充分了解和利用有些國家關于事先裁定的相關規定,跨境投資涉稅事項復雜,申請先行裁定,可以提高“走出去”企業的稅收確定性,降低跨境投資的稅收風險。三是及時了解東道國政治經濟環境、稅收制度和征管流程的變化,開展風險評估。
2.投資架構設計階段稅務風險防范
我國跨境并購企業需要從稅收角度合理設計跨境并購的投資控股架構。在后BEPS時代,隨著BEPS行動計劃不斷推進,采用間接控股架構不僅需要規避現有反避稅規定,還要依據國際規則變化趨勢規避未來稅務風險。
所以,企業在設計投資股權架構時還應當對BEPS時期每個國家如何開展反避稅行動有所了解,全面了解并購目標國的外匯匯率、利潤匯回,投資機制、投資退出等各個方面的規定。尤其是要掌握并購目的國對有合理商業目的或實質性經營活動的判定標準。在成立控股公司框架之前,企業應當對目的地國家在稅收方面的法律法規有詳細的了解,特別是反濫用稅收協定方面,避免出現在激進的情況下進行稅務謀劃。企業應合理的設計整個投資架構,讓其擁有合理的商業目的,與中國和目的地國家稅法方面的規定相符,才能在此后的并購過程中順利避免被稅務機關調查。
3.并購整合運營階段稅務風險防范?
首先,在對目標企業稅務事項進行管理時,并購方應當將以下幾點作為重點,以便持續化管理:其一,在并購結束后,并購方要確保自己在管理決策包括稅務管理方面處于絕對主導地位,如此可確保對目標企業的絕對控制權,防止出現一山二虎的情況;其二,在不辭退目標企業原有管理層的情況下,將本公司具有海外管理經驗的中高級管理者調入目標公司。與此同時,在目標企業的財務以及稅務方面,并購方應當設立獨立的稅務機構來進行管理。另外,并購方還應培養專業的稅務工作人員,了解并購雙方公司所在國家的稅收法,以避免雙方在此方面出現沖突,提高管理效率。
其次,企業在跨境并購準備階段,就要做好稅收爭議風險的防范工作。對于采用間接控股架構進行境外并購的企業,要保證中間控股公司具有合理商業目的或實質性的經營活動;而且,在中間控股公司設立上,不要盲目選擇避稅天堂。若稅收爭議問題已經出現,企業不要急于討好并購地稅務機關。解決涉稅爭議可以從國內法和國際規則兩條渠道尋求救濟。國內法的解決辦法有兩種,分別是協商行政復議以及行政訴訟。具體規定因國而異。然后,企業需要分辨發生的稅務爭議問題是否與稅收協定相關。若相關,則可以啟用相互協商程序(MAP)向我國稅務機關申訴,由我國稅務機關出面與東道國稅務機關協商;若不相關,首先企業可以與東道國稅務機關協商解決。
參考文獻:
[1]孫雪丹.淺析赴法國投資的稅收風險及規避途徑[J].國際稅收,2018(09):54-59.
[2]張富強.論強國戰略下“一帶一路”國際稅收爭議解決機制的完善[J].法學雜志,2018,39(08):1-12+142.
[3]張平,孫陽.“一帶一路”倡議新時期“走出去”企業稅收風險:防范、問題與對策[J].稅務研究,2018(06):65-67.
[4]周建廠.國際稅收協定防范“走出去”跨境稅務風險實現路徑探究——基于“一帶一路”倡議背景的討論[J].經濟體制改革,2018(02):130-136.
[5]曉宇.中國簽署BEPS多邊公約[J].經濟研究參考,2017(36):44.
作者簡介:李松(1981- ),男,山東成武人,本科,中交一公局廈門工程有限公司,會計師,項目財務總監,研究方向:財務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