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倩麟



【摘要】文章以2012——2018年上市企業為分析樣本,研究了企業內控缺陷與企業創新的關系、內控缺陷與融資約束的關系,以及融資約束作為中介效應在內控缺陷與企業創新之間的作用。研究結論證實,內部控制缺陷與企業創新顯著負相關;企業內控缺陷越嚴重,面臨的融資約束越高;企業內控缺陷加劇融資約束,融資約束作為中介效應,進一步限制企業創新能力。穩健性結果表明,融資約束會抑制企業創新,因此表明相對于企業內部控制缺陷問題,良好的外部融資環境對于企業創新的作用更大。
【關鍵詞】企業創新;融資約束;內部控制缺陷
【中圖分類號】F275
一、引言
在我國經濟轉型期間,創新發展能力作為企業的核心能力,不僅影響企業的生存與發展,也掌握著整個國家經濟命脈。《企業內部控制應用指引第10號——研究與開發》明確要求企業專注于創新活動,增強企業的市場競爭力,制定科學合理的規劃;同時,企業是聯動整合體,其創新發展需要長期有效的投入機制,這套機制受企業內部制度的影響較大。根據企業內控條例要求企業必須報告真實完整的財務信息,在不違背法律法規的情況下保證資產安全等。因此,內部控制對于企業創新發展的影響不可輕視。
研究表明,內控質量與企業創新正向相關。此外研發投入需要充實的財力來支撐,企業需要從內部融資或者外部融資來獲得充足的資金,但并不是每家公司都能成功融資,因此在研發創新過程中,都會面臨融資約束的問題。對此,很多研究結論表明融資約束會抑制企業創新活動。由于內部缺陷與企業融資約束都對企業創新有負面影響,而且也有學者探討了企業內部控制越完善,企業的融資約束程度越低,因此本文探討是否存在以下傳導機制:內控缺陷影響企業融資約束,進而影響企業創新。
二、文獻綜述
針對企業創新影響因素的研究,大致可分為內部與外部兩部分,企業內部資源要素主要包括R&D投入、企業經濟成分、企業資本及吸收能力等。外部因素主要包括企業所在集群和網絡間的動態聯系、宏觀環境以及公司所處的市場。還有學者從創新模式、企業特征、企業文化、人力資源系統、企業的政治關聯等因素探討企業創新的影響因素。但上述研究僅僅考慮單個因素的影響效果,企業作為經營聯動的綜合體,完整的內控制度能夠維護企業的經營與創新等各方面活動。
根據《企業內部控制應用指引第10號——研究與開發》,內控對企業R&D有積極作用,企業按要求完善內部控制對于企業創新應該有正向的積極效應。對于企業創新與內部控制研究,我國學者也對此展開諸多討論,張曉紅等(2017)發現內控質量的提高對企業發展創新思維能力方面具有促進作用。李瑛等(2019)認為企業內控的完善對企業創新績效有顯著促進作用。因此,從企業整體來說,內部控制對于企業發展創新的確存在一定影響。另外,企業創新需要人力、財力與技術等要素長期投入。高質量的內控能夠增強企業創新研發,但創新研發時,企業必須有充實的財力來支撐整個研發過程,企業需要從內部融資或者外部融資來獲得充足的資金,但并不是每家公司都能成功融資。
針對融資約束與企業創新的研究,大多數結論認同融資約束會抑制企業創新。例如, 張杰(2012年)指出,融資限制對企業研發投資具有抑制作用,并且在民營企業里的抑制作用更為強烈。也有學者探討了特定企業的情況,盧馨等(2013)以我國高新信息技術企業上市公司為樣本,結果分析表明存在具有一定影響程度的融資約束,從而限制了 R&D 投資。在完美的資本市場中,MM 理論認為企業投資與融資無關,也就是說,投資不存在融資約束。Myers and Majluf的研究數據表明,當有資金限制,內部融資是公司的第一選擇,債務融資是第二選擇,最后是股權融資。因此,融資約束對企業創新存在不可忽視的影響。
梳理相關文獻發現,內部控制、融資約束對企業創新的關系已受到學者們的關注。企業創新受到自身內部因素以及外部融資情況的影響,值得注意的是內部控制缺陷在衡量企業內控完善程度方面大于內部控制質量。綜上,本文將企業內控缺陷與外部融資約束情況結合起來,討論內控缺陷對企業創新的影響、內部控制缺陷對融資約束的影響以及內控缺陷通過融資約束進而影響企業創新的路徑機制。
三、理論分析與研究假設
(一)內部控制缺陷與企業創新
關于內控質量與企業創新的關系,研究結論普遍認為內控質量的提高有利于企業創新的顯著提升,《企業內部控制應用指引第10號——研究與開發》指明內控對企業創新的促進作用有3條路徑:第一,降低企業成本并為其提供資源支持;第二,降低企業代理成本從而緩解利益沖突;第三,降低風險進一步形成良性的技術創新循環。可見企業內部控制的完善能為企業創新帶來顯著的促進效應。在內控完善程度的衡量指標上,現有研究基本上將內部控制質量作為替代變量,相比于內控質量的綜合性指標,內控缺陷更加有力地反映了企業內控情況是否完善,由此本文將內控缺陷作為解釋變量,研究內控缺陷對企業創新的影響。據此提出假設1:
H1:內部控制缺陷對企業創新存在負效應。
(二)內部控制缺陷與融資約束
投資者將會根據企業內部控制自我評價報告作為重要參考之一,考察被投資企業的財務、經營等風險信息。內部控制缺陷將向利益相關者傳達較高財務風險,由此,投資者會要求進行更高的風險補償或減少企業資金提供。 因此,企業內部控制缺陷將導致更高的融資約束。樊后裕等(2016)以2009——2013年滬深A股上市公司數據為樣本,探討了內控對融資約束的影響與作用機制,研究發現內部控制和融資約束之間存在顯著負相關。金玉娜等(2014)的研究表明內部控制信息披露越充分,公司的融資約束程度越低。所以,投資者可能會根據企業內部控制完善程度,對企業進行投資融資決策的判斷。據此分析提出假設2:
H2:公司的內部控制存在缺陷越大,面臨的融資約束越高。
(三)內部控制缺陷、融資約束與企業創新
由上文文獻綜述和理論分析可知,學者普遍得出的觀點是內控質量的提高能顯著促進企業創新,因此企業的內部控制缺陷很有可能對企業創新產生負效應;并且研究指出內部控制缺陷會加重企業的融資約束程度。創新是企業生存和發展的動力,創新投入離不開融資,也就是說內外部融資能力是創新活動開展的保障,由此融資約束對于一個企業發展創新的影響不可小覷。本文探討企業創新影響因素中,內部控制缺陷是否影響企業的融資約束程度,進而抑制企業創新能力。也就是說,在內控缺陷影響企業創新的機制中,融資約束是否會產生中介效應呢?提出假設3。
H3:企業內部控制缺陷將加劇企業融資約束,進一步抑制創新能力。
四、研究設計
(一) 樣本的選取和數據來源
本文以2012——2018年滬深主板上市公司作為研究樣本,并對樣本進行篩選:剔除財務數據和主要變量缺失的公司樣本;剔除金融類公司樣本。最后得到3794個面板數據。財務以及內控相關數據主要來自國泰安、銳思以及迪博數據庫,利用Stata軟件處理收集數據,對連續變量進行了前后1%的縮尾處理。各變量的定義見表1。
(二)研究變量的選取與測量
1.企業創新指標衡量
創新活動周期長,過程多。企業創新研發投入是連續性指標,能夠動態直觀地反映企業每年的創新投入情況與創新能力和水平。因此該指標計算方法為:研發投入除以營業收入標準化后再乘以100%。指數越高,說明創新能力越強。
2.內部控制缺陷的測量
根據CSMAR數據庫,參照以往學者研究,當內部控制存在重大缺陷或者重要缺陷時,Icw=1,否則為0。
3.融資約束的度量
關于融資約束的度量,學術界沒有統一標準。目前主要有以下四種方法:Fazzari(1988)提出投資現金流敏感性、Almeida等(2004)提出現金流敏感性,之后還有企業投資現金流敏感性、融資約束指數以及管理公司發展特征代理變量。為了避免內源性干擾,在本文中,用相對較低的內源性SA指數來衡量企業的財務約束,SA指數計算公式:-0.737×Size+0.043×Size-0.04×Age,其中Size值為企業總資產真實值(元)除以100萬后取對數,Age值為企業上市年限。
FCI對SA指數取絕對值,該數值越高,說明企業融資約束程度越嚴重。
(三)研究模型
為了探究假設H1:內部控制缺陷對企業創新存在負效應,故直接對Icw和RD進行ols回歸,并控制時間與行業的變化,研究模型如(1)所示。同理為了探討假設H2:公司的內部控制缺陷越大,面臨的融資約束越高,研究模型如(2)所示:
描述統計(表2)顯示,RD的均值為0.03,表明樣本公司進行產品研發投入占營業收入3%,其中最高占比為25%;FCI的均值為3.53,最大值為4.15,中位數為3.47,方差為0.28,結果表明,融資約束問題在樣本企業中普遍存在,而且融資約束情況較為嚴重;Icw的均值為0.3,表明有30%觀測樣本中存在內部控制缺陷的情況;IC內控指數的均值為639.1,方差為119.9,說明樣本公司披露的內控質量水平屬于中等偏下。
(二)內部控制缺陷、融資約束、企業創新的相關分析
表3(1)列顯示了內部控制缺陷和創新投入之間的回歸結果,結果顯示Icw在10%的水平上顯著,表明當企業存在內控缺陷時,企業創新程度會相應降低,故證實假設1。第(2)列報告了內部控制缺陷與融資約束之間的關系,結果表明Icw的系數為0.0883,并在1%的水平顯著為正,表明當企業存在內控缺陷時,企業的融資約束加重,故證實研究假設2。第(3)列報告了內控缺陷、融資約束與企業創新的回歸,檢驗融資約束的中介效應。結果表明Icw在5%的水平顯著,該顯著性比第(1)列有所增加,而且系數的絕對值也大于第(1)列,表明在控制FCI的情況下,內控缺陷對于企業創新的負效應更加顯著,說明融資約束在其中起到一定作用,故有必要檢驗其中介效應。在第(3)列中,FCI在1%的水平上顯著,說明融資約束抑制企業創新。Sobel Z值在1%時顯著,中介效應占比28.43%,故存在中介效應,由此可證實假設3。
(三)穩健性檢驗
本文選取了內控質量指數來代替內控缺陷,檢驗結果如表4。第1列結果表明,內控質量對企業創新不存在明顯的相關關系,結合上文,可說明相比于內控質量,內控缺陷對企業內控完善程度的解釋力度更大,以內控缺陷做解釋變量更具說服力。第3列結果表明,在更換內部控制質量解釋變量后,融資約束與企業創新在1%的水平上顯著負相關,融資約束越嚴重,企業創新能力越低,融資約束的中介效應較之前有所增加,占比35.90%。
六、結論及建議
本文從企業自身內控缺陷以及外部融資約束兩方面共同探討了對企業創新的影響,結果得出兩者都對企業創新產生顯著的負效應,融資約束發揮中介效應,而且融資約束對于企業創新的負作用更加明顯,因此,相對于內部控制建設和完善,良好的外部融資環境對于企業創新的影響更大。根據研究結論,提出以下具體建議:
首先,企業應重視內部控制缺陷對創新帶來的負面影響,建立健全企業內部控制制度,積極采取有效措施提升內控質量,一方面能保障企業有效運行,另一方面為企業創新提供制度保障。此外,在經濟新常態下,企業應當精準掌握自身與行業未來發展,綜合考量企業內外部環境因素,制定行之有效的內控制度,從根本上解決內控缺陷問題。
其次,在信息化智能化時代,企業應該豐富內部控制手段,將先進的信息技術與內控具體工作相結合,不斷挖掘更為有效的內控工作,提高有效性和科學性。企業應借助互聯網優勢,完善內控工作的制定、實施、監督,提升工作效率,降低內控成本,從而緩解企業內外信息不對稱問題,有效地向投資者傳遞利好信息,為企業創新創造良好條件。
最后,企業應加強內部控制建設,完善內控信息披露,從而提高投資者對企業的信心和期望,有效拓寬外部融資渠道;同時企業可通過建立發展基金、私募融資以及引進新的股東來增加資本金的方式,拓寬自身融資渠道,解決企業融資問題。政府方面應加大對各種類型創新企業的扶持力度,制定切合實際的政策,提高社會資金流動水平。同時也應建立健全企業政策性金融體系,采取各種措施鼓勵銀行以外的民營資本進入金融領域,讓其他社會機構共同扶持創新企業的發展,進一步拓展企業的融資渠道。
主要參考文獻:
[1]柯慧慧.環境不確定性、內部控制與企業創新[D].江西財經大學,2019.
[2]李瑛玫.內部控制能夠促進企業創新績效的提高嗎?[J].科研管理,2019,40(6):86-99.
[3]張曉紅,朱明俠,王皓.內部控制、制度環境與企業創新[J].中國流通經濟, 2017,(5).
[4]劉勝強,林志軍,孫芳城,.融資約束、代理成本對企業R&D投資的影響——基于我國上市公司的經驗證據[J].會計研究,No.337(11):64-70+99.
[5]吳佩秋.淺析融資約束、融資渠道與企業的R&D投入[J].中國國際財經(中英文),2018,(09):131.
[6]盧馨,鄭陽飛,李建明.融資約束對企業R&D投資的影響研究——來自中國高新技術上市公司的經驗證據[J].會計研究(5):53-60+98.
[7]顧奮玲,解角羊.內部控制缺陷、審計師意見與企業融資約束——基于中國A股主板上市公司的經驗數據[J].會計研究,374(12):78-85.
[8]樊后裕,丁友剛.內部控制能夠緩解融資約束嗎 [J].財務研究,2016,(4):22-32.
[9]金玉娜,張志平.內部控制信息披露、融資約束與融資能力[J].東北財經大學學報, 2014,(6):30-35.